賀臨璋眉頭一皺:“以往這時候,不都是後宮妃嬪聚一聚,慶賀一下嗎?朕去了她們還拘束,顧及著朕,放不開來玩鬧。朕就不去了,你送份賀禮過去。”
說完,又想到什麽,道:“給德妃也送一份,送什麽你看著辦,二人的東西要差不多,不要厚此薄彼。”
一想到那日陶顔言的控訴,說他偏寵賢妃,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他就想著,後宮確實關聯著前朝,以後盡量要一碗水端平。
張公公卻有些為難,來請的人說了,長信宮沒請別人,隻請了陛下。
想到賢妃如今的地位以及一直盛寵,他隻好硬著頭皮道:“陛下,賢妃娘娘沒有邀請其他嬪妃,隻邀請了陛下。若是陛下不去,恐怕……賢妃娘娘會傷心。”
“什麽?”賀臨璋不解道:“為何沒邀請別人?她……難道與後宮眾人關係就這麽差嗎?”
賀臨璋之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每日在前朝忙碌,隻有晚上才進後宮,哪會想到賢妃白日裏都在做什麽,與哪個宮的宮妃走的近呢?
張公公一時語塞,他也沒專門調查過啊!所以隻好道:“也許賢妃娘娘在這重要時刻,就想單獨與陛下慶祝,故而才沒邀請別人的。”
不得不說,張公公你真相了。
賀臨璋原本想去映月閣的計劃被打亂,他歎了一口氣:“罷了,那朕過去一趟吧。你去把禮物選出來,帶過去。德妃那邊,你差個人送過去。”
又處理了一本折子,賀臨璋才動身。
陶顔言這邊,因為今日是美食鋪子香滿園開業,她一大早便差了冬方出宮去幫忙,這時候閑來無事,正在聽常泰說八卦。
常泰繪聲繪色道:“聽說太後那邊不用賢妃去謝恩,賢妃冷著一張臉就走了,也沒邀請任何一位嬪妃慶祝,總之,就是依然高冷。德妃請了所有人,連皇後和貴妃都欣然前往,不過舒妃沒去,說是身子不適。”
清風狐疑道:“常泰,你就在外圍打聽,怎麽打聽得這麽細,連舒妃不去的理由都知道?”
常泰摸了摸頭:“我與皇後身邊的大宮女的小姐妹的同屋是同鄉,她幫我打聽的。”
陶顔言聽他繞了那麽大的人情圈子,還真是給他跪了。
“常泰,你是不是在各宮都有這樣的同鄉?不然我很好奇,你每次都是怎麽打探來的消息。”陶顔言問道。
常泰不好意思道:“回美人的話,奴才哪有那麽多同鄉入宮為奴為婢啊。皇後宮裏,奴才就認識這麽一個同鄉。貴妃宮裏,有個掃灑的小宮女奴才幫過她幾回,熟識之後,打聽個消息什麽的,倒也方便。德妃宮裏的一個公公平時會與奴才一起打個牌賭兩把,順便打探。也就賢妃和舒妃兩宮,奴才還沒拓展出人脈,其他婕妤、美人、才人身邊,都有混得臉熟的人。不過婕妤以下很少有什麽有價值的消息,所以我就沒怎麽去打聽。”
陶顏言對他這八麵玲瓏、廣布線人的本領是很服氣的,倒是個人才。
她想了想,道:“李美人、趙才人和樊良儀那邊你多留點心,這幾位都與我有點過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常泰連忙應下。
小錦安帶著小全子噔噔噔跑進來:“姐姐姐姐,肚肚餓啦。”
陶顏言一看午膳時間到了,便讓彩雲擺膳,叫清風帶了錦安去洗手,大家準備吃飯。
陶顏言自從腳扭了,飲食就比較清淡,不過在她的指導下,就算清淡,彩雲也能做的好吃,所以她胃口不錯。最近小錦安運動量大,胃口也很好,眼見著身上長了點肉,倒圓潤可愛了幾分。
姐弟倆呲溜呲溜幹飯,吃的香噴噴。
賀臨璋陪著賢妃用膳,卻越發沒胃口。禦膳房的席麵做的相當豐盛,大魚大肉,應有盡有,可賀臨璋不知怎的,就是懷念陶顏言做的家常菜了。
自從賢妃小產,賀臨璋就沒去映月閣吃過飯,越發想念那個味道。
“陛下,臣妾以茶代酒,敬陛下一杯。”賢妃端起茶杯笑容晏晏。
“朕就喝一杯,不能多喝,下午還有事。”賀臨璋端起酒杯喝下。
美酒入口,唇齒留香,倒是好酒。
“這酒,好像並非宮中出品。”宮廷玉液,賀臨璋喝了多年,不是這個味道。
“這是臣妾的父親存了多年的女兒紅。臣妾晉位,專程送來給臣妾慶賀的。隻可惜臣妾現在還不能飲酒,沒辦法與陛下對飲。”聽賢妃提起陸璃,賀臨璋眉宇輕皺了一下。
陸璃當年靠著麗太妃,捐了個沒實權的官,掛了個閑職。
後來,經麗太妃的關係將兒子送到了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的他身邊做了伴讀。
陸豐倒是個穩重的,任勞任怨,陪在他身邊一直做到侍衛統領的位置。隻可惜在剿滅藩王一戰中被毒箭所傷去世。
陸璃不是個有才能的人,看在陸豐為救自己而死的情麵上,他將陸璃安排在了工部,掛了個督辦的閑職,平日裏就督建一下工程。
之前他南巡出京沒多遠,就遇上官道塌方,他下旨讓工部自查,就查到陸璃在督建官道的過程中中飽私囊,貪墨了修建的銀兩。
後又牽連出其他工程也或多或少貪了一些,讓他失望至極。
“陛下,我父親已經知道自己犯了錯,愧對陛下的厚愛,他籌足了銀子還回了國庫,還望陛下開恩,讓他重新上朝吧。”
賀臨璋淡淡道:“你父親的職位雖然是閑職,卻也是專封的正二品,按照他的真實能力,是不能上朝的。你轉告他,職位不變,俸祿不變,以後讓他安心掛個閑職,就當朕養著便是。至於上朝麽,就不必了。”
賢妃錯愕,沒想到陛下竟然在這個屬於她的好日子裏沒有答應她的請求!
她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眼中立即蓄著淚。
若放在之前,賀臨璋或許看不得美人垂淚就妥協了,可經過太後和陶顏言二人的雙重勸誡後,賀臨璋守住了底線。
他放下筷子,神色嚴肅道:“後宮不得幹政,你父親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靜怡,朕是皇帝,做的任何決定都是以朝政為重,希望你不要感情用事,多體諒下朕,好嗎?”
說完,又想到什麽,道:“給德妃也送一份,送什麽你看著辦,二人的東西要差不多,不要厚此薄彼。”
一想到那日陶顔言的控訴,說他偏寵賢妃,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他就想著,後宮確實關聯著前朝,以後盡量要一碗水端平。
張公公卻有些為難,來請的人說了,長信宮沒請別人,隻請了陛下。
想到賢妃如今的地位以及一直盛寵,他隻好硬著頭皮道:“陛下,賢妃娘娘沒有邀請其他嬪妃,隻邀請了陛下。若是陛下不去,恐怕……賢妃娘娘會傷心。”
“什麽?”賀臨璋不解道:“為何沒邀請別人?她……難道與後宮眾人關係就這麽差嗎?”
賀臨璋之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每日在前朝忙碌,隻有晚上才進後宮,哪會想到賢妃白日裏都在做什麽,與哪個宮的宮妃走的近呢?
張公公一時語塞,他也沒專門調查過啊!所以隻好道:“也許賢妃娘娘在這重要時刻,就想單獨與陛下慶祝,故而才沒邀請別人的。”
不得不說,張公公你真相了。
賀臨璋原本想去映月閣的計劃被打亂,他歎了一口氣:“罷了,那朕過去一趟吧。你去把禮物選出來,帶過去。德妃那邊,你差個人送過去。”
又處理了一本折子,賀臨璋才動身。
陶顔言這邊,因為今日是美食鋪子香滿園開業,她一大早便差了冬方出宮去幫忙,這時候閑來無事,正在聽常泰說八卦。
常泰繪聲繪色道:“聽說太後那邊不用賢妃去謝恩,賢妃冷著一張臉就走了,也沒邀請任何一位嬪妃慶祝,總之,就是依然高冷。德妃請了所有人,連皇後和貴妃都欣然前往,不過舒妃沒去,說是身子不適。”
清風狐疑道:“常泰,你就在外圍打聽,怎麽打聽得這麽細,連舒妃不去的理由都知道?”
常泰摸了摸頭:“我與皇後身邊的大宮女的小姐妹的同屋是同鄉,她幫我打聽的。”
陶顔言聽他繞了那麽大的人情圈子,還真是給他跪了。
“常泰,你是不是在各宮都有這樣的同鄉?不然我很好奇,你每次都是怎麽打探來的消息。”陶顔言問道。
常泰不好意思道:“回美人的話,奴才哪有那麽多同鄉入宮為奴為婢啊。皇後宮裏,奴才就認識這麽一個同鄉。貴妃宮裏,有個掃灑的小宮女奴才幫過她幾回,熟識之後,打聽個消息什麽的,倒也方便。德妃宮裏的一個公公平時會與奴才一起打個牌賭兩把,順便打探。也就賢妃和舒妃兩宮,奴才還沒拓展出人脈,其他婕妤、美人、才人身邊,都有混得臉熟的人。不過婕妤以下很少有什麽有價值的消息,所以我就沒怎麽去打聽。”
陶顏言對他這八麵玲瓏、廣布線人的本領是很服氣的,倒是個人才。
她想了想,道:“李美人、趙才人和樊良儀那邊你多留點心,這幾位都與我有點過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常泰連忙應下。
小錦安帶著小全子噔噔噔跑進來:“姐姐姐姐,肚肚餓啦。”
陶顏言一看午膳時間到了,便讓彩雲擺膳,叫清風帶了錦安去洗手,大家準備吃飯。
陶顏言自從腳扭了,飲食就比較清淡,不過在她的指導下,就算清淡,彩雲也能做的好吃,所以她胃口不錯。最近小錦安運動量大,胃口也很好,眼見著身上長了點肉,倒圓潤可愛了幾分。
姐弟倆呲溜呲溜幹飯,吃的香噴噴。
賀臨璋陪著賢妃用膳,卻越發沒胃口。禦膳房的席麵做的相當豐盛,大魚大肉,應有盡有,可賀臨璋不知怎的,就是懷念陶顏言做的家常菜了。
自從賢妃小產,賀臨璋就沒去映月閣吃過飯,越發想念那個味道。
“陛下,臣妾以茶代酒,敬陛下一杯。”賢妃端起茶杯笑容晏晏。
“朕就喝一杯,不能多喝,下午還有事。”賀臨璋端起酒杯喝下。
美酒入口,唇齒留香,倒是好酒。
“這酒,好像並非宮中出品。”宮廷玉液,賀臨璋喝了多年,不是這個味道。
“這是臣妾的父親存了多年的女兒紅。臣妾晉位,專程送來給臣妾慶賀的。隻可惜臣妾現在還不能飲酒,沒辦法與陛下對飲。”聽賢妃提起陸璃,賀臨璋眉宇輕皺了一下。
陸璃當年靠著麗太妃,捐了個沒實權的官,掛了個閑職。
後來,經麗太妃的關係將兒子送到了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的他身邊做了伴讀。
陸豐倒是個穩重的,任勞任怨,陪在他身邊一直做到侍衛統領的位置。隻可惜在剿滅藩王一戰中被毒箭所傷去世。
陸璃不是個有才能的人,看在陸豐為救自己而死的情麵上,他將陸璃安排在了工部,掛了個督辦的閑職,平日裏就督建一下工程。
之前他南巡出京沒多遠,就遇上官道塌方,他下旨讓工部自查,就查到陸璃在督建官道的過程中中飽私囊,貪墨了修建的銀兩。
後又牽連出其他工程也或多或少貪了一些,讓他失望至極。
“陛下,我父親已經知道自己犯了錯,愧對陛下的厚愛,他籌足了銀子還回了國庫,還望陛下開恩,讓他重新上朝吧。”
賀臨璋淡淡道:“你父親的職位雖然是閑職,卻也是專封的正二品,按照他的真實能力,是不能上朝的。你轉告他,職位不變,俸祿不變,以後讓他安心掛個閑職,就當朕養著便是。至於上朝麽,就不必了。”
賢妃錯愕,沒想到陛下竟然在這個屬於她的好日子裏沒有答應她的請求!
她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眼中立即蓄著淚。
若放在之前,賀臨璋或許看不得美人垂淚就妥協了,可經過太後和陶顏言二人的雙重勸誡後,賀臨璋守住了底線。
他放下筷子,神色嚴肅道:“後宮不得幹政,你父親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靜怡,朕是皇帝,做的任何決定都是以朝政為重,希望你不要感情用事,多體諒下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