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禾繼續問:“阿玉,這個雲夢澤有印象嗎?”
潤玉隻覺恍惚,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被親生母親剮了龍角,叫他鯉兒。
他們繼續向前,來到屋內,隻見一個紅衣女人對著一個小男孩彈著琴。
潤玉上前對著那女人行了一個大禮:“洞庭君在上,小神潤玉這廂有禮了。”
穗禾見此也跟著對著那女人行了一個大禮,不管怎麽說,她似乎就是阿玉的親娘。
簌離背著身不敢回頭,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上神何苦行此大禮,折煞妾身了。”
潤玉站起身,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行於所當行,仙上受得起,小神心中有惑,想請上神的解惑。”他接著拿出了那幅丹青圖。
鯉兒見此叫了一聲娘親。
簌離始終不認潤玉,她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潤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他的話語充滿了痛苦和不解:“我猜到了畫中人,詩中意,卻獨獨猜不到我日思夜想的生母,卻如此退避三舍,視我如同陌路。”
簌離的眼中湧出了淚水,她的兒子就在眼前,她卻無法相認。她的心如刀割,卻隻能默默地承受這份痛苦。
潤玉繼續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絕望:“不知究竟是我自作多情,還是母親太過無情。”
簌離微微搖頭,她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傷,但她不能讓潤玉知道真相。她隻能在心底無聲地說:【為娘怎麽會不愛你,可是為娘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她輕聲回答:“是非何時了,上神你又何必執著。”
潤玉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如今母親另有孩子承歡膝下,潤玉無意糾纏,我隻想當麵問一句,若我真是母親的恥辱,母親為何要執意生下我,倘若母親與父帝傾心相戀,又為何要折磨我,拋棄我。”
他抬起受傷的手,那是一道深深的傷疤:“這是被母親那串靈火珠所炙。”
簌離想去摸一摸那傷疤,卻不敢上前,隻有無聲的哭泣。
潤玉又拉開胸前的衣服,露出了一道道傷疤:“這是母親剮我鱗片時所留下的傷疤。
其他地方的鱗片都已經長了出來,唯獨這塊逆鱗之膚,是我一生的傷,一世的痛。”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世人都曉,龍之逆鱗不可觸,我實在是想象不出,究竟是怎樣的仇,怎樣的恨,才會讓自己的親生母親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下此毒手。”
簌離聽不下去了,她瘋癲一般大叫:“別說了,別說了,求求你別說了,你走……你走啊!”
見潤玉轉頭要走,簌離又舍不得想要抓住。
潤玉轉頭,眼含淚花:“生我者,毀我者,棄我者,皆為吾母,身心俱創,傷疤累累。全拜生母所賜。”
“今日再拜,以還生母養育之恩。”
說罷,他轉身對著簌離跪下行了一個大禮。
旁邊已經淚流滿麵的穗禾跟著潤玉一樣跪下。
雖然很不想跪這個狠心的女人,但她畢竟阿玉的娘親。
穗禾堅定地說:“母親,既然你不要阿玉,那以後阿玉就隻有我一個親人,我會用一生來治療阿玉。”
潤玉本沒有想哭的,但聽著穗禾維護的話,無聲的眼淚從眼角劃過。
簌離見這樣,隻覺自己兒子要離開自己了,但又不想潤玉陷入危險中,隻好大聲喊:“我不是你娘,我不是你娘,你不是我兒,你走啊……”
穗禾和潤玉沒有理會簌離的瘋狂,他們跪著行完了大禮。
潤玉牽著穗禾的小手,大步向外走去,他的步伐堅定,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迷茫。
潤玉一路六神無主,像是失了魂一樣,慢悠悠地走。
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不確定。
簌離見他們走了,就像發瘋了一樣,大叫:“鯉兒,鯉兒。”她的呼喚中充滿了痛苦和絕望。
彥佑在外麵看到了這一幕,他的心中忍不住湧起一股嫉妒,眼睛劃過一絲憂傷。
他默默地看著,心中五味雜陳。
兩人回到鳥族的領地,穗禾關切地問:“阿玉,你沒事吧,我是你妻子,有什麽事,我們一起麵對。”
潤玉不想讓穗禾擔心,他勉強笑了笑:“穗穗,我沒事,我隻是記起了一些兒時的事情。”
穗禾有些擔心:“那阿玉全都想起來了嗎?”
潤玉輕輕搖了搖頭:“隻是一些片段,都是些深埋已久的噩夢。
我記得,兒時隨母親一起居住在太湖,一度以為自己是一條長得怪異的鯉魚。”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苦澀:“總是被水族其他孩子欺負,父帝是龍,母親是魚,我怎麽可能變成鯉魚。
終於有一天,我忍無可忍,直接釋放龍威,沒想到,那次反抗,竟讓我嚐盡苦果。”
潤玉的眼中閃過一絲痛苦:“看著自己的娘親,親手剮了自己的龍角,龍鱗。我那些衣服,都是被我自己的鮮血染紅的。”
穗禾已經哭得不能自已,她緊緊抱住潤玉:“阿玉,我們不想了,我們不要那些記憶了,以後我和寶寶會填滿你餘生美好的記憶。”
突然,潤玉的心中一空,他想起了什麽,聲音中帶著一絲驚慌:“穗穗,我想起來了,是我,是我離開了她。”
穗禾輕輕地握住他的手,安慰道:“阿玉,那我們再去見娘親,想來娘親會願意認阿玉的。我家阿玉這麽好,這麽帥,是全天下最好的人。”
兩人再次來到雲夢澤外,潤玉的心中充滿了忐忑,他不敢上前,害怕簌離不認他。
突然,大門打開,彥佑帶著那個小孩子走了出來:“幹娘性倔,還請大殿海涵。”
潤玉點了點頭:“無妨,幾句話,在這兒說也一樣。”
他跪在地上,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昨日孩兒對母親說了些許重話,孩兒心中深感不安。
孩兒離開之後又憶起一些舊事,這才知道,是孩兒錯怪了母親。原來,不是母親遺棄了孩兒,而是孩兒拋棄了母親。”
潤玉隻覺恍惚,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被親生母親剮了龍角,叫他鯉兒。
他們繼續向前,來到屋內,隻見一個紅衣女人對著一個小男孩彈著琴。
潤玉上前對著那女人行了一個大禮:“洞庭君在上,小神潤玉這廂有禮了。”
穗禾見此也跟著對著那女人行了一個大禮,不管怎麽說,她似乎就是阿玉的親娘。
簌離背著身不敢回頭,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上神何苦行此大禮,折煞妾身了。”
潤玉站起身,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行於所當行,仙上受得起,小神心中有惑,想請上神的解惑。”他接著拿出了那幅丹青圖。
鯉兒見此叫了一聲娘親。
簌離始終不認潤玉,她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潤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他的話語充滿了痛苦和不解:“我猜到了畫中人,詩中意,卻獨獨猜不到我日思夜想的生母,卻如此退避三舍,視我如同陌路。”
簌離的眼中湧出了淚水,她的兒子就在眼前,她卻無法相認。她的心如刀割,卻隻能默默地承受這份痛苦。
潤玉繼續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絕望:“不知究竟是我自作多情,還是母親太過無情。”
簌離微微搖頭,她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傷,但她不能讓潤玉知道真相。她隻能在心底無聲地說:【為娘怎麽會不愛你,可是為娘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她輕聲回答:“是非何時了,上神你又何必執著。”
潤玉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如今母親另有孩子承歡膝下,潤玉無意糾纏,我隻想當麵問一句,若我真是母親的恥辱,母親為何要執意生下我,倘若母親與父帝傾心相戀,又為何要折磨我,拋棄我。”
他抬起受傷的手,那是一道深深的傷疤:“這是被母親那串靈火珠所炙。”
簌離想去摸一摸那傷疤,卻不敢上前,隻有無聲的哭泣。
潤玉又拉開胸前的衣服,露出了一道道傷疤:“這是母親剮我鱗片時所留下的傷疤。
其他地方的鱗片都已經長了出來,唯獨這塊逆鱗之膚,是我一生的傷,一世的痛。”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世人都曉,龍之逆鱗不可觸,我實在是想象不出,究竟是怎樣的仇,怎樣的恨,才會讓自己的親生母親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下此毒手。”
簌離聽不下去了,她瘋癲一般大叫:“別說了,別說了,求求你別說了,你走……你走啊!”
見潤玉轉頭要走,簌離又舍不得想要抓住。
潤玉轉頭,眼含淚花:“生我者,毀我者,棄我者,皆為吾母,身心俱創,傷疤累累。全拜生母所賜。”
“今日再拜,以還生母養育之恩。”
說罷,他轉身對著簌離跪下行了一個大禮。
旁邊已經淚流滿麵的穗禾跟著潤玉一樣跪下。
雖然很不想跪這個狠心的女人,但她畢竟阿玉的娘親。
穗禾堅定地說:“母親,既然你不要阿玉,那以後阿玉就隻有我一個親人,我會用一生來治療阿玉。”
潤玉本沒有想哭的,但聽著穗禾維護的話,無聲的眼淚從眼角劃過。
簌離見這樣,隻覺自己兒子要離開自己了,但又不想潤玉陷入危險中,隻好大聲喊:“我不是你娘,我不是你娘,你不是我兒,你走啊……”
穗禾和潤玉沒有理會簌離的瘋狂,他們跪著行完了大禮。
潤玉牽著穗禾的小手,大步向外走去,他的步伐堅定,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迷茫。
潤玉一路六神無主,像是失了魂一樣,慢悠悠地走。
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不確定。
簌離見他們走了,就像發瘋了一樣,大叫:“鯉兒,鯉兒。”她的呼喚中充滿了痛苦和絕望。
彥佑在外麵看到了這一幕,他的心中忍不住湧起一股嫉妒,眼睛劃過一絲憂傷。
他默默地看著,心中五味雜陳。
兩人回到鳥族的領地,穗禾關切地問:“阿玉,你沒事吧,我是你妻子,有什麽事,我們一起麵對。”
潤玉不想讓穗禾擔心,他勉強笑了笑:“穗穗,我沒事,我隻是記起了一些兒時的事情。”
穗禾有些擔心:“那阿玉全都想起來了嗎?”
潤玉輕輕搖了搖頭:“隻是一些片段,都是些深埋已久的噩夢。
我記得,兒時隨母親一起居住在太湖,一度以為自己是一條長得怪異的鯉魚。”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苦澀:“總是被水族其他孩子欺負,父帝是龍,母親是魚,我怎麽可能變成鯉魚。
終於有一天,我忍無可忍,直接釋放龍威,沒想到,那次反抗,竟讓我嚐盡苦果。”
潤玉的眼中閃過一絲痛苦:“看著自己的娘親,親手剮了自己的龍角,龍鱗。我那些衣服,都是被我自己的鮮血染紅的。”
穗禾已經哭得不能自已,她緊緊抱住潤玉:“阿玉,我們不想了,我們不要那些記憶了,以後我和寶寶會填滿你餘生美好的記憶。”
突然,潤玉的心中一空,他想起了什麽,聲音中帶著一絲驚慌:“穗穗,我想起來了,是我,是我離開了她。”
穗禾輕輕地握住他的手,安慰道:“阿玉,那我們再去見娘親,想來娘親會願意認阿玉的。我家阿玉這麽好,這麽帥,是全天下最好的人。”
兩人再次來到雲夢澤外,潤玉的心中充滿了忐忑,他不敢上前,害怕簌離不認他。
突然,大門打開,彥佑帶著那個小孩子走了出來:“幹娘性倔,還請大殿海涵。”
潤玉點了點頭:“無妨,幾句話,在這兒說也一樣。”
他跪在地上,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昨日孩兒對母親說了些許重話,孩兒心中深感不安。
孩兒離開之後又憶起一些舊事,這才知道,是孩兒錯怪了母親。原來,不是母親遺棄了孩兒,而是孩兒拋棄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