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本紀也就是等待安史之亂的爆發,怎麽荒唐怎麽來,朝政不管天天泡在後宮裏,很容易觸發。


    【倉皇離去,到馬嵬坡時,六軍不發。


    禁軍將領對專權不滿,在楊國忠父子死後,認為“賊本尚在。


    諸位將士都認為是楊玉環紅顏禍水,危害江山。請求處死楊貴妃,以免後患。


    誰能料想,昨日還是“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今天已是“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楊玉環:“臣妾料到了和陛下的恩愛的絢爛,卻沒有料到命中注定的結局。”


    誰也不能料想,就如同命運的玩笑,無聊,奢侈,又刻骨銘心。


    可能需要一個死,才能使得恩愛戛然而終止,使得這場鬧劇結束。


    楊玉環:“三郎,我誤了你,誤了國,今日無所怨言…隻求臣妾死後,六軍齊發,護你早日回到長安!”


    李隆基無奈,隻得與楊貴妃訣別。


    李隆基:“救不得你,朕抱恨終天。”


    楊玉環:“臣妾去了,陛下仍然是曠世明君…”


    楊玉環自縊於佛堂。


    一襲霓裳羽衣,舞來的是悲戚的三尺白綾,沒有任何色彩。


    楊玉環風流如紅塵的衣襟,擦不去的淚滴,經久不散。


    楊玉環本紀完成】


    “楊貴妃也是個背鍋人,動不了皇帝隻能動她。”


    薑瑜又道:“這劇情寫的倒是那麽回事,隻不過楊貴妃真的會對一個六七十歲腎功能不行的老頭這麽情深義重嗎?失真了哦,你說她為了活命求饒都比這個可能性大。”


    “還不是看上皇帝這個身份了,乃公又不是不懂。”劉邦無所謂的說,他後宮那些有幾個是真心實意的愛他的呢,就連呂雉,倆人都是各取所需。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怎麽不愛她男人。”更多人則是這個想法。


    畢竟老夫少妻在他們那裏是最常見的,有錢了都要找年輕漂亮的,如此直白的點出來,戳到了自尊心,讓許多人麵上掛不住。


    楊玉環看到這裏心中悲戚,她毫無辦法,是死是活全賴君王,唯一能做的就是仗著帝王對她尚有寵愛,謀求更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間。


    至於到了那一步,又能怎麽辦。


    楊玉環狠狠地握緊了拳頭,指甲在掌心摳出深深地印子,如今天幕已經講述了之後的曆史,她也自知,群臣不會容下她,至於皇帝。


    楊玉環垂下眸子,是現在去死的一個體麵,還是說……


    “求三郎賜死臣妾,臣妾隻是太愛陛下了,推舉罪人楊國忠,隻不過是想替陛下分憂,可誰知他辜負了臣妾的信任,臣妾魅惑君王,禍亂朝綱,罪該萬死,還請陛下治罪。”等李隆基下朝時,楊玉環一襲白衣跪在宮門口請罪。


    “貴妃這是何話,是朕寵你愛你,你有什麽罪,那楊國忠欺上瞞下,詭計頗多,你如此單純,朕不怪你。”李隆基聽到楊玉環的話,心中自滿。


    薑瑜那惡婦,誰說沒有深情的,淨會挑撥離間,那劇情上寫的多對,貴妃隻是太愛他了,又沒做錯什麽。


    “樂天,這都是你的詩歌啊,看來在後世亦是才名不小。”元稹恭喜他這個老友,同時心中也有一點羨慕,畢竟誰都想名留百世。


    白居易嘴上謙虛,“哎,也隻不過是僥幸罷了。”說著說著又傷感了起來。


    “若是百姓安樂,我不寫這些詩,當一個田舍翁也行啊。”


    【縊死楊貴妃之後,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靈武。


    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在靈武為朔方諸將所推而自行登基。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


    “又一個太上皇,也不知這李隆基最後是啥下場。”看到這裏李淵又敏感了。


    “李亨,朕對你太好了。”李隆基看到這裏心中大怒,他還活著呢,竟敢私自登基稱帝。


    “張巡,燕軍不日便抵達長安,大唐氣數已盡,足下堅守危城,欲誰為乎?還不若投誠,我朝定會優待於你。”


    此刻的睢陽城,大門緊閉,燕軍叫陣,勸降張巡。


    張巡站在城樓上,反諷道:“自然是為了忠義,我不欲與亂臣賊子交談,有什麽招數放馬過來吧。”


    叛軍將領覺得張巡腦子一定有什麽問題,指了指自己身後的大軍,高聲喊道:“看到我身後的大軍了嗎,你城中隻不過三千兵士,蚍蜉撼樹,自不量力,你今日若是不降,那就別怪我踏破城門,屠城!”


    張巡輕哼一聲,不再搭理他,繼續養精蓄銳看著天幕。


    此刻薑瑜還恰好講到了睢陽之戰,城中士卒紛紛緊張起來。


    【安史之亂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就是睢陽保衛戰,張巡、許遠堅守睢陽,曆時10個月,前後大小數百戰,共計殲敵12萬人,使叛軍不能南下江淮,保全了江淮,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


    李世民心頭不妙,如此大功怎麽稱得上最慘烈了。


    “睢陽乃江淮要衝,若是長安失守,隻能靠江淮等地供給,若是睢陽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李治非常明白為什麽拚盡全力也要守住睢陽。


    【睢陽城中守軍最多也不過七千多人,加上城中數萬百姓,而叛軍則有十三萬,抗住叛軍十個月。


    叛軍攻城久攻不下,幹脆就直接圍城,想要活活餓死他們。此時唐軍斷糧多時,樹皮、紙張也吃完,便張起羅網捕捉鳥雀、老鼠充饑,最後發展連皮製的鎧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鳥雀、老鼠、鎧甲也吃完,城中隻好吃人。


    張巡首先殺死自己的愛妾,強令官兵吃下;接著許遠也殺掉自己的仆奴當軍糧。吃完主帥的家人後。然後是城中的老弱婦孺。睢陽城中戰前有戶口四萬,至城破僅剩四百活人,而唐軍亦是無一生存。】


    “這可是人啊,他們居然吃人。”不少老祖宗們看到這裏都泛起了惡心。


    “十個月,為什麽沒有人支援。”嬴政挑了挑眉,大概明白了什麽。


    “李隆基,朕要活刮了你!”李世民再也堅持不住,猛的咳出一口血,淚水淌了下來。


    都是他大唐的忠臣良民,沒能得遇明主,是他李家的過錯。


    “與其食人,曷若全人,拿我大唐百姓做口糧,張巡萬惡,實在難以寬恕。”不少朝臣唾罵張巡的行為,有的甚至還要求皇帝懲治他。


    唐肅宗揉了揉額頭,“行了行了,若無張巡堅守,收複失地何談容易,他是我大唐的功臣。”


    與此同時城中的士卒也是擔憂,“張大人,我們能守住嗎?”


    “叛軍所過之處燒殺搶掠,早已經失去了民心,必敗,別忘了,我們有薑姑娘的天幕。”張巡話語間充滿自信。


    哥舒將軍想必已經看到了天幕中的曆史,根據潼關之險牽製敵軍,伺機破敵,那麽他睢陽就有一線生機。


    況且天命在唐,安史叛軍大多也都是大唐舊臣,若是能看到天幕的話,還有沒有那個心氣繼續作亂還說不準。


    【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之久,經曆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這一場戰亂徹底打沒了大唐的生氣,大唐由盛轉衰。


    大唐百姓從九百萬戶銳減至二百萬戶,四分之三慘死,殘存者以紙為衣。


    邊疆動蕩,重心南移,大唐的威信不再,節度使擁兵自重,導致唐末五代十國亂世。】


    說到這裏薑瑜又有話說了,“其實有郭子儀等人在的話也不用打這麽久,關鍵上位的唐肅宗李亨也不是啥好東西。”


    “唐肅宗李亨寵信宦官,人家郭子儀正打仗呢,肅宗為了防範他,派了一個宦官監軍,並且權力極大,瞎用兵指揮,導致唐軍大敗,收複艱難。在朝中也是輕信宦官,賜死了自己的兒子,最後導致政變。”


    薑瑜繼續嘲諷,“不得不說和他爹是真像,李隆基也是一日殺三子,其中一個還是太子。”


    “朕真的是相信薑姑娘所說的基因了。”李治臉色鐵青,“旦兒就不是什麽成器的,他兒子更不行,孫子更廢。”


    這段曆史也讓李治堅定了想法,直接把李顯、李旦一家送出了京城,也讓朝臣懂了他的意思。


    “太子其心可誅,朕殺他又如何。”李隆基仍然是梗著脖子不肯認錯。反倒是又懷疑起了李亨。


    薑瑜又想起來了什麽,“李隆基時期的軍啊臣啊,該幹啥幹啥,不要對你們的皇帝抱有希望,他老糊塗了,改不過來,遲早還會重蹈覆轍,你們這些臣子百姓都不會有好下場,不如換人上位啊,加油。”


    薑瑜隻留下了這麽一句話,就關掉直播了。


    “這薑瑜怎麽回事啊,整天攛掇著百姓謀反。”劉徹不滿道,若不是他做的還行,恐怕退位的就是他了。


    “朕讚成,趕緊把這李隆基給朕趕下去!”李世民聽到這話也不難受了,若不是條件不允許,他都想給後世人托個夢。


    李隆基一朝的朝臣麵麵相覷,大殿安靜的落針可聞,沒有人敢接這個話茬。


    “惡婦,你休想!”李隆基抬手指天,氣的要死。


    罵完之後巡視群臣,最後目光停留在了太子李亨的身上。


    所有人都是一個念頭,完了,薑瑜把他們架在那裏了,再明顯不過的陽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完視頻後,發現老祖宗統一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與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與塵並收藏刷完視頻後,發現老祖宗統一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