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天啟早期,紫禁城的深宮之內,皇帝朱由校正襟危坐,眼神中透露出超越時代的睿智。他,並非曆史記載中的那個木匠皇帝,而是來自21世紀的穿越者,帶著全新的治國理念,決心改變明朝的命運。


    “祖宗之法,重農抑商,此為國之大忌。”天啟皇帝在心中默念,決定打破這一桎梏。


    天啟皇帝知道,自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推行這個處處重農抑商的政策,害了大明朝。讓明朝商業稅收少的可憐,也是明朝朝廷窮的快揭不開鍋的原因之一。


    明朝末年,朝廷更窮,欠邊關軍隊二十年的軍餉,造成軍人沒有錢購買養家糊口的糧食和戰鬥裝備,戰鬥力大幅降低。


    最終,造成了後金可調用的五六萬的軍隊,卻戰勝了數量龐大的明朝軍隊,滅了明朝。


    天啟帝熟知,曆史上,明朝的商業稅收,甚至趕不上宋朝和清朝。這作為一個王朝來說,值得深思其曆史教訓。


    例如曆史上的北宋年間,商業稅收頗為可觀,公元1077年,北宋商業稅收不計專賣收入已達762萬貫,占國家財政近四分之一。


    若計入專賣,北宋商業總收入更是躍至5000萬貫。而明朝時期,宣德年間商業稅收約200萬貫,至明末則降至三百多萬兩白銀。可見明朝重農抑商,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天啟皇帝在天啟早年,首先頒布法令,廢除阻礙商業發展的種種禁令,鼓勵民間貿易,合理的減稅免稅,讓商人們得以自由流通貨物於四海之內。


    不久,大明的商人們如魚得水,紛紛揚帆出海,將絲綢、瓷器、茶葉,還有21世紀的現代民用工業產品,等商品都遠銷至歐洲、非洲。


    一時間,南京的秦淮河畔,廣州的十三行,甚至北京的東交民巷,都成了商賈雲集之地。


    明朝商業稅收激增,國庫漸豐。明朝盡管采取合理的低稅收,但商業更加繁榮,商業稅收財富,一改之前不如宋朝和清朝的曆史,超越了宋朝與清朝時的商業稅收巔峰。


    然而,隨著商業的繁榮,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湧動。一些不法商人開始私下鑄造私錢,市麵上大明寶鈔與金銀貨幣並行,大明寶鈔貨幣體係岌岌可危。


    天啟皇帝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危機,很早就決定發起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他嚴懲私鑄貨幣者。


    他派遣心腹大臣前往各藩屬國,宣傳推行貨幣政策,其發鈔思想,和20世紀漂亮國發行“美金”紙鈔如出一轍,讓這個統一貨幣的政策深得人心。


    他下令,在各大港口扣關口設立“金銀收兌所”,強製藩屬國使用大明寶鈔交易,並將各國的金銀硬通貨幣盡數收歸大明國庫。這一策略,竟然奇跡般的實現了。


    (真實的曆史上,暹羅、琉球、交趾等藩屬國也在與明朝的交往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們既依賴明朝的保護,又渴望在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這種特殊的宗藩關係反映了明朝與周邊國家之間複雜而微妙的政治和經濟聯係。朝鮮更是大明朝最忠誠的藩屬國之一。)


    原來,改寫的曆史軌跡中,歐原大陸諸國的侵略擴張,讓非原大陸和忠東各國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慘不忍睹!


    這讓臣服於明朝的藩屬國感到前所未有的慶幸和危機感。


    他們慶幸自己是明朝的藩屬國,免遭了被侵略的戰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無敵的明朝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標新願文學更精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標新願文學更精彩並收藏穿越成無敵的明朝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