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兒想建屬於自己的基地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再加上最近她檢查五棟的牆體的時候,發現有了裂痕,搬家迫在眉睫。
原來她想搬到青桌山那邊,一來有座矮山,山體是青岡石,炸出個四套四居室不成問題,二來青桌山是獨山,周圍是平原,洪水前還有一個部隊的營地在山腳,圍繞兵營改建自己的基地有基礎。
但是她看到了鶴縣的火車站。鶴縣的公辦基地在南邊,與火車站隔了一條大河和那幾個光禿禿的山頭。村莊在山坡與火車站之間,火車站往東就是一片廣闊的荒地,曾經,這裏春天是綠油油的麥苗,夏天是忙碌的收割機,秋天是比人高的玉米杆,冬天是大雪覆蓋下的冬麥。
到時候她把火車站改成她的大本營,再用冰磚建幾座暖房,在裏麵種上水果糧食,再養一批戰隊,就差不多能在極寒的時候立足了。
陳均和張爍跟著陳可兒在鶴縣火車站溜達。
火車站有地下通道,不過現在被堵塞了,他們沒辦法下去探查。
“你們去送貨遇到賣鐵網鋼板建築材料的都聯係一下,我需要的量大。還有每個店貼個廣告,需要招幾個司機。”陳可兒的空間有許多鋼鐵廠生產的初級產品,但是是幫周靜輝保管的,她想用還是去買吧。
“行。”兩個弟弟點點頭。
“我們就去鶴縣的基地吧。”看看鶴縣基地的大小,鄰居嘛,總是要選個能友好相處的。
鶴縣基地是個小基地,人口不到2萬,活下來的老人孩子較多,青壯年大多數都在沿海城市打工。在陽市統計的每月人口死亡率來說,鶴縣是高居前幾的。
鶴縣基地也是一座地下城,基地地麵上的頂呈寶塔狀,密布的太陽能電板像是鱗次櫛比的瓦片。
上個月鶴縣基地還隻能依靠太陽能支撐日常照明,最近才在電力部門的加班加點下從其他有富足電力的基地接了電過來。
這個基地的老人們喜歡種豆子,基地內飄蕩著豆腥味,製作的豆腐放不住,就做成能曬幹的豆皮豆幹,剩下的豆渣是他們的主食。
“大姐,我覺得就是有菜他們也沒積分買啊。”張爍看著鶴縣基地沒多少年輕人,一樓的大廣場也沒多少人。聽說鶴縣基地為了吸引居民,隻收5斤糧食的人頭費。
陳可兒覺得這個基地就像它的居民一樣,暮靄沉沉。老人們的臉上寫著苟活,孩子們吃不飽連追來跑去的欲望都沒有。
唯一看著還有精神氣的就是那些有編製的基地工作人員,他們路過陳可兒三人的時候,三人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我姑讓我們搬到陽市的幾個大基地,人家那裏人多不說,工作崗位也多,工資高。聽說他們還有農貿店,裏麵連牛肉羊肉也有賣。就十二基地,那個順東超市,人家老板又開業了,你看看我的臉,幹的翹皮了,想到順東超市買套護膚品。”
“還是你姑在陽市站住了腳,那些幾人早就人滿了。唉,我這餘生啊,估計就在這兒出不去了。”
“你可別這樣想,你看看到處都是老的小的,不是餓死的就是基礎病病死的,在這兒待久了,人都染上死氣了。你聽我的,能去大基地,就搬過去,哪怕先擠大通鋪呢?”
“唉,我回去跟我媽商量一下。不知道我爸在哪個基地,也沒個信兒。”
“你爸不是在申市嗎?以後打聽吧。”
“嗯……”
兩個人走遠。
“走吧。”陳可兒也不下去看了,連有工資的基地工作人員都想搬走,鶴縣基地發展不了。
陳均和張爍跟著轉身,開著車再次經過鶴縣火車站,陳可兒跟陳均說,“就這裏了。我交代的事,你們別忘了。”
陳均也從倒車鏡裏看了眼漸漸遠離的鶴縣火車站,他沒看出來這裏有什麽好的,但是陳可兒說的算,他堅決執行。
三人又跑了兩個基地,都是和鶴縣基地差不多的情況,不過其中有一個基地的人在種高粱這類作物,陳可兒在空氣裏聞到了糧食發酵的怪味,估計是釀酒了吧。
連跑三個基地,都沒有發展經營的前景,陳可兒他們打道回府。
她提前給每個十三樓的成員發了信息,讓他們今晚回家開會。
聽到陳可兒要建自己的積分,十三樓沒人說她瘋狂,而是圍繞著她的計劃展開了討論。
首先就是他們人手可能不夠,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一時半會兒離不開。其次他們沒有建築材料,要是認識基地那些采購建築材料的人就好了。先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倒是可以慢慢來。
這些問題在陳可兒看來都不是問題,她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需要一個能建築師給他們設計一下基地的建築主體。
“大家正常工作,明天我去找一下。”散會後,十三樓開飯,又來蹭飯的李威難得在十三樓的餐桌上感受到了食不言,不知道他們有什麽事兒。
晚上躺在床上,陳可兒進入空間,空間裏的牛羊豬在草坡上各自的領地溜達,陳可兒給牛羊補了點牧草的種子,按照空間裏的時速,過兩天就綠油油的了。
小麥又能收了,她自從上次收了維爾特火山,把自己的精神力撐開後,一下子把二十畝的小麥收了都不絕對的虛。小麥收了找時間她還要拿到外麵曬幹,如果她的空間有台收割機就好了。
先把小麥運到靜止空間那邊,她又拉出來一頭牛,幫著犁地,她和經常合作的三頭牛都對犁地的業務很熟悉,忙活著就把地犁好,種了一波糯玉米。
她在一圈種的各類水果明天應該能收一批,水果比糧食好伺候,隻要種上,偶爾澆水,把牛糞這些堆在周圍,它們發育夠了,就源源不斷的結果。要問授粉的問題,陳可兒也不知道,反正它們開花結果的過程在十天到半個月之間,陳可兒現在隻負責收獲。
十三樓在樓層裏的地這會兒都開了補光燈,白天溫度高,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慢,晚上氣溫合適但是沒有足夠光照,補光燈加上生長劑,十三樓的菜地長勢喜人。
原來她想搬到青桌山那邊,一來有座矮山,山體是青岡石,炸出個四套四居室不成問題,二來青桌山是獨山,周圍是平原,洪水前還有一個部隊的營地在山腳,圍繞兵營改建自己的基地有基礎。
但是她看到了鶴縣的火車站。鶴縣的公辦基地在南邊,與火車站隔了一條大河和那幾個光禿禿的山頭。村莊在山坡與火車站之間,火車站往東就是一片廣闊的荒地,曾經,這裏春天是綠油油的麥苗,夏天是忙碌的收割機,秋天是比人高的玉米杆,冬天是大雪覆蓋下的冬麥。
到時候她把火車站改成她的大本營,再用冰磚建幾座暖房,在裏麵種上水果糧食,再養一批戰隊,就差不多能在極寒的時候立足了。
陳均和張爍跟著陳可兒在鶴縣火車站溜達。
火車站有地下通道,不過現在被堵塞了,他們沒辦法下去探查。
“你們去送貨遇到賣鐵網鋼板建築材料的都聯係一下,我需要的量大。還有每個店貼個廣告,需要招幾個司機。”陳可兒的空間有許多鋼鐵廠生產的初級產品,但是是幫周靜輝保管的,她想用還是去買吧。
“行。”兩個弟弟點點頭。
“我們就去鶴縣的基地吧。”看看鶴縣基地的大小,鄰居嘛,總是要選個能友好相處的。
鶴縣基地是個小基地,人口不到2萬,活下來的老人孩子較多,青壯年大多數都在沿海城市打工。在陽市統計的每月人口死亡率來說,鶴縣是高居前幾的。
鶴縣基地也是一座地下城,基地地麵上的頂呈寶塔狀,密布的太陽能電板像是鱗次櫛比的瓦片。
上個月鶴縣基地還隻能依靠太陽能支撐日常照明,最近才在電力部門的加班加點下從其他有富足電力的基地接了電過來。
這個基地的老人們喜歡種豆子,基地內飄蕩著豆腥味,製作的豆腐放不住,就做成能曬幹的豆皮豆幹,剩下的豆渣是他們的主食。
“大姐,我覺得就是有菜他們也沒積分買啊。”張爍看著鶴縣基地沒多少年輕人,一樓的大廣場也沒多少人。聽說鶴縣基地為了吸引居民,隻收5斤糧食的人頭費。
陳可兒覺得這個基地就像它的居民一樣,暮靄沉沉。老人們的臉上寫著苟活,孩子們吃不飽連追來跑去的欲望都沒有。
唯一看著還有精神氣的就是那些有編製的基地工作人員,他們路過陳可兒三人的時候,三人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我姑讓我們搬到陽市的幾個大基地,人家那裏人多不說,工作崗位也多,工資高。聽說他們還有農貿店,裏麵連牛肉羊肉也有賣。就十二基地,那個順東超市,人家老板又開業了,你看看我的臉,幹的翹皮了,想到順東超市買套護膚品。”
“還是你姑在陽市站住了腳,那些幾人早就人滿了。唉,我這餘生啊,估計就在這兒出不去了。”
“你可別這樣想,你看看到處都是老的小的,不是餓死的就是基礎病病死的,在這兒待久了,人都染上死氣了。你聽我的,能去大基地,就搬過去,哪怕先擠大通鋪呢?”
“唉,我回去跟我媽商量一下。不知道我爸在哪個基地,也沒個信兒。”
“你爸不是在申市嗎?以後打聽吧。”
“嗯……”
兩個人走遠。
“走吧。”陳可兒也不下去看了,連有工資的基地工作人員都想搬走,鶴縣基地發展不了。
陳均和張爍跟著轉身,開著車再次經過鶴縣火車站,陳可兒跟陳均說,“就這裏了。我交代的事,你們別忘了。”
陳均也從倒車鏡裏看了眼漸漸遠離的鶴縣火車站,他沒看出來這裏有什麽好的,但是陳可兒說的算,他堅決執行。
三人又跑了兩個基地,都是和鶴縣基地差不多的情況,不過其中有一個基地的人在種高粱這類作物,陳可兒在空氣裏聞到了糧食發酵的怪味,估計是釀酒了吧。
連跑三個基地,都沒有發展經營的前景,陳可兒他們打道回府。
她提前給每個十三樓的成員發了信息,讓他們今晚回家開會。
聽到陳可兒要建自己的積分,十三樓沒人說她瘋狂,而是圍繞著她的計劃展開了討論。
首先就是他們人手可能不夠,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一時半會兒離不開。其次他們沒有建築材料,要是認識基地那些采購建築材料的人就好了。先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倒是可以慢慢來。
這些問題在陳可兒看來都不是問題,她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需要一個能建築師給他們設計一下基地的建築主體。
“大家正常工作,明天我去找一下。”散會後,十三樓開飯,又來蹭飯的李威難得在十三樓的餐桌上感受到了食不言,不知道他們有什麽事兒。
晚上躺在床上,陳可兒進入空間,空間裏的牛羊豬在草坡上各自的領地溜達,陳可兒給牛羊補了點牧草的種子,按照空間裏的時速,過兩天就綠油油的了。
小麥又能收了,她自從上次收了維爾特火山,把自己的精神力撐開後,一下子把二十畝的小麥收了都不絕對的虛。小麥收了找時間她還要拿到外麵曬幹,如果她的空間有台收割機就好了。
先把小麥運到靜止空間那邊,她又拉出來一頭牛,幫著犁地,她和經常合作的三頭牛都對犁地的業務很熟悉,忙活著就把地犁好,種了一波糯玉米。
她在一圈種的各類水果明天應該能收一批,水果比糧食好伺候,隻要種上,偶爾澆水,把牛糞這些堆在周圍,它們發育夠了,就源源不斷的結果。要問授粉的問題,陳可兒也不知道,反正它們開花結果的過程在十天到半個月之間,陳可兒現在隻負責收獲。
十三樓在樓層裏的地這會兒都開了補光燈,白天溫度高,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慢,晚上氣溫合適但是沒有足夠光照,補光燈加上生長劑,十三樓的菜地長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