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不願開口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老臣有建議!”
“陛下臣也有建議啊!”
“臣也有建議啊!”
……
所有人都像是小學生搶答一樣,激動的盯著朱棣喊道,那神情生怕自己的動作慢了,從而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一時間吵的朱棣根本聽不到任何人的話。
“好了,都閉嘴,閉嘴!”
朱棣不耐煩的咆哮道。
眾人一看雖然有些心急,可也不敢再說什麽了。
朱棣隻能把目光看向了陳天平,如果說在場有什麽人最了解安南的那肯定就是陳天平了。
這可是安南王的孫子,從小就生長在那片土地上的人。
“陳天平,朕來問你,你覺得這件事兒應該怎麽處理?或者說你找朕告禦狀是想要得到什麽樣的幫助?”
朱棣直接問道。
此話一出,不少人的目光又紛紛落在了陳天平的身上。
陳天平自己也愣了一下,同樣也沒有想到朱棣竟然會這麽問他,稍微思考了片刻之後,才一臉恭敬的看著朱棣說道:“那胡漢蒼謀朝篡位當誅九族。”
朱棣點了點頭,這都是廢話,不用陳天平說,那胡漢蒼的九族也保不住。
陳天平見徐聞沒有說什麽,才開口繼續說道:“除此之外,臣希望陛下您能夠派人幫臣奪回屬於臣的一切,讓我們安南的子民繼續受大明王朝的庇護。”
“為此,我陳天平願意在這裏發誓,隻要是我陳家一天是安南王室,安南舉國上下將世世代代永遠效忠大明皇帝陛下!”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繼續問道:“那你想要朕怎麽幫你呢?”
陳天平聞言頓時心頭一喜,明白朱棣這是願意幫他了,當即激動的說道:“豈事對於陛下來說非常的簡單,隻需要派上一隊兵馬,帶著陛下的聖旨陪臣去一趟安南即可!”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輕聲問道:“就這麽簡單?”
陳天平聞言一臉驕傲的笑著說道:“陛下恐怕不知道自己在安南的地位,您的一道聖旨勝過千軍萬馬,在安南那更是無往不利。”
“而且胡漢蒼畢竟是謀朝篡位,名不正言不順,我本是安南王的孫子,再加上陛下的支持,沒人能夠動我分毫,安南國的人也絕對不敢跟天朝的兵馬動武!”
此話一出,不少武將老臣也顯得越發的著急起來。
之前他們就知道這是一個肥差,隻是沒想到竟然輕鬆簡單到這種地步啊!
隻需要帶兵過去就行,甚至不用打仗就能夠幫陳天平搞定胡漢蒼。
這不就是妥妥的天上掉餡餅嗎?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不能耽誤了,一旦耽誤太久,讓胡漢蒼站穩腳跟就麻煩了,理應馬上出兵讓陳天平繼承安南王之位!”
有老臣忍不住心中的貪婪,上前一步,神色激動的看著朱棣說道。
那感覺彷佛鴨子已經到了嘴邊,生怕鴨子飛走了一樣。
有人帶頭,其他人也不怕了,都豁出去了,紛紛再度上前看著朱棣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老臣也以為此事不宜拖延太久,願意出征!”
“我雖然年邁,可我家裏還孫孫子,也可以出征為陛下效力!”
幾名老臣激動的說道。
至於後麵的武將,那更是爭的臉紅脖子粗,差點都要打起來。
朱棣眉頭皺了一下,隨後說道:“好了,諸位無需多言了,此事我心裏已經有答案了,退朝,燒火我會派人去做這件事!”
眾人見狀雖然心急如焚,可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尷尬一笑,紛紛轉身離開。
整個朝堂之上,也隻剩下徐聞,陳天平,朱棣以及姚廣孝。
朱棣看了看徐聞之後,最終還是扭頭看向了一旁的姚廣孝,平靜的問道:“軍師,你覺得這件事兒應該怎麽處理?”
姚廣孝聞言眼睛微微眯起,閃過一抹狡詐之色,輕聲說道:“我跟國公一樣,都不太了解,不過既然陳天平說這件事兒可以這麽處理,那就聽他的吧,按照他的意思來。”
“如果不行,咱們再做其他打算,安南畢竟隻是邊陲小國,翻不起來灑滿浪花,他們敢不聽話,大不了直接出兵好了!”
畢竟朱棣已經詢問過徐聞,結果徐聞那邊沒給答案,已經推脫過去,他要是再繼續推脫的話,終究還是有些不合適。
現在朱棣留下來的就兩個人,兩個都不行,都不出謀劃策,那朱棣肯定是要發飆的。
本來就沒有放在心上的朱棣一聽,也下意識的點了點頭,他雄心萬丈,又怎麽會把區區一個安南放在眼裏呢?
真不行,他親自領兵去一趟便是,順便也可以給自己刷刷功勳。
這些臣子想要功勳,他何嚐不想要呢?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之後,再度說道:“不知道你們有什麽合適的人選推薦呢?”
徐聞低著頭默不作聲。
他現在越發堅定自己的想法,這麽多人都想要去撿便宜,那多半是沒有便宜撿,弄不好還要倒黴。
隻是這隻是個人的一種感覺,一時間也說不準,更沒有證據,所以也不好跟朱棣說什麽,萬一說錯了,豈不是讓人笑話。
甚至可能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畢竟這可是大事。
姚廣孝一看徐聞又低著頭,頓時眼睛一瞪有些無語啊!
徐聞不開口,那事情肯定是要落在他身上了。
“陛下,微臣建議,一切都讓陳天平做主吧,以他的了解來安排是最合適不過了!”
姚廣孝低著頭,有些尷尬的笑著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做的多錯的多,不想出錯的話那就隻有什麽都不做,那自然不會有錯。
他雖然沒有徐聞的那種感覺。
可徐聞何等聰明的人,此時卻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他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但是卻能夠明白自己此時應該做些什麽。
索性把所有的事情都扔給了陳天平,陳天平可是安南國的人,出了什麽問題自然他自己背鍋。
而他姚廣孝也不需要什麽功勞。
朱棣聞言同樣也敏銳的察覺到問題有些不對勁,不過也不好說什麽。
“陛下臣也有建議啊!”
“臣也有建議啊!”
……
所有人都像是小學生搶答一樣,激動的盯著朱棣喊道,那神情生怕自己的動作慢了,從而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一時間吵的朱棣根本聽不到任何人的話。
“好了,都閉嘴,閉嘴!”
朱棣不耐煩的咆哮道。
眾人一看雖然有些心急,可也不敢再說什麽了。
朱棣隻能把目光看向了陳天平,如果說在場有什麽人最了解安南的那肯定就是陳天平了。
這可是安南王的孫子,從小就生長在那片土地上的人。
“陳天平,朕來問你,你覺得這件事兒應該怎麽處理?或者說你找朕告禦狀是想要得到什麽樣的幫助?”
朱棣直接問道。
此話一出,不少人的目光又紛紛落在了陳天平的身上。
陳天平自己也愣了一下,同樣也沒有想到朱棣竟然會這麽問他,稍微思考了片刻之後,才一臉恭敬的看著朱棣說道:“那胡漢蒼謀朝篡位當誅九族。”
朱棣點了點頭,這都是廢話,不用陳天平說,那胡漢蒼的九族也保不住。
陳天平見徐聞沒有說什麽,才開口繼續說道:“除此之外,臣希望陛下您能夠派人幫臣奪回屬於臣的一切,讓我們安南的子民繼續受大明王朝的庇護。”
“為此,我陳天平願意在這裏發誓,隻要是我陳家一天是安南王室,安南舉國上下將世世代代永遠效忠大明皇帝陛下!”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繼續問道:“那你想要朕怎麽幫你呢?”
陳天平聞言頓時心頭一喜,明白朱棣這是願意幫他了,當即激動的說道:“豈事對於陛下來說非常的簡單,隻需要派上一隊兵馬,帶著陛下的聖旨陪臣去一趟安南即可!”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輕聲問道:“就這麽簡單?”
陳天平聞言一臉驕傲的笑著說道:“陛下恐怕不知道自己在安南的地位,您的一道聖旨勝過千軍萬馬,在安南那更是無往不利。”
“而且胡漢蒼畢竟是謀朝篡位,名不正言不順,我本是安南王的孫子,再加上陛下的支持,沒人能夠動我分毫,安南國的人也絕對不敢跟天朝的兵馬動武!”
此話一出,不少武將老臣也顯得越發的著急起來。
之前他們就知道這是一個肥差,隻是沒想到竟然輕鬆簡單到這種地步啊!
隻需要帶兵過去就行,甚至不用打仗就能夠幫陳天平搞定胡漢蒼。
這不就是妥妥的天上掉餡餅嗎?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不能耽誤了,一旦耽誤太久,讓胡漢蒼站穩腳跟就麻煩了,理應馬上出兵讓陳天平繼承安南王之位!”
有老臣忍不住心中的貪婪,上前一步,神色激動的看著朱棣說道。
那感覺彷佛鴨子已經到了嘴邊,生怕鴨子飛走了一樣。
有人帶頭,其他人也不怕了,都豁出去了,紛紛再度上前看著朱棣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老臣也以為此事不宜拖延太久,願意出征!”
“我雖然年邁,可我家裏還孫孫子,也可以出征為陛下效力!”
幾名老臣激動的說道。
至於後麵的武將,那更是爭的臉紅脖子粗,差點都要打起來。
朱棣眉頭皺了一下,隨後說道:“好了,諸位無需多言了,此事我心裏已經有答案了,退朝,燒火我會派人去做這件事!”
眾人見狀雖然心急如焚,可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尷尬一笑,紛紛轉身離開。
整個朝堂之上,也隻剩下徐聞,陳天平,朱棣以及姚廣孝。
朱棣看了看徐聞之後,最終還是扭頭看向了一旁的姚廣孝,平靜的問道:“軍師,你覺得這件事兒應該怎麽處理?”
姚廣孝聞言眼睛微微眯起,閃過一抹狡詐之色,輕聲說道:“我跟國公一樣,都不太了解,不過既然陳天平說這件事兒可以這麽處理,那就聽他的吧,按照他的意思來。”
“如果不行,咱們再做其他打算,安南畢竟隻是邊陲小國,翻不起來灑滿浪花,他們敢不聽話,大不了直接出兵好了!”
畢竟朱棣已經詢問過徐聞,結果徐聞那邊沒給答案,已經推脫過去,他要是再繼續推脫的話,終究還是有些不合適。
現在朱棣留下來的就兩個人,兩個都不行,都不出謀劃策,那朱棣肯定是要發飆的。
本來就沒有放在心上的朱棣一聽,也下意識的點了點頭,他雄心萬丈,又怎麽會把區區一個安南放在眼裏呢?
真不行,他親自領兵去一趟便是,順便也可以給自己刷刷功勳。
這些臣子想要功勳,他何嚐不想要呢?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之後,再度說道:“不知道你們有什麽合適的人選推薦呢?”
徐聞低著頭默不作聲。
他現在越發堅定自己的想法,這麽多人都想要去撿便宜,那多半是沒有便宜撿,弄不好還要倒黴。
隻是這隻是個人的一種感覺,一時間也說不準,更沒有證據,所以也不好跟朱棣說什麽,萬一說錯了,豈不是讓人笑話。
甚至可能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畢竟這可是大事。
姚廣孝一看徐聞又低著頭,頓時眼睛一瞪有些無語啊!
徐聞不開口,那事情肯定是要落在他身上了。
“陛下,微臣建議,一切都讓陳天平做主吧,以他的了解來安排是最合適不過了!”
姚廣孝低著頭,有些尷尬的笑著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做的多錯的多,不想出錯的話那就隻有什麽都不做,那自然不會有錯。
他雖然沒有徐聞的那種感覺。
可徐聞何等聰明的人,此時卻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他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但是卻能夠明白自己此時應該做些什麽。
索性把所有的事情都扔給了陳天平,陳天平可是安南國的人,出了什麽問題自然他自己背鍋。
而他姚廣孝也不需要什麽功勞。
朱棣聞言同樣也敏銳的察覺到問題有些不對勁,不過也不好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