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元年,即公元前651年。


    春祭完畢,周襄王命宰周公孔賜胙於齊,用以表彰擁立天子的功德。


    注:1.【宰周公孔:天官塚宰,太宰的別稱。掌管王室財物及宮內事物的官。周成王時,年幼,由周公以塚宰之職攝政。塚宰為內朝主宰,居六卿的首位。】


    2.【賜胙於齊:把王室祭祀用的肉賜給齊國,這是最高規格的榮譽】


    齊桓公提前得知消息,就又邀請各路諸侯,在葵邱召開同盟大會。


    (這麽大的榮譽,那得好好顯擺顯擺不是!)


    注:【葵邱:河南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西村】


    前往葵邱的路上,齊桓公與管仲談論周王室以及擁立周太子即位的事。


    管仲說:“周王室嫡庶不分,幾乎就要發生禍亂。主公您的家事也要及早打算,現在儲君(後備君主)的位置還空著,應該趁早確立,以絕後患。”


    齊桓公說:“我有六個兒子,都是庶出。若論年長的,那就是無虧,論賢能的,是昭。長衛姬伏侍我的時間最久,我已經許諾立無虧為世子了。易牙、豎貂二人,也總是說起此事。我其實更喜歡昭的賢能,隻是還沒有做最後的決定。今天仲父就幫我做個決定吧。”


    管仲知道易牙、豎貂二人是奸佞之人,深得長衛姬的寵信,擔心日後無虧作了君主,他們內外結為一黨,必然會幹涉國政。而公子昭,是鄭姬所生,鄭國剛剛接受結盟,借此機會又可以與鄭國交好。


    於是回答說:“若要繼續霸主的事業,必須是賢能的接班才行。主公您既然知道子昭賢能,那就可以立他為世子啊。”


    齊桓公說:“擔心無虧依仗長子的身份來爭,那怎麽辦呢?”


    管仲說:“周王天子的位子都是由您幫助確定的,這次會盟,您試著在各位諸侯中挑選一位最賢能的,把子昭托付給他,就不用顧慮了嘛。”


    桓公點頭同意。


    來到葵邱,各路諸侯都到齊了,太宰周公孔也來了,各自在館舍中安頓下來。


    當時宋桓公禦說薨,世子茲父讓位給公子目夷,目夷不接受,茲父即位,史稱宋襄公。


    注:【宋襄公:子姓,名茲父,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宋桓公之子,宋成公之父。《史記》中記載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在齊桓公死後與楚國爭霸。襄公九年(前642年),宋襄公率宋、曹、衛、邾之師平定齊國內亂,立齊孝公。次年,執滕國國君,又命邾文公殺鄫國國君,用以祭社,欲以此威脅東夷附宋。襄公十二年(前639年),宋襄公和齊、楚盟於鹿上(今安徽阜南南),請求楚國支持宋國為霸主,楚國同意。同年秋,會諸侯於盂(今河南睢縣西北),在會上被楚人所執,因諸侯請求才獲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戰於泓水。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泓水之戰中,宋襄公因堅持“仁義”而戰敗,被眾人唾棄,但他“仁義”的思想卻影響了先秦諸子中的老子、孔子、莊子、墨子等反對戰爭的思想家。】


    宋襄公尊盟主(齊桓公)之命,雖然還在新喪守孝,不敢不來,於是穿著孝服參加大會。


    管仲對齊桓公說:“宋子有讓國之美,可以稱為賢了,況且墨衰赴會,對齊國很是恭敬,儲貳之事,可以托付給他了。”


    注:1.【宋子:指宋襄公。宋國雖然是公爵,但是在新喪,父死未葬,按當時慣例,應稱為“子”。宋國都城河南商丘市】


    2.【墨衰:黑色的喪服】


    3.【儲貳:儲副,太子、世子】


    桓公聽從了管仲的話,就讓管仲去請宋襄公私下來相會。


    宋襄公來見齊桓公,齊侯握著他的手,情真意切的把公子昭托付給他,並說:“以後還得依仗您來操持我齊國的大事,拜托您幫助齊國主持江山社稷呀!”


    宋襄公十分感謝齊桓公的信任,而又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也暗自下定決心,必須盡力完成使命。


    會議開幕當天,各位諸侯衣冠濟濟,環佩鏘鏘。


    諸侯先讓天使(周王派來的使臣)走在前麵,然後依照次序排隊入場。


    高壇上設有天子的虛位,諸侯麵朝北跪拜,就如同上朝拜見天子一樣。


    然後按照座次各自落座。


    太宰周公孔捧著天子賞賜的祭祀用的肉,站在天子的虛位左側,麵向東方站起來,傳達周王的命令:“天子正在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特別派我給齊侯頒發最高禮遇的賞賜(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


    齊侯就要下階(走到台階之下)拜受,宰孔(太宰周公孔)阻止他,說:“天子奉太後的旨意,認為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注:1.【《左傳.襄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您老年紀大了,身體疲勞,就不要走到台階下麵跪拜了,平身吧!】


    2.【伯舅:周天子對外姓諸侯的稱謂,齊侯,薑姓】


    3.【耋老:dieo,年老,老年人】


    4.【加勞:容易疲勞】


    桓公正要照辦,管仲在旁邊小聲說到:“君王雖然謙遜,但作為臣子的不可以不敬。”


    齊桓公於是就高聲回答說:“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乎?”趕緊顛起小步,跑步來到台階之下,跪拜謝恩,然後再登上台階,接受那塊象征著無上榮譽的祭祀用過的肉。


    注:【天威不違顏咫尺:意思是天子的威嚴不離開顏麵咫尺之遠。指臣子應時刻保持敬畏之心,就像皇帝在麵前一樣。語出《左傳.襄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


    諸侯皆服齊之有禮。


    齊桓公看到諸侯都沉浸在崇拜仰慕之中,就大聲宣布再次結盟續好。唱頌周王朝的《五禁》曰:“毋壅泉(wu yong quan)、毋遏糴(wu e di),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以婦人與國事。”誓曰:“凡我同盟,言歸於好。”


    但以載書,加於牲上,使人宣讀,不複殺牲歃血。


    注:1.【1.不要堵塞泉水、截斷河流,以避免對鄰國造成水災;2,不要阻止或壟斷糧食買賣;3,不要隨便更換太子;4,不要把寵妾立為夫人;5,不要讓女人參與國政。(糴,di買進糧食,與糶tiao賣出糧食是相對的。)】


    2.【參考“侯馬盟書”的文章,對盟誓用玉、用牲等的禮記。侯馬盟書是發現於1965年的東周時期一處重要的盟誓遺址。與盟書一同埋下的,除了犧牲載書還有禮玉。《周禮秋官司盟》記載:司盟,掌盟載之法。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於策,殺牲取血,坎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孔穎達《正義》記載: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而盟,敦以盛血,盤以盛耳......司盟之官乃北麵讀載書,以告日月山川之神,既告,乃尊卑以次歃......既歃,乃坎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此則天子會諸侯,使諸侯聚盟之禮也。】


    (真是長見識了哈!)


    諸侯無不信服。


    盟誓完畢,齊桓公忽然對太宰周公孔說:“我聽說三代有封禪之事,那麽封禪的儀式程序是怎樣的呢?您能給我介紹一下嗎?”


    注:【三代有封禪之事:指堯舜禹時代的封禪。封,祭天;禪,祭地】


    太宰說:“古人封泰山、禪梁父。封泰山者,築土為壇,金泥玉簡以祭天,報天之功;天處高,故崇其土以象高也。禪梁父者,掃地而祭,以象地之卑;以蒲為車,葅秸為籍,祭而掩之,所以報地。三代受命而興,或佑(you)於天地,故隆此美報也。”


    注:1.【梁父:梁父山,別名映佛山、迎福山。位於山東泰安市徂徠山(cui shan)南麓。古代曆代帝王封泰山必禪梁父,有地神之稱。】


    2.【葅秸為籍:zu jie wei ji,用農作物的莖稈編成的鋪墊物、草席】


    桓公說:“夏朝都城在安邑,商朝在亳,周朝在豐鎬。這三個都城都離泰山、梁父很遠,他們還千裏迢迢前來封禪呢。現在這兩個地方就在我的封地之中,我想要徼(jiao)寵天王,舉此曠典,各位以為如何呢?”


    注:1.【安邑:山西運城市夏縣墊(nian)掌鎮東下馮村】


    2.【亳:河南商丘市商丘古城東南45公裏、虞城縣穀熟鎮西南35公裏】


    3.【豐鎬:陝西西安市長安區】


    4.【徼(jiao)寵:模仿、抄襲】


    太宰看到齊桓公足高氣揚(趾高氣揚),似有矜高之色(高傲自大),於是就附和說:“您認為可行,誰敢說不行呢!”


    桓公說:“等明天再與諸君商議。”


    於是,散會。


    會後,太宰私下裏對管仲說:“對於封禪這件事,諸侯勸諫齊侯肯定不會聽從的,隻有您才能勸阻他,您為什麽不勸勸呢?”


    管仲說:“我家主公好麵子,可以背後跟他說,不能正麵跟他爭論。我現在就去找他談談。”


    於是管仲在夜間拜見齊桓公,問到:“主公準備封禪的事,是真的嗎?”


    齊桓公說:“怎麽不是真的呢?”


    管仲說:“古代有資格封禪的,自無懷氏至周成王,可以考證的有七十二家,都是得到天命,然後才進行封禪的。”


    注:【無懷氏:中國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齊桓公艴然(fu ran 生氣的樣子)說:“我南伐楚國,到了召陵;北伐山戎、刜(fu刀砍、擊)令支、斬孤竹、西涉流沙,到了太行,諸侯莫餘違也(不敢違抗)。我組織了三次兵車會盟,六次衣裳(不帶軍隊的)會盟,九次會盟諸侯,一匡天下。雖然說古代的三代封禪都是受命於天,難道有比我這功勞還大的嗎?封泰山,禪梁父,給子孫做個榜樣,有什麽不可以的呢?”


    注:【一匡天下:消除混亂的局麵,使天下安定下來】


    管仲說:“古人秉受天命的,先有吉祥的征兆,然後才準備吉祥的物品而進行封禪,封禪的禮儀非常隆重,所準備的物品也非常稀有,比如鄗(hao)上的最好的黍(shu),北裏的最好的一莖六穗的水稻,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謂之‘靈茅’,王者受命則生焉,所以為籍;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這些祥瑞之物,大多是不召自來。載書史冊,子孫後代以此為榮。如今鳳凰、麒麟沒來,倒是鴟鴞鳥(chi xiao niao)來了很多;嘉禾沒有生長而蓬蒿長得挺快,就這樣還想要封禪?恐怕各國有了解封禪禮儀的人會笑話您吧?”


    注:1.【鄗(hao)上:河北石家莊市高邑縣】


    2.【黍:shu,糜子、黃米】


    3.【北裏:唐,長安平康裏,位於城北,亦稱北裏。不確定是不是這裏?】


    4.【所以為盛:這才是規模宏大、繁榮昌盛的盛況】


    5.【靈茅:就是管仲要求楚國進貢的箐茅,三棱的,祭祀時用於過濾濁酒的】


    6.【所以為籍:名氣很大,被人尊重】


    齊桓公嘿然,次日,就不提封禪的事了。


    盟會散會,各自回國。


    齊桓公自己感覺功高無比,就擴大宮殿建設,務必追求宏偉壯麗。凡是乘坐的車子、轎子,都要求華麗氣派,不能遜色於王室。國人有人議論,有些過頭了、僭越了。


    管仲也在自己的府中建築了三層高台,稱為“三歸之台”,表示人民歸、諸侯歸、四夷歸的意思。又在大門內栽上大樹(相當於影壁牆),擋住內部;設置反坫(dian),用來接待各國使臣。


    注:【反坫(dian):設置在高壇室外的土台子,諸侯敬酒後隨手放置酒杯用的】


    鮑叔牙看不懂其中的道理,就問管仲:“主公奢侈,你也奢侈;主公僭越,你也僭越。你不這樣做不行嗎?(毋乃不可乎?)”


    管仲說:“主公辛辛苦苦,終於成就霸主大業,也就是圖一時的快樂而已。如果用禮法來約束他,他就會覺得苦悶,然後就沒有追求了。我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給主公分擔一些誹謗的罪名罷了。”


    鮑叔牙口雖讚同,內心卻不以為然。


    卻說太宰周公孔自葵邱告辭返回京城,途中遇見晉獻公也趕來聚會,太宰說:“大會已經結束,散場了。”


    晉獻公悔恨得直跺腳,說:“我的國家離得太遠了,緊趕慢趕,還是沒能看到‘衣裳之會’的盛況,咋這麽無緣呢?”


    太宰說:“君侯不必怨恨。現在齊侯自恃功高,有驕人之意。夫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齊之虧且溢,可立而待,你沒能參加上這次大會有什麽值得悲傷的呢?”


    晉獻公於是就回頭返程了,在路上得了疾病,回國後不久就死了。


    於是晉國開始大亂。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51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