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人盡可夫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宋、鄭兩國反目成仇,鄭、魯兩國又聯合軍隊前來圍攻宋國,宋莊公(以前流亡在鄭國的公子馮)就對鄭國恨之入骨,必須要狠狠報複一下,以解心頭之恨。
於是派遣使者把鄭國之前送來的白璧、黃金等物品,分別賄賂給齊、蔡、衛、陳四國,請求派兵幫助,一起攻打鄭國報仇雪恨。
齊國由於齊僖公剛死,所以隻派了大夫雍廩(yong lin)率領小股部隊來相助。
蔡、衛兩國也都調兵遣將前來相助。
陳國沒來。
四國聯軍來到鄭國邊界挑戰,鄭厲公(公子突)就要迎戰,正卿祭足(zhai zu)(亦稱祭仲)上奏到:“不可。宋國現在是大國,實力強大,他如今發動全國的兵力,連同其他三國,氣勢強盛,武力強大,又是誌在必得,我們不能與他對戰,如果我們失敗了,那就國家社稷不保,國破家亡了。如若僥幸勝利了,那就將結成世代恩怨,結果也將國無寧日啊。不如堅守城池,任其為所欲為。”
鄭厲公還是猶豫,可是正卿祭足已經發布命令:“全城軍民百姓都要參加防守城池的戰鬥,有任何人想要請求出戰的,殺無赦。”
宋莊公見鄭國軍隊不出城迎戰,就命令軍隊劫掠城外的郊區,用火攻破渠門,進入城內大道,來到太廟,燒毀房屋、拆了椽子,拿回去修建宋國的盧門,極盡羞辱之事,然後率領軍隊自鳴得意,揚長而去(乃大掠東郊,以火攻破渠門,入及大逵,至於太宮,盡取其椽以歸,為宋盧門之椽以辱之)。
注:1.【渠門:鄭國都城新鄭的東門。】
2.【大逵:大街。即城內四通八達的寬闊的街道。】
3.【太宮:太廟。】
4.【盧門:宋國都城商丘東城南門】
鄭厲公看到此情此景,鬱鬱寡歡,滿腹惆悵,唉聲歎氣到:“我被祭足所控製,當這麽個君主還有什麽意思啊?”
於是心中就有了殺死祭足的念頭了。
到了第二年三月,即公元前697年,周桓王薨,立世子佗繼位,史稱周莊王。
注:1.【周桓王:姬姓,名林,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在位23年。周平王之孫。】
2.【周莊王:姬姓,名佗,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年在位,在位15年。周桓王之子。】
鄭厲公聽說朝廷辦喪事,就要派遣使臣前去吊唁。
正卿祭足阻諫到:“周桓王與咱們先君(鄭莊公)有恩怨,而且祝聃(dan)還曾射了周王一箭,現在派人前去吊唁,隻能自取其辱。”
鄭厲公雖然答應不去了,可是心中卻更加憤怒了。
一天,在後花園閑逛,身邊隻有大夫雍糾相隨。
鄭厲公見到飛鳥在快樂翱翔,自由歌唱,觸景生情,淒然而歎。
雍糾問到:“現在春天的景色融合,百鳥齊鳴,心情歡暢,而主公您貴為諸侯,為何快樂不起來呢?是不是有什麽心事呀?”
鄭厲公說:“百鳥飛鳴自由,全不受製於人,而我反倒不如一隻鳥,所以我不快樂啊。”
雍糾前進一步附耳問道:“主公所顧慮的人,是那個秉鈞之人嗎?”
注:【秉鈞:執掌國政。鈞為衡石,秉鈞意為持衡,借指國事之輕重,都在手中掌握。】
鄭厲公嘿然。
雍糾又說:“我知道:‘君猶父也、臣猶子也’。子不能為父分憂,即為不孝;臣不能為君排難,即為不忠。如果主公您不嫌棄我,把事情交給我去辦理,我必當全力以赴,萬死不辭。”
鄭厲公附耳對雍糾說:“你不是祭足的愛婿嗎?”
雍糾回答:“婿是事實,愛就未必了。我與祭氏結婚,實在是出於宋莊公所迫,其實祭足並不願意。祭足每次提起舊君(子忽),還是有依戀之心,隻是畏懼宋國的勢力而不敢有所動作罷了。”
鄭厲公說:“如果你能把祭足殺了,我就給你高官厚祿,重重賞賜你。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雍糾回答:“如今郊區已經被戰火焚毀,建築和居民都還沒有恢複。主公明日安排司徒重建房屋,但卻安排祭足帶著糧油衣物前去安撫民眾。我就在郊外準備酒宴,用毒酒毒殺他。”
鄭厲公說:“我交給你的事情,你要辦的滴水不漏,你去辦吧。”
雍糾回家,見到自己的妻子祭氏,不覺有些心虛,就表現得有些慌張。
祭氏心裏犯嘀咕,就問:“今天朝中有什麽事嗎?”
雍糾應付一聲,答道:“沒有啊。”
祭氏說:“我察言觀色,看你的神態,就猜到今天朝中肯定有什麽事情。你不必隱瞞,咱倆是夫妻,生死相隨,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無論是大事小情,你都不該對我隱瞞,實話實說吧,發生了什麽事情啊?”
雍糾回答說:“國君想要讓你父親前往郊外安撫民眾,到那時,安排我去準備酒宴,招待你父親,給你父親祝壽,就是這個事兒。”
祭氏說:“你想給我父親祝壽,為何要安排在郊外?在家裏就可以呀?”
雍糾說:“這是君主的安排,我隻是照辦而已。你不用多問。”
祭氏心裏更加疑惑了,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了什麽。於是就假意勸酒,把雍糾給喝多了,乘著他昏睡的時候,就假裝提醒他,問道:“國君交代你殺死祭足的事,你可別忘了啊。”
雍糾在夢中稀裏糊塗的回答:“這事兒我怎麽敢忘了。”
等到早上起來,祭氏對雍糾說:“你想要殺死我父親,我都知道了。”
雍糾說:“哪有這事兒,真的沒有。”
祭氏說:“你昨夜喝醉以後,在睡夢中自己說的,我都聽到了。”
雍糾問:“假如真有這個事兒,你該怎麽辦呢?”
祭氏說:“既然嫁給了你,那我們就是一家人,一個共同體,生死相隨,那還有啥說的呢。”
雍糾聽到夫人這麽一說,就把謀殺祭足的計劃全部跟祭氏說了。
祭氏說:“我父親的行程計劃恐怕不能確定,我應該提前一天回家,慫恿他準時到達郊外。”
雍糾說:“事成之後,我就能替代他的位置,那時你也可以跟著我享受榮華富貴了,這事兒你也有很大功勞啊。”
果然,祭氏提前一天回到娘家,問母親:“父親和丈夫這兩個人,對於我來說誰最親近(父與夫二者孰親)?”
她的母親回答:“都是親人,都親。”
又追問:“誰更親呢?”
母親回答:“父親比丈夫更親。”
祭氏問:“為什麽呢?”
母親回答:“還沒有出嫁的女兒,丈夫還沒有確定,而父親是確定了的。已經嫁出去的女兒,可以再次嫁人,而父親還是那個父親,不能改變。丈夫是人倫,而父親是天倫,與丈夫隻是皮膚之親,而與父親則是骨肉相連啊?丈夫怎麽能夠與父親相比呢(未嫁之女,夫無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無再生。夫合於人,父合於天,夫安得比於父哉)?”
母親的無心之言,卻點醒了祭氏的有心之聽。
於是,祭氏就哭著對母親說:“我如今隻能為了父親,而不能顧念丈夫了。”
然後就把雍糾計劃謀殺父親的事兒全盤告訴了母親。
母親大驚,趕緊轉告給祭足。
祭足說:“我知道了。你們都不要聲張,我會隨機應變處理這件事的。”
到了前往郊外安撫百姓的日子,祭足安排手下心腹的人,名強鉏(chu),帶領勇士十幾人,暗藏利刃跟隨,又安排公子閼(yan)帶領上百名家裏的安保人員,前往郊外暗中接應,以防意外情況發生。
祭足車隊來到郊外,雍糾前來迎接,擺上豐盛的宴席。
祭足說:“我是來辦理公事的,簡單吃點盒飯就行,何必這麽奢侈呢(國事奔走,禮之當然,何勞大享)?”
雍糾說:“郊外的景色多好啊,少喝點酒,就當解乏了(郊外春色可娛,聊具一酌節勞耳)。”
說罷,就倒滿一杯酒,滿臉笑容,跪著敬獻給祭足,祭足假裝攙扶,抓住雍糾的胳膊,把酒杯扔在地上,眼見酒水沸騰,毒氣升起。
祭足大聲喊道:“你這混蛋,竟然害我。”
吩咐左右,趕緊動手,強鉏與眾勇士一擁而上,把雍糾綁了,然後斬首,並拋屍荒野。
鄭厲公也同時安排勇士埋伏在郊外,預備著幫助雍糾,此時早已經被公子閼搜素發現,被殺得七零八落。
鄭厲公得到消息,大驚失色:“祭足饒不了我啦。”
馬上逃跑了,奔逃去蔡國避難。
後來有人告訴鄭厲公事情敗露的原因,都是由於雍糾提前把消息泄露給夫人祭氏所導致。鄭厲公感歎道:“國家大事,與婦人商議,死的活該(國家大事,謀及婦人,其死宜矣)。”
祭足聽說鄭厲公已經逃跑了,就派公父定叔(公子忽的叔叔)前往衛國迎接鄭昭公(公子忽)歸國複位,再接著做君主。
並說:“我是信守諾言的,把舊君接回來恢複君位。”
這就是“人盡可夫”的成語出處。
於是派遣使者把鄭國之前送來的白璧、黃金等物品,分別賄賂給齊、蔡、衛、陳四國,請求派兵幫助,一起攻打鄭國報仇雪恨。
齊國由於齊僖公剛死,所以隻派了大夫雍廩(yong lin)率領小股部隊來相助。
蔡、衛兩國也都調兵遣將前來相助。
陳國沒來。
四國聯軍來到鄭國邊界挑戰,鄭厲公(公子突)就要迎戰,正卿祭足(zhai zu)(亦稱祭仲)上奏到:“不可。宋國現在是大國,實力強大,他如今發動全國的兵力,連同其他三國,氣勢強盛,武力強大,又是誌在必得,我們不能與他對戰,如果我們失敗了,那就國家社稷不保,國破家亡了。如若僥幸勝利了,那就將結成世代恩怨,結果也將國無寧日啊。不如堅守城池,任其為所欲為。”
鄭厲公還是猶豫,可是正卿祭足已經發布命令:“全城軍民百姓都要參加防守城池的戰鬥,有任何人想要請求出戰的,殺無赦。”
宋莊公見鄭國軍隊不出城迎戰,就命令軍隊劫掠城外的郊區,用火攻破渠門,進入城內大道,來到太廟,燒毀房屋、拆了椽子,拿回去修建宋國的盧門,極盡羞辱之事,然後率領軍隊自鳴得意,揚長而去(乃大掠東郊,以火攻破渠門,入及大逵,至於太宮,盡取其椽以歸,為宋盧門之椽以辱之)。
注:1.【渠門:鄭國都城新鄭的東門。】
2.【大逵:大街。即城內四通八達的寬闊的街道。】
3.【太宮:太廟。】
4.【盧門:宋國都城商丘東城南門】
鄭厲公看到此情此景,鬱鬱寡歡,滿腹惆悵,唉聲歎氣到:“我被祭足所控製,當這麽個君主還有什麽意思啊?”
於是心中就有了殺死祭足的念頭了。
到了第二年三月,即公元前697年,周桓王薨,立世子佗繼位,史稱周莊王。
注:1.【周桓王:姬姓,名林,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在位23年。周平王之孫。】
2.【周莊王:姬姓,名佗,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年在位,在位15年。周桓王之子。】
鄭厲公聽說朝廷辦喪事,就要派遣使臣前去吊唁。
正卿祭足阻諫到:“周桓王與咱們先君(鄭莊公)有恩怨,而且祝聃(dan)還曾射了周王一箭,現在派人前去吊唁,隻能自取其辱。”
鄭厲公雖然答應不去了,可是心中卻更加憤怒了。
一天,在後花園閑逛,身邊隻有大夫雍糾相隨。
鄭厲公見到飛鳥在快樂翱翔,自由歌唱,觸景生情,淒然而歎。
雍糾問到:“現在春天的景色融合,百鳥齊鳴,心情歡暢,而主公您貴為諸侯,為何快樂不起來呢?是不是有什麽心事呀?”
鄭厲公說:“百鳥飛鳴自由,全不受製於人,而我反倒不如一隻鳥,所以我不快樂啊。”
雍糾前進一步附耳問道:“主公所顧慮的人,是那個秉鈞之人嗎?”
注:【秉鈞:執掌國政。鈞為衡石,秉鈞意為持衡,借指國事之輕重,都在手中掌握。】
鄭厲公嘿然。
雍糾又說:“我知道:‘君猶父也、臣猶子也’。子不能為父分憂,即為不孝;臣不能為君排難,即為不忠。如果主公您不嫌棄我,把事情交給我去辦理,我必當全力以赴,萬死不辭。”
鄭厲公附耳對雍糾說:“你不是祭足的愛婿嗎?”
雍糾回答:“婿是事實,愛就未必了。我與祭氏結婚,實在是出於宋莊公所迫,其實祭足並不願意。祭足每次提起舊君(子忽),還是有依戀之心,隻是畏懼宋國的勢力而不敢有所動作罷了。”
鄭厲公說:“如果你能把祭足殺了,我就給你高官厚祿,重重賞賜你。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雍糾回答:“如今郊區已經被戰火焚毀,建築和居民都還沒有恢複。主公明日安排司徒重建房屋,但卻安排祭足帶著糧油衣物前去安撫民眾。我就在郊外準備酒宴,用毒酒毒殺他。”
鄭厲公說:“我交給你的事情,你要辦的滴水不漏,你去辦吧。”
雍糾回家,見到自己的妻子祭氏,不覺有些心虛,就表現得有些慌張。
祭氏心裏犯嘀咕,就問:“今天朝中有什麽事嗎?”
雍糾應付一聲,答道:“沒有啊。”
祭氏說:“我察言觀色,看你的神態,就猜到今天朝中肯定有什麽事情。你不必隱瞞,咱倆是夫妻,生死相隨,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無論是大事小情,你都不該對我隱瞞,實話實說吧,發生了什麽事情啊?”
雍糾回答說:“國君想要讓你父親前往郊外安撫民眾,到那時,安排我去準備酒宴,招待你父親,給你父親祝壽,就是這個事兒。”
祭氏說:“你想給我父親祝壽,為何要安排在郊外?在家裏就可以呀?”
雍糾說:“這是君主的安排,我隻是照辦而已。你不用多問。”
祭氏心裏更加疑惑了,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了什麽。於是就假意勸酒,把雍糾給喝多了,乘著他昏睡的時候,就假裝提醒他,問道:“國君交代你殺死祭足的事,你可別忘了啊。”
雍糾在夢中稀裏糊塗的回答:“這事兒我怎麽敢忘了。”
等到早上起來,祭氏對雍糾說:“你想要殺死我父親,我都知道了。”
雍糾說:“哪有這事兒,真的沒有。”
祭氏說:“你昨夜喝醉以後,在睡夢中自己說的,我都聽到了。”
雍糾問:“假如真有這個事兒,你該怎麽辦呢?”
祭氏說:“既然嫁給了你,那我們就是一家人,一個共同體,生死相隨,那還有啥說的呢。”
雍糾聽到夫人這麽一說,就把謀殺祭足的計劃全部跟祭氏說了。
祭氏說:“我父親的行程計劃恐怕不能確定,我應該提前一天回家,慫恿他準時到達郊外。”
雍糾說:“事成之後,我就能替代他的位置,那時你也可以跟著我享受榮華富貴了,這事兒你也有很大功勞啊。”
果然,祭氏提前一天回到娘家,問母親:“父親和丈夫這兩個人,對於我來說誰最親近(父與夫二者孰親)?”
她的母親回答:“都是親人,都親。”
又追問:“誰更親呢?”
母親回答:“父親比丈夫更親。”
祭氏問:“為什麽呢?”
母親回答:“還沒有出嫁的女兒,丈夫還沒有確定,而父親是確定了的。已經嫁出去的女兒,可以再次嫁人,而父親還是那個父親,不能改變。丈夫是人倫,而父親是天倫,與丈夫隻是皮膚之親,而與父親則是骨肉相連啊?丈夫怎麽能夠與父親相比呢(未嫁之女,夫無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無再生。夫合於人,父合於天,夫安得比於父哉)?”
母親的無心之言,卻點醒了祭氏的有心之聽。
於是,祭氏就哭著對母親說:“我如今隻能為了父親,而不能顧念丈夫了。”
然後就把雍糾計劃謀殺父親的事兒全盤告訴了母親。
母親大驚,趕緊轉告給祭足。
祭足說:“我知道了。你們都不要聲張,我會隨機應變處理這件事的。”
到了前往郊外安撫百姓的日子,祭足安排手下心腹的人,名強鉏(chu),帶領勇士十幾人,暗藏利刃跟隨,又安排公子閼(yan)帶領上百名家裏的安保人員,前往郊外暗中接應,以防意外情況發生。
祭足車隊來到郊外,雍糾前來迎接,擺上豐盛的宴席。
祭足說:“我是來辦理公事的,簡單吃點盒飯就行,何必這麽奢侈呢(國事奔走,禮之當然,何勞大享)?”
雍糾說:“郊外的景色多好啊,少喝點酒,就當解乏了(郊外春色可娛,聊具一酌節勞耳)。”
說罷,就倒滿一杯酒,滿臉笑容,跪著敬獻給祭足,祭足假裝攙扶,抓住雍糾的胳膊,把酒杯扔在地上,眼見酒水沸騰,毒氣升起。
祭足大聲喊道:“你這混蛋,竟然害我。”
吩咐左右,趕緊動手,強鉏與眾勇士一擁而上,把雍糾綁了,然後斬首,並拋屍荒野。
鄭厲公也同時安排勇士埋伏在郊外,預備著幫助雍糾,此時早已經被公子閼搜素發現,被殺得七零八落。
鄭厲公得到消息,大驚失色:“祭足饒不了我啦。”
馬上逃跑了,奔逃去蔡國避難。
後來有人告訴鄭厲公事情敗露的原因,都是由於雍糾提前把消息泄露給夫人祭氏所導致。鄭厲公感歎道:“國家大事,與婦人商議,死的活該(國家大事,謀及婦人,其死宜矣)。”
祭足聽說鄭厲公已經逃跑了,就派公父定叔(公子忽的叔叔)前往衛國迎接鄭昭公(公子忽)歸國複位,再接著做君主。
並說:“我是信守諾言的,把舊君接回來恢複君位。”
這就是“人盡可夫”的成語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