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周天子伐鄭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707年。
卻說周桓王聽說鄭伯竟然敢假借我天子的詔令出兵攻打宋國,勃然大怒,就把鄭伯(鄭莊公)開除公職,我朝廷不用你了,你自己去作民營企業家去吧,你也休想再回到體製內當公務員了。
馬上任命虢(guo)公林父接替鄭伯的職位,全權負責朝政大事。
注:1.【周桓王:姬姓,名林,是周平王宜臼之孫。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在位23年。
皇甫謐《帝王世紀》:“桓王既失於信,禮義陵遲,男子淫奔,讒偽並作,諸侯背叛,構怨連禍,九族不親,故詩人刺之。”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明珠彈雀古來譏,豈有天王自出車?傳檄四方兼貶爵,鄭人寧不懼王威!”
自周桓王後,周天子的威信愈加低落,各大諸侯國之間爭霸的序幕已經拉開。】
2.【虢(guo)公林父:又名虢仲,春秋時期南虢國君主。與前文說的虢公忌父不是一個人,虢公忌父是西虢國君主,被周平王寵信】
鄭莊公(鄭伯)得到被撤職的消息,非常憎恨周桓王,所以一連五年都不去京城朝拜天子(周桓王),不納貢稅,也不出工出力了,算是徹底地遊離在體製之外了。
周桓王對於鄭伯不納貢稅這事非常生氣,憤恨道:“鄭寤生(鄭伯的名字)真是太無禮了,欺我太甚。如果不出兵討伐他的罪過,那麽天下諸侯都會效仿,我周王朝還怎麽統治天下?我必須親自率領軍隊,把他抓來,宣判他的罪名,以證明我朝廷的威望,讓天下諸侯都老老實實地遵紀守法(鄭寤生無禮甚矣。若不討之,人將效尤。朕當親帥六軍,往聲其罪)。”
注:1.【效尤:明知有錯誤而仿效之】
2.【六軍:周朝軍製,天子有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每軍人。】
虢公林父勸阻說:“鄭國幾代君主都在朝廷任職效力,現在把他開除了,所以他就不來了。現在可以下發個詔令,征集其他幾個國家(諸侯)的軍隊,聯合奉命去討伐他,而您作為天子,沒有必要親自帶兵征討,為了這點小事,有點丟麵子啊。”
周桓王還是異常憤怒:“不行,鄭寤生都欺負我好幾次了,我與他誓不兩立,我必須親自去,給他點教訓,也讓他知道知道我的實力。”
於是周桓王詔令,征召蔡、衛、陳三國一同出兵討伐鄭國。
周桓王命令虢公林父率領軍隊在右路,統領蔡國和衛國的軍隊。
周公黑肩率領軍隊在左路,統領陳國的軍隊。
周桓王親自率領中路軍,左右策應,三路大軍一起攻擊鄭國。
鄭莊公探聽到朝廷派軍隊來征討鄭國,馬上召開會議商量對策。群臣在會議上都不敢先發言。
正卿祭(zhai)足說:“天子親自率兵來我鄭國問罪,責怪我們不進貢納稅,不去朝廷拜會,確實是我們的過錯,朝廷出兵問罪的理由正當,名正言順。我們也找不出理由辯解,隻能派遣使臣,遞交道歉書,承認錯誤,服從管理。這樣或許就能把事情擺平了。”
鄭莊公聽祭足這麽一說,當時火氣就上來了,大怒:“這是什麽道理!周王把我開除了,又帶兵來收拾我,這不是要整死我嘛?我們家幾代人都為朝廷效力,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怎麽就興他來打我,還不興我反抗嗎?這回是徹底撕破臉皮了,看來不給他來點顏色看看,他就得把我欺負死了,國家和宗廟都保不住了啊。”
高渠彌說:“陳國與我鄭國一直關係很好,此次來助戰也是不得已,王命不可違呀。蔡、衛兩國一直與我們有仇怨,必然奮勇向前。天子親自帶兵,他們的氣勢也很強。所以我們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疲憊懈怠,戰鬥欲望消耗殆盡時,那時再考慮是反擊還是和談,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這邊了。”
大夫公子元說:“以臣子的地位去與君王對戰,是不合乎禮法的,在心裏上氣勢上就輸了一大半。所以要速戰速決,不要遲疑。我有一個計劃,既然朝廷派來三路人馬,我們也要以三路來迎戰。左右兩路軍隊,都要列成方隊,迎戰他的左右兩路軍隊,中路軍由咱們主公統帥,對陣天子的中路軍。”
鄭莊公問:“這樣排兵布陣就能夠取得勝利嗎?”
公子元回答:“陳國君主是剛篡位奪權上任的,威望不夠,國人不服,這次勉強拚湊的軍隊,人心不合。我們先出其不意向陳國軍隊發起猛攻,他們必然無心應戰,一打就跑。然後再回兵衝擊蔡、衛兩國的軍隊,他們一看到陳國的兵逃跑了,軍心必亂,也很快就會潰散而逃。最後,集中三路軍圍攻天子的中路軍,萬無不勝。”
鄭莊公讚成,按照這個計劃布置迎戰準備工作。
前方探馬報告:“朝廷軍隊已經到達繻葛(xu ge)(河南長葛),三路大軍已聯營紮寨。”
鄭莊公派遣大夫伯曼為右路,正卿祭足為左路,親自率領上級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dan)等為中軍,矗立大旆(pei)大旗(末端形狀像燕尾的旗幟)。
高渠彌建議:“戰車二十五輛編為一隊,戰士五人編為一伍(小組),每輛戰車配備一個小組(五人),用以補充傷員。編隊的戰車一起衝鋒,必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甲車二十五乘為偏,甲士五人為伍,每車一偏在前,別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隨後,塞其闕漏。車傷一人,伍即補之,有進無退。此陣法極堅極密,難敗易勝)。”
注:1.【偏:車戰中戰車的一種組織形式。由若幹戰車組成橫向隊列衝向敵陣。這一橫向隊列就叫作“偏”】
2.【車傷一人:指戰車上的三個將士,居中駕車的為禦者,居左的主射,居右的執戈主刺殺。三人中有一個人受傷,就讓隨車的甲士補充。】
鄭伯的三路大軍到達繻葛,安營紮寨。
次日朝廷軍隊挑戰,鄭國軍營全不理會,一直等到下午,鄭伯猜想朝廷軍隊肯定疲憊懈怠了,於是傳令出擊,左右兩路軍隊按照計劃發起攻擊,鼓聲如雷,喊殺震天,人人奮勇,個個爭先。
大夫伯曼率先殺入陳國軍隊陣營,果然陳國軍兵全無鬥誌,馬上就逃散了。
逃散的士兵還把天子的中軍陣營給攪亂了。
周公黑肩阻止不住,朝廷方麵的軍隊崩潰奔逃。
正卿祭足帥軍殺入蔡、衛兩國的陣營,這兩國軍隊也亂了,也是隨即潰逃。
周桓王在中軍,聽到敵營鼓聲震天,知道是鄭國出戰了,正準備迎敵,隻見隊伍大亂,左右兩路大軍已經敗退而逃了。鄭國軍隊如潮水般湧進周桓王的中軍大營,周王馬上傳令退軍,且戰且走。
鄭國將領衝在最前麵的祝聃,看到周王的戰車,搭躬射箭,一箭射中周王右肩,幸虧盔甲堅韌,受傷不太嚴重。
虢公林父緊急救駕,保護周王。
伯曼、原繁一起向前,各騁英雄,左衝右突,奮力拚殺。
這時忽然鄭國一方急切鳴金敲鑼,於是雙方收兵,周王撤退三十裏下寨。
祝聃等將領回到本國軍營,拜見鄭莊公,問到:“我已經用箭射到周王的肩上了,周王已經心驚膽寒了,正要追趕生擒他,卻鳴金收兵了,為什麽呀?”
鄭莊公說:“天子以德報怨,看我不順眼,開除我,還帶兵向我問罪,這都不是事兒。今日對抗天子,也是萬不得已。今天有勞各位了,保護我們鄭國沒被滅國就知足了,哪還敢有許多奢望?依你說生擒了天子,你讓我怎麽處理?怎麽收場?即便是用箭射擊天子,那也是不對的啊。萬一受傷嚴重死了呢?那我不就得承受弑君的罪名嗎(本為天子不明,將德為怨,今日應敵,萬非得已。賴諸卿之力,社稷無隕足矣,何敢多求?依你說取回天子,如何發落?即射王亦不可也。萬一重傷殞命,寡人有弑君之名矣)?”
正卿祭足說:“主公說的對。如今我鄭國的已經確立了威望,料想周王必然畏懼。現在應該馬上派遣一個使臣前去問安,道歉認錯,多準備厚禮。”
鄭莊公於是就派祭足去辦理這件事。
準備了大量的糧食、牛羊、金銀財寶等禮物,祭足連夜拜見周王,再三磕頭,說:“死罪臣寤生,不忍社稷之隕,勒兵自衛。不料軍中不戒,有犯王恭。寤生不勝戰兢觳觫(hu su)(嚇得直哆嗦)之至。謹遣陪臣足待罪轅門,敬問無恙。不腆敝賦(bu tian bi fu)(這點禮物),聊充勞軍之用,惟天王憐而赦之。”
周桓王默然不做聲,臉上已經有些不好意思了,也覺得對不起鄭伯,又在心裏想著還真幹不過他。
虢公林父從旁邊代替周王回答:“寤生既然已經認錯了,那就從寬處理吧,朝廷也不再追究了。你回去告訴他吧。”
史官有詩歎雲:
漫誇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
對壘公然全不讓,卻將虛禮媚王前。
又髯翁有詩譏桓王,不當輕兵伐鄭,自取其辱。詩雲:
明珠彈雀古來譏,豈有天王自出車?
傳檄四方兼貶爵,鄭人寧不懼王威!
周桓王返回到京城,心裏越想越氣,就要再詔令全天下的諸侯,再集合兵馬討伐鄭國。
虢公林父勸說道:“您這次沒考慮好就輕率發兵攻擊鄭國,結果失敗了,丟了麵子了,如果再征集諸侯,就是明擺著承認自己失敗了,丟臉了。這不是他鄭國已經認錯了嗎,怎麽說也算是找回點麵子了。再說現在天下諸侯,除了蔡、衛、陳三國,其他的都和鄭國是一夥的,如若您詔令征集,他們都不來,那就出更大的笑話了。”
周桓王聽後沉默不語,自此以後,再也不提鄭國的事了。
這就是曆史上的“繻葛之戰”,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在繻葛(河南長葛)大敗周王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
這場戰爭標誌著東周初期諸侯國的崛起,周王室的衰敗。
卻說周桓王聽說鄭伯竟然敢假借我天子的詔令出兵攻打宋國,勃然大怒,就把鄭伯(鄭莊公)開除公職,我朝廷不用你了,你自己去作民營企業家去吧,你也休想再回到體製內當公務員了。
馬上任命虢(guo)公林父接替鄭伯的職位,全權負責朝政大事。
注:1.【周桓王:姬姓,名林,是周平王宜臼之孫。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在位23年。
皇甫謐《帝王世紀》:“桓王既失於信,禮義陵遲,男子淫奔,讒偽並作,諸侯背叛,構怨連禍,九族不親,故詩人刺之。”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明珠彈雀古來譏,豈有天王自出車?傳檄四方兼貶爵,鄭人寧不懼王威!”
自周桓王後,周天子的威信愈加低落,各大諸侯國之間爭霸的序幕已經拉開。】
2.【虢(guo)公林父:又名虢仲,春秋時期南虢國君主。與前文說的虢公忌父不是一個人,虢公忌父是西虢國君主,被周平王寵信】
鄭莊公(鄭伯)得到被撤職的消息,非常憎恨周桓王,所以一連五年都不去京城朝拜天子(周桓王),不納貢稅,也不出工出力了,算是徹底地遊離在體製之外了。
周桓王對於鄭伯不納貢稅這事非常生氣,憤恨道:“鄭寤生(鄭伯的名字)真是太無禮了,欺我太甚。如果不出兵討伐他的罪過,那麽天下諸侯都會效仿,我周王朝還怎麽統治天下?我必須親自率領軍隊,把他抓來,宣判他的罪名,以證明我朝廷的威望,讓天下諸侯都老老實實地遵紀守法(鄭寤生無禮甚矣。若不討之,人將效尤。朕當親帥六軍,往聲其罪)。”
注:1.【效尤:明知有錯誤而仿效之】
2.【六軍:周朝軍製,天子有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每軍人。】
虢公林父勸阻說:“鄭國幾代君主都在朝廷任職效力,現在把他開除了,所以他就不來了。現在可以下發個詔令,征集其他幾個國家(諸侯)的軍隊,聯合奉命去討伐他,而您作為天子,沒有必要親自帶兵征討,為了這點小事,有點丟麵子啊。”
周桓王還是異常憤怒:“不行,鄭寤生都欺負我好幾次了,我與他誓不兩立,我必須親自去,給他點教訓,也讓他知道知道我的實力。”
於是周桓王詔令,征召蔡、衛、陳三國一同出兵討伐鄭國。
周桓王命令虢公林父率領軍隊在右路,統領蔡國和衛國的軍隊。
周公黑肩率領軍隊在左路,統領陳國的軍隊。
周桓王親自率領中路軍,左右策應,三路大軍一起攻擊鄭國。
鄭莊公探聽到朝廷派軍隊來征討鄭國,馬上召開會議商量對策。群臣在會議上都不敢先發言。
正卿祭(zhai)足說:“天子親自率兵來我鄭國問罪,責怪我們不進貢納稅,不去朝廷拜會,確實是我們的過錯,朝廷出兵問罪的理由正當,名正言順。我們也找不出理由辯解,隻能派遣使臣,遞交道歉書,承認錯誤,服從管理。這樣或許就能把事情擺平了。”
鄭莊公聽祭足這麽一說,當時火氣就上來了,大怒:“這是什麽道理!周王把我開除了,又帶兵來收拾我,這不是要整死我嘛?我們家幾代人都為朝廷效力,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怎麽就興他來打我,還不興我反抗嗎?這回是徹底撕破臉皮了,看來不給他來點顏色看看,他就得把我欺負死了,國家和宗廟都保不住了啊。”
高渠彌說:“陳國與我鄭國一直關係很好,此次來助戰也是不得已,王命不可違呀。蔡、衛兩國一直與我們有仇怨,必然奮勇向前。天子親自帶兵,他們的氣勢也很強。所以我們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疲憊懈怠,戰鬥欲望消耗殆盡時,那時再考慮是反擊還是和談,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這邊了。”
大夫公子元說:“以臣子的地位去與君王對戰,是不合乎禮法的,在心裏上氣勢上就輸了一大半。所以要速戰速決,不要遲疑。我有一個計劃,既然朝廷派來三路人馬,我們也要以三路來迎戰。左右兩路軍隊,都要列成方隊,迎戰他的左右兩路軍隊,中路軍由咱們主公統帥,對陣天子的中路軍。”
鄭莊公問:“這樣排兵布陣就能夠取得勝利嗎?”
公子元回答:“陳國君主是剛篡位奪權上任的,威望不夠,國人不服,這次勉強拚湊的軍隊,人心不合。我們先出其不意向陳國軍隊發起猛攻,他們必然無心應戰,一打就跑。然後再回兵衝擊蔡、衛兩國的軍隊,他們一看到陳國的兵逃跑了,軍心必亂,也很快就會潰散而逃。最後,集中三路軍圍攻天子的中路軍,萬無不勝。”
鄭莊公讚成,按照這個計劃布置迎戰準備工作。
前方探馬報告:“朝廷軍隊已經到達繻葛(xu ge)(河南長葛),三路大軍已聯營紮寨。”
鄭莊公派遣大夫伯曼為右路,正卿祭足為左路,親自率領上級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dan)等為中軍,矗立大旆(pei)大旗(末端形狀像燕尾的旗幟)。
高渠彌建議:“戰車二十五輛編為一隊,戰士五人編為一伍(小組),每輛戰車配備一個小組(五人),用以補充傷員。編隊的戰車一起衝鋒,必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甲車二十五乘為偏,甲士五人為伍,每車一偏在前,別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隨後,塞其闕漏。車傷一人,伍即補之,有進無退。此陣法極堅極密,難敗易勝)。”
注:1.【偏:車戰中戰車的一種組織形式。由若幹戰車組成橫向隊列衝向敵陣。這一橫向隊列就叫作“偏”】
2.【車傷一人:指戰車上的三個將士,居中駕車的為禦者,居左的主射,居右的執戈主刺殺。三人中有一個人受傷,就讓隨車的甲士補充。】
鄭伯的三路大軍到達繻葛,安營紮寨。
次日朝廷軍隊挑戰,鄭國軍營全不理會,一直等到下午,鄭伯猜想朝廷軍隊肯定疲憊懈怠了,於是傳令出擊,左右兩路軍隊按照計劃發起攻擊,鼓聲如雷,喊殺震天,人人奮勇,個個爭先。
大夫伯曼率先殺入陳國軍隊陣營,果然陳國軍兵全無鬥誌,馬上就逃散了。
逃散的士兵還把天子的中軍陣營給攪亂了。
周公黑肩阻止不住,朝廷方麵的軍隊崩潰奔逃。
正卿祭足帥軍殺入蔡、衛兩國的陣營,這兩國軍隊也亂了,也是隨即潰逃。
周桓王在中軍,聽到敵營鼓聲震天,知道是鄭國出戰了,正準備迎敵,隻見隊伍大亂,左右兩路大軍已經敗退而逃了。鄭國軍隊如潮水般湧進周桓王的中軍大營,周王馬上傳令退軍,且戰且走。
鄭國將領衝在最前麵的祝聃,看到周王的戰車,搭躬射箭,一箭射中周王右肩,幸虧盔甲堅韌,受傷不太嚴重。
虢公林父緊急救駕,保護周王。
伯曼、原繁一起向前,各騁英雄,左衝右突,奮力拚殺。
這時忽然鄭國一方急切鳴金敲鑼,於是雙方收兵,周王撤退三十裏下寨。
祝聃等將領回到本國軍營,拜見鄭莊公,問到:“我已經用箭射到周王的肩上了,周王已經心驚膽寒了,正要追趕生擒他,卻鳴金收兵了,為什麽呀?”
鄭莊公說:“天子以德報怨,看我不順眼,開除我,還帶兵向我問罪,這都不是事兒。今日對抗天子,也是萬不得已。今天有勞各位了,保護我們鄭國沒被滅國就知足了,哪還敢有許多奢望?依你說生擒了天子,你讓我怎麽處理?怎麽收場?即便是用箭射擊天子,那也是不對的啊。萬一受傷嚴重死了呢?那我不就得承受弑君的罪名嗎(本為天子不明,將德為怨,今日應敵,萬非得已。賴諸卿之力,社稷無隕足矣,何敢多求?依你說取回天子,如何發落?即射王亦不可也。萬一重傷殞命,寡人有弑君之名矣)?”
正卿祭足說:“主公說的對。如今我鄭國的已經確立了威望,料想周王必然畏懼。現在應該馬上派遣一個使臣前去問安,道歉認錯,多準備厚禮。”
鄭莊公於是就派祭足去辦理這件事。
準備了大量的糧食、牛羊、金銀財寶等禮物,祭足連夜拜見周王,再三磕頭,說:“死罪臣寤生,不忍社稷之隕,勒兵自衛。不料軍中不戒,有犯王恭。寤生不勝戰兢觳觫(hu su)(嚇得直哆嗦)之至。謹遣陪臣足待罪轅門,敬問無恙。不腆敝賦(bu tian bi fu)(這點禮物),聊充勞軍之用,惟天王憐而赦之。”
周桓王默然不做聲,臉上已經有些不好意思了,也覺得對不起鄭伯,又在心裏想著還真幹不過他。
虢公林父從旁邊代替周王回答:“寤生既然已經認錯了,那就從寬處理吧,朝廷也不再追究了。你回去告訴他吧。”
史官有詩歎雲:
漫誇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
對壘公然全不讓,卻將虛禮媚王前。
又髯翁有詩譏桓王,不當輕兵伐鄭,自取其辱。詩雲:
明珠彈雀古來譏,豈有天王自出車?
傳檄四方兼貶爵,鄭人寧不懼王威!
周桓王返回到京城,心裏越想越氣,就要再詔令全天下的諸侯,再集合兵馬討伐鄭國。
虢公林父勸說道:“您這次沒考慮好就輕率發兵攻擊鄭國,結果失敗了,丟了麵子了,如果再征集諸侯,就是明擺著承認自己失敗了,丟臉了。這不是他鄭國已經認錯了嗎,怎麽說也算是找回點麵子了。再說現在天下諸侯,除了蔡、衛、陳三國,其他的都和鄭國是一夥的,如若您詔令征集,他們都不來,那就出更大的笑話了。”
周桓王聽後沉默不語,自此以後,再也不提鄭國的事了。
這就是曆史上的“繻葛之戰”,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在繻葛(河南長葛)大敗周王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
這場戰爭標誌著東周初期諸侯國的崛起,周王室的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