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去看豬肉
帶著空間穿七零,賺錢搞事樣樣行 作者:奇奇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領導們去看殺豬了,江小流沒什麽興趣,看起來事情都很順利,他在這裏也沒什麽事,就想著要不要先走。
不過劉滿江一直在領導身邊,他也沒找到機會跟他說一聲。
隻好也跟著進了會議室,外麵雖然有火可以烤,但還是屋裏更暖和一些。
單學文明顯是個工作狂,直接把資料室的資料拿到會議室,開始翻看起來。
邊看邊念叨著什麽,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咧嘴笑。
江小流也不敢打擾,隻能在一旁當小透明。
“好!”
單學文不知道看到了什麽,拍著桌子大喊了一聲“好”,把江小流嚇了一個激靈。
“老楊,你們這真的厲害啊,這飼料的效果,差不多提升了30%的生長速度!”
“30!30%啊,這要是成功了,可是華夏畜牧業的大事件了。”
旁邊的幾位專家也都很激動,也在紛紛暢想著。
等幾人興奮過了,楊廣新才說道:“這半年的效果還不錯,但是要想推廣,還是要等檢測結果出來,再做一些試點才行。”
“對對對。”單學文連連點頭,這可不是小事情,這是關係國家經濟、民生的大事,一定要嚴謹。
“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再根據結果製定方案,要在全省做試點。”
這時候江小流開口了:“單教授,我們這裏能不能作為一個試點?”
單學文這才注意到屋裏還有一個人,他有些驚訝的看著江小流:“這位小同誌是?”
楊廣新給他介紹:“這位就是提出發酵飼料思路的年輕人,江小流同誌。”
單學文皺眉,他雖然是搞研究的,但是對人情世故也不是一竅不通。
這江小流這麽年輕,頂多就是個高中生,怎麽可能提出如此完整的發酵飼料製作方法。
這一定是哪家領導家的孩子!
楊廣新他們都是牛棚裏的改造人員,就算是發明了發酵飼料,也很難改變他們的命運,所以領了功勞也沒用。
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可就不一樣了,如果發酵飼料真的全國推廣了,真的能提高30%的豬肉產量,別說是30%了,就是10%,也是潑天的功勞。
在他心裏,江小流就是來搶功勞的。
想到這裏,單學文的態度就冷淡下來,他問江小流:“小同誌,你是怎麽想到這個飼料的製作方法的?”
他不相信江小流,所以就想考考他。
江小流對單學文冷淡下來的態度感到莫名其妙,不過也沒有多想:“這個說起來也挺意外的,我們家人口少,我娘跟我妹妹都得去學校,家裏平時忙活的就我一個人。”
“說實話我又不是一個勤快人,經常會把豬草堆起來,隔好些天才喂給豬……”
江小流早就想好了,他就是在編,反正以前的事情,也無從考證了,這套話術別說單學文了,就連劉滿江都沒有懷疑。
等他把話說完,單學文的疑惑稍稍有一絲緩解,不過還是持懷疑態度,主要還是江小流的年齡,太有迷惑性了。
楊廣新這時候插話了:“單教授,小流可不是一般人,南理罐頭廠的罐頭,就是他做出來的,南理罐頭的出口,也是他打開的銷路。”
“還有南理服飾,也是他促成的。”
“他現在在調配委員會工作,前段時間的廣交會上,他幫助很多廠子拿到了訂單,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
楊廣新越說,單學文越是驚訝,說到最後,他就已經相信了江小流就是最早提出發酵飼料思路的人了。
主要是他身上的光環太多了,南理罐頭,南理服飾,廣交會,去香江,去米國……
他身上的光環夠多,但是年齡又夠小,所以不可能會再來爭功勞了。
因為功勞再多,受年齡限製,也不可能把他放到很重要的崗位上。
所以他再要這個功勞,沒有意義。
而且楊廣新雖然是來改造的,但是這個人看起來就是不卑不亢的那種,應該也不會說違心的話,特別是在學術研究這一塊。
單學文熱情了很多:“沒想到小江你還是個多麵手。”
江小流擺擺手:“單教授謬讚了,我就是運氣好。您說,如果省裏要選試點,我們這裏能不能成為其中一個呢?”
單學文點頭:“當然,你們這裏肯定是要成為試點的,你們是發明飼料的地方,必須要成為試點之一。”
“那我就放心了,我們大隊就想給上級解憂。”江小流說道。
這個事情,肯定是明年省裏的重點工作,能成為試點,肯定會有很多的好處。
別的不說,最起碼豬仔就不用發愁了,還會有畜牧專家駐紮在這裏。
“小江的覺悟就是高!”單學文給他比了個大拇指。
江小流嘿嘿笑,然後參與了單學文他們的討論。
他雖然不是農業畜牧方麵的專家,但是他後世多少的了解了一些,還問道:“單教授,我聽說國家一直在引進外國的白豬,做品種改良,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了?”
單學文有些驚訝:“沒想到小江你消息挺靈通啊。”
轉念一想,江小流是調配委員會的,能知道這些也不算是難事。
“對,白豬生長速度更快,肉質更細嫩,不過現在的品種不是很適應我國的養殖環境,正在做品種改良。”
“品種的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現在為止,還在試驗階段。”
“現階段還是黑豬為主,有了你們這個發酵飼料,黑豬的生長速度也會大大提高,到時候你們就是國家的大功臣。”
江小流笑起來:“功臣不功臣的,隻要國家有需要就好了。”
幾人正聊的高興,郭會計推門進來:“各位專家,那邊肉都分解好了,我們過去看看?”
“這麽快?”單學文這邊跟江小流聊的正開心,雖然江小流對技術上不是很懂,但是他對畜牧業的發展還是有些了解的。
單學文略有些不舍。
江小流勸道:“單教授,我們邊走邊聊,也得去看看飼料的效果不是。”
單學文站起身:“對對對,我們去看看豬肉。”
不過劉滿江一直在領導身邊,他也沒找到機會跟他說一聲。
隻好也跟著進了會議室,外麵雖然有火可以烤,但還是屋裏更暖和一些。
單學文明顯是個工作狂,直接把資料室的資料拿到會議室,開始翻看起來。
邊看邊念叨著什麽,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咧嘴笑。
江小流也不敢打擾,隻能在一旁當小透明。
“好!”
單學文不知道看到了什麽,拍著桌子大喊了一聲“好”,把江小流嚇了一個激靈。
“老楊,你們這真的厲害啊,這飼料的效果,差不多提升了30%的生長速度!”
“30!30%啊,這要是成功了,可是華夏畜牧業的大事件了。”
旁邊的幾位專家也都很激動,也在紛紛暢想著。
等幾人興奮過了,楊廣新才說道:“這半年的效果還不錯,但是要想推廣,還是要等檢測結果出來,再做一些試點才行。”
“對對對。”單學文連連點頭,這可不是小事情,這是關係國家經濟、民生的大事,一定要嚴謹。
“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再根據結果製定方案,要在全省做試點。”
這時候江小流開口了:“單教授,我們這裏能不能作為一個試點?”
單學文這才注意到屋裏還有一個人,他有些驚訝的看著江小流:“這位小同誌是?”
楊廣新給他介紹:“這位就是提出發酵飼料思路的年輕人,江小流同誌。”
單學文皺眉,他雖然是搞研究的,但是對人情世故也不是一竅不通。
這江小流這麽年輕,頂多就是個高中生,怎麽可能提出如此完整的發酵飼料製作方法。
這一定是哪家領導家的孩子!
楊廣新他們都是牛棚裏的改造人員,就算是發明了發酵飼料,也很難改變他們的命運,所以領了功勞也沒用。
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可就不一樣了,如果發酵飼料真的全國推廣了,真的能提高30%的豬肉產量,別說是30%了,就是10%,也是潑天的功勞。
在他心裏,江小流就是來搶功勞的。
想到這裏,單學文的態度就冷淡下來,他問江小流:“小同誌,你是怎麽想到這個飼料的製作方法的?”
他不相信江小流,所以就想考考他。
江小流對單學文冷淡下來的態度感到莫名其妙,不過也沒有多想:“這個說起來也挺意外的,我們家人口少,我娘跟我妹妹都得去學校,家裏平時忙活的就我一個人。”
“說實話我又不是一個勤快人,經常會把豬草堆起來,隔好些天才喂給豬……”
江小流早就想好了,他就是在編,反正以前的事情,也無從考證了,這套話術別說單學文了,就連劉滿江都沒有懷疑。
等他把話說完,單學文的疑惑稍稍有一絲緩解,不過還是持懷疑態度,主要還是江小流的年齡,太有迷惑性了。
楊廣新這時候插話了:“單教授,小流可不是一般人,南理罐頭廠的罐頭,就是他做出來的,南理罐頭的出口,也是他打開的銷路。”
“還有南理服飾,也是他促成的。”
“他現在在調配委員會工作,前段時間的廣交會上,他幫助很多廠子拿到了訂單,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
楊廣新越說,單學文越是驚訝,說到最後,他就已經相信了江小流就是最早提出發酵飼料思路的人了。
主要是他身上的光環太多了,南理罐頭,南理服飾,廣交會,去香江,去米國……
他身上的光環夠多,但是年齡又夠小,所以不可能會再來爭功勞了。
因為功勞再多,受年齡限製,也不可能把他放到很重要的崗位上。
所以他再要這個功勞,沒有意義。
而且楊廣新雖然是來改造的,但是這個人看起來就是不卑不亢的那種,應該也不會說違心的話,特別是在學術研究這一塊。
單學文熱情了很多:“沒想到小江你還是個多麵手。”
江小流擺擺手:“單教授謬讚了,我就是運氣好。您說,如果省裏要選試點,我們這裏能不能成為其中一個呢?”
單學文點頭:“當然,你們這裏肯定是要成為試點的,你們是發明飼料的地方,必須要成為試點之一。”
“那我就放心了,我們大隊就想給上級解憂。”江小流說道。
這個事情,肯定是明年省裏的重點工作,能成為試點,肯定會有很多的好處。
別的不說,最起碼豬仔就不用發愁了,還會有畜牧專家駐紮在這裏。
“小江的覺悟就是高!”單學文給他比了個大拇指。
江小流嘿嘿笑,然後參與了單學文他們的討論。
他雖然不是農業畜牧方麵的專家,但是他後世多少的了解了一些,還問道:“單教授,我聽說國家一直在引進外國的白豬,做品種改良,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了?”
單學文有些驚訝:“沒想到小江你消息挺靈通啊。”
轉念一想,江小流是調配委員會的,能知道這些也不算是難事。
“對,白豬生長速度更快,肉質更細嫩,不過現在的品種不是很適應我國的養殖環境,正在做品種改良。”
“品種的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現在為止,還在試驗階段。”
“現階段還是黑豬為主,有了你們這個發酵飼料,黑豬的生長速度也會大大提高,到時候你們就是國家的大功臣。”
江小流笑起來:“功臣不功臣的,隻要國家有需要就好了。”
幾人正聊的高興,郭會計推門進來:“各位專家,那邊肉都分解好了,我們過去看看?”
“這麽快?”單學文這邊跟江小流聊的正開心,雖然江小流對技術上不是很懂,但是他對畜牧業的發展還是有些了解的。
單學文略有些不舍。
江小流勸道:“單教授,我們邊走邊聊,也得去看看飼料的效果不是。”
單學文站起身:“對對對,我們去看看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