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張良並未向姬煌透露他在大街上偶遇韓信的詳情。姬煌見張良已妥善安排一切,便主動分享了他從將軍府扶蘇處獲取的最新消息,與張良共同探討。
\"嬴政此舉,意在從思想層麵掌控天下百姓,更欲讓六國遺民忘卻故國的輝煌文明,此舉真是令人發指。\" 張良聽完姬煌的消息後,心中憤慨難平。姬煌正欲插話,張良卻又接著說道:\"至於帝國為何獨獨選中小聖賢莊,恐怕正是看中了其在世人心中的深遠影響。\"
姬煌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忍不住打斷了張良的思緒:“三師公,我認為這個法令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啊。它的目的是統一文字,消除各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從而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麵交流與發展呀。”
張良聽到這裏,難得地動怒了:“對嬴政來說,這個法令當然是利大於弊的明智之舉;但對六國的百姓來說,它帶來的弊端遠遠超過了好處。想要消滅一個國家,首先要讓那裏的人民忘記自己的曆史;想要毀滅一個民族,必須先摧毀他們的文化根源。而文字,既是曆史又是文化的載體,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姬煌沒有再跟張良爭論下去,他選擇了退讓,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經曆過故國覆滅的痛苦。
張良意識到自己剛才有些失態,情緒過於激動,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然後讓姬煌先退下去休息。姬煌離開的時候,突然發現二師公顏路正站在不遠處。姬煌恭敬地向顏路行了個禮,然後才轉身離去。“二師兄?”張良聽到腳步聲轉過身來,一眼就看到了顏路。顏路點了點頭,表示回應,然後慢慢地走近張良,開口問道:“你和子燹之間是不是發生了什麽矛盾?”張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顏路繼續追問:“那你們為何會起爭執呢?”張良歎了口氣,說道:“此事說來話長,我與子燹理念不同,故而產生分歧。”顏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那你現在有何打算?”張良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我會盡量與他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顏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張良。過了一會兒,張良忍不住問道:“二師兄可是有話要對我說?”顏路搖了搖頭,手中拿著書卷,轉身緩緩離去。張良望著顏路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著他的來意。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小聖賢莊內一片寧靜。學子們紛紛起床,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裝、收拾床鋪,展現出良好的生活習慣。然而,唯有子由一人仍沉浸在夢鄉之中,與周公盡情暢談。
子聰見狀,急忙上前推醒他,焦急地說:“子由,已經到卯時了,快點起床!”原本還沉醉於夢境中的子由聽到這句話,立刻從榻上彈了起來,手忙腳亂地穿上衣服。
此時,子慕也已經醒來,站在床邊看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一絲戲謔的神情。他故意大聲說道:“今天竟然敢賴床,你死定了!還不趕緊去開門?快快快!”子由無奈,誰讓今天輪到他開門呢。於是,他迅速穿好鞋子,飛奔至門前,用力將門拉開。
門一打開,一股冷風撲麵而來,緊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群戴著鐵麵具的秦國士兵,他們整齊列隊,氣勢威嚴。這突如其來的景象把子由嚇得不輕,他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
子慕緊跟在子由身後,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偷笑起來。畢竟,子由平日裏與姬煌關係甚好,現在見到這樣的場麵,讓子慕心裏暗爽了一把。
儒家弟子們不敢怠慢,紛紛整理好衣裝,有序地走出房門,迎接新的一天。
小聖賢莊每一棟建築的屋頂之上,都站立著四名影密衛。他們各自麵向一個方向,嚴密地監視著下方的一切動靜。而莊內的道路兩旁,每隔五步就有一對秦兵相對而立,使得原本安靜嫻雅的小聖賢莊內彌漫著一股濃烈的肅殺之氣。
勝七靜靜地坐在小聖賢莊門口,他的眼睛緊閉著,仿佛進入了一種冥想狀態。然而,就在此時,屋簷上的一滴水珠悄然滴落,眼看就要落在勝七的頭頂。但就在水滴即將觸及到他的時候,勝七身上猛然散發出強大的內力,將這滴水珠瞬間蒸發。
勝七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凝視著前方。他注意到鎖在巨闕劍上的鐵鏈正在微微晃動。於是,他立刻站起身來,大步走下台階。
與此同時,儒家眾人也打開了大門,緩緩走出。走在中間的依次是荀況、伏念、顏路和張良,他們按照先後順序排列,顯得莊重而嚴肅。在他們身後,是排成整齊六列的儒家眾弟子,他們神情肅穆,步伐穩健,彰顯出儒家的威嚴與秩序。
然後每隔五級台階便站立一對儒家弟子 ,並排而立麵向前方。
一隊秦軍率先而至,立於門前道路之上。一名傳令兵騎快馬至,從列隊分開的秦軍中穿過。“公子殿下已經起駕。”
不出片刻,六劍奴隨著一隊馬車來到小聖賢莊門口。為首的馬車裏坐的正是李斯。李斯等馬車停好下車。這時一隻蒼白的手將馬車車簾掀開一角。
“老師,您也來了。”李斯恭敬地上前問候道。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對荀況的尊敬和親近。
荀況斜視睥睨,然後說道:“這次公子到訪,李大人又多費心了。”荀況話中有話。
李斯敏銳地察覺到了荀況的言外之意,但他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李斯平靜地回應道:“李斯在野時是儒家弟子,而諸位都是我的同門師友。在朝則為百官之長,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因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盡自己的本分罷了。”
就在此時,一個陰森而又充滿諂媚的聲音突兀地響了起來:“李大人隻顧敘舊,也不為下官引薦引薦。荀況先生和齊魯三傑可名滿天下,趙高早有渴慕之心。”隨著這聲音,趙高緩緩地踱步到了李斯的右後方,臉上帶著一絲嗔怪之意,但眼神中的狡黠卻難以掩飾。
伏念出聲回應道:“中車府令的讚譽實不敢當,小聖賢莊隻是些埋首書卷、不問世事的讀書人。那些虛名,皆是世人誤傳而已。”趙高聞言,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道:“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伏念先生身為儒家掌門,竟也深得道家精髓,實屬難得。”
\"嬴政此舉,意在從思想層麵掌控天下百姓,更欲讓六國遺民忘卻故國的輝煌文明,此舉真是令人發指。\" 張良聽完姬煌的消息後,心中憤慨難平。姬煌正欲插話,張良卻又接著說道:\"至於帝國為何獨獨選中小聖賢莊,恐怕正是看中了其在世人心中的深遠影響。\"
姬煌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忍不住打斷了張良的思緒:“三師公,我認為這個法令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啊。它的目的是統一文字,消除各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從而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麵交流與發展呀。”
張良聽到這裏,難得地動怒了:“對嬴政來說,這個法令當然是利大於弊的明智之舉;但對六國的百姓來說,它帶來的弊端遠遠超過了好處。想要消滅一個國家,首先要讓那裏的人民忘記自己的曆史;想要毀滅一個民族,必須先摧毀他們的文化根源。而文字,既是曆史又是文化的載體,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姬煌沒有再跟張良爭論下去,他選擇了退讓,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經曆過故國覆滅的痛苦。
張良意識到自己剛才有些失態,情緒過於激動,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然後讓姬煌先退下去休息。姬煌離開的時候,突然發現二師公顏路正站在不遠處。姬煌恭敬地向顏路行了個禮,然後才轉身離去。“二師兄?”張良聽到腳步聲轉過身來,一眼就看到了顏路。顏路點了點頭,表示回應,然後慢慢地走近張良,開口問道:“你和子燹之間是不是發生了什麽矛盾?”張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顏路繼續追問:“那你們為何會起爭執呢?”張良歎了口氣,說道:“此事說來話長,我與子燹理念不同,故而產生分歧。”顏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那你現在有何打算?”張良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我會盡量與他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顏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張良。過了一會兒,張良忍不住問道:“二師兄可是有話要對我說?”顏路搖了搖頭,手中拿著書卷,轉身緩緩離去。張良望著顏路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著他的來意。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小聖賢莊內一片寧靜。學子們紛紛起床,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裝、收拾床鋪,展現出良好的生活習慣。然而,唯有子由一人仍沉浸在夢鄉之中,與周公盡情暢談。
子聰見狀,急忙上前推醒他,焦急地說:“子由,已經到卯時了,快點起床!”原本還沉醉於夢境中的子由聽到這句話,立刻從榻上彈了起來,手忙腳亂地穿上衣服。
此時,子慕也已經醒來,站在床邊看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一絲戲謔的神情。他故意大聲說道:“今天竟然敢賴床,你死定了!還不趕緊去開門?快快快!”子由無奈,誰讓今天輪到他開門呢。於是,他迅速穿好鞋子,飛奔至門前,用力將門拉開。
門一打開,一股冷風撲麵而來,緊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群戴著鐵麵具的秦國士兵,他們整齊列隊,氣勢威嚴。這突如其來的景象把子由嚇得不輕,他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
子慕緊跟在子由身後,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偷笑起來。畢竟,子由平日裏與姬煌關係甚好,現在見到這樣的場麵,讓子慕心裏暗爽了一把。
儒家弟子們不敢怠慢,紛紛整理好衣裝,有序地走出房門,迎接新的一天。
小聖賢莊每一棟建築的屋頂之上,都站立著四名影密衛。他們各自麵向一個方向,嚴密地監視著下方的一切動靜。而莊內的道路兩旁,每隔五步就有一對秦兵相對而立,使得原本安靜嫻雅的小聖賢莊內彌漫著一股濃烈的肅殺之氣。
勝七靜靜地坐在小聖賢莊門口,他的眼睛緊閉著,仿佛進入了一種冥想狀態。然而,就在此時,屋簷上的一滴水珠悄然滴落,眼看就要落在勝七的頭頂。但就在水滴即將觸及到他的時候,勝七身上猛然散發出強大的內力,將這滴水珠瞬間蒸發。
勝七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凝視著前方。他注意到鎖在巨闕劍上的鐵鏈正在微微晃動。於是,他立刻站起身來,大步走下台階。
與此同時,儒家眾人也打開了大門,緩緩走出。走在中間的依次是荀況、伏念、顏路和張良,他們按照先後順序排列,顯得莊重而嚴肅。在他們身後,是排成整齊六列的儒家眾弟子,他們神情肅穆,步伐穩健,彰顯出儒家的威嚴與秩序。
然後每隔五級台階便站立一對儒家弟子 ,並排而立麵向前方。
一隊秦軍率先而至,立於門前道路之上。一名傳令兵騎快馬至,從列隊分開的秦軍中穿過。“公子殿下已經起駕。”
不出片刻,六劍奴隨著一隊馬車來到小聖賢莊門口。為首的馬車裏坐的正是李斯。李斯等馬車停好下車。這時一隻蒼白的手將馬車車簾掀開一角。
“老師,您也來了。”李斯恭敬地上前問候道。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對荀況的尊敬和親近。
荀況斜視睥睨,然後說道:“這次公子到訪,李大人又多費心了。”荀況話中有話。
李斯敏銳地察覺到了荀況的言外之意,但他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李斯平靜地回應道:“李斯在野時是儒家弟子,而諸位都是我的同門師友。在朝則為百官之長,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因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盡自己的本分罷了。”
就在此時,一個陰森而又充滿諂媚的聲音突兀地響了起來:“李大人隻顧敘舊,也不為下官引薦引薦。荀況先生和齊魯三傑可名滿天下,趙高早有渴慕之心。”隨著這聲音,趙高緩緩地踱步到了李斯的右後方,臉上帶著一絲嗔怪之意,但眼神中的狡黠卻難以掩飾。
伏念出聲回應道:“中車府令的讚譽實不敢當,小聖賢莊隻是些埋首書卷、不問世事的讀書人。那些虛名,皆是世人誤傳而已。”趙高聞言,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道:“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伏念先生身為儒家掌門,竟也深得道家精髓,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