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到地底世界這樣一個未知而充滿危險的地方,人聯議會是絕對不允許黃超以身犯險的。


    所以黃超才假借“海底旅遊”的借口來進行探險。


    隨著海深越來越深,到了馬裏亞納海溝底部的時候,海底壓力已經相當於1100個大氣壓。


    好在黃超的龍體本身就是按照海洋生存“設計開發”的,這點壓力還無法讓他寸步難行。


    雖然黃超的龍眼在這樣沒有一絲陽光的海底世界裏也失去了視覺功能,但好在龍須還有聲呐觸探功能,使得黃超不至於當個睜眼瞎。


    不過與想象中不同,應該是冰冷世界的海底,竟然還挺溫暖,歸根結底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在此處俯衝入菲律賓板塊之下,造成這裏地質活動異常頻發,尤其是海底裂縫簡直如同地獄熔爐一般到處都是。


    這些海底裂縫不斷地往海洋裏噴灑著礦物質和熱液,這些富含硫化物的熱液與周圍的海水混合後,很快產生沉澱變為‘黑煙’。


    由於礦液與海水成分、溫度的差異,形成濃密的黑煙,遇到冷的海水後迅速降溫,帶出的礦物質結晶而形成煙囪狀,高度可達10米,聳立於海底,根據顏色稱之為‘黑煙囪’或‘白煙囪’。


    黑煙囪噴出的流體呈黑色,煙囪體主要由硫化物礦物構成;


    白煙囪噴出的流體呈白色,煙囪體主要由硫酸鹽礦物構成;


    黃煙囪噴出的流體呈黃色,煙囪體主要由自然硫構成;


    這使得海底的一片渾濁,但是也因為這些礦物質和熱量使得海底深淵並不貧瘠,此處也有大量的生物生存。


    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熱杆菌,還有蟹、蝦、孔線蟲、巨蛤及一些其他未知的海底生物,甚至還有章魚。


    不過這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生物眾多,擁有完整的生物鏈,意味著海底可能存在著大型海洋生物,足夠的食物和熱量是可以讓一些遠古巨型生物生存下來的。


    黃超倒不是怕這些巨型生物,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在他麵前都是渣渣輝,即使不用熱武器,光靠近身肉搏,黃超的鋒利龍爪也可以撕碎一切碳基生物。


    黃超擔心的是,如果有遠古巨型生物會給人類的海底采礦事業帶來危險。


    這也是他深入馬裏亞納海溝進行探險的原因之一。


    繼小行星采礦付諸實踐之後,人類的海底采礦計劃也提上日程。


    在科技大爆發的時代,消耗的能源和資源簡直如同無底洞一般。


    甚至一次簡單的粒子炮發射測試消耗的能源都足以讓世紀初的人類消耗一年。


    人類這個被龍族科技拔苗助長的一級文明根本沒有匹配龍族科技的資源儲備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理論上龍核作為龍族的“低端”核反應堆,實際上是可以使用反物質作為燃料的。


    可人類連重氫元素的開采都處於原始階段,又哪裏去尋找反物質材料供給龍核消耗?


    所以人類使用的龍核的功率實際上連百萬分之一都不到。


    再比如說“星辰”作為龍族的人工智能,隻因為人類的能源供給能力不足,造成“星辰”也無法施展自己的真實實力,因為“星辰”的能耗本來就是需要反物質能量進行供給的。


    作為一個能夠進行宇宙演變推算的超級人工智能,“星辰”被人類用來操控機器人實在是有點明珠暗投了。


    所以黃超迫切地想要為人類尋找更多、更好的資源。


    雖然說在一個恒星係,最好的能源來源實際上就是主恒星。


    最好的辦法就是造個戴森球把主恒星罩起來,然後把主恒星核聚變的能量和散逸的反物質全部收集起來。


    這才是星際文明正確的能源開采手段。


    但是戴森球這樣的巨構工程,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來說,無疑是天方夜譚。


    那就隻好退而求其次,努力追求行星資源的開發了。


    實際上地球在太陽係已經是頂級的行星了,不但適居,而且資源豐富。


    但是奈何人類的科技水平有限,不能完全開發地球的資源。


    舉個簡單的例子,地球上最豐富的能源是什麽?


    有人說是石油,有人說是煤炭。


    實際上地球上最豐富的能源是地熱。


    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形成地球時的原始熱量,還有一種是放射性熱量。


    在45億年前,太陽剛剛從原始星雲中形成之後,強烈的太陽風吹散了太陽周圍的星雲,阻止它們繼續下落。


    殘留下的星雲繞著太陽旋轉,它們之間會互相碰撞,結合形成微行星。


    微行星之間又會相互碰撞,結合成更大的原行星。


    在碰撞的過程中,動能被轉換為熱能,所以原行星會變得越來越熱。


    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地球遭受了大量的碰撞,所以原始地球非常熱。


    原始地球的表麵呈現為熔融的狀態,沒有像現在這樣擁有固態岩石表麵和液態水。


    在引力的作用下,含量較高的重元素鐵和鎳下沉到地心中,它們形成一個密度非常高的核心,這會導致熱量快速流失。


    但隨著溫度的下降,熔融的地幔逐漸固化,地心的熱量損失速率隨之逐漸降低。


    據估計,目前地心的熱量流約為10萬億瓦。


    另一方麵,地幔和地殼中還包含不少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鈾-238、鈾-235、釷-232和鉀-40,它們發生核衰變之後,會釋放出熱量和中微子。


    據估計,放射性熱可能占到了地球內部熱量來源的一半。


    總得來說,從地球內部輻射到地球表麵的熱流量約為45萬億瓦。


    地球內部維持熱量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關鍵,因為隻有地球內部擁有足夠的熱量,才能使外地核保持液態,內地核保持固態,這樣才能通過發電機原理來產生地球磁場。


    有了地球磁場的庇護,大氣層才不會被太陽風剝離,生命能夠免遭宇宙射線的侵害。


    與地球相比,火星因為內部快速冷卻,磁場僅維持了幾億年就幾乎消失殆盡,這使得最初可能宜居的火星變得荒涼。


    也就是說光是地球輻射到地表的熱流量就有45萬億瓦,如果能把地球內部熱量收集起來又有多少能源呢?


    要知道,在沒有發現龍核之前,人類一年的發電總量也隻有27萬億千瓦,這可是人類製造的所有能量總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在淄博吃燒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在淄博吃燒烤並收藏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