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磁場到底是如何消失的?


    在40億年之前,剛形成不久的火星也曾擁有過磁場,而且其強度還與地球磁場非常相似。


    不過,火星磁場在存在了不長的時間後便神秘地消失了。


    在解釋火星磁場消失的各種觀點中,最主要的一種認為:隨著火星核的冷卻,其中液火星表麵多次特大小行星碰撞態金屬的對流逐漸減弱,最終導致了磁場的消失。


    前加拿大科學家表示,當年推動火星液態核心內金屬流運動的力量並非來源於火星內部,而是來自一顆被年輕的火星所俘獲的大型小行星。


    根據多倫多大學的阿爾卡尼-哈梅德等人的計算,在太陽和木星的聯合作用下,這顆小行星可能曾沿一條穩定的軌道繞火星飛行,兩者之間的距離約10萬公裏。


    不過,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該小行星開始逐漸地向火星靠近。


    當兩者的距離接近到5-7.5萬公裏時,小行星所產生的引力已足夠打破火星核內部原有的平衡,並誘發其中金屬流的運動,進而產生出磁場。


    小行星在火星上誘發磁場的過程持續了大約5000-年。


    在此之後,小行星仍在不斷地向火星靠近並使後者的磁場又維持了數百萬年的時間。


    阿爾卡尼-哈梅德認為,如果該小行星的自轉方向與火星的保持一致,或者其沿相反的方向繞火星旋轉,那麽火星磁場還有可能維持更長的時間。


    最終,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這顆小行星發生了分裂,由此產生的大量碎片落向火星並孕育出了一些龐大的環形山。


    隨著小行星的解體,火星磁場也隨之消失了(確切地說,應是減弱為原先的數百分之一)--火星核內部原有的對流現象太弱,不足以孕育強大的磁場。


    而磁場的消失可能還在火星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據科學家們估計,在磁場消失後,火星的氣候逐漸由原先的溫暖濕潤變得寒冷幹旱。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了在阿爾卡尼-哈梅德等人理論中存在的一些瑕疵。


    有學者就認為,火星是否能捕捉到一顆足以對其內核運動產生影響的大型天體,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沒有磁場保護,火星將暴露於太陽風的完全灼燒下,太陽風是太陽噴射的持續帶電粒子流,它將緩慢地侵蝕火星大氣層,直至將大氣層削弱成僅包裹著氣體殘留物為止。


    隨後惡劣的氣候變化將很快到來,從而促進火星表麵逐漸轉變成現今的荒蕪模樣。


    那麽怎麽“複活”火星磁場呢?


    方法一:


    運送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重新激活火星金屬核,從而達到重現火星磁場。但這一方法能否行之有效,還缺乏理論支持。


    方法二:


    在太陽與火星之間的拉格朗日點上部署一個“磁極衛星”,這是一個大功率的磁場發生器,將偏轉太陽的高能粒子對火星大氣的衝擊起到保護火星大氣的作用。


    此方法具有可行性,但是這顆磁星究竟要多大功率才能達到偏轉太陽風的地步,還有待研究。


    方法三:


    將穀神星的衛星放置在繞火星軌道上,從理論上講,圍繞火星運行的大天體,其引力可以當成一個混合器作用於火星的核心,這樣可以再次融化並啟動火星的冰凍核心,從而啟動火星磁場。


    方法四:


    僅在可居住區域創建人工磁場。可在可居住區域放置一個強大的電磁鐵,進而產生磁場來保護殖民者免受太陽輻射的有害影響,此方法可行性極高,現有的技術手段即可實現。


    本來最簡單的方法是采用方法四,但是人類要全麵改造火星,那就得重新激活火星磁場,所以方法四就被排除了。


    而方法一經過黃超的上百次小行星撞擊火星實驗,證明根本沒有效果,也被排除了。


    至於方法二,經過人聯的認真研究,發現製造這樣一顆衛星耗能太高,有點得不償失,也被排除了。


    最後隻剩下方法三,本來這個方案難度最高,但是因為有了黃超,這個方案反而是最容易實現的。


    作為小行星帶中唯一的矮行星,穀神星有許多令人眼前一亮地方。


    小行星帶中偶有包藏著隕鐵塊的小行星,而作為小行星帶的成員,穀神星的地下(y<30)也有著豐富的隕鐵資源。


    與此同時穀神星的地表也經常有隕石墜落,這使得穀神星成為大量獲取隕鐵的最佳途徑。


    此外,穀神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擁有白雲石礦石的星球。


    不過穀神星直徑有950公裏,重量達到了9.43±0.07x102? kg(穀神星重量占了小行星帶所有小行星重量的三分之一),受木星引力影響,其逃逸速度達到了0.51 km\/s。


    即使以黃超的龍相神力也很難拖動穀神星前往火星軌道。


    所以黃超還需要眾多饕餮運輸艦一起發力,才能夠把穀神星拖到火星軌道上去。


    火星原本有兩顆天然衛星, 1877年由漂亮國的a.霍爾發現。


    火衛一離火星中心9370千米,公轉周期為7小時59分,比火星自轉快得多,所以從火星上看來,它是西升東落的。


    火衛二離火星千米,周期30小時18分。


    它們的形狀都很不規則,火衛一的大小為13.5千米x10.8千米x9.4千米,質量估計為 1.38x10^14千克。


    表麵參差不平,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


    火衛一上甚至有一直徑達8千米的環形山和環形山組成的山鏈,還有最深達500米的溝紋。


    它們的軌道並不穩定,火衛一有加速現象,軌道不斷降低,而火衛二卻在慢慢遠離火星。


    現在再給火星安排一顆大質量衛星才能重啟火星磁場,這樣火星就會變成三衛星行星係統。


    而且穀神星上存在大量的冰,也可以用來改造火星。


    現在的問題就是人聯需要製造大量饕餮運輸艦,或者直接給穀神星安上輔助推進器,來推動穀神星脫離原有軌道。


    而黃超作為“苦力龍”,則要充當“纖夫”,使用碳納米管來拖動這個小行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在淄博吃燒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在淄博吃燒烤並收藏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