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的京都無人不知,永昌伯爵府有一對雙生姐妹花。


    姐妹二人雖是雙生,但相貌並不相同。


    姐姐清冷,妹妹秀美,是永昌爵爺手中的珍寶。


    到了二八年華,姐姐感受到佛緣的召喚,自願入了相國寺,侍奉佛祖。


    後來不到雙十年華,便功成正果,去了西方極樂世界,一時被傳為美談。


    妹妹則借著姐姐的好名聲,嫁入高門,夫妻和美,一生順遂。


    而令儀此次就是穿成了北國永昌伯爵府中,雙生姐妹花裏的姐姐—顧婉兒。


    在傳說中,顧婉兒生性冷情,少言寡語,佛緣深厚。


    前世是佛前的蓮花,今生下來曆劫,所以功成之後,早早歸去。


    然而事實卻是,一個不被父母偏愛的女孩,被家人敲骨吸髓的一生。


    事情要從北國開國皇帝宋太祖開始說起。


    北國的開國皇帝宋成章在未起事之前,是前朝一個落魄世家的公子。


    前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朝中奸臣當道。


    宋成章空有一身本事,卻報效無門。


    還屢屢遭奸臣陷害,最後隻能奮起反擊,官逼民反了。


    造反一事說出來簡單,但無論是招兵買馬,還是武器糧草,哪一樣不要錢?


    宋成章雖出身世家,家族卻早已落魄。


    他起事初期,手中錢糧不夠,險些功虧一簣。


    千鈞一發之際,遇到了顧家先祖。


    當時的顧家還隻是商籍,顧家先祖雖也算是個人物。


    但礙於商人之後,隻能做個讓人唾棄的“賤丈夫”。


    顧家先祖偶遇宋成章之後,或許是他真的看出了宋成章絕非池中之物,亦或許是為了翻身賭一把。


    總之,顧家先祖毅然決然將大半身家贈予了宋成章,助他成事。


    宋成章也的確沒讓顧家先祖失望,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他就推翻前朝,建立了北國。


    為了感謝顧家先祖在初期的幫助。


    宋成章為顧家脫離了商籍,並賜下永昌伯爵的爵位,世襲罔替。


    顧家當即改換門庭,一躍成了人上人。


    許是顧家氣運不夠,顧家改換門庭之後,人丁卻不興旺。


    且家主個個早逝,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顧父這才第三代,他是永昌伯府不孝子孫的事,在京城已人盡皆知。


    顧父年輕時就是眾所周知的紈絝子弟。


    貪花好色,尋花問柳,京都人人都知他是秦樓楚館的常客。


    後來因為太過胡鬧,以至於還未成親便損了身子。


    被宮裏的太醫直言,以後子嗣艱難。


    顧父作為永昌伯爵府中的獨苗,此事一出,眾人都言,永昌伯爵府要斷子絕孫了。


    這下更沒什麽好人願意嫁到府中。


    萬般無奈之下,老伯爵爺在臨終之際,為顧父迎娶了有克夫之名的張氏。


    顧家再怎麽說好歹有個世襲罔替的伯爵之位。


    獨子最後娶來的新婦,卻人盡皆知克夫,可見伯爵府沒落的多麽迅速。


    要知道顧父娶親之時,北國開國新君宋成章還在位。


    彼時所有人都認為,永昌伯爵顧家,終究隻是曇花一現。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伯爵府新娶的張氏雖名聲不好,又極為迷信。


    但她自嫁到伯爵府後,倒還真有點運道。


    不到半年便有孕了,且還是雙胎。


    此消息一出,張氏頓時從府中連狗都不待見的新婦,變成了顧家的大恩人。


    當時的顧祖母簡直差點將她供起來。


    可惜好日子不過十個月,一朝分娩,孩子落地,竟是兩個女兒。


    而張氏在分娩之時,傷了身子,勉強保住一命,卻再也不能生育。


    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顧老夫人承受不住打擊,追隨丈夫而去。


    顧父為了生出兒子,立刻納了好幾個妾室進門,比從前更胡來,最後徹底不能人道。


    顧家這次是真的要斷子絕孫,張氏的克夫之名也更加響亮。


    整個顧家一時淪為京城中的笑話。


    就在此時,一個雲遊老道上門,為了騙點錢財,他忽悠迷信的張氏。


    雙生姐妹花中,有一福一禍,禍福相依,福禍與共。


    有“禍”在家,顧家永遠也不能安寧。


    張氏之所以不能生育,顧父之所以不能人道,都是受此“禍”影響。


    隻要將“禍”趕出家門,顧家自會有“福”庇佑,否極泰來。


    至於誰是福,誰為禍,則要張氏自己分辨。


    張氏本就迷信,又被人傳克夫,備感委屈與憤怒。


    如今有人給她找替罪羊,她自然十分相信。


    那道人一走,張氏便開始在家琢磨,兩個女兒哪個是“禍”。


    她思來想去,想到生大女兒時極為艱難,受了不少苦。


    大女兒一出來,她頓感輕鬆不少,小女兒很快也落地。


    所以這樣一想,大女兒是“禍”的概率比小女兒高多了。


    接著她帶著偏見繼續觀察。


    發現隨著兩個孩子的長大,小女兒活潑可愛,惹人喜歡。


    大女兒卻少言寡語哭喪臉,讓人看著就晦氣。


    就這樣,張氏越來越厭惡大女兒,而加倍偏疼小女兒。


    而作為大女兒的顧婉兒為了得到母親的歡心,開始投其所好。


    張氏迷信,她就沒日沒夜的研習佛法,為父母抄經祈福,希望母親的眼中也能有她的存在。


    可惜人心一旦偏了,就再也扶不直了。


    顧婉兒越是努力,張氏就越覺得她居心叵測,心裏深沉。


    然後更加疼愛小女兒顧頤兒。


    受張氏的影響,顧婉兒作為伯爵府的嫡長女,過著比府中下人還不如的日子。


    直到她十六歲那年,外出禮佛時,機緣巧合之下,幫了同去相國寺上香的趙王一個小忙。


    在此過程中趙王對外冷內熱的顧婉兒十分傾心。


    由於兩人相處時,顧婉兒一直戴著麵紗,所以趙王並未見到顧婉兒的真容。


    事後,他也隻打聽到顧婉兒是顧家嫡女。


    緊接著,趙王不顧親人的反對,力排眾議向顧家提了親。


    張氏驚訝之下,著人打聽,這才知道顧婉兒曾和趙王世子接觸過。


    她叫來顧婉兒,連打帶罵從顧婉兒口中知道了所有的原委。


    心都歪了的張氏,自然接受不了極為厭惡的大女兒嫁給趙王,成為尊貴的王妃。


    於是她李代桃僵,讓小女兒替嫁。


    至於大女兒這個她眼中的禍端,張氏直接對外言稱,大女兒在夢中感應到佛祖的召喚。


    接著她將顧婉兒連夜送到相國寺,命她親身侍奉佛祖。


    相國寺的僧人拜高踩底。


    看顧婉兒沒有親人照拂,就百般虐待她。


    每天讓她幹最重的活,吃最差的飯菜,時不時還有體罰。


    且冠冕堂皇道,顧婉兒乃佛前蓮花。


    下凡曆劫,自然要感受眾生之苦,方能得成正果。


    後來顧婉兒被虐待的受不了,偷偷逃回了顧家。


    彼時顧頤兒和趙王剛成婚不久,趙王已經懷疑顧頤兒並非當初他傾心的女子。


    張氏生怕顧婉兒毀了顧頤兒的幸福,氣極之下,失手將她打死。


    接著為了掩蓋殺女的事實,張氏與相國寺的僧人狼狽為奸。


    對外稱顧婉兒乃是得成正果,功成歸位,去了西方極樂世界。


    在顧婉兒去世之前,顧家在京城的名聲十分差勁。


    京都真正的好人家都不將顧家放在眼裏。


    趙王的母親淑太妃更不同意兒子娶破落戶的女兒。


    是趙王堅持要娶顧家女,淑太妃隻能捏著鼻子讓顧頤兒進門。


    成婚之後婆媳關係也極為惡劣。


    就在此時,顧婉兒是佛前蓮花化身,功成正果,回歸西方世界的名聲傳遍整個北國。


    一時顧家成了祥瑞之家,與顧婉兒一母同胞的顧頤兒也成了有福之女。


    淑太妃也深信佛法,從那以後,再也沒為難過顧頤兒。


    婆媳親如母女,一時傳為佳話。


    而顧婉兒死後才知,原來她的世界是一本小說。


    小說的女主是顧頤兒,她則是女主的炮灰姐姐。


    小說中寫顧頤兒原本是異界之人。


    在顧頤兒三歲那年,死後穿越世界上了顧頤兒的身,取代真正的顧頤兒成了顧家女。


    由於當時的顧頤兒才三歲,她巧言令色,討好張氏。


    惹得本就對顧婉兒有偏見的張氏,更加偏疼她。


    長大之後,她又頂替姐姐與趙王的緣分,嫁給趙王。


    可惜婚後不久,趙王察覺出了不對,但此時他與顧頤兒已經在相處中有了感情。


    於是夫妻虐戀,替身梗,為白月光複仇,一一登場。


    最後顧頤兒心死,要與趙王和離。


    直到此時,趙王才發現他早已愛上顧頤兒,顧婉兒已經是過去式了。


    接著趙王追妻火葬場,各種男配登場。


    既彰顯顧頤兒的魅力,還能讓趙王吃醋,助攻兩人的感情。


    兩人經過各種誤會,鬧得整個京城驚天動地。


    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破鏡重圓,言歸於好。


    故事的最後,因為趙王的兄長,當今皇上,在跟隨先帝打仗時傷了些根本,子嗣艱難。


    皇帝沒有親生兒子,隻有一個公主。


    於是過繼了趙王的兒子,也是顧頤兒的兒子成為儲君。


    皇上駕崩後,顧頤兒的兒子登基為帝。


    封趙王為太上皇,顧頤兒為太上皇後。


    父子二人對顧頤兒都是言聽計從,百般寵愛。


    就這樣,顧頤兒踩著顧婉兒的血肉,過完了圓滿幸福的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之女主她是演技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亭舊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亭舊雪並收藏綜影視之女主她是演技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