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親自接見了魏延、陳到等四將之後,不由為自己之前的所為感到羞愧。
親自考校一番後,劉備當即將四人的職銜做了調整。
張燕得知劉備需要陳到、魏延等將後,毫不猶豫將四人調離了戰區。
一番準備之後,張飛以徐庶為軍師,帶著魏延、陳到四將,領一萬人馬朝雁門郡而去。
雁門郡此時已無太守,全靠郡中世家維持。張飛打著大漢的旗號進入雁門,竟出乎意料的順利便接收了雁門郡。
同時,也接收了雁門郡的三千郡兵與七萬嗷嗷待哺的百姓。
“難怪雁門郡的郭、張、王幾家這麽幹脆的讓出了治權,原來在這等著呢,當真是可恨!”
張飛接收了雁門後,才大呼上當。
自大漢朝廷沒了之後,雁門郡的開支便開始入不敷出。
雁門地處邊陲,郡兵有一千是騎兵,人吃馬嚼下,失去了中樞錢糧的支持,雁門郡很快便養不起這麽多兵馬。若非有世家接管雁門,恐怕雁門郡早就沒了武備力量。
“無妨,雁門世家這是在向我等表示臣服之意。益德不妨先將百姓及雁門軍接手過來安置好,等待明公指令。”
“缺糧為之奈何?”
“雁門世家可不缺糧,向他們借便是了。如此一來一回,可不就等於將雁門世族也綁上了明公的戰車了!”
張飛相信徐庶智計高絕,自然言聽計從。
雁門郡北有鮮卑,東有烏桓,西有匈奴。為了防止胡人侵入雁門,張飛以周倉、廖化守平城、以魏延守武州,以陳到守鹵城,自己則坐鎮於郡治陰館,居中策應。
張氏乃是雁門大族,乃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後人,為避怨而改為張姓。如今在溫國的張遼便是雁門張氏子弟。
因為有這麽一層關係,張飛本身又姓張,借糧一事竟分外的順利。
說起來,雁門郡無主,乃是因為西麵有匈奴作亂,北麵鮮卑時不時入侵,東麵代國無擴張心思,還約束著烏桓侵入,自然就顯得勢單力孤。
實際上雁門郡中多世族塢堡,邊塞世家又素來尚武,世代出仕軍中,整個雁門軍的戰鬥力卻並不弱。
占領雁門一個月後,張飛已經在雁門郡站穩了腳跟。
“將軍,簡主簿求見?”
“憲和終於回來了?”張飛大喜,直接出了縣寺迎接簡雍。
“益德,好久不見!”簡雍不拘小節,與張飛脾氣相投,二人關係非常密切。
“憲和可終於回來了!兄長月前書信一封與我,言道若是憲和入雁門,便與憲和一同回晉陽。你且等我片刻,我去去就回!”
簡雍見狀,幹脆直接坐在縣寺門檻上,等候張飛出來。
一刻鍾後,張飛輕裝簡從,走出了縣寺。
“元直在城南巡視,你我尋得元直便可回晉陽見兄長了!”
“元直是何人?”簡雍在代國待了不短的時間,渾然不知劉備軍中的變化。
“徐庶,字元直,潁川人,乃是我從潁川請回的智士!”張飛華中充滿了得意之情。
“那我可要好好見識見識了!”
二人策馬很快便出了城,來到城南的工地上。
隻見工地上眾人忙碌不已,徐庶則坐在一側翻閱簡牘。
“元直!”張飛高呼道。
徐庶望向張飛的方向:“益德稍候,我這便過來!”
徐庶走到張飛身前,好奇的看著簡雍道:“這位莫非便是明公至交簡憲和先生?”
“元直先生一猜即中,果然不負智者之名!”簡雍笑嗬嗬道。
“二位稍候片刻,我將此間事宜安排妥當,便與二位回晉陽。”
“見微知著,徐元直果然非同凡響!”簡雍望著遠處的徐庶,讚道,“玄德半生蹉跎,如今有此智士相助,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如今雁門已下,不知兄長會如何立國。”
“立國?我不過離開數月,怎連益德你所言都聽不明白了呢。”簡雍竟難得的有些發愁。
“哈哈哈,憲和回去後一問兄長便知此事始末了。”
二人閑聊間,徐庶已然將此間差事安排妥當。
“二位久等,此間事已了結,可回晉陽矣。”
……
三人回到晉陽城時,劉備親自在城外迎接。
“元直、憲和、益德,我可在此處等候多時矣!”
“玄德,如何不見雲長?”簡雍在人群中找尋了一番,卻未見那魁梧長須男子的身影。
“唉,雲長下落不明,至今未有音訊。”劉備黯然,歎息道。
“路上聽聞玄德將立國,待立國之時,不如以我為使,入長安一趟,好打聽雲長下落。”簡雍在路上已經考慮清楚,自己想要有所作為,隻有不斷作為使者。
“如此,則辛苦憲和了。”
“簡雍本就不善行走,終日乘車馬勝過四處奔走趕路多矣。”
眾人進入晉陽城太守官寺,劉備直接坐定,看向堂中的眾人道:“我劉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今蒙各位信任,助我攻取兩郡之地以為根基。名不正,則言不順。當此戰國之期,惟有激流勇進,方能成事。故我決定,自立為王,建國稱製!”
張燕在黑山軍弟兄的目光示意下率先起身道:“不知主公所立之國名號?”
“我乃高祖苗裔,自當再舉漢旗!然如今勢單力薄,貿然宣稱承繼高祖基業不免引人恥笑。”劉備頓了一下,又道,“今既以晉地為根基,國號當為晉!是為晉漢是也!”
“晉漢?漢雖舊邦,其命維新。明公之誌,已明告天下也!”徐庶拜道,“臣徐庶,拜見晉王!”
“拜見晉王!”
“眾卿請起!晉漢之盛,還賴眾卿用命!”劉備感慨的看著拜倒的眾人。
雖說時逢亂世,稱孤道寡已屬尋常,但劉備還是感慨萬千。年幼之時屋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自己便自詡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如今自立為王,也算是圓了兒時之夢了。
當然,晉漢不過兩郡之地,強行自稱一國,未免可笑。
漢旗,仍需延伸向更廣袤的地域。
親自考校一番後,劉備當即將四人的職銜做了調整。
張燕得知劉備需要陳到、魏延等將後,毫不猶豫將四人調離了戰區。
一番準備之後,張飛以徐庶為軍師,帶著魏延、陳到四將,領一萬人馬朝雁門郡而去。
雁門郡此時已無太守,全靠郡中世家維持。張飛打著大漢的旗號進入雁門,竟出乎意料的順利便接收了雁門郡。
同時,也接收了雁門郡的三千郡兵與七萬嗷嗷待哺的百姓。
“難怪雁門郡的郭、張、王幾家這麽幹脆的讓出了治權,原來在這等著呢,當真是可恨!”
張飛接收了雁門後,才大呼上當。
自大漢朝廷沒了之後,雁門郡的開支便開始入不敷出。
雁門地處邊陲,郡兵有一千是騎兵,人吃馬嚼下,失去了中樞錢糧的支持,雁門郡很快便養不起這麽多兵馬。若非有世家接管雁門,恐怕雁門郡早就沒了武備力量。
“無妨,雁門世家這是在向我等表示臣服之意。益德不妨先將百姓及雁門軍接手過來安置好,等待明公指令。”
“缺糧為之奈何?”
“雁門世家可不缺糧,向他們借便是了。如此一來一回,可不就等於將雁門世族也綁上了明公的戰車了!”
張飛相信徐庶智計高絕,自然言聽計從。
雁門郡北有鮮卑,東有烏桓,西有匈奴。為了防止胡人侵入雁門,張飛以周倉、廖化守平城、以魏延守武州,以陳到守鹵城,自己則坐鎮於郡治陰館,居中策應。
張氏乃是雁門大族,乃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後人,為避怨而改為張姓。如今在溫國的張遼便是雁門張氏子弟。
因為有這麽一層關係,張飛本身又姓張,借糧一事竟分外的順利。
說起來,雁門郡無主,乃是因為西麵有匈奴作亂,北麵鮮卑時不時入侵,東麵代國無擴張心思,還約束著烏桓侵入,自然就顯得勢單力孤。
實際上雁門郡中多世族塢堡,邊塞世家又素來尚武,世代出仕軍中,整個雁門軍的戰鬥力卻並不弱。
占領雁門一個月後,張飛已經在雁門郡站穩了腳跟。
“將軍,簡主簿求見?”
“憲和終於回來了?”張飛大喜,直接出了縣寺迎接簡雍。
“益德,好久不見!”簡雍不拘小節,與張飛脾氣相投,二人關係非常密切。
“憲和可終於回來了!兄長月前書信一封與我,言道若是憲和入雁門,便與憲和一同回晉陽。你且等我片刻,我去去就回!”
簡雍見狀,幹脆直接坐在縣寺門檻上,等候張飛出來。
一刻鍾後,張飛輕裝簡從,走出了縣寺。
“元直在城南巡視,你我尋得元直便可回晉陽見兄長了!”
“元直是何人?”簡雍在代國待了不短的時間,渾然不知劉備軍中的變化。
“徐庶,字元直,潁川人,乃是我從潁川請回的智士!”張飛華中充滿了得意之情。
“那我可要好好見識見識了!”
二人策馬很快便出了城,來到城南的工地上。
隻見工地上眾人忙碌不已,徐庶則坐在一側翻閱簡牘。
“元直!”張飛高呼道。
徐庶望向張飛的方向:“益德稍候,我這便過來!”
徐庶走到張飛身前,好奇的看著簡雍道:“這位莫非便是明公至交簡憲和先生?”
“元直先生一猜即中,果然不負智者之名!”簡雍笑嗬嗬道。
“二位稍候片刻,我將此間事宜安排妥當,便與二位回晉陽。”
“見微知著,徐元直果然非同凡響!”簡雍望著遠處的徐庶,讚道,“玄德半生蹉跎,如今有此智士相助,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如今雁門已下,不知兄長會如何立國。”
“立國?我不過離開數月,怎連益德你所言都聽不明白了呢。”簡雍竟難得的有些發愁。
“哈哈哈,憲和回去後一問兄長便知此事始末了。”
二人閑聊間,徐庶已然將此間差事安排妥當。
“二位久等,此間事已了結,可回晉陽矣。”
……
三人回到晉陽城時,劉備親自在城外迎接。
“元直、憲和、益德,我可在此處等候多時矣!”
“玄德,如何不見雲長?”簡雍在人群中找尋了一番,卻未見那魁梧長須男子的身影。
“唉,雲長下落不明,至今未有音訊。”劉備黯然,歎息道。
“路上聽聞玄德將立國,待立國之時,不如以我為使,入長安一趟,好打聽雲長下落。”簡雍在路上已經考慮清楚,自己想要有所作為,隻有不斷作為使者。
“如此,則辛苦憲和了。”
“簡雍本就不善行走,終日乘車馬勝過四處奔走趕路多矣。”
眾人進入晉陽城太守官寺,劉備直接坐定,看向堂中的眾人道:“我劉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今蒙各位信任,助我攻取兩郡之地以為根基。名不正,則言不順。當此戰國之期,惟有激流勇進,方能成事。故我決定,自立為王,建國稱製!”
張燕在黑山軍弟兄的目光示意下率先起身道:“不知主公所立之國名號?”
“我乃高祖苗裔,自當再舉漢旗!然如今勢單力薄,貿然宣稱承繼高祖基業不免引人恥笑。”劉備頓了一下,又道,“今既以晉地為根基,國號當為晉!是為晉漢是也!”
“晉漢?漢雖舊邦,其命維新。明公之誌,已明告天下也!”徐庶拜道,“臣徐庶,拜見晉王!”
“拜見晉王!”
“眾卿請起!晉漢之盛,還賴眾卿用命!”劉備感慨的看著拜倒的眾人。
雖說時逢亂世,稱孤道寡已屬尋常,但劉備還是感慨萬千。年幼之時屋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自己便自詡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如今自立為王,也算是圓了兒時之夢了。
當然,晉漢不過兩郡之地,強行自稱一國,未免可笑。
漢旗,仍需延伸向更廣袤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