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仆射,即兵部的副官。
兵部尚書賈詡隨軍出征後,便由兵部仆射趙昂代掌兵部事。
趙昂深夜被六合宮傳召,便知是出了大事。梁國如今北麵和東麵皆有戰事,北麵有征北將軍和賈尚書在,應無大事,想來便是東方有變。
莫非是東方的袁本初、曹孟德攻入雒陽了?
一路過來,趙昂心中百轉千回,最終篤定是東方戰事有變。
“臣趙昂,拜見大王!”
“毋須多禮,深夜傳偉章前來,乃是北麵戰事有變,須兵部征兆雍涼二州騎士,隨孤出征!”
“北麵戰事?”趙昂大驚,莫非……
趙昂萬萬沒有想到,出問題的竟是本以為十拿九穩的北征軍。
“平東、平南兩位將軍陣亡,北征軍士氣低落,惟有孤帶援軍前往,方能再振士氣!此行,非孤不可!”
“敢問大王須多少兵馬隨行?”趙昂強壓著震驚,迅速思索。
“此戰西涼鐵騎營隨行,再征兆五千良家子騎兵,一萬胡騎便可。孤這幾日須為平東、平南兩位將軍主持喪事,七日後便動身。大軍集結於令居,孤帶西涼鐵騎前往令居匯合!”
“臣這便草擬文書送往相府!”
“有勞偉章了。”
趙昂告退後來不及回家,直接去了兵部官署。
趙昂這便草擬文書,北征戰報也已然送入相府。
相府與地方官寺類似,前堂是國相辦公的官署,後院則是國相居住的場所。
國相劉宇此時也仍舊未睡,如今梁國的製度,國相位高權重,卻也分外辛苦。劉宇自從做了這梁國相,便覺這滿頭青絲逐漸轉白,越落越少。
“相公,六合宮送來北征戰報!”
相府佐吏將北征戰報送到了劉宇案前。
“北征如此快便已了結了?”劉宇疑惑地將戰報拿起,打開閱覽。
“啪嗒!”戰報直接從劉宇手中滑落。
“重思、叔逸陣亡,怎會如此!”劉宇重重的一掌拍在案上,猛然起身。
居移氣,養移體。
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之位,劉宇此時自帶一股威嚴。
佐吏見一向謙和的國相竟如此大怒,囁嚅道:“宮中還帶了大王的口諭,令相公為兩位將軍發喪,大王將會親自為兩位將軍主持喪事。”
劉宇聞言再度坐了下來,起伏不定的胸口暴露了這位梁國相內心的不平靜。
我乃梁國相,萬萬不可因私情亂了方寸!
劉宇閉目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半晌後,劉宇睜開雙眼,開始伏案疾書。
“召禮部趙尚書前來相府議事!”
“諾!”
禮部尚書趙衢其實早就醒了,兵部仆射趙昂與趙衢兄弟二人毗鄰而居,隔壁的動靜早就驚動了趙衢。宮中深夜來召,定然是戰事方麵出了大事。
但趙衢想不到的是,沒過半個時辰,便有相府來人相召。
趙衢稍整儀表後,便跟隨公人匆匆趕往相府。
“拜見相公,不知相公深夜召下官前來,有何差遣。”趙衢與劉宇也已經共事了一段時間,知曉劉宇為人謙和,便也不拘於俗禮,直奔主題。
劉宇望著趙衢,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道:“國家不幸,北征一戰平東將軍李叔逸、平南將軍胡重思陣亡,大王令我天明之時為兩位將軍發喪。兩位將軍喪事,還須禮部來協助本相。”
趙衢心中一震,這可是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且兩位將軍乃是大王與國相至交,難怪大王與國相皆深夜召集重臣。
“此乃禮部職責所在,下官定當盡心竭力!”
“善。”
天明之後,北征失利,兩蹶名號的消息到處傳播,整個長安城為之震動。一開始,京兆尹還以為是有敵國間諜故意傳播謠言,直到接到相府公文才知曉確有其事。
自立國以來,梁軍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番受挫著實將長安那股浮躁的風氣壓了下去。
國民自信固然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自大卻隻會徒遭禍患。
……
戰報送達長安的第七日,長安城舉行了盛大的葬禮。
根據戰報所言,平東將軍李叔逸試圖找到平南將軍胡重思的屍身,之後陷坑便淪為一片火海,想來兩位將軍的屍骸也再難尋見。因此徐澤直接以二人遺留在長安的衣冠下葬,立衣冠塚。
胡猛之妻李氏、李空之妻皇甫氏皆身披縞素,一臉哀戚。
“平南將軍胡重思、平東將軍李叔逸功勳卓著,勞苦功高,今以國事薨,特追封胡重思、李叔逸為關內侯,胡重思號曰杜陽君,李叔逸號曰雲陽君……”
待中官宣讀完詔書後,徐澤來到李氏、皇甫氏跟前慰問。
“兩位弟妹節哀,太醫將為兩位弟妹號脈,若是有孕在身固然值得欣喜,便是未有身孕,有司也將擇孤兒過繼到兩位將軍名下,定然不會讓兩位將軍斷了香火!”
李氏、皇甫氏隻是低頭應諾,看不出二人的心思。
徐澤幽幽一歎,轉身離開。
“傳令禮部、工部,於長安城西建忠義祠,凡是為國捐軀者,皆可入忠義祠,享受國家香火供奉!”
“諾!”一旁的劉宇應道,“有大王此舉,我大梁將士無憂矣。”
“聊盡人事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總不能讓這枯骨無人問津吧。”徐澤望著湛藍的天空,“我隻希望天下能早日太平,忠義祠內人越少越好。”
劉宇也一同望著天空:“王者仁心,天下之福也。”
……
戰報發出去後的第四十日,姑臧城東的梁軍大營內,黃忠收到了徐澤的詔書。
六合宮自從立國後便不再接受新閹割的宦官,故而整個六合宮隻有舊漢留下的數百宦官,剩餘年邁者皆被打發去收前漢陵墓去了。
此番送徐澤詔書的便是六合宮的宦官之首,昔日十常侍張讓養子張謙,現居大長秋之職。
“大王有詔:北征失利,此乃國恥;兩蹶名號,謂之國殤。孤已征募兩萬騎兵,於下月抵達武威。其間,望北征將士知恥而後勇,勿負百姓期待,孤之信賴。”
兵部尚書賈詡隨軍出征後,便由兵部仆射趙昂代掌兵部事。
趙昂深夜被六合宮傳召,便知是出了大事。梁國如今北麵和東麵皆有戰事,北麵有征北將軍和賈尚書在,應無大事,想來便是東方有變。
莫非是東方的袁本初、曹孟德攻入雒陽了?
一路過來,趙昂心中百轉千回,最終篤定是東方戰事有變。
“臣趙昂,拜見大王!”
“毋須多禮,深夜傳偉章前來,乃是北麵戰事有變,須兵部征兆雍涼二州騎士,隨孤出征!”
“北麵戰事?”趙昂大驚,莫非……
趙昂萬萬沒有想到,出問題的竟是本以為十拿九穩的北征軍。
“平東、平南兩位將軍陣亡,北征軍士氣低落,惟有孤帶援軍前往,方能再振士氣!此行,非孤不可!”
“敢問大王須多少兵馬隨行?”趙昂強壓著震驚,迅速思索。
“此戰西涼鐵騎營隨行,再征兆五千良家子騎兵,一萬胡騎便可。孤這幾日須為平東、平南兩位將軍主持喪事,七日後便動身。大軍集結於令居,孤帶西涼鐵騎前往令居匯合!”
“臣這便草擬文書送往相府!”
“有勞偉章了。”
趙昂告退後來不及回家,直接去了兵部官署。
趙昂這便草擬文書,北征戰報也已然送入相府。
相府與地方官寺類似,前堂是國相辦公的官署,後院則是國相居住的場所。
國相劉宇此時也仍舊未睡,如今梁國的製度,國相位高權重,卻也分外辛苦。劉宇自從做了這梁國相,便覺這滿頭青絲逐漸轉白,越落越少。
“相公,六合宮送來北征戰報!”
相府佐吏將北征戰報送到了劉宇案前。
“北征如此快便已了結了?”劉宇疑惑地將戰報拿起,打開閱覽。
“啪嗒!”戰報直接從劉宇手中滑落。
“重思、叔逸陣亡,怎會如此!”劉宇重重的一掌拍在案上,猛然起身。
居移氣,養移體。
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之位,劉宇此時自帶一股威嚴。
佐吏見一向謙和的國相竟如此大怒,囁嚅道:“宮中還帶了大王的口諭,令相公為兩位將軍發喪,大王將會親自為兩位將軍主持喪事。”
劉宇聞言再度坐了下來,起伏不定的胸口暴露了這位梁國相內心的不平靜。
我乃梁國相,萬萬不可因私情亂了方寸!
劉宇閉目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半晌後,劉宇睜開雙眼,開始伏案疾書。
“召禮部趙尚書前來相府議事!”
“諾!”
禮部尚書趙衢其實早就醒了,兵部仆射趙昂與趙衢兄弟二人毗鄰而居,隔壁的動靜早就驚動了趙衢。宮中深夜來召,定然是戰事方麵出了大事。
但趙衢想不到的是,沒過半個時辰,便有相府來人相召。
趙衢稍整儀表後,便跟隨公人匆匆趕往相府。
“拜見相公,不知相公深夜召下官前來,有何差遣。”趙衢與劉宇也已經共事了一段時間,知曉劉宇為人謙和,便也不拘於俗禮,直奔主題。
劉宇望著趙衢,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道:“國家不幸,北征一戰平東將軍李叔逸、平南將軍胡重思陣亡,大王令我天明之時為兩位將軍發喪。兩位將軍喪事,還須禮部來協助本相。”
趙衢心中一震,這可是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且兩位將軍乃是大王與國相至交,難怪大王與國相皆深夜召集重臣。
“此乃禮部職責所在,下官定當盡心竭力!”
“善。”
天明之後,北征失利,兩蹶名號的消息到處傳播,整個長安城為之震動。一開始,京兆尹還以為是有敵國間諜故意傳播謠言,直到接到相府公文才知曉確有其事。
自立國以來,梁軍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番受挫著實將長安那股浮躁的風氣壓了下去。
國民自信固然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自大卻隻會徒遭禍患。
……
戰報送達長安的第七日,長安城舉行了盛大的葬禮。
根據戰報所言,平東將軍李叔逸試圖找到平南將軍胡重思的屍身,之後陷坑便淪為一片火海,想來兩位將軍的屍骸也再難尋見。因此徐澤直接以二人遺留在長安的衣冠下葬,立衣冠塚。
胡猛之妻李氏、李空之妻皇甫氏皆身披縞素,一臉哀戚。
“平南將軍胡重思、平東將軍李叔逸功勳卓著,勞苦功高,今以國事薨,特追封胡重思、李叔逸為關內侯,胡重思號曰杜陽君,李叔逸號曰雲陽君……”
待中官宣讀完詔書後,徐澤來到李氏、皇甫氏跟前慰問。
“兩位弟妹節哀,太醫將為兩位弟妹號脈,若是有孕在身固然值得欣喜,便是未有身孕,有司也將擇孤兒過繼到兩位將軍名下,定然不會讓兩位將軍斷了香火!”
李氏、皇甫氏隻是低頭應諾,看不出二人的心思。
徐澤幽幽一歎,轉身離開。
“傳令禮部、工部,於長安城西建忠義祠,凡是為國捐軀者,皆可入忠義祠,享受國家香火供奉!”
“諾!”一旁的劉宇應道,“有大王此舉,我大梁將士無憂矣。”
“聊盡人事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總不能讓這枯骨無人問津吧。”徐澤望著湛藍的天空,“我隻希望天下能早日太平,忠義祠內人越少越好。”
劉宇也一同望著天空:“王者仁心,天下之福也。”
……
戰報發出去後的第四十日,姑臧城東的梁軍大營內,黃忠收到了徐澤的詔書。
六合宮自從立國後便不再接受新閹割的宦官,故而整個六合宮隻有舊漢留下的數百宦官,剩餘年邁者皆被打發去收前漢陵墓去了。
此番送徐澤詔書的便是六合宮的宦官之首,昔日十常侍張讓養子張謙,現居大長秋之職。
“大王有詔:北征失利,此乃國恥;兩蹶名號,謂之國殤。孤已征募兩萬騎兵,於下月抵達武威。其間,望北征將士知恥而後勇,勿負百姓期待,孤之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