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雙腿夾緊戰馬,一手握韁,一手持矛,再度迎了上去。
雙馬交錯,卻見徐晃雙手持刀,劈砍了過來。
關羽舉矛招架,但單手之力又怎能敵得過徐晃借著馬力的全力一刀,長矛一頭壓在左肩,方才架住這一刀。
雙方戰馬互相繞行,二人不斷交手,關羽見單手難以匹敵,幹脆雙手持矛,隻是用雙腿控馬。
徐晃見狀,故意操控著戰馬硬撞關羽胯下戰馬。
關羽本就隻能用雙腿穩住,衝撞之下直接從馬上摔落。
徐晃一來有雙邊馬鐙穩住身體,高橋馬鞍又起了很好的穩固作用,竟穩穩的坐在馬背上。
徐晃身後的親衛見勝負已分,不等徐晃下令便衝了上去,將摔的頭暈腦脹的關羽生擒。
關羽所帶的步卒見主將被擒,隻好棄械投降。
“得罪!”徐晃朝關羽一拱手,示意親衛將關羽牢牢捆住。
正在這時,北方突然升起一支鳴鏑。
“北門被破,走!”徐晃留下一什看守俘虜,直接帶著剩餘的親衛往北門馳去。
北門之外,劉備帶著簡雍及數十親衛策馬往大河方向奔去。
“怎麽回事?”徐晃趕到北門時已然見不到劉備的身影,隻留下淺淺的腳印往北方延伸而去。
“敵將帶著數百士卒混在上千民眾當中試圖出城,我本欲驅趕這些人離去,不料敵將突然發難,砍傷我方數人,奪了城門離去。”一名隊率不安的匯報道。
徐晃看著滿地的血跡,歎氣道:“劉備走了亦無妨,關上城門,貼出安民告示!”
……
除夕當晚,長安六合宮的徐澤收到了徐晃攻下雒陽城的急報。
“生擒關羽?公明武藝竟如此了得?”徐澤對於徐晃能夠攻下劉備的雒陽城並不驚訝,但對於能生擒關羽卻非常意外。
剛收到劉備占了雒陽的情報時,徐澤還感到好笑。
雒陽城防殘破,偏偏又是大漢最大的城市,就憑劉備這點人馬根本沒有可能守住雒陽城。
也不知道劉備出於什麽考慮,這個時候不去徐州繼承陶謙的遺產,竟跑到這裏來偷雒陽城。
這大概就是自己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
但無論如何,劉備終究還是被趕走了,聽徐晃的匯報似乎往北投呂布去了?這二人還真是孽緣。
至於這被生擒的關羽,如何處置倒是個問題。
“來人,速去河東解縣查一查關長生可還有家眷在家!”
關羽此人重情重義,若是家眷仍在解縣,便不怕他不降。
至於像演義中那般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再投劉備?將他遠遠丟到西疆不就行了!
甚至於呂布、劉備二人該如何處置,徐澤也早已經有了腹案。
處置完這些政務軍務,徐澤這才走出書房,往後殿走去。
“夫君終於回來啦!”侯夫人王氏與衛氏、楊氏欣喜的看著徐澤。
“嗯!”徐澤鼻腔音含糊的答道。
兩世單身近六十年的徐澤麵對這三位夫人時總覺得不自在,偏偏自己的年齡與王氏的父親同年,這種尷尬的感覺就更濃。
“夫君快用膳吧。”衛氏小心翼翼的說道,那看向徐澤的眼神仿佛一隻無辜的白兔。
“都坐吧!”徐澤示意侍立兩旁的楊氏、衛氏一同入席。
漢時流行的是分餐製,每個人案前擺著各自的食物,與後世圍在一桌吃飯截然不同。
“諾!”
楊氏、衛氏乖巧地坐在各自的席位上。
氣氛再度冷了下來,王氏、楊氏、衛氏眼睛都隻敢盯著案上的食物,小心翼翼的食用著。
徐澤見夫妻之間吃飯如此尷尬,隻好主動打破沉默。
“夫人是何名號來著?”徐澤看向王氏,當日選擇夫人徐澤隻是敷衍了事,都未記下自己夫人的名字。
“妾身王茵,無字,小名阿依。”王茵語氣裏帶著一些幽怨道。
“那以後便喚夫人阿依好了。”徐澤盡量讓自己語氣聽起來柔和。
“妾身楊琳,字君琬。”楊氏女出身弘農楊氏,雖是旁支,卻也在及笄時取了字。
“妾身衛嬙,字……”衛氏女欲言又止。
“但言無妨。”
“妾身字子夫。”
衛子夫?徐澤有些錯愕。
難怪衛氏女說到字時便停頓不語。
也不知這衛子夫是定下作為梁侯妾室時臨時改的還是真的巧合。
“既然如此,還是喚你阿嬙好了,楊琳也一同喚作阿琳。”徐澤柔聲道。
三女被冷落多日,今日見梁侯突然轉性,竟眼眶含淚,差一點就喜極而泣。
徐澤見狀,幹咳一聲道:“今日乃是除夕,閑來無事,孤便與汝等說說軍中趣事好了。”
三女自是沒有什麽意見,皆伏案傾聽。
半晌後,徐澤一人在那大笑不止,聽眾卻麵麵相覷,不知笑點在何處。
徐澤停住笑後才發現三女的反應,心中暗罵自己多此一舉。
王茵拂袖輕笑,起身道:“不如便由妾身三人為夫君舞上一曲好了。”
楊琳、衛嬙也起身站到王茵身側。
顯然三人早有準備,徐澤自然應允。
琴瑟聲起,三女緩緩起舞,水袖飄飛,身姿婀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王茵竟一邊起舞,一邊輕唱起了《越人歌》。
《越人歌》本就帶有幽怨之意,在王茵的吟唱下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一曲歌舞,讓徐澤不禁有些汗顏。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自己冷落了這位明媒正娶的夫人,不想夫人幽怨之意已如此濃鬱。
兩年之約,便作戲言罷。
夜,越來越深,卻有似喜似泣之聲從後殿傳出,在雪夜中漸漸消去。
……
初平十年(199年),正旦。
六合宮,大朝會。
按照相王之盟,今日便是六王昭告天下之日,同時也是六王稱王之日。
大典當前,徐澤卻是堅持將正旦大朝會開完。
按照梁國製度,正旦大朝會各州郡官長都會齊聚長安,與朝臣一道匯報自己一年的政務得失與新的一年的規劃。
此為辭舊迎新。
最先匯報的自然是國相劉宇。
“初平九年,大梁賦稅共計……”
國相劉宇的匯報按照徐澤的要求列明數據,雖然繁長卻一目了然。各州郡刺史太守聽聞之後一邊暗罵禮部不提前告知自己梁侯的要求一邊暗暗修改已然擬好的報告。
這不改還好,改了卻又沒改完的刺史太守匯報的那叫一個磕磕絆絆。
徐澤倒是能聽出這些封疆大吏要表達的意思,但其餘同僚卻聽得雲裏霧裏,心中對於匯報的這位太守的評價驟降。
雙馬交錯,卻見徐晃雙手持刀,劈砍了過來。
關羽舉矛招架,但單手之力又怎能敵得過徐晃借著馬力的全力一刀,長矛一頭壓在左肩,方才架住這一刀。
雙方戰馬互相繞行,二人不斷交手,關羽見單手難以匹敵,幹脆雙手持矛,隻是用雙腿控馬。
徐晃見狀,故意操控著戰馬硬撞關羽胯下戰馬。
關羽本就隻能用雙腿穩住,衝撞之下直接從馬上摔落。
徐晃一來有雙邊馬鐙穩住身體,高橋馬鞍又起了很好的穩固作用,竟穩穩的坐在馬背上。
徐晃身後的親衛見勝負已分,不等徐晃下令便衝了上去,將摔的頭暈腦脹的關羽生擒。
關羽所帶的步卒見主將被擒,隻好棄械投降。
“得罪!”徐晃朝關羽一拱手,示意親衛將關羽牢牢捆住。
正在這時,北方突然升起一支鳴鏑。
“北門被破,走!”徐晃留下一什看守俘虜,直接帶著剩餘的親衛往北門馳去。
北門之外,劉備帶著簡雍及數十親衛策馬往大河方向奔去。
“怎麽回事?”徐晃趕到北門時已然見不到劉備的身影,隻留下淺淺的腳印往北方延伸而去。
“敵將帶著數百士卒混在上千民眾當中試圖出城,我本欲驅趕這些人離去,不料敵將突然發難,砍傷我方數人,奪了城門離去。”一名隊率不安的匯報道。
徐晃看著滿地的血跡,歎氣道:“劉備走了亦無妨,關上城門,貼出安民告示!”
……
除夕當晚,長安六合宮的徐澤收到了徐晃攻下雒陽城的急報。
“生擒關羽?公明武藝竟如此了得?”徐澤對於徐晃能夠攻下劉備的雒陽城並不驚訝,但對於能生擒關羽卻非常意外。
剛收到劉備占了雒陽的情報時,徐澤還感到好笑。
雒陽城防殘破,偏偏又是大漢最大的城市,就憑劉備這點人馬根本沒有可能守住雒陽城。
也不知道劉備出於什麽考慮,這個時候不去徐州繼承陶謙的遺產,竟跑到這裏來偷雒陽城。
這大概就是自己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
但無論如何,劉備終究還是被趕走了,聽徐晃的匯報似乎往北投呂布去了?這二人還真是孽緣。
至於這被生擒的關羽,如何處置倒是個問題。
“來人,速去河東解縣查一查關長生可還有家眷在家!”
關羽此人重情重義,若是家眷仍在解縣,便不怕他不降。
至於像演義中那般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再投劉備?將他遠遠丟到西疆不就行了!
甚至於呂布、劉備二人該如何處置,徐澤也早已經有了腹案。
處置完這些政務軍務,徐澤這才走出書房,往後殿走去。
“夫君終於回來啦!”侯夫人王氏與衛氏、楊氏欣喜的看著徐澤。
“嗯!”徐澤鼻腔音含糊的答道。
兩世單身近六十年的徐澤麵對這三位夫人時總覺得不自在,偏偏自己的年齡與王氏的父親同年,這種尷尬的感覺就更濃。
“夫君快用膳吧。”衛氏小心翼翼的說道,那看向徐澤的眼神仿佛一隻無辜的白兔。
“都坐吧!”徐澤示意侍立兩旁的楊氏、衛氏一同入席。
漢時流行的是分餐製,每個人案前擺著各自的食物,與後世圍在一桌吃飯截然不同。
“諾!”
楊氏、衛氏乖巧地坐在各自的席位上。
氣氛再度冷了下來,王氏、楊氏、衛氏眼睛都隻敢盯著案上的食物,小心翼翼的食用著。
徐澤見夫妻之間吃飯如此尷尬,隻好主動打破沉默。
“夫人是何名號來著?”徐澤看向王氏,當日選擇夫人徐澤隻是敷衍了事,都未記下自己夫人的名字。
“妾身王茵,無字,小名阿依。”王茵語氣裏帶著一些幽怨道。
“那以後便喚夫人阿依好了。”徐澤盡量讓自己語氣聽起來柔和。
“妾身楊琳,字君琬。”楊氏女出身弘農楊氏,雖是旁支,卻也在及笄時取了字。
“妾身衛嬙,字……”衛氏女欲言又止。
“但言無妨。”
“妾身字子夫。”
衛子夫?徐澤有些錯愕。
難怪衛氏女說到字時便停頓不語。
也不知這衛子夫是定下作為梁侯妾室時臨時改的還是真的巧合。
“既然如此,還是喚你阿嬙好了,楊琳也一同喚作阿琳。”徐澤柔聲道。
三女被冷落多日,今日見梁侯突然轉性,竟眼眶含淚,差一點就喜極而泣。
徐澤見狀,幹咳一聲道:“今日乃是除夕,閑來無事,孤便與汝等說說軍中趣事好了。”
三女自是沒有什麽意見,皆伏案傾聽。
半晌後,徐澤一人在那大笑不止,聽眾卻麵麵相覷,不知笑點在何處。
徐澤停住笑後才發現三女的反應,心中暗罵自己多此一舉。
王茵拂袖輕笑,起身道:“不如便由妾身三人為夫君舞上一曲好了。”
楊琳、衛嬙也起身站到王茵身側。
顯然三人早有準備,徐澤自然應允。
琴瑟聲起,三女緩緩起舞,水袖飄飛,身姿婀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王茵竟一邊起舞,一邊輕唱起了《越人歌》。
《越人歌》本就帶有幽怨之意,在王茵的吟唱下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一曲歌舞,讓徐澤不禁有些汗顏。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自己冷落了這位明媒正娶的夫人,不想夫人幽怨之意已如此濃鬱。
兩年之約,便作戲言罷。
夜,越來越深,卻有似喜似泣之聲從後殿傳出,在雪夜中漸漸消去。
……
初平十年(199年),正旦。
六合宮,大朝會。
按照相王之盟,今日便是六王昭告天下之日,同時也是六王稱王之日。
大典當前,徐澤卻是堅持將正旦大朝會開完。
按照梁國製度,正旦大朝會各州郡官長都會齊聚長安,與朝臣一道匯報自己一年的政務得失與新的一年的規劃。
此為辭舊迎新。
最先匯報的自然是國相劉宇。
“初平九年,大梁賦稅共計……”
國相劉宇的匯報按照徐澤的要求列明數據,雖然繁長卻一目了然。各州郡刺史太守聽聞之後一邊暗罵禮部不提前告知自己梁侯的要求一邊暗暗修改已然擬好的報告。
這不改還好,改了卻又沒改完的刺史太守匯報的那叫一個磕磕絆絆。
徐澤倒是能聽出這些封疆大吏要表達的意思,但其餘同僚卻聽得雲裏霧裏,心中對於匯報的這位太守的評價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