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隴軍這種以騎兵為主的部隊行軍就一個字,快!
朝辭允吾夕達金城,完全不在話下。隴軍便是這般,猛然出現在了金城縣。
此舉,似乎刺激到了金城郡的這些世家豪強,本就心虛的世家豪強直接奪了城防,嚴加防備起來。
金城縣,當著隴軍麵關上了城門。
城下的隴軍將軍阿不克怒不可遏,卻又無可奈何。臨行前,隴王座下的漢人國師可是當麵跟他說過不可與隴國境內漢人,尤其是漢人豪強產生衝突。但阿不克並不以為然,更想不通為什麽羌氐之民的隴國要請一個漢人當做國師。
結果便是,金城城門關上之時,城上的豪強本還有些忐忑不安,但阿不克的怒罵與叫囂屠城卻讓豪強們平靜下來。
成公子雄所言非虛。其一者,羌氐之人不可信,戰亂一起必屠漢人;其二者,羌氐不善攻城,據城拒敵,事半功倍。
阿不克若是知道自己的愚蠢莽撞導致金城縣戰事敗壞,定然會後悔沒聽軍師之言吧。
金城事不可為,阿不克隻好率軍後撤,據守枝陽城。
四月十三日,徐澤在成公英的引導下於金城縣接受金城郡漢人豪強的投降。
“隴軍已來過金城,卻又退了回去?”徐澤聽聞金城縣發生的這一切,差點忍不住笑出聲。
隴人果然是粗野之人,以這等渾人為先鋒,此戰焉能不敗!
“報,此前來犯金城之師已退至枝陽城。”
“無須理會這路偏師,傳令右翼之鐵騎將軍龐令明戒備枝陽方向便可。其他各部向我中軍靠攏,三日後,決戰允吾城!”
隨著雙方的日益接近,探馬之間的交戰越來越激烈。梁軍的探馬多由歸化梁人擔任,自然不會弱於隴軍探馬。甚至由於裝備更優的軍械及馬匹(馬蹄、雙邊馬鐙、高橋馬鞍三件套),梁軍的探馬往往技高一籌,令昔日的同族大吃苦頭。
“可惡,梁人騎兵怎會比我隴人的還要能戰!”隴王隴弋得知戰果後,大吃一驚,隴人騎兵與梁人騎兵的戰損竟然高達十比一。俗話說一漢當五胡,如今戰場上卻出現一梁換十隴之事,叫這位心高氣傲的新任隴王如何能接受。
“隴王,為今之計,還是當執行臣之計策!”
“罷了,便按國師說的來辦!”
徐澤這邊,自然也是知曉雙方探馬這驚人的戰損比。但徐澤仍不滿意,隴國軍備落後,竟還能以十換一,如此看來梁軍還是過於自大,以至於折損於戰場。
“傳令前方掌探馬之馬休校尉,能不損耗探馬性命則盡可能不損耗!”
說起來,馬騰自己雖然在武威連敗二陣,甚至自己也重傷不起,養傷至今。但其兒子侄子相繼成年,馬超勇冠三軍不說,馬岱亂軍中帶主帥突圍而出,馬休掌前軍探馬打出不錯的戰損比,都是卓越的將才。
徐澤對曆史上名聲不顯的未成年馬鐵,不由期待起來。
“主公,隴軍此番於允吾決戰 ,頗有詭異之處。隴軍以騎兵見長,允吾縱深過短,實際上並不利於發揮騎兵優勢。故而要麽隴軍在允吾有所布置,要麽便是以允吾為幌子,實則戰場另有安排。”
“那依文和來看,綜合現有情報,最大的可能是什麽?”
“最大的可能莫過於以允吾為幌子,實則退至破羌甚至臨羌。倘若拉長戰線,我軍的後勤壓力便會陡然增加,破綻自然也會隨之出現。
“好算計!看來隴王處也有高人啊,卻不知是何人淪落於此!”
“羌漢畢竟不是同族,繡衣衛難以滲入,情報方麵自然弱些。主公打算如何應對?”
徐澤嘴角掛起笑意:“既然隴王盛情讓出金城郡,我不收豈不是失了禮數。傳令孟起、令明,我軍兩翼便交由兩位將軍,順帶將軍中八成騎兵交由二將,中軍隻需留下一些探馬便可。”
徐澤的應對卻是非常巧妙,既然隴軍想誘敵深入,那梁軍幹脆將計就計,來一出直搗要害。
即便是被隴軍圍住,徐澤相信後軍也可以將其解救出來。
……
“大王,梁軍分前中後三軍,以馬超、龐德二騎將護衛兩翼,正向允吾進軍!”
“梁侯在何位置?”
“梁侯大纛在前軍位置!”探馬肯定道。
“國師,這梁侯如此布置可有說法?”
“以身為餌,好氣魄,難怪能收賈文和之心,將李稚然算計至死!與此人對戰,大王當謹慎再三。”
“哼,既然梁侯敢以身入局,那本王就讓他嚐嚐白登之圍的滋味!”隴戈並沒有將國師之言放在心上,在其看來,漢人終究還是算計太多,都忘記了在絕對的優勢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施展不出來。
隴人的決心,外族是想象不出來的。隴軍的數量每日都在增加,到今日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了!
四月二十五日,梁軍兵臨允吾城下。
這座金城郡的郡城,已然被隴人放棄。偌大的城池內,竟空蕩蕩的沒幾戶人家。
探馬進城探查後,向梁侯匯報城內的情況。
徐澤與賈詡對視,隴軍果斷如同預測的那樣,以空間換時間,往湟水上遊撤退了。
“主公,真要入局嗎?”賈詡帶著一絲擔憂看向梁侯。
徐澤卻自信道:“昔日漢高亦有白登之圍,此番即便被圍也無妨。隴人居無定所,此乃天賜良機畢其功於一役!戰機稍縱即逝,我領前軍先行一步。中軍由漢升指揮,後軍交給公覆,文和你居中聯絡,若遇事不決,文和可一言而決!”
徐澤說完,便跨上戰馬,匆匆離去。
賈詡望著徐澤漸行漸遠的身影,不禁歎了一口氣:“主公這般犯險,不知是福是禍。”
半日之後,統領中軍的黃忠匆匆趕到。
“賈指揮使,你怎麽不勸住主公!”黃忠焦急道。
黃忠從使者口中得知梁侯的全盤計劃後,焦急萬分。梁侯這般弄險,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梁侯偏偏又沒有子嗣,梁國豈不是將有覆滅之憂。
朝辭允吾夕達金城,完全不在話下。隴軍便是這般,猛然出現在了金城縣。
此舉,似乎刺激到了金城郡的這些世家豪強,本就心虛的世家豪強直接奪了城防,嚴加防備起來。
金城縣,當著隴軍麵關上了城門。
城下的隴軍將軍阿不克怒不可遏,卻又無可奈何。臨行前,隴王座下的漢人國師可是當麵跟他說過不可與隴國境內漢人,尤其是漢人豪強產生衝突。但阿不克並不以為然,更想不通為什麽羌氐之民的隴國要請一個漢人當做國師。
結果便是,金城城門關上之時,城上的豪強本還有些忐忑不安,但阿不克的怒罵與叫囂屠城卻讓豪強們平靜下來。
成公子雄所言非虛。其一者,羌氐之人不可信,戰亂一起必屠漢人;其二者,羌氐不善攻城,據城拒敵,事半功倍。
阿不克若是知道自己的愚蠢莽撞導致金城縣戰事敗壞,定然會後悔沒聽軍師之言吧。
金城事不可為,阿不克隻好率軍後撤,據守枝陽城。
四月十三日,徐澤在成公英的引導下於金城縣接受金城郡漢人豪強的投降。
“隴軍已來過金城,卻又退了回去?”徐澤聽聞金城縣發生的這一切,差點忍不住笑出聲。
隴人果然是粗野之人,以這等渾人為先鋒,此戰焉能不敗!
“報,此前來犯金城之師已退至枝陽城。”
“無須理會這路偏師,傳令右翼之鐵騎將軍龐令明戒備枝陽方向便可。其他各部向我中軍靠攏,三日後,決戰允吾城!”
隨著雙方的日益接近,探馬之間的交戰越來越激烈。梁軍的探馬多由歸化梁人擔任,自然不會弱於隴軍探馬。甚至由於裝備更優的軍械及馬匹(馬蹄、雙邊馬鐙、高橋馬鞍三件套),梁軍的探馬往往技高一籌,令昔日的同族大吃苦頭。
“可惡,梁人騎兵怎會比我隴人的還要能戰!”隴王隴弋得知戰果後,大吃一驚,隴人騎兵與梁人騎兵的戰損竟然高達十比一。俗話說一漢當五胡,如今戰場上卻出現一梁換十隴之事,叫這位心高氣傲的新任隴王如何能接受。
“隴王,為今之計,還是當執行臣之計策!”
“罷了,便按國師說的來辦!”
徐澤這邊,自然也是知曉雙方探馬這驚人的戰損比。但徐澤仍不滿意,隴國軍備落後,竟還能以十換一,如此看來梁軍還是過於自大,以至於折損於戰場。
“傳令前方掌探馬之馬休校尉,能不損耗探馬性命則盡可能不損耗!”
說起來,馬騰自己雖然在武威連敗二陣,甚至自己也重傷不起,養傷至今。但其兒子侄子相繼成年,馬超勇冠三軍不說,馬岱亂軍中帶主帥突圍而出,馬休掌前軍探馬打出不錯的戰損比,都是卓越的將才。
徐澤對曆史上名聲不顯的未成年馬鐵,不由期待起來。
“主公,隴軍此番於允吾決戰 ,頗有詭異之處。隴軍以騎兵見長,允吾縱深過短,實際上並不利於發揮騎兵優勢。故而要麽隴軍在允吾有所布置,要麽便是以允吾為幌子,實則戰場另有安排。”
“那依文和來看,綜合現有情報,最大的可能是什麽?”
“最大的可能莫過於以允吾為幌子,實則退至破羌甚至臨羌。倘若拉長戰線,我軍的後勤壓力便會陡然增加,破綻自然也會隨之出現。
“好算計!看來隴王處也有高人啊,卻不知是何人淪落於此!”
“羌漢畢竟不是同族,繡衣衛難以滲入,情報方麵自然弱些。主公打算如何應對?”
徐澤嘴角掛起笑意:“既然隴王盛情讓出金城郡,我不收豈不是失了禮數。傳令孟起、令明,我軍兩翼便交由兩位將軍,順帶將軍中八成騎兵交由二將,中軍隻需留下一些探馬便可。”
徐澤的應對卻是非常巧妙,既然隴軍想誘敵深入,那梁軍幹脆將計就計,來一出直搗要害。
即便是被隴軍圍住,徐澤相信後軍也可以將其解救出來。
……
“大王,梁軍分前中後三軍,以馬超、龐德二騎將護衛兩翼,正向允吾進軍!”
“梁侯在何位置?”
“梁侯大纛在前軍位置!”探馬肯定道。
“國師,這梁侯如此布置可有說法?”
“以身為餌,好氣魄,難怪能收賈文和之心,將李稚然算計至死!與此人對戰,大王當謹慎再三。”
“哼,既然梁侯敢以身入局,那本王就讓他嚐嚐白登之圍的滋味!”隴戈並沒有將國師之言放在心上,在其看來,漢人終究還是算計太多,都忘記了在絕對的優勢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施展不出來。
隴人的決心,外族是想象不出來的。隴軍的數量每日都在增加,到今日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了!
四月二十五日,梁軍兵臨允吾城下。
這座金城郡的郡城,已然被隴人放棄。偌大的城池內,竟空蕩蕩的沒幾戶人家。
探馬進城探查後,向梁侯匯報城內的情況。
徐澤與賈詡對視,隴軍果斷如同預測的那樣,以空間換時間,往湟水上遊撤退了。
“主公,真要入局嗎?”賈詡帶著一絲擔憂看向梁侯。
徐澤卻自信道:“昔日漢高亦有白登之圍,此番即便被圍也無妨。隴人居無定所,此乃天賜良機畢其功於一役!戰機稍縱即逝,我領前軍先行一步。中軍由漢升指揮,後軍交給公覆,文和你居中聯絡,若遇事不決,文和可一言而決!”
徐澤說完,便跨上戰馬,匆匆離去。
賈詡望著徐澤漸行漸遠的身影,不禁歎了一口氣:“主公這般犯險,不知是福是禍。”
半日之後,統領中軍的黃忠匆匆趕到。
“賈指揮使,你怎麽不勸住主公!”黃忠焦急道。
黃忠從使者口中得知梁侯的全盤計劃後,焦急萬分。梁侯這般弄險,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梁侯偏偏又沒有子嗣,梁國豈不是將有覆滅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