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邈的離去,孫文台終於全取揚州,即便是有人置喙其自領揚州牧,卻也無法動其分毫。


    進入壽春的當日,孫堅便宣布將揚州的州治遷回壽春,爭霸中原的目的顯露無疑。


    而長子孫策,則被孫堅任命為平越中郎將,領周瑜、嚴白虎、董襲眾將回江東平定山越的叛亂,同時也有就地募兵、練兵兼威懾江東的意思。


    孫堅其人,則坐鎮壽春,靜候時機。


    孫堅的這些舉動,讓天下人認識到此人不再是一莽夫,而是成為有實力、有野心的一方諸侯。


    一時間,原本還在觀望的江淮名士,紛紛來投。


    其中的佼佼者,當數彭城人張昭張子布、廣陵人張紘張子綱、臨淮人魯肅魯子敬、淮南人劉曄劉子揚四人。


    四人兩人年長、兩人年輕,倒是相得益彰。


    孫堅與四人交談後,孫堅為四人的見識、德行、才幹而折服,四人也為孫堅的氣度、誌向、閱曆而傾心,倒是其樂融融、君臣相得。


    “子揚,既然足下認我為主,我當先明言。我已然不再是漢室忠臣,若宗室有人可再中興漢室,我之勢難當,那再度臣服於漢我孫文台也無話可說。然則若是漢室繼續衰微,我孫文台對至尊之位的野心也不會遮掩。子揚乃是世祖之後,如今漢室將傾,足下投奔於我,卻是何故?”


    劉曄肅然,起身環視堂上眾人,拱手道:“劉子揚得主公如此信重,實在是慚愧。然漢室衰微,此乃天數,天下豈有萬世不滅之朝,此不過是秦皇妄想罷了。我劉子揚隻願得一明主,輔佐其早日安定天下。如此,他日見到先祖之日,我也可稱劉子揚雖負漢室,卻不負天下人,此生無愧矣。”


    “善!不想子揚之誌竟與我孫文台一般。我孫文台少時為吏,屢立功勳,卻直到平定長沙之亂才得以封侯。心中雖亦有怨言,卻不願負於天下,負於本心。不論是昔日孤軍討董,還是今日盤踞揚州,我孫文台戡亂定邦之心始終未變!”


    堂上眾人皆起身下拜:“臣等願助主公得償所願,濟世安邦!”


    ……


    且說淮南孫文台君臣相得,勠力同心,長安這邊卻已然是君臣離心,朝不保夕。


    自從遷都長安,部將徐榮敗孫堅、破曹操,關東諸侯不戰自亂,董卓已然是誌得意滿,為自己的神來之筆讚歎不已。而後董卓便在郿縣築起塢堡,將各地搜刮而來的財貨、女子皆充入其中。塢堡之內,一切規製竟形同長安未央宮。顯然,董卓雖不敢僭越稱帝,但卻不影響其享受帝王的待遇。至於長安朝中大小事務,一律丟給心腹司徒王允處置。


    王允,字子師,出身太原王氏。靈帝時期屢屢衝在誅宦最前線,為此兩度入獄。在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三位大佬的解救下才得以出獄,出獄之後,王允隱姓埋名,直到靈帝駕崩、董卓主政才重新回到朝堂。


    王子師回到中樞後,卻一改昔日作風,一味投靠董卓,儼然是董卓的鐵杆心腹。


    王子師的投靠也讓董卓非常滿意,投桃報李,王子師先是升為尚書令,掌尚書台,後又遷為司徒,錄尚書事,成為了董卓在朝中的代言人。


    有這麽一位少時被稱為王佐之才的心腹打理朝政,董相國別提有多麽安心。董相國一來年事已高,二則日益肥碩,也不願操勞朝政,遂自此深居郿塢,不理朝政。


    董相國放心王司徒,女婿李儒卻不這麽看。


    李儒也曾幾次暗示過董卓王允此人並沒有看上去那麽可靠,卻都被董卓輕描淡寫轉移了話題。有次董卓甚至直接問李儒若是讓其為司徒錄尚書事,其可能勝任。李儒自然無言以對,遂也明白了董卓的心意,不再提此事,隻是暗暗謀劃後路。


    李儒將當日朝政大事送至郿塢後,便返回了長安。但其左思右想,總覺得不能這般下去,遂又出了城,去了涼州軍的營地。


    涼州軍士自然認得這位董相國的女婿,也無人敢阻攔他。李儒遂徑直前往軍營深處,進入了一間軍帳。


    “李博士今日怎麽有空來此?”軍帳主人見到李儒,並未驚訝,隻是調笑道。


    “文和,你我之間,何須這般寒暄?”


    “文優來此,想必是憂心相國吧。”


    “正是,文和你洞察人心,可能為我解惑?”


    “此事易耳。”喚作文和之人起身走到帳外,見附近並無六耳,這才回到席上。“相國年事已高,又失了子嗣,朝中施政還惹得關東諸侯討伐,心灰意冷之下不願再有作為也不是不能理解。況且,郿塢之內相國起居如同帝王,也不是什麽秘密。曆代涼州名將何人能有相國這般煊赫,相國之心你我自知。”


    “大人如此心態,我等自然知曉。隻是,朝政遠不如大人所想那般安穩,稍有不慎,我等便死無葬身之地啊!”


    “怎麽,你聽到什麽風聲了?”


    “未有風聲,但直覺卻告訴我,暗潮之下,驚濤駭浪已在醞釀,待爆發之日,我等恐皆為齏粉矣。”


    李儒感歎後,卻突然警覺:“好你個賈文和,原來早就察覺此事,這才一直躲在軍中!”


    賈詡賈文和卻並未辯解,隻是笑著看著李儒:“文優你身為相國之婿,難以置身事外,我便是告知了你又能如何?”


    李儒頹然:“難道以文和之能,也無法挽回嗎?”


    “漢室將傾,天命難違,相國之命數也如此,非人力所能更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虞溪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虞溪澤並收藏漢末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