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9年,正月,建康。


    兩次短暫的戰鬥之後,台城外麵進入了麻杆打狼兩頭怕的局麵。援軍眾將忌憚於侯景的戰鬥力,在沒有統一指揮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冒風險單獨行動。而援軍不動,侯景就抓不到破綻,叛軍在人數上又處於劣勢,所以也不敢主動出擊。


    援軍主帥柳仲禮依舊每天高台置酒,吃喝玩樂,其他人天天沒啥事做,開始縱兵去四處劫掠百姓。


    對比起來,侯景可沒那麽瀟灑,他畢竟得兼顧兩頭,北邊要盯著台城,南邊要防備援軍。


    而台城裏麵的蕭衍和蕭綱更是鬱悶,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了救兵,但不知為什麽大家好像都在外圈看熱鬧,根本沒人過來救駕。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十幾天。


    最後還是侯景先抗不住了。


    因為他又碰到了最棘手的問題:沒糧了。


    侯景突襲建康的時候根本沒想到會耗時這麽久,去年就出現過糧草短缺的問題,最後是靠著四處打劫才得到補充。當時叛軍從周邊百姓家中搶到了很多糧食,足夠支撐一年以上,所以侯景就沒再關心這個事兒。


    但好巧不巧,他把搶來的糧食都存放在了東府城,而青溪之戰結束後,援軍雖然沒繼續攻打東府城,但也沒退回去,還是屯紮在秦淮河北、青溪東岸,卡在了東府城跟叛軍大部隊中間。這相當於直接切斷了侯景的後勤補給線,糧食運不出來了。


    沒飯吃可是大問題,如果不趕緊解決的話,士氣很快就會崩掉。而打通糧道幾乎不可能,畢竟援軍堆了好幾萬人在那裏,根本打不動。更何況自從上次差點兒被柳仲禮捅死之後,侯景有了心理陰影,不太敢過河主動出擊了。


    出去搶也搶不到,周邊百姓早就被洗劫過好多遍,家裏啥都沒有了。


    侯景無計可施,天天愁得要命。


    這時候王偉腦洞大開,給他出了個主意。他讓侯景去跟蕭衍和談。


    侯景有點兒暈。和談?談啥?咋談?我把台城圍了三個多月,連放火帶放水,話也說絕了,還立了個新皇帝出來,蕭衍估計吃了我都不解恨,他會跟我和談?


    王偉道:“眼下這個局麵,由不得他不同意,因為困難的不光是咱們,台城裏麵也好不到哪裏去。蕭衍本以為堅持到援軍過來自己就贏了,但萬萬沒想到援軍居然會在邊上看熱鬧不管他,我猜現在蕭衍已經認命等死了。如果這時候咱們再讓他看到一線生機,他必定會上鉤。”


    侯景還是沒懂:“就算蕭衍同意和談,那下一步咋辦,和談之後要不要罷兵?費了這麽大力氣才把蕭衍困在台城,如果再把他放出來那不就前功盡棄了麽?咱們現在闖的這個禍比天都大,你說蕭衍會不記仇,打死我都不信。”


    王偉道:“和談隻是緩兵之計,咱們當然不能罷兵。眼下台城急切之間打不下來,外麵的援軍越來越多,咱們又吃了上頓沒下頓,再不用點兒計謀就死定了。您想想,一旦開始談判,援軍那邊就不能打咱們了不是?咱們是不是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東府城的糧運出來了?等咱們休息好了,趁著蕭衍鬆懈的時候突然發難,肯定能一舉成功。”


    侯景大喜,心說還是讀書人鬼點子多。他當即讓王偉準備好一封求和的書信,派任約和於子悅送到台城下麵。


    信首先到了太子蕭綱手裏,內容也很簡單,侯景說咱們打來打去其實都是一場誤會,要不大家坐下來聊一聊吧,隻要雙方能達成和平協議,他馬上就下令退兵,大家還是照常過日子,就當啥都沒發生。


    幸福來得太突然,蕭綱簡直有點兒不太自己的眼睛。


    王偉分析得沒錯,這段時間台城裏麵的確快撐到極限了。


    跟侯景的情況不一樣,台城的問題並不是缺糧,實際上,現在城裏的糧食還有不少。


    南梁的文武百官都很重視吃飯問題,在台城閉城之前,所有人開足馬力一共往城裏搬了四十萬斛糧食。當時的一斛相當於六十公斤,四十萬斛就是兩萬四千噸,正常情況下足夠十萬人吃一年半以上。


    水也沒問題,台城的地勢不高,隨便打個井就行。


    但因為事出緊急,眾人光想著糧食和水了,忘了準備其他必要的生活物質,尤其是木柴、草料和食鹽。


    木柴是用來做飯的,這個其實還好,因為台城裏的宮殿基本都是木製結構,大不了拆幾個當柴火燒。


    草料稍微有點兒麻煩,為了保證馬匹不被餓死,城裏各處的草席都被收上來磨碎了當飼料。到後來草席吃沒了,隻好用糧食喂馬,好在糧食足夠多,分點兒給馬吃也無所謂。


    鹽是最要命的,因為這個東西沒有替代品。士兵們長期無鹽可吃,開始全身痙攣浮腫,一大片一大片地病倒。後來幸虧在禦廚房裏發現一點兒海邊運過來的幹苔,有點兒鹹味,守城的士兵靠著這些幹苔才勉強支撐。但幹苔數量有限,城裏大部分人還是因為缺鹽病死無數。更嚴重的是,由於死亡人數太多無法處理,台城的大街上橫屍滿路,引發了更大的瘟疫,整體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九十,昔日富麗堂皇的宮城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座人間煉獄。


    在這種近乎絕境狀況下,突然得到對方的和談請求,蕭綱自然是跟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當時就想同意。不過這個事情太大,他自己不敢做主,於是趕緊去找老爸蕭衍商量。


    蕭衍不同意。他把蕭綱痛斥一頓,表示寧死也不會跟侯景妥協。


    蕭衍活了八十六歲,當了四十八年皇帝,一輩子順風順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糟心過。讓他放下當朝皇帝的臉麵,低聲下氣地去跟一個叛賊和談,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另一方麵,蕭衍的頭腦還比較清醒,他覺得侯景這個求和的舉動有些出乎常理,背後很可能有陰謀。


    但蕭綱是真熬不住了,就算侯景拋過來的是一個赤裸裸的誘餌,他也決定先吃了再說。俗話說火燒眉毛先顧眼前,再拖上幾天估計台城裏的人就死光了。他生怕耽誤久了侯景那邊反悔,於是在蕭衍麵前再三苦求,非讓蕭衍同意不可。


    在蕭綱的軟磨硬泡之下,蕭衍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拗不過兒子,隻好揮了揮手道:“算了我不管了,你自己想談就談吧。不過你可要考慮清楚,千萬別成為千古笑柄。”


    蕭綱如蒙大赦一般,哪還管得上蕭衍的後半句話。他當即回複侯景說歡迎和談,而且朝廷這邊也不設限,隻要侯景肯退兵,啥條件都可以談。


    侯景其實並沒想要什麽條件,隻要雙方能進入停戰狀態,他可以趁機把糧運出來就行。但為了假戲真做提高可信度,還是得像模像樣地提點兒要求,於是他請朝廷把江右四州,也就是南豫州、西豫州、合州和光州割讓給他。


    但侯景也很狡猾,他深知如果就是這點兒條件的話,朝廷那邊肯定會同意,那時候自己就沒有回旋的餘地了,而他是絕對不可能離開台城的。為了留個伏筆,還必須得提一個有難度的條件作為以後拖延時間的借口。


    他要求宣城王蕭大器親自護送他過江。


    這實際就是想要拿蕭大器當人質。


    蕭大器是蕭綱的長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太子,身份極其重要。對一個正常的朝廷而言,這個要求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果然,蕭衍也覺得這個要求太過份,雙方一頓討價還價之後,改讓石城公蕭大款出城為質,其他條件則全盤接受。


    蕭大款是蕭綱的第三個兒子,地位比蕭大器要差很多。侯景很不情願地同意了。


    二月十三日,雙方派出代表在台城的西華門外歃血為盟,算是正式簽訂了罷兵條約。


    簽約之後,蕭綱詔令各路援軍不得妄動,讓侯景趕緊收拾收拾離開台城渡江北上。


    蕭綱眼巴巴地盼著侯景走,沒想到侯景不僅不走,甚至連台城外麵那一圈圍牆都沒撤,叛軍開始修整各種兵甲器仗,同時抓緊時間去東府城運糧。而外麵的援軍收到詔書,知道朝廷已經跟侯景議和,都不敢再出兵了,眼睜睜看著叛軍大搖大擺地把糧食從東府城運到了石頭城。


    蕭綱急得要命,心說人質也送了,血酒也喝了,你總不能不守約吧?他派人去催侯景趕緊動身。


    結果侯景說不行啊,船還沒準備好呢。


    蕭綱說好,我派人幫你準備船,你快點兒哈。


    過了幾天,侯景還是沒動靜,蕭綱又派人去催。


    侯景說我剛知道南康王蕭會理和湘譚侯蕭退的部隊過來了,現在駐紮在北邊的白下城(建康西北長江邊的衛城)附近的馬昂洲,天天虎視眈眈地盯著我,你得讓他們退到建康南邊去,要不我害怕。


    蕭綱說沒問題,他當即下令讓蕭會理和蕭退離開馬昂洲,移軍西南方向江潭苑,然後又去催。


    侯景說不行,永安侯蕭確前不久剛隔著柵欄罵了我一頓,說他不管朝廷跟不跟我議和,他是一定要幹掉我。他這麽凶,我哪裏敢走啊。要我退兵,除非你把他調到台城裏麵去。


    蕭綱說這也沒問題。他以蕭衍的名義下旨去征蕭確入朝。


    沒想到蕭確拖延著不想去。


    蕭確是個聰明人,一眼就看出來侯景是在耍花樣,現在朝廷很明顯已經上當了,自己可不能硬生生往火坑裏挑。所以他找各種理由推脫搪塞,打算跑到南邊去避禍。


    可惜他老爸邵陵王蕭綸不支持他。


    蕭綸現在已經變成了忠臣孝子,一心隻想著蕭衍和朝廷的安全,管不了別的了。他見蕭確不願意接旨,生怕因此破壞了朝廷跟侯景的盟約,趕緊把兒子叫過苦口婆心地勸道:“台城被圍了這麽久,你皇上爺爺性命憂危,咱們不管是作為臣子還是作為晚輩,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朝廷跟侯景議和,無非是想讓侯景快點離開,後麵的事情再做打算。現在侯景說隻要你進城他就走,你不趕緊動身還磨蹭個啥?”


    蕭確見蕭綸的眼淚都下來了,也有點兒於心不忍,隻好耐心地解釋:“老爸你別被侯景騙了啊,現在盟約已經簽了好多天了,侯景不解圍不退兵,天天在那裏準備糧草修繕甲仗,他想幹啥難道你看不出來麽?而且我進不進城,跟他退不退兵有啥關係?這明顯就是個借口而已。”


    蕭綸聽不進去,他覺得蕭確就是貪生怕死。既然你小子膽敢抗旨,連老爸我的話都聽不進去,那就沒什麽可說的了。他勃然大怒,轉身對站在邊上的前譙州刺史趙伯超道:“趕緊把這個逆子給我砍了,拎著他的腦袋進城!”


    趙伯超是個老油條,他不敢抗命,也不好直接動手,隻好抽刀對蕭確道:“侯爺您還是考慮一下,我認識您,這把刀可不認識您。”


    蕭確見老爸震怒,再不聽話恐怕真能砍了自己,沒辦法隻好含淚跟著使者進入台城。


    值得一提的是,蕭確這次進城順便還帶了幾百個雞蛋,這是蕭綸送給老爸蕭衍的一片心意。


    蕭衍本來已經吃素很多年,被圍在台城的這三個月裏因為實在沒有蔬菜可吃,才開始勉強吃幾個雞蛋,不過也是有上頓沒下頓的。這次看到兒子派孫子送過來這麽多雞蛋,蕭衍一邊親手料理,一邊老淚橫流。


    結果不出蕭確所料,侯景還是賴著不走。他這次的借口是擔心自己走了之後被援軍抄了後路,而且石城公蕭大款的級別不過,完全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他幹脆派人把蕭大款送回台城,堅持要求讓宣城王蕭大器出來。


    侯景的要求越來越得寸進尺,幾乎所有人都看出來這次和談明顯就是個騙局。蕭綱也感覺到情況不太對勁,但他心中還是抱著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舍不得跟侯景再次決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敕勒歌:兩魏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笛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笛清並收藏敕勒歌:兩魏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