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7年,五月,荊州。
王思政把自己能調動的部隊全都歸攏到一起,勉強湊夠了一萬人。
他要親自領著這些人去幹一件大事:到潁川支援侯景,同時接管侯景承諾割讓給西魏的那幾塊地盤。
王思政現在是西魏的荊州刺史。對一個地方官員而言,這次出兵完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風險遠遠大於收益。首先,現在侯景是敵是友根本說不清楚,他的承諾也根本沒多少可信度;其次,包圍穎川的東魏大軍人數眾多,自己這點人去了很可能變成炮灰;更要命的是,這屬於沒有朝廷授權的軍事行動,即使成功了都可能被扣上擅自出兵的帽子,失敗了更是死罪難逃。
可是他實在是坐不住了。
平平穩穩守好荊州固然重要,但這對王思政來說格局未免太小。
荊州跟河南地區直接接壤,所以侯景的一舉一動王思政都非常清楚。王思政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不僅善於防守,也很清楚什麽時候應該進攻。在他看來,眼前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出兵機會,絕對值得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一把。
他給朝廷簡單寫了個報告,沒等宇文泰回複,就帶領部隊北出魯陽關,直奔潁州。
魯陽關位於今天河南魯山縣西南,是連通南陽盆地和洛陽盆地的交通要道“三鴉路”的最後一段,也是成語“魯陽揮戈”所在的地方。出了魯陽關就離開了荊州,進入了侯景的地盤。
王思政之所以要這麽做,是因為他得到了確切消息,長安那邊剛剛否決了出兵救援侯景的方案。
這要回頭說一說宇文泰那邊的情況。
宇文泰收到侯景的求救信之後,立刻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對策。
雖然去年年底東魏在玉璧遭受了重大損失,高歡也因此一病不起,但宇文泰從沒想過趁機出兵討伐,這首先是因為國力差距的鴻溝依然存在,一次防守勝利遠不足以扭轉大局,其次是因為宇文泰這邊剛剛也遭受了重大損失:他最重要的助手蘇綽在年底的時候去世了。
蘇綽是宇文泰的謀主,地位堪比王猛之於苻堅,諸葛亮之於劉備。基本上整個西魏的治國理政方案,包括權力架構、軍事製度、戶籍管理、財務流程、行文規範等等都出自他的設計。正是有了蘇綽的堅定支持和出謀劃策,宇文泰才能夠在複雜的派係鬥爭中鞏固地位,在出兵失利之後快速恢複實力。可惜天妒英才,由於當時西魏國內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蘇綽五加二白加黑沒日沒夜地加班幹活,最終積勞成疾,在去年年底病逝,年僅四十九歲,前後隻為宇文泰工作了十二年。
蘇綽以天下為己任,一生清廉謙讓,家無餘財。為了彰顯他高潔的品行,他的葬禮一切從簡,靈柩由一輛布車送出同州(原來的華州),歸葬在老家武功。
宇文泰帶領滿朝文武在車後步行跟隨,親自送老朋友最後一程。
在同州郊外最後離別的時候,宇文泰斟起一杯酒,含著眼淚道:“尚書一生所做之事,你的妻兒兄弟不知道的,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隻有你了解我的心意,也隻有我清楚你的誌向。咱們本來說好了要一起平定天下,你卻這麽倉促就離我而去,讓我一個人以後如何是好!”說到這裏,一向冷靜的宇文泰再也控製不住情緒,放聲痛哭。
蘇綽的死對宇文泰的打擊極其巨大,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接替者,西魏國內外錯綜複雜的事務從此之後隻能由他自己做判斷了。
幾個月前侯景首次請降的時候,宇文泰就是因為蘇綽剛剛去世,一切求穩,隻給侯景封了個官,別的動作都沒有。
這次侯景又來請兵,而且開得價碼更高,要主動送上幾座城。宇文泰有點動心,把兄弟們都召集過來商量一下看這次要不要出兵。
於謹首先表達了意見:不讚同。他對宇文泰道:“我看這是個坑,咱們還是別往裏跳比較好。侯景這家夥咱們都了解,他少年習兵,成名已久,詭計多端,心機難測,論玩心眼咱們這幫人沒誰能玩過他。他這次主動割地請兵,很明顯就是讓咱們衝到前麵替他擋子彈。我覺得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在邊上看熱鬧,侯景那邊要官職給官職,要爵位給爵位,但堅決不出兵,讓他自己跟高澄火拚去。等局勢明朗了之後,再考慮下一步動作。”
宇文泰又看了看其他人,結果大家一致表態讚同於謹的看法,連邙山之戰前冒頭主戰的李遠也不再唱高調了。
宇文泰知道這幫兄弟們是上次邙山之戰被搞出心理陰影了,而且於謹分析得也很有道理,侯景猴精猴精的,做事從不吃虧,這次明顯是被逼急了才畫這麽個餅拉我下水。我如果出兵的話輸了是當炮灰,即使僥幸贏了,危機過後侯景會不會食言很不好說,到時候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豈不被人笑話?
算了,既然大家都不想打,那我也沒必要冒險,看侯景自己表演好了。
於是宇文泰使出拖字訣,他沒有直接拒絕侯景,但就是賴著不出兵。
長安那邊不著急,荊州的王思政急了。他從玉璧移鎮荊州已經將近一年了,這段時間他的防守工作做得不錯,但卻一直不甘心現狀。他的誌向是要輔佐魏室重新統一北方,再現當年北魏大國的輝煌,現在龜縮在西北當個割據政權算怎麽回事?
可惜荊州跟河南地區之間山脈縱橫,東魏的防守也很嚴密,主動打出去搶地盤的難度非常大。尤其是邙山之戰失敗之後,宇文泰把大部隊都調回去保衛關中根據地,留在荊州的人馬自保都緊張,進攻就更不要想了。
就在王思政天天發愁的時候,沒想到天上掉餡餅,侯景那邊居然主動要把邊境的幾座重要城池拱手送過來。
王思政覺得這個好機會絕不能輕易放過,管他後麵有沒有坑,咱們先把那幾座城占了再說。反正侯景的要求是咱們出兵就行,又沒說出多少兵,如果長安那邊覺得派大部隊去有危險,那我帶荊州的地方部隊過去好了。
王思政對自己的守城能力很有信心,當年高歡都奈何不了我,韓軌那些馬仔更是不在話下。隻要守住潁川,就可以換來四座城,這筆買賣簡直太劃算了。而那四座城一旦拿到手,就算侯景事後想反悔也沒那麽容易再搶回去。
於是王思政決定先斬後奏,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果斷領兵趕赴潁州。
潁州共有三個郡,分別是潁川郡、陽翟郡和許昌郡。王思政出了魯陽關之後,剛走到陽翟郡,就收到了宇文泰那邊的反饋。
王思政本來做好了被痛罵一頓的思想準備,沒想到宇文泰收到報告之後,不僅沒有降罪,反倒很支持他的行動,而且不僅僅是口頭上支持,宇文泰還專門派李弼和趙貴帶領一萬兵馬出關來增援。
人馬不算多,但將領的重量級卻足夠大。李弼是太尉,趙貴是開府儀同三司,都是開會坐主席台第一排的人物,足見宇文泰對此事的重視。
因為河南地區對宇文泰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對他來說,侯景送過來的四座城短時間內拿不拿得到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能通過支持侯景讓河南地區獨立出來,就可以達到分裂東魏的目的,不僅讓東魏的實力受到極大地削弱,以後還可以伺機從侯景手裏搶占更多的地盤。
隻是因為大家都不想打,加上邙山之戰堅持出兵導致慘敗的事情剛過去不久,所以這次宇文泰也不太好再次力排眾議獨斷專行。
但王思政的擅自行動給了他出兵的借口。既然老王已經過去了,咱們怎麽著也得支援一下吧,否則他手裏那點兒地方武裝怎麽打得過東魏大軍?大家都是兄弟,眼睜睜看著他過去送死豈不太不夠意思?
因為之前磨蹭了幾天,為了表達歉意,宇文泰又給侯景升了官,直接加封他為大將軍兼尚書令。
就這樣,西魏兩路支援部隊先後越過邊境,直奔潁川。由於經過的都是侯景的地盤,路上也沒遇到什麽抵抗。
王思政心眼多,他沒有一門心思地趕路,而是打著侯景求救信的旗號,名正言順地把沿路重要關隘的防務控製權都先搶了過來。所以他雖然先出發,但速度比李弼和趙貴要慢不少。
西魏出兵的消息把高澄嚇壞了。對方過來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局麵從內部平叛變成了兩國交兵,態勢完全升級了。
這段時間高澄其實也是左支右絀滿頭包。
高歡是一月份去世的,現在都五月份了,他的死訊依舊沒有公開。高澄根據高歡生前的安排,先是親自四處巡視,確保各個州郡的穩定,之後回到首都鄴城,大肆封賞勳貴官員穩定人心。之前被他打壓得很厲害的孫騰、厙狄幹、高隆之等人不僅罪名全免,還被加封為太師、太傅和錄尚書事,高歡在遺言中重點交代的幾個人,賀拔仁被封為太保,韓軌被封為司徒,可朱渾道元被封為司空,慕容紹宗更是坐上了火箭,從徐州刺史直接變成了尚書左仆射。
原來有高歡撐腰,高澄才敢為所欲為,現在高歡不在了,高澄隻能放下身段巴結這些叔叔大爺,希望他們能像支持老爸那樣繼續支持自己。
高澄雖然沒有公開高歡的死訊,但他這通操作大家猜也猜到了背後的原因。這些人沒有侯景那樣的能力和野心,倒不至於造反,但這幾年被打壓得太厲害,大家都想趁機出口惡氣。
高澄是接班人不能搞,那就拿他的打手開刀。
具體來說,就是高澄最重要的助手,也是平時告黑狀最多的人,禦史中尉崔暹。
正好這時候侯景造反了,於是大家合夥找到高澄,說侯景就是被崔暹迫害造反的,要想安撫侯景,必須把崔暹砍了。大家都知道高歡肯定不在了,所以步步緊逼,最後把高澄整得實在沒辦法,真動了犧牲崔暹的念頭。
關鍵時刻,陳元康站出來救了崔暹一命。他對高澄道:“現在雖然天下還很亂,但咱們的綱紀國法是確定的,如果為了取悅幾個將領就違背原則,濫殺無辜,以後何以安邦定國治理天下?況且侯景造反明顯是蓄謀已久,豈能因為殺了一個崔暹就回心轉意?當年漢景帝砍了晁錯依舊沒能阻止七國之亂,前朝教訓,不可不鑒。”
陳元康一直是高歡最為信賴的首席參謀,資曆極高,關鍵時刻能控住場。在他的勸說下,高澄打消了妥協綏靖的念頭,派韓軌領兵去討伐侯景。
其實高澄還是不夠堅決,沒有根據老爹的安排直接派慕容紹宗上場。他擔心慕容紹宗的資曆不夠,作為主帥的話別的將領會有意見。
結果韓軌的部隊剛出門就吃了一個大敗仗。
當時侯景領兵在潁川北麵搶地盤,迎麵正碰上韓軌的先鋒官武衛將軍元柱。由於高澄嚴令盡快出兵幹掉侯景,所以元柱的部隊晝夜兼程,一路都沒怎麽休息。侯景一看有機可乘,當即縱兵邀擊,把元柱的部隊打得大敗而歸。
高澄得知出師不利,也有點著急,隨即又把賀拔仁、可朱渾道元、劉豐生一幫人都派了出去,形成圍剿潁川的態勢。侯景見對方人太多,硬打可能會吃虧,因此也不敢在外麵浪了,全軍退入潁川,憑城固守。
侯景本指望蕭衍那邊派兵過來支援,無奈南梁部隊動作太慢,現在還在邊境晃悠,等他們過來估計自己都涼了。侯景沒有辦法,隻能回頭再次去找宇文泰。他也知道宇文泰沒蕭衍那麽好忽悠,得出點兒本錢才行,所以才正式許諾解圍之後,把東荊、北荊、魯陽、長社四城直接割讓給西魏作為報酬。
高澄本打算一擁而上把侯景滅了就完了,沒想到侯景這麽難對付,派去這幫將領又不給力,磨磨蹭蹭打了好多天,不僅潁川沒打下來,西魏那邊的援軍又過來了。他剛剛接班不久,位置還不穩當,根本沒做好跟西魏交火的準備。他權衡之後決定先撤兵,等內部事務處理好了再跟侯景算賬。
沒了高歡這個主心骨,韓軌這幫人其實也沒信心跟西魏硬碰硬,所以接到撤軍命令之後片刻都沒耽誤,一溜煙跑回鄴城。等李弼趙貴趕到潁川城下的時候,連東魏大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潁川之圍就這樣戲劇性的解除了。
侯景這個後悔啊。他本指望東西魏跟上次邙山之戰一樣大幹一架,自己在邊上坐收漁利,沒想到高澄這麽沒勁,居然臨陣逃跑了。西魏就派了這麽點人過來溜達一下,然後我就要讓出那麽多地盤過去,這買賣也太虧了。
可是話已經說了出去,直接反悔好像也不太好。
看著城下的西魏部隊,侯景突然有了一個新的主意。
現在我是西魏的大將軍兼尚書令,雖然是個虛銜,但名義上比李弼和趙貴的官還要大。不如我以致謝為名請他倆進城,找機會控製起來,之後以大將軍的身份接管城外的部隊。那時候我手裏有人質有部隊,完全可以跟宇文泰重新談條件。
於是侯景派人去西魏大營,請李弼和趙貴到長社城裏,他要當麵表示感謝。
沒想到趙貴不上當。
趙貴畢竟是老江湖了,領兵打仗雖然不太行,但各種心機策略還是很厲害的。他感覺侯景的行為很可疑,因此以不敢擅離職守為名,拒絕了侯景的邀請。
事後趙貴越想越不對勁,我領兵跋山涉水冒著危險過來救你,結果你轉過頭來就打我的主意?不行,侯景這個人做事太沒底線,還是提早處理掉比較好。
於是趙貴找到李弼,跟他商量要不要找機會把侯景逮起來,直接接管潁州。
李弼覺得不妥。侯景現在是用來對抗東魏的重要棋子,還指望他跟高澄火拚呢,如果咱們出手把侯景幹掉,不是白白便宜了高澄麽?而且咱們隻是懷疑而已,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如果偷偷搞小動作,道義上恐怕說不過去,以後誰還敢主動投誠過來?
趙貴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
正好這個時候,南梁派過來支援侯景的羊鴉仁也領兵到了汝水附近。
南梁之前跟東魏走得很近,跟西魏關係很不好。雖然兩邊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救援侯景,沒想著打架,但處於敵對狀態的兩隻軍隊駐紮在一起,總歸是有些尷尬。
既然救援任務已經完成,留在這裏也沒什麽意思,所以李弼趙貴請示了宇文泰之後,主動撤兵回國。
李弼和趙貴雖然走了,但王思政可沒走。不僅沒走,他還帶著部隊大搖大擺地進了長社城。
王思政的理由很充分,現在西魏已經兌現承諾解了潁川之圍,根據協議,你侯景答應給的四座城就是我們的了,而長社也在名單之內,所以對不起,我要接管整個長社的防務。
王思政進城之後,立刻分兵派將把城內重要崗位全部占領,原來的守軍則統統被轟了出來。
侯景麻了。王思政這次是根據協議辦事,所有行為光明磊落,自己如果動手阻攔,就等於撕毀協議跟西魏翻臉,現在還不能這麽幹。而且王思政是個不怕死的人,智商也很在線,又帶了大部隊在身邊,自己正麵打不一定能占便宜,想要陰他又找不到機會,真是愁死個人。
等到王思政全麵接管了整個長社城,侯景的頭更大了,他沒想到自己轉眼之間就從潁川的主人變成客人,完全處於被架空的狀態,一舉一動都要王思政配合才行。這樣下去那天王思政不高興了把他給拿下簡直易如反掌。
侯景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也罷,算你狠,我惹不起還躲不起麽?於是他以外出搶地盤為名,帶領部隊撤出長社城,屯紮在南邊的懸瓠。
王思政就這樣光明正大地擠兌走了侯景,占領了整個長社城和潁川郡。連帶沿路接管的地盤,他的這次出兵算是吃得盆滿缽滿,成功把西魏邊界從荊州向外推進了將近三百裏。
王思政把自己能調動的部隊全都歸攏到一起,勉強湊夠了一萬人。
他要親自領著這些人去幹一件大事:到潁川支援侯景,同時接管侯景承諾割讓給西魏的那幾塊地盤。
王思政現在是西魏的荊州刺史。對一個地方官員而言,這次出兵完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風險遠遠大於收益。首先,現在侯景是敵是友根本說不清楚,他的承諾也根本沒多少可信度;其次,包圍穎川的東魏大軍人數眾多,自己這點人去了很可能變成炮灰;更要命的是,這屬於沒有朝廷授權的軍事行動,即使成功了都可能被扣上擅自出兵的帽子,失敗了更是死罪難逃。
可是他實在是坐不住了。
平平穩穩守好荊州固然重要,但這對王思政來說格局未免太小。
荊州跟河南地區直接接壤,所以侯景的一舉一動王思政都非常清楚。王思政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不僅善於防守,也很清楚什麽時候應該進攻。在他看來,眼前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出兵機會,絕對值得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一把。
他給朝廷簡單寫了個報告,沒等宇文泰回複,就帶領部隊北出魯陽關,直奔潁州。
魯陽關位於今天河南魯山縣西南,是連通南陽盆地和洛陽盆地的交通要道“三鴉路”的最後一段,也是成語“魯陽揮戈”所在的地方。出了魯陽關就離開了荊州,進入了侯景的地盤。
王思政之所以要這麽做,是因為他得到了確切消息,長安那邊剛剛否決了出兵救援侯景的方案。
這要回頭說一說宇文泰那邊的情況。
宇文泰收到侯景的求救信之後,立刻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對策。
雖然去年年底東魏在玉璧遭受了重大損失,高歡也因此一病不起,但宇文泰從沒想過趁機出兵討伐,這首先是因為國力差距的鴻溝依然存在,一次防守勝利遠不足以扭轉大局,其次是因為宇文泰這邊剛剛也遭受了重大損失:他最重要的助手蘇綽在年底的時候去世了。
蘇綽是宇文泰的謀主,地位堪比王猛之於苻堅,諸葛亮之於劉備。基本上整個西魏的治國理政方案,包括權力架構、軍事製度、戶籍管理、財務流程、行文規範等等都出自他的設計。正是有了蘇綽的堅定支持和出謀劃策,宇文泰才能夠在複雜的派係鬥爭中鞏固地位,在出兵失利之後快速恢複實力。可惜天妒英才,由於當時西魏國內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蘇綽五加二白加黑沒日沒夜地加班幹活,最終積勞成疾,在去年年底病逝,年僅四十九歲,前後隻為宇文泰工作了十二年。
蘇綽以天下為己任,一生清廉謙讓,家無餘財。為了彰顯他高潔的品行,他的葬禮一切從簡,靈柩由一輛布車送出同州(原來的華州),歸葬在老家武功。
宇文泰帶領滿朝文武在車後步行跟隨,親自送老朋友最後一程。
在同州郊外最後離別的時候,宇文泰斟起一杯酒,含著眼淚道:“尚書一生所做之事,你的妻兒兄弟不知道的,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隻有你了解我的心意,也隻有我清楚你的誌向。咱們本來說好了要一起平定天下,你卻這麽倉促就離我而去,讓我一個人以後如何是好!”說到這裏,一向冷靜的宇文泰再也控製不住情緒,放聲痛哭。
蘇綽的死對宇文泰的打擊極其巨大,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接替者,西魏國內外錯綜複雜的事務從此之後隻能由他自己做判斷了。
幾個月前侯景首次請降的時候,宇文泰就是因為蘇綽剛剛去世,一切求穩,隻給侯景封了個官,別的動作都沒有。
這次侯景又來請兵,而且開得價碼更高,要主動送上幾座城。宇文泰有點動心,把兄弟們都召集過來商量一下看這次要不要出兵。
於謹首先表達了意見:不讚同。他對宇文泰道:“我看這是個坑,咱們還是別往裏跳比較好。侯景這家夥咱們都了解,他少年習兵,成名已久,詭計多端,心機難測,論玩心眼咱們這幫人沒誰能玩過他。他這次主動割地請兵,很明顯就是讓咱們衝到前麵替他擋子彈。我覺得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在邊上看熱鬧,侯景那邊要官職給官職,要爵位給爵位,但堅決不出兵,讓他自己跟高澄火拚去。等局勢明朗了之後,再考慮下一步動作。”
宇文泰又看了看其他人,結果大家一致表態讚同於謹的看法,連邙山之戰前冒頭主戰的李遠也不再唱高調了。
宇文泰知道這幫兄弟們是上次邙山之戰被搞出心理陰影了,而且於謹分析得也很有道理,侯景猴精猴精的,做事從不吃虧,這次明顯是被逼急了才畫這麽個餅拉我下水。我如果出兵的話輸了是當炮灰,即使僥幸贏了,危機過後侯景會不會食言很不好說,到時候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豈不被人笑話?
算了,既然大家都不想打,那我也沒必要冒險,看侯景自己表演好了。
於是宇文泰使出拖字訣,他沒有直接拒絕侯景,但就是賴著不出兵。
長安那邊不著急,荊州的王思政急了。他從玉璧移鎮荊州已經將近一年了,這段時間他的防守工作做得不錯,但卻一直不甘心現狀。他的誌向是要輔佐魏室重新統一北方,再現當年北魏大國的輝煌,現在龜縮在西北當個割據政權算怎麽回事?
可惜荊州跟河南地區之間山脈縱橫,東魏的防守也很嚴密,主動打出去搶地盤的難度非常大。尤其是邙山之戰失敗之後,宇文泰把大部隊都調回去保衛關中根據地,留在荊州的人馬自保都緊張,進攻就更不要想了。
就在王思政天天發愁的時候,沒想到天上掉餡餅,侯景那邊居然主動要把邊境的幾座重要城池拱手送過來。
王思政覺得這個好機會絕不能輕易放過,管他後麵有沒有坑,咱們先把那幾座城占了再說。反正侯景的要求是咱們出兵就行,又沒說出多少兵,如果長安那邊覺得派大部隊去有危險,那我帶荊州的地方部隊過去好了。
王思政對自己的守城能力很有信心,當年高歡都奈何不了我,韓軌那些馬仔更是不在話下。隻要守住潁川,就可以換來四座城,這筆買賣簡直太劃算了。而那四座城一旦拿到手,就算侯景事後想反悔也沒那麽容易再搶回去。
於是王思政決定先斬後奏,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果斷領兵趕赴潁州。
潁州共有三個郡,分別是潁川郡、陽翟郡和許昌郡。王思政出了魯陽關之後,剛走到陽翟郡,就收到了宇文泰那邊的反饋。
王思政本來做好了被痛罵一頓的思想準備,沒想到宇文泰收到報告之後,不僅沒有降罪,反倒很支持他的行動,而且不僅僅是口頭上支持,宇文泰還專門派李弼和趙貴帶領一萬兵馬出關來增援。
人馬不算多,但將領的重量級卻足夠大。李弼是太尉,趙貴是開府儀同三司,都是開會坐主席台第一排的人物,足見宇文泰對此事的重視。
因為河南地區對宇文泰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對他來說,侯景送過來的四座城短時間內拿不拿得到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能通過支持侯景讓河南地區獨立出來,就可以達到分裂東魏的目的,不僅讓東魏的實力受到極大地削弱,以後還可以伺機從侯景手裏搶占更多的地盤。
隻是因為大家都不想打,加上邙山之戰堅持出兵導致慘敗的事情剛過去不久,所以這次宇文泰也不太好再次力排眾議獨斷專行。
但王思政的擅自行動給了他出兵的借口。既然老王已經過去了,咱們怎麽著也得支援一下吧,否則他手裏那點兒地方武裝怎麽打得過東魏大軍?大家都是兄弟,眼睜睜看著他過去送死豈不太不夠意思?
因為之前磨蹭了幾天,為了表達歉意,宇文泰又給侯景升了官,直接加封他為大將軍兼尚書令。
就這樣,西魏兩路支援部隊先後越過邊境,直奔潁川。由於經過的都是侯景的地盤,路上也沒遇到什麽抵抗。
王思政心眼多,他沒有一門心思地趕路,而是打著侯景求救信的旗號,名正言順地把沿路重要關隘的防務控製權都先搶了過來。所以他雖然先出發,但速度比李弼和趙貴要慢不少。
西魏出兵的消息把高澄嚇壞了。對方過來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局麵從內部平叛變成了兩國交兵,態勢完全升級了。
這段時間高澄其實也是左支右絀滿頭包。
高歡是一月份去世的,現在都五月份了,他的死訊依舊沒有公開。高澄根據高歡生前的安排,先是親自四處巡視,確保各個州郡的穩定,之後回到首都鄴城,大肆封賞勳貴官員穩定人心。之前被他打壓得很厲害的孫騰、厙狄幹、高隆之等人不僅罪名全免,還被加封為太師、太傅和錄尚書事,高歡在遺言中重點交代的幾個人,賀拔仁被封為太保,韓軌被封為司徒,可朱渾道元被封為司空,慕容紹宗更是坐上了火箭,從徐州刺史直接變成了尚書左仆射。
原來有高歡撐腰,高澄才敢為所欲為,現在高歡不在了,高澄隻能放下身段巴結這些叔叔大爺,希望他們能像支持老爸那樣繼續支持自己。
高澄雖然沒有公開高歡的死訊,但他這通操作大家猜也猜到了背後的原因。這些人沒有侯景那樣的能力和野心,倒不至於造反,但這幾年被打壓得太厲害,大家都想趁機出口惡氣。
高澄是接班人不能搞,那就拿他的打手開刀。
具體來說,就是高澄最重要的助手,也是平時告黑狀最多的人,禦史中尉崔暹。
正好這時候侯景造反了,於是大家合夥找到高澄,說侯景就是被崔暹迫害造反的,要想安撫侯景,必須把崔暹砍了。大家都知道高歡肯定不在了,所以步步緊逼,最後把高澄整得實在沒辦法,真動了犧牲崔暹的念頭。
關鍵時刻,陳元康站出來救了崔暹一命。他對高澄道:“現在雖然天下還很亂,但咱們的綱紀國法是確定的,如果為了取悅幾個將領就違背原則,濫殺無辜,以後何以安邦定國治理天下?況且侯景造反明顯是蓄謀已久,豈能因為殺了一個崔暹就回心轉意?當年漢景帝砍了晁錯依舊沒能阻止七國之亂,前朝教訓,不可不鑒。”
陳元康一直是高歡最為信賴的首席參謀,資曆極高,關鍵時刻能控住場。在他的勸說下,高澄打消了妥協綏靖的念頭,派韓軌領兵去討伐侯景。
其實高澄還是不夠堅決,沒有根據老爹的安排直接派慕容紹宗上場。他擔心慕容紹宗的資曆不夠,作為主帥的話別的將領會有意見。
結果韓軌的部隊剛出門就吃了一個大敗仗。
當時侯景領兵在潁川北麵搶地盤,迎麵正碰上韓軌的先鋒官武衛將軍元柱。由於高澄嚴令盡快出兵幹掉侯景,所以元柱的部隊晝夜兼程,一路都沒怎麽休息。侯景一看有機可乘,當即縱兵邀擊,把元柱的部隊打得大敗而歸。
高澄得知出師不利,也有點著急,隨即又把賀拔仁、可朱渾道元、劉豐生一幫人都派了出去,形成圍剿潁川的態勢。侯景見對方人太多,硬打可能會吃虧,因此也不敢在外麵浪了,全軍退入潁川,憑城固守。
侯景本指望蕭衍那邊派兵過來支援,無奈南梁部隊動作太慢,現在還在邊境晃悠,等他們過來估計自己都涼了。侯景沒有辦法,隻能回頭再次去找宇文泰。他也知道宇文泰沒蕭衍那麽好忽悠,得出點兒本錢才行,所以才正式許諾解圍之後,把東荊、北荊、魯陽、長社四城直接割讓給西魏作為報酬。
高澄本打算一擁而上把侯景滅了就完了,沒想到侯景這麽難對付,派去這幫將領又不給力,磨磨蹭蹭打了好多天,不僅潁川沒打下來,西魏那邊的援軍又過來了。他剛剛接班不久,位置還不穩當,根本沒做好跟西魏交火的準備。他權衡之後決定先撤兵,等內部事務處理好了再跟侯景算賬。
沒了高歡這個主心骨,韓軌這幫人其實也沒信心跟西魏硬碰硬,所以接到撤軍命令之後片刻都沒耽誤,一溜煙跑回鄴城。等李弼趙貴趕到潁川城下的時候,連東魏大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潁川之圍就這樣戲劇性的解除了。
侯景這個後悔啊。他本指望東西魏跟上次邙山之戰一樣大幹一架,自己在邊上坐收漁利,沒想到高澄這麽沒勁,居然臨陣逃跑了。西魏就派了這麽點人過來溜達一下,然後我就要讓出那麽多地盤過去,這買賣也太虧了。
可是話已經說了出去,直接反悔好像也不太好。
看著城下的西魏部隊,侯景突然有了一個新的主意。
現在我是西魏的大將軍兼尚書令,雖然是個虛銜,但名義上比李弼和趙貴的官還要大。不如我以致謝為名請他倆進城,找機會控製起來,之後以大將軍的身份接管城外的部隊。那時候我手裏有人質有部隊,完全可以跟宇文泰重新談條件。
於是侯景派人去西魏大營,請李弼和趙貴到長社城裏,他要當麵表示感謝。
沒想到趙貴不上當。
趙貴畢竟是老江湖了,領兵打仗雖然不太行,但各種心機策略還是很厲害的。他感覺侯景的行為很可疑,因此以不敢擅離職守為名,拒絕了侯景的邀請。
事後趙貴越想越不對勁,我領兵跋山涉水冒著危險過來救你,結果你轉過頭來就打我的主意?不行,侯景這個人做事太沒底線,還是提早處理掉比較好。
於是趙貴找到李弼,跟他商量要不要找機會把侯景逮起來,直接接管潁州。
李弼覺得不妥。侯景現在是用來對抗東魏的重要棋子,還指望他跟高澄火拚呢,如果咱們出手把侯景幹掉,不是白白便宜了高澄麽?而且咱們隻是懷疑而已,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如果偷偷搞小動作,道義上恐怕說不過去,以後誰還敢主動投誠過來?
趙貴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
正好這個時候,南梁派過來支援侯景的羊鴉仁也領兵到了汝水附近。
南梁之前跟東魏走得很近,跟西魏關係很不好。雖然兩邊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救援侯景,沒想著打架,但處於敵對狀態的兩隻軍隊駐紮在一起,總歸是有些尷尬。
既然救援任務已經完成,留在這裏也沒什麽意思,所以李弼趙貴請示了宇文泰之後,主動撤兵回國。
李弼和趙貴雖然走了,但王思政可沒走。不僅沒走,他還帶著部隊大搖大擺地進了長社城。
王思政的理由很充分,現在西魏已經兌現承諾解了潁川之圍,根據協議,你侯景答應給的四座城就是我們的了,而長社也在名單之內,所以對不起,我要接管整個長社的防務。
王思政進城之後,立刻分兵派將把城內重要崗位全部占領,原來的守軍則統統被轟了出來。
侯景麻了。王思政這次是根據協議辦事,所有行為光明磊落,自己如果動手阻攔,就等於撕毀協議跟西魏翻臉,現在還不能這麽幹。而且王思政是個不怕死的人,智商也很在線,又帶了大部隊在身邊,自己正麵打不一定能占便宜,想要陰他又找不到機會,真是愁死個人。
等到王思政全麵接管了整個長社城,侯景的頭更大了,他沒想到自己轉眼之間就從潁川的主人變成客人,完全處於被架空的狀態,一舉一動都要王思政配合才行。這樣下去那天王思政不高興了把他給拿下簡直易如反掌。
侯景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也罷,算你狠,我惹不起還躲不起麽?於是他以外出搶地盤為名,帶領部隊撤出長社城,屯紮在南邊的懸瓠。
王思政就這樣光明正大地擠兌走了侯景,占領了整個長社城和潁川郡。連帶沿路接管的地盤,他的這次出兵算是吃得盆滿缽滿,成功把西魏邊界從荊州向外推進了將近三百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