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年,十二月,晉陽。
高歡得知賀拔嶽和賀拔勝這段時間在西邊和南邊悶頭發展,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賀拔嶽雖然表麵上一直態度曖昧沒有直接跟自己鬧翻,但他現在的所作所為明明就是衝著自己來的。一山難容二虎,一旦等賀拔嶽發展得差不多了,不管是不是為了支持元修,他都會站出來跟自己對抗。那時賀拔勝作為賀拔嶽的二哥,肯定也會站到他那邊。
現在自己的基本盤隻有河北和山西一帶,如果關西和荊湘的大軍一起殺過來,再加上其它騎牆的勢力,自己還真沒把握能對付得了。
不行,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手化解掉這個危局。
跟賀拔嶽那種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風格不同,高歡的一個重要優點就是襟懷寬廣善於團結人,他知道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是不夠的,做大事必須靠多方力量一起合作才能成功,因此他自始至終堅持著多交朋友廣納賢才的姿態。這也是當時很多英雄人物認為他格局大眼光遠,願意死心塌地追隨他的原因。所謂“一遇雄姿,遂瀝肝膽”。
高歡首先從外圍入手,主動去拉攏北魏西邊的阿至羅部落。
阿至羅部落是敕勒的一支。
敕勒是當時對漠北遊牧民族的泛稱,人數眾多,共分為東西兩部共十二大姓,因為這些遊牧民族使用的車輪非常高大,故北魏又稱其為高車,阿至羅即是西部高車的大姓之一。
在柔然興盛的時候,很多敕勒人曾經被迫幫柔然跟北魏為敵。北魏擊敗柔然之後,將二十多萬敕勒遷入六鎮附近,這些敕勒後來逐漸鮮卑化,典型的就是斛律金的部落。高歡麾下的六鎮鎮民之中,很多鮮卑人實際上都屬於敕勒。
但阿至羅部落並沒有追隨柔然,而是跑到西邊建立了一個高車國(位置大概在今烏魯木齊附近),作為藩國跟北魏一起抗擊柔然,當時兩國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但六鎮之亂以後,北魏國內局勢動蕩,阿至羅部落也就不再稱臣了。
阿至羅部落之前背叛北魏也是事出有因,沒必要再去追究。現在既然北魏表麵上已經安定下來了,不如再次嚐試去把他們爭取回來。於是高歡多次派人去跟阿至羅部落聯係,時不時的還給他們送去大量的米麵布帛。
阿至羅部落地處西北荒漠,生產力落後,物質非常匱乏,他們一看高歡如此厚待他們,自然感恩戴德。這些遊牧民族對國家的概念並不清晰,隻知道是高歡對自己好,於是以酋帥吐陳為首,大家一致表示對高歡非常領情,以後大丞相你有啥事盡管說,我們肯定知恩圖報,隨時聽候調遣。
高歡還積極聯係了萬俟普和萬俟洛父子。萬俟父子在高歡剛起兵的時候,曾經不遠千裏從河西趕到信都,表示支持高歡。但他們的部落位於河西,現在屬於賀拔嶽的勢力範圍,前段時間也被迫表示臣服於賀拔嶽。高歡秘密跟他們聯係之後,萬俟普和萬俟洛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支持高歡,答應在合適的時候會反水。
靈州刺史曹泥也是高歡積極爭取的對象,在他的勸說之下,曹泥隻是口頭上表示服從賀拔嶽,實際卻拒守靈州不聽調遣,還把賀拔嶽派來接替他的新靈州刺史元季海給趕跑了。
此外,高歡還試圖說服河西的費也頭部落歸附自己。
但不幸的是,這次他碰了釘子。
費也頭部落自從首領紇豆陵步蕃被高歡和爾朱兆聯合絞殺之後,剩下的族民都退到黃河西岸,變成了河西流民,現在他們新的首領叫紇豆陵伊利。費也頭部落沒有忘記被高歡追著揍的深仇大恨,因此這次堅決站在賀拔嶽這邊,高歡派侯景去招撫了好幾次,紇豆陵伊利就是不給麵子。
高歡生氣了,心說看來對這些費也頭蠻子光是懷柔沒用,還是要來點兒狠的才行。
於是在534年正月,高歡出兵河西奇襲紇豆陵伊利。紇豆陵伊利手下人數雖多,但都是些流民,裝備和訓練都差得很,根本不是高歡這邊正規軍的對手,很快就被擊潰,紇豆陵伊利本人也被生擒。為了消除隱患,高歡下令將費也頭部落剩下的人全部遷徙到河東,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著,避免被賀拔嶽利用。
紇豆陵伊利已經歸附了賀拔嶽,也就差不多相當於是皇帝元修這邊的人,結果被高歡這麽簡單就給滅了,元修鬱悶得不行。他實在氣不過,專門給寫了封信給高歡,指責他道:紇豆陵伊利又沒叛變又沒犯法,是朕的良民,你豈能如此隨便就把他給抓走了?你抓他之前跟我打招呼了麽?你心裏到底還有我這個皇帝沒有?
言辭之激烈,就差指著高歡鼻子罵了。
高歡沒搭理他。
這麽多變故之後,高歡的內心已經開始黑化了。咱倆名為君臣,實為對手,你元修不夠意思算計我在先,現在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就算我現在還不想廢掉你,但也不能啥也不做任由你繼續胡來。
雖然做了這麽多工作,高歡還是覺得不太夠。這些事情畢竟都是在外圍打轉轉,沒有傷及根本。隻要賀拔嶽真想對付自己,這些小進展很輕鬆地就會被抹掉。
高歡對於拉攏賀拔嶽已經不抱信心了。種種跡象表明,賀拔嶽現在是在拖延時間發展鞏固實力。一旦他準備好,不管是不是為了元修,都必然會起兵跟自己對抗。
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必須盡快解決掉賀拔嶽才行。
可是自己跟賀拔嶽之間隔著一千多裏,中間還有個洛陽,想打也夠不著。
高歡實在想不出好的應對支持,天天愁眉苦臉。他的右丞翟嵩見高歡如此苦悶,猜到了原因所在,於是站出來對高歡說,大丞相你別愁,我有辦法可以解決掉關西的威脅。
高歡很高興:你有啥辦法,趕快說來聽聽。
翟嵩道:現在賀拔嶽雖然表麵上統一了關西,但其實內部並不穩固,突破口就在侯莫陳悅身上。當年侯莫陳悅跟賀拔嶽一起進軍關隴,兩人是平級關係,但現在風頭完全被賀拔嶽搶去,侯莫陳悅心中必定嫉恨。這時候咱們乘機做一些工作,引誘他們自相殘殺,肯定可以不動刀兵就解決問題。如果高王信得過我,我就替您去關中跑一趟。
高歡有些將信將疑。之前在廣阿之戰的時候他也用過離間計,但那時的對手是爾朱家那幾個智商不夠用的家夥,這招對侯莫陳悅和賀拔嶽是不是還管用,他心裏實在沒底。
但現在反正也沒別的好辦法,試試這招也無妨。於是他同意了翟嵩的請求。
事實證明,翟嵩判斷得很準,侯莫陳悅現在正處於極其鬱悶焦躁的狀態。
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想當初剛開始西征的時候,賀拔嶽跟侯莫陳悅一個左大都督一個右大都督,官職不分上下,結果這才過了三年多,賀拔嶽就儼然接替爾朱天光變成了關西的土皇帝,侯莫陳悅現在雖然名義上是隴右行台,但實際上能管的隻有秦州這一小塊兒地方,周邊的小弟全都跑到賀拔嶽那邊了。而且賀拔嶽職位升了,官威也大了,說話辦事頤指氣使的,完全不顧及侯莫陳悅的麵子。
如果一開始就這樣還好,現在這種反差實在是要命。
更嚴重的是,賀拔嶽現在正在用他的嫡係去逐步接管關西諸州,估計過段時間自己秦州刺史的位置也要保不住了。眼看著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窄,手下兄弟們看自己的眼神也越來越異樣,侯莫陳悅覺得現在每天都在煎熬。
於是翟嵩過來一煽動,侯莫陳悅就動了改投高歡的念頭。
寧可去高歡那裏從頭開始,也好過在賀拔嶽這裏受氣。
翟嵩一看很有戲,趕緊進一步誘導,說將軍你如果沒有功勞就過去,大丞相想給你封官也沒啥借口。要不這樣吧,這段時間你還是假意依附賀拔嶽,找個機會把他做掉,我估計那時候大丞相一高興,沒準會讓你接替他當新的關隴王。
侯莫陳悅本就是見利忘義之人,有這麽好的翻身機會豈能錯過,於是他欣然應允,從此開始暗地裏籌劃如何對付賀拔嶽。
翟嵩的工作做得非常隱秘,賀拔嶽那邊沒有任何覺察。
實際上,賀拔嶽最近正在忙著集合大軍,準備出兵去靈州討伐曹泥。
賀拔嶽已經知道了高歡最近在河西一帶的行動,隻是紇豆陵伊利被滅得實在太快,平涼離河西又太遠,等他收到報告的時候已經晚了。
可是如果現在跑過去跟高歡幹架,又有點兒太早,高歡此時畢竟還是國家的大丞相,自己沒有皇帝的授權也沒法出兵。況且眼下自己家邊上很多事情還沒有理順,比如這個靈州刺史曹泥就非常不老實,表麵上對我唯唯諾諾,背地裏卻一直跟高歡偷偷聯係,死活不肯交出靈州的控製權。
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內部這種不聽話的勢力絕不能姑息,必須堅決滅掉,否則會嚴重影響我的威信。
於是賀拔嶽立刻下令集合關隴地區各州的兵力,加上自己的人,準備北上去攻打靈州。
隴右一帶名義上是侯莫陳悅的負責區域,賀拔嶽現在自視甚高,不願意跟侯莫陳悅的下級直接打交道,於是除了自己的本部人馬之外,其他各州的部隊就讓侯莫陳悅具體負責。
現在兩個謀士左丞宇文泰和右丞薛孝通都不在身邊,賀拔嶽做決策的時候也沒人商量,心裏還是感覺有些沒底,於是他派都督趙貴專門跑一趟夏州,谘詢一下宇文泰對這次出兵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宇文泰聽說賀拔嶽要帶著侯莫陳悅去打曹泥,覺得非常不妥,他請趙貴趕緊回去阻止賀拔嶽。宇文泰認為曹泥地處靈州,孤城偏遠,根本起不了多大風浪,有自己在夏州這裏盯著他就夠了。反倒是侯莫陳悅這個人貪而無信,現在又占據著重要位置,他才是關隴集團中最大的風險點。宇文泰建議賀拔嶽先想辦法除掉侯莫陳悅,再去對付曹泥。
趙貴見宇文泰年紀雖小,但思路非常清晰,對當前形勢分析得有理有據,不禁大為歎服。他沒做停留,快馬趕回平涼向賀拔嶽轉達了宇文泰的意見。
賀拔嶽本來指望宇文泰能在具體的戰鬥部署上給出點兒建議,沒成想宇文泰直接建議自己撤兵,理由居然是要提防侯莫陳悅。賀拔嶽頗有點兒不以為然,覺得這次宇文小兄弟有些過於謹慎了。現在自己大權在握,侯莫陳悅那個家夥又沒啥本事,就算心裏不服也隻能忍著,能有啥威脅。曹泥現在如此囂張不聽調遣,讓自己很沒有麵子,不幹掉他我以後何以服眾?
於是賀拔嶽沒有理會宇文泰的建議,繼續按計劃領兵去攻打靈州。
此時侯莫陳悅的部隊駐紮在高平,賀拔嶽的部隊駐紮在平涼。賀拔嶽數次跟侯莫陳悅一起商討軍事方案,侯莫陳悅也表現得非常熱情,表示絕對擁護賀拔嶽的核心地位,服從賀拔嶽的指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靈州打下來。
靈州是在原薄骨律軍鎮的基礎上改置而成,治所就是薄骨律鎮城,位於今天的寧夏靈武市附近。
跟別的鎮城相比,薄骨律鎮城很有些特殊。更嚴格地說,是附近這一段黃河有些特殊,剛好是由東北流向轉到正北流向的拐點。當時黃河水量較大,拐彎之處改道非常頻繁,基本上每隔三十年左右就朝西或者朝東移動一次,這也就是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由來。
薄骨律鎮城最早坐落在黃河西岸,後來由於黃河河道西移,鎮城所在的位置就變成了黃河中間的一塊河渚,四麵環水,硬打的話頗有些費勁。
但眼下正值嚴冬二月,黃河水麵千裏冰封,不需要坐船就可以通行,靈州的防守優勢大打折扣。賀拔嶽覺得現在正是出兵的好時候,如果再耽誤一段時間等雪化冰消就不好打了。
於是他派侯莫陳悅作先鋒提前啟程去探路,自己帶著大部隊隨後出發。
侯莫陳悅領命之後離開高平北上,一直行至靈州以西的河曲附近,將部隊駐紮下來,在河邊等著賀拔嶽。
等賀拔嶽趕到的時候,侯莫陳悅表現出特別崇拜的樣子,說大都督果然料事如神,這一帶河冰凍得很結實,完全可以用兵。您的兵馬剛到,要不先讓將士們去紮營吧,咱倆先到我的營中去討論一下作戰細節。
賀拔嶽完全沒有戒心,他覺得都是自己的部隊,沒什麽需要防範的。於是他跟侯莫陳悅邊走邊聊,徑自進了對方的大營。
侯莫陳悅跟賀拔嶽在大帳之中坐了下來,對著沙盤研究攻城方案,站在他們身後的端茶倒水的是侯莫陳悅的女婿元洪業。
侯莫陳悅見賀拔嶽已經完全放鬆了警惕,知道機會來了。他借口肚子突然有點疼,起身溜出帳外。賀拔嶽正在考慮作戰方案,沒太在意侯莫陳悅的這個舉動,眼睛繼續盯著沙盤。
但此時危險已經悄然來臨。
就在賀拔嶽毫無防備的時候,他身後的元洪業悄悄抽出佩劍,惡狠狠地兜頭砍了下去。
劍光閃處,整個關西大地仿佛都在顫抖。
賀拔嶽少年成名,英氣蓋世,在功業即將到達頂點的時候,卻由於自己的自負和疏忽,最終喪身在叛徒之手,壯麗的一生在冰冷的黃河岸邊戛然而止。
隨同賀拔嶽的親兵一看主帥莫名其妙就被砍死了,不知道啥情況,哆哆嗦嗦什麽話也不敢說。侯莫陳悅見元洪業已經得手,他擔心賀拔嶽的部眾鬧事,於是跟這些親兵說,你們趕緊回去跟大家說一下,我受皇帝密旨,隻斬殺賀拔嶽一人,讓其他人不要害怕。
親兵們撿得性命,趕緊跑回賀拔嶽的大營,把發生的情況和侯莫陳悅的話匯報給大家。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將士們都懵了,大家都不知道為啥皇帝突然要下這樣的旨意,但侯莫陳悅說得信誓旦旦的,眾人摸不清虛實,都不敢亂動,隻好呆在原地等著新的安排下達。
結果等了半天啥也沒等到,出門一看侯莫陳悅領著自己的部隊先撤了。
此時但凡侯莫陳悅有一點做事能力,能夠出麵去安撫一下賀拔嶽的部眾,都可以把大部分人拉攏到自己麾下。但他沒做過啥大事,心理素質太差,害死賀拔嶽之後反倒覺得六神無主不知道接下來該幹啥了。他擔心在這裏呆久了會有變故,索性直接帶領部下返回了關隴。
眾將一看侯莫陳悅跑沒影了,知道再在這裏等也沒意義,隻好各自散去。
這下靈州也不用打了。現在大家群龍無首,人心惶惶,都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隻有趙貴還保持著冷靜。他覺得自己受賀拔嶽的知遇之恩,此時就這麽跑掉未免太不仗義,有必要站出來做一些事情。於是他帶著幾十個人到侯莫陳悅那裏假裝投降,條件是請求收葬賀拔嶽。趙貴言辭慷慨,侯莫陳悅也很是感動,便把賀拔嶽的遺體交給了趙貴。
趙貴得手之後,立刻頭也不回地率眾逃回高平,同時召集其他將領,一起商討如何為賀拔嶽報仇。
得知這麽簡單就除掉了賀拔嶽這個心腹大患,高歡大喜過望,但同時感到也有些惋惜。他跟賀拔嶽雖然都出自六鎮,但兩個人從認識起就一直明爭暗鬥,互相看不順眼,他們此後也都各自發展到了可以左右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本以為一場驚天動地的爭鬥已經不可避免,沒想到賀拔嶽卻由於過度自負輕敵,竟然死於一劍之下,實在令人唏噓歎惋。
但高歡此時還不知道的是,賀拔嶽隻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那個此時還在統萬城中的二十七歲的武川少年,才是他一生中真正的對手。
高歡得知賀拔嶽和賀拔勝這段時間在西邊和南邊悶頭發展,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賀拔嶽雖然表麵上一直態度曖昧沒有直接跟自己鬧翻,但他現在的所作所為明明就是衝著自己來的。一山難容二虎,一旦等賀拔嶽發展得差不多了,不管是不是為了支持元修,他都會站出來跟自己對抗。那時賀拔勝作為賀拔嶽的二哥,肯定也會站到他那邊。
現在自己的基本盤隻有河北和山西一帶,如果關西和荊湘的大軍一起殺過來,再加上其它騎牆的勢力,自己還真沒把握能對付得了。
不行,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手化解掉這個危局。
跟賀拔嶽那種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風格不同,高歡的一個重要優點就是襟懷寬廣善於團結人,他知道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是不夠的,做大事必須靠多方力量一起合作才能成功,因此他自始至終堅持著多交朋友廣納賢才的姿態。這也是當時很多英雄人物認為他格局大眼光遠,願意死心塌地追隨他的原因。所謂“一遇雄姿,遂瀝肝膽”。
高歡首先從外圍入手,主動去拉攏北魏西邊的阿至羅部落。
阿至羅部落是敕勒的一支。
敕勒是當時對漠北遊牧民族的泛稱,人數眾多,共分為東西兩部共十二大姓,因為這些遊牧民族使用的車輪非常高大,故北魏又稱其為高車,阿至羅即是西部高車的大姓之一。
在柔然興盛的時候,很多敕勒人曾經被迫幫柔然跟北魏為敵。北魏擊敗柔然之後,將二十多萬敕勒遷入六鎮附近,這些敕勒後來逐漸鮮卑化,典型的就是斛律金的部落。高歡麾下的六鎮鎮民之中,很多鮮卑人實際上都屬於敕勒。
但阿至羅部落並沒有追隨柔然,而是跑到西邊建立了一個高車國(位置大概在今烏魯木齊附近),作為藩國跟北魏一起抗擊柔然,當時兩國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但六鎮之亂以後,北魏國內局勢動蕩,阿至羅部落也就不再稱臣了。
阿至羅部落之前背叛北魏也是事出有因,沒必要再去追究。現在既然北魏表麵上已經安定下來了,不如再次嚐試去把他們爭取回來。於是高歡多次派人去跟阿至羅部落聯係,時不時的還給他們送去大量的米麵布帛。
阿至羅部落地處西北荒漠,生產力落後,物質非常匱乏,他們一看高歡如此厚待他們,自然感恩戴德。這些遊牧民族對國家的概念並不清晰,隻知道是高歡對自己好,於是以酋帥吐陳為首,大家一致表示對高歡非常領情,以後大丞相你有啥事盡管說,我們肯定知恩圖報,隨時聽候調遣。
高歡還積極聯係了萬俟普和萬俟洛父子。萬俟父子在高歡剛起兵的時候,曾經不遠千裏從河西趕到信都,表示支持高歡。但他們的部落位於河西,現在屬於賀拔嶽的勢力範圍,前段時間也被迫表示臣服於賀拔嶽。高歡秘密跟他們聯係之後,萬俟普和萬俟洛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支持高歡,答應在合適的時候會反水。
靈州刺史曹泥也是高歡積極爭取的對象,在他的勸說之下,曹泥隻是口頭上表示服從賀拔嶽,實際卻拒守靈州不聽調遣,還把賀拔嶽派來接替他的新靈州刺史元季海給趕跑了。
此外,高歡還試圖說服河西的費也頭部落歸附自己。
但不幸的是,這次他碰了釘子。
費也頭部落自從首領紇豆陵步蕃被高歡和爾朱兆聯合絞殺之後,剩下的族民都退到黃河西岸,變成了河西流民,現在他們新的首領叫紇豆陵伊利。費也頭部落沒有忘記被高歡追著揍的深仇大恨,因此這次堅決站在賀拔嶽這邊,高歡派侯景去招撫了好幾次,紇豆陵伊利就是不給麵子。
高歡生氣了,心說看來對這些費也頭蠻子光是懷柔沒用,還是要來點兒狠的才行。
於是在534年正月,高歡出兵河西奇襲紇豆陵伊利。紇豆陵伊利手下人數雖多,但都是些流民,裝備和訓練都差得很,根本不是高歡這邊正規軍的對手,很快就被擊潰,紇豆陵伊利本人也被生擒。為了消除隱患,高歡下令將費也頭部落剩下的人全部遷徙到河東,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著,避免被賀拔嶽利用。
紇豆陵伊利已經歸附了賀拔嶽,也就差不多相當於是皇帝元修這邊的人,結果被高歡這麽簡單就給滅了,元修鬱悶得不行。他實在氣不過,專門給寫了封信給高歡,指責他道:紇豆陵伊利又沒叛變又沒犯法,是朕的良民,你豈能如此隨便就把他給抓走了?你抓他之前跟我打招呼了麽?你心裏到底還有我這個皇帝沒有?
言辭之激烈,就差指著高歡鼻子罵了。
高歡沒搭理他。
這麽多變故之後,高歡的內心已經開始黑化了。咱倆名為君臣,實為對手,你元修不夠意思算計我在先,現在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就算我現在還不想廢掉你,但也不能啥也不做任由你繼續胡來。
雖然做了這麽多工作,高歡還是覺得不太夠。這些事情畢竟都是在外圍打轉轉,沒有傷及根本。隻要賀拔嶽真想對付自己,這些小進展很輕鬆地就會被抹掉。
高歡對於拉攏賀拔嶽已經不抱信心了。種種跡象表明,賀拔嶽現在是在拖延時間發展鞏固實力。一旦他準備好,不管是不是為了元修,都必然會起兵跟自己對抗。
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必須盡快解決掉賀拔嶽才行。
可是自己跟賀拔嶽之間隔著一千多裏,中間還有個洛陽,想打也夠不著。
高歡實在想不出好的應對支持,天天愁眉苦臉。他的右丞翟嵩見高歡如此苦悶,猜到了原因所在,於是站出來對高歡說,大丞相你別愁,我有辦法可以解決掉關西的威脅。
高歡很高興:你有啥辦法,趕快說來聽聽。
翟嵩道:現在賀拔嶽雖然表麵上統一了關西,但其實內部並不穩固,突破口就在侯莫陳悅身上。當年侯莫陳悅跟賀拔嶽一起進軍關隴,兩人是平級關係,但現在風頭完全被賀拔嶽搶去,侯莫陳悅心中必定嫉恨。這時候咱們乘機做一些工作,引誘他們自相殘殺,肯定可以不動刀兵就解決問題。如果高王信得過我,我就替您去關中跑一趟。
高歡有些將信將疑。之前在廣阿之戰的時候他也用過離間計,但那時的對手是爾朱家那幾個智商不夠用的家夥,這招對侯莫陳悅和賀拔嶽是不是還管用,他心裏實在沒底。
但現在反正也沒別的好辦法,試試這招也無妨。於是他同意了翟嵩的請求。
事實證明,翟嵩判斷得很準,侯莫陳悅現在正處於極其鬱悶焦躁的狀態。
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想當初剛開始西征的時候,賀拔嶽跟侯莫陳悅一個左大都督一個右大都督,官職不分上下,結果這才過了三年多,賀拔嶽就儼然接替爾朱天光變成了關西的土皇帝,侯莫陳悅現在雖然名義上是隴右行台,但實際上能管的隻有秦州這一小塊兒地方,周邊的小弟全都跑到賀拔嶽那邊了。而且賀拔嶽職位升了,官威也大了,說話辦事頤指氣使的,完全不顧及侯莫陳悅的麵子。
如果一開始就這樣還好,現在這種反差實在是要命。
更嚴重的是,賀拔嶽現在正在用他的嫡係去逐步接管關西諸州,估計過段時間自己秦州刺史的位置也要保不住了。眼看著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窄,手下兄弟們看自己的眼神也越來越異樣,侯莫陳悅覺得現在每天都在煎熬。
於是翟嵩過來一煽動,侯莫陳悅就動了改投高歡的念頭。
寧可去高歡那裏從頭開始,也好過在賀拔嶽這裏受氣。
翟嵩一看很有戲,趕緊進一步誘導,說將軍你如果沒有功勞就過去,大丞相想給你封官也沒啥借口。要不這樣吧,這段時間你還是假意依附賀拔嶽,找個機會把他做掉,我估計那時候大丞相一高興,沒準會讓你接替他當新的關隴王。
侯莫陳悅本就是見利忘義之人,有這麽好的翻身機會豈能錯過,於是他欣然應允,從此開始暗地裏籌劃如何對付賀拔嶽。
翟嵩的工作做得非常隱秘,賀拔嶽那邊沒有任何覺察。
實際上,賀拔嶽最近正在忙著集合大軍,準備出兵去靈州討伐曹泥。
賀拔嶽已經知道了高歡最近在河西一帶的行動,隻是紇豆陵伊利被滅得實在太快,平涼離河西又太遠,等他收到報告的時候已經晚了。
可是如果現在跑過去跟高歡幹架,又有點兒太早,高歡此時畢竟還是國家的大丞相,自己沒有皇帝的授權也沒法出兵。況且眼下自己家邊上很多事情還沒有理順,比如這個靈州刺史曹泥就非常不老實,表麵上對我唯唯諾諾,背地裏卻一直跟高歡偷偷聯係,死活不肯交出靈州的控製權。
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內部這種不聽話的勢力絕不能姑息,必須堅決滅掉,否則會嚴重影響我的威信。
於是賀拔嶽立刻下令集合關隴地區各州的兵力,加上自己的人,準備北上去攻打靈州。
隴右一帶名義上是侯莫陳悅的負責區域,賀拔嶽現在自視甚高,不願意跟侯莫陳悅的下級直接打交道,於是除了自己的本部人馬之外,其他各州的部隊就讓侯莫陳悅具體負責。
現在兩個謀士左丞宇文泰和右丞薛孝通都不在身邊,賀拔嶽做決策的時候也沒人商量,心裏還是感覺有些沒底,於是他派都督趙貴專門跑一趟夏州,谘詢一下宇文泰對這次出兵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宇文泰聽說賀拔嶽要帶著侯莫陳悅去打曹泥,覺得非常不妥,他請趙貴趕緊回去阻止賀拔嶽。宇文泰認為曹泥地處靈州,孤城偏遠,根本起不了多大風浪,有自己在夏州這裏盯著他就夠了。反倒是侯莫陳悅這個人貪而無信,現在又占據著重要位置,他才是關隴集團中最大的風險點。宇文泰建議賀拔嶽先想辦法除掉侯莫陳悅,再去對付曹泥。
趙貴見宇文泰年紀雖小,但思路非常清晰,對當前形勢分析得有理有據,不禁大為歎服。他沒做停留,快馬趕回平涼向賀拔嶽轉達了宇文泰的意見。
賀拔嶽本來指望宇文泰能在具體的戰鬥部署上給出點兒建議,沒成想宇文泰直接建議自己撤兵,理由居然是要提防侯莫陳悅。賀拔嶽頗有點兒不以為然,覺得這次宇文小兄弟有些過於謹慎了。現在自己大權在握,侯莫陳悅那個家夥又沒啥本事,就算心裏不服也隻能忍著,能有啥威脅。曹泥現在如此囂張不聽調遣,讓自己很沒有麵子,不幹掉他我以後何以服眾?
於是賀拔嶽沒有理會宇文泰的建議,繼續按計劃領兵去攻打靈州。
此時侯莫陳悅的部隊駐紮在高平,賀拔嶽的部隊駐紮在平涼。賀拔嶽數次跟侯莫陳悅一起商討軍事方案,侯莫陳悅也表現得非常熱情,表示絕對擁護賀拔嶽的核心地位,服從賀拔嶽的指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靈州打下來。
靈州是在原薄骨律軍鎮的基礎上改置而成,治所就是薄骨律鎮城,位於今天的寧夏靈武市附近。
跟別的鎮城相比,薄骨律鎮城很有些特殊。更嚴格地說,是附近這一段黃河有些特殊,剛好是由東北流向轉到正北流向的拐點。當時黃河水量較大,拐彎之處改道非常頻繁,基本上每隔三十年左右就朝西或者朝東移動一次,這也就是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由來。
薄骨律鎮城最早坐落在黃河西岸,後來由於黃河河道西移,鎮城所在的位置就變成了黃河中間的一塊河渚,四麵環水,硬打的話頗有些費勁。
但眼下正值嚴冬二月,黃河水麵千裏冰封,不需要坐船就可以通行,靈州的防守優勢大打折扣。賀拔嶽覺得現在正是出兵的好時候,如果再耽誤一段時間等雪化冰消就不好打了。
於是他派侯莫陳悅作先鋒提前啟程去探路,自己帶著大部隊隨後出發。
侯莫陳悅領命之後離開高平北上,一直行至靈州以西的河曲附近,將部隊駐紮下來,在河邊等著賀拔嶽。
等賀拔嶽趕到的時候,侯莫陳悅表現出特別崇拜的樣子,說大都督果然料事如神,這一帶河冰凍得很結實,完全可以用兵。您的兵馬剛到,要不先讓將士們去紮營吧,咱倆先到我的營中去討論一下作戰細節。
賀拔嶽完全沒有戒心,他覺得都是自己的部隊,沒什麽需要防範的。於是他跟侯莫陳悅邊走邊聊,徑自進了對方的大營。
侯莫陳悅跟賀拔嶽在大帳之中坐了下來,對著沙盤研究攻城方案,站在他們身後的端茶倒水的是侯莫陳悅的女婿元洪業。
侯莫陳悅見賀拔嶽已經完全放鬆了警惕,知道機會來了。他借口肚子突然有點疼,起身溜出帳外。賀拔嶽正在考慮作戰方案,沒太在意侯莫陳悅的這個舉動,眼睛繼續盯著沙盤。
但此時危險已經悄然來臨。
就在賀拔嶽毫無防備的時候,他身後的元洪業悄悄抽出佩劍,惡狠狠地兜頭砍了下去。
劍光閃處,整個關西大地仿佛都在顫抖。
賀拔嶽少年成名,英氣蓋世,在功業即將到達頂點的時候,卻由於自己的自負和疏忽,最終喪身在叛徒之手,壯麗的一生在冰冷的黃河岸邊戛然而止。
隨同賀拔嶽的親兵一看主帥莫名其妙就被砍死了,不知道啥情況,哆哆嗦嗦什麽話也不敢說。侯莫陳悅見元洪業已經得手,他擔心賀拔嶽的部眾鬧事,於是跟這些親兵說,你們趕緊回去跟大家說一下,我受皇帝密旨,隻斬殺賀拔嶽一人,讓其他人不要害怕。
親兵們撿得性命,趕緊跑回賀拔嶽的大營,把發生的情況和侯莫陳悅的話匯報給大家。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將士們都懵了,大家都不知道為啥皇帝突然要下這樣的旨意,但侯莫陳悅說得信誓旦旦的,眾人摸不清虛實,都不敢亂動,隻好呆在原地等著新的安排下達。
結果等了半天啥也沒等到,出門一看侯莫陳悅領著自己的部隊先撤了。
此時但凡侯莫陳悅有一點做事能力,能夠出麵去安撫一下賀拔嶽的部眾,都可以把大部分人拉攏到自己麾下。但他沒做過啥大事,心理素質太差,害死賀拔嶽之後反倒覺得六神無主不知道接下來該幹啥了。他擔心在這裏呆久了會有變故,索性直接帶領部下返回了關隴。
眾將一看侯莫陳悅跑沒影了,知道再在這裏等也沒意義,隻好各自散去。
這下靈州也不用打了。現在大家群龍無首,人心惶惶,都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隻有趙貴還保持著冷靜。他覺得自己受賀拔嶽的知遇之恩,此時就這麽跑掉未免太不仗義,有必要站出來做一些事情。於是他帶著幾十個人到侯莫陳悅那裏假裝投降,條件是請求收葬賀拔嶽。趙貴言辭慷慨,侯莫陳悅也很是感動,便把賀拔嶽的遺體交給了趙貴。
趙貴得手之後,立刻頭也不回地率眾逃回高平,同時召集其他將領,一起商討如何為賀拔嶽報仇。
得知這麽簡單就除掉了賀拔嶽這個心腹大患,高歡大喜過望,但同時感到也有些惋惜。他跟賀拔嶽雖然都出自六鎮,但兩個人從認識起就一直明爭暗鬥,互相看不順眼,他們此後也都各自發展到了可以左右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本以為一場驚天動地的爭鬥已經不可避免,沒想到賀拔嶽卻由於過度自負輕敵,竟然死於一劍之下,實在令人唏噓歎惋。
但高歡此時還不知道的是,賀拔嶽隻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那個此時還在統萬城中的二十七歲的武川少年,才是他一生中真正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