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溫家、郭家、賈家,號稱並州四大家族,現任家主分別為王彌、溫恢、郭淮、賈逵。


    王彌(?~311年),東萊郡人,西晉叛民領袖,汝南太守—王頎之孫。


    永興三年(306年),參加劉伯根起義,拜為長史。


    劉伯根死後,擄掠青徐兩州,擁兵數萬,聲勢浩大。


    永嘉二年(308年),率軍進逼洛陽,為司徒—王衍所敗。


    於是,歸附漢趙劉淵,拜司隸校尉,遷征東將軍,封東萊郡公。


    漢趙光興二年(311年),聯合劉曜、石勒攻破洛陽。


    回師青州途中,為石勒所殺。


    ………


    溫恢(178-223年),字曼基,太原郡祁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涿郡太守—溫恕的兒子。


    溫恢出身太原溫氏,少有大誌。


    舉孝廉,曆任廩丘縣長、鄢陵縣令、廣川縣令、彭城相、魯國相,頗有政績。


    得到曹操賞識,授丞相主簿,出任揚州刺史。


    曹魏建立後,授侍中,出任職魏郡太守。


    黃初四年(223年),擔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病逝,享年四十五歲。


    ………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人。


    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雁門郡太守—郭縕之子,出身太原郭氏。


    東漢末年,舉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丞相兵曹議令史、征西將軍(夏侯淵)司馬。


    定軍山戰敗時,收集殘兵,聯合杜襲共推張合為主將,迅速穩定局勢。


    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陽亭侯,遷鎮西將軍(曹真)長史。


    阻止諸葛亮北伐,料敵精準,屢立戰功。


    正始元年(240年),擊退蜀國薑維,後累遷征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


    嘉平二年(250年),遷官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陽曲侯。


    正元二年正月癸未日(255年2月23日),去世,追贈大將軍,諡號為貞。


    ………


    賈逵(174年\/175年~228年),字梁道,初名衢,後改名逵,河東郡襄陵縣人。


    西晉大臣—賈充之父,晉惠帝皇後—賈南風祖父,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將領。


    賈逵少為諸生,初仕郡吏,累遷縣長、郡守。


    漢末入仕丞相(曹操)府,官任主簿,為曹操所信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賈逵主持喪事。


    力排秘不發喪之議,及時發喪並保護璽綬,奉曹操棺木返鄴城。


    曹丕任其為鄴令,後遷魏郡太守。


    曹丕代漢後,任其為豫州刺史,負責對孫吳的江夏一帶軍務,爵關內候,進封陽裏亭候。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司馬懿、賈逵對孫吳發起進攻,賈逵率滿寵、胡質等自西陽出發,攻擊吳軍據點東關。


    因曹休被吳軍圍困於石亭,賈逵擊退吳軍,解救曹休,保全魏軍主力。


    賈逵任內多有政績,組織民眾大興水利,改善當地農田灌溉條件,又疏浚中原地區部分河道,開通運河二百餘裏,方便了交通運輸,世稱“賈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逝於任上,享年五十四歲(一作五十五歲),諡號肅侯。


    賈逵死後,為豫州吏民所追思,吏民刻其石像、立碑建祠用以紀念。


    ………


    四大家族中,王彌本為劉淵大將,曾經參加過河北大戰。


    在並州軍慘敗後,王彌返回了家中;


    後來在中部鮮卑入侵時帶領族人堅決抗爭,直到石勒反攻晉軍後,王彌舉族投奔。


    溫恢的家族位於平陽,本來在河東治下,但卻距離西河很近。


    因此,在石勒奪取西河並與晉軍抗爭之時,溫恢舉族投奔。


    郭淮、賈逵也和王彌差不多,他們家族所在的塢堡,乃是晉國建立後為數不多還在抵抗鮮卑人的地方。


    後來,石勒反攻晉軍,王家、郭家、賈家先後依附。


    四大家族不僅為石勒擴大了影響力、號召力,也為石勒提供了不少人才,且為石勒在實際上控製並州提供了條件。


    以上種種,無不證明了石勒才是真真正正的並州之主,而非隻有虛名的劉曜了。


    除此以外,冉閔的三千乞活軍也同樣不可小覷,這可不僅僅隻是一支騎兵部隊!


    冉閔在追擊匈奴、奚的殘軍之時,先後遭遇過伏擊和秦軍的北路軍的夾擊,最終卻能夠從河套地區安全返回並州。


    這中間靠的不僅是冉閔的蓋世武藝,同樣也離不開冉閔麾下三位人才的幫助,他們分別是:李農、孔萇、麻秋!


    李農(?~350年),十六國時期後趙將領、重臣,後趙武帝—石虎的親信大臣。


    後趙建武初年,便擔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349年,任命為大都督,率軍討伐梁犢戰敗。


    同年石虎去世,石世即位,張豺把持朝政,欲殺李農,李農率乞活數萬自保於上白。


    石遵殺張豺,廢石世,李農官複原職。


    同年,義陽王—石鑒聯合冉閔,劫持李農等將領,起兵弑殺石遵。


    石鑒篡位,任命李農為大司馬,兼錄尚書事。


    從此與冉閔共掌後趙軍政大權,排除異己。


    後趙繼位皇帝—石鑒,秘密派宦官送信給撫軍將軍張沈等,領他們趁著後趙首都—鄴城空虛,發動襲擊,推翻石閔等人。


    沒想到,這名宦官早就被石閔收買,將這一絕密計劃告訴了石閔、李農。


    石閔、李農立刻回軍,罷黜了石鑒,並將其處死。


    同時,把石虎的二十八個孫兒全部殺死,石姓皇族無論老少一律屠殺。


    350年,冉閔即皇帝位,建立冉魏政權,封李農為齊王、太宰、錄尚書事。


    武將出身的冉閔和李農,從前平起平坐,一朝分為君臣,人心總爭短長,總有小事引起不忿。


    但冉閔和李農不僅臣疑君,君更疑臣。


    加之,李農並非純文人出身,有“乞活”大軍作後托,逐漸就會成為對冉閔皇位的最直接威脅。


    公元350年,冉魏君主—冉閔,無故下令誅殺齊王李農和三個兒子,此事在《晉諸公傳》、《甲府通冊》、《資治通鑒》都有記載。


    ………


    孔萇,十六國後趙名將,被稱為石勒爪牙的心腹大將,身為最初的十八騎之一。


    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常任先鋒之職。


    在永嘉之亂時,曾勸石勒處死俘虜的晉室王公,先後與劉琨、鮮卑拓跋部、鮮卑段氏以及諸多民變者爭戰,為石勒立足河北做出貢獻。


    西晉太安年間(302年―303年),師歡的家鄰近牧馬場,和魏郡的販賣頭目汲桑常相往來,石勒以擅於相馬而向汲桑主動投靠。


    ………


    麻秋(?~350年),並州太原人,羯族,十六國時期後趙名將。


    麻秋英勇善戰,征戰四方。


    收降氐族首領苻洪,打敗鮮卑段部首領段遼,拜征東將軍。


    迎接段遼投降,為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所敗,戰後被後趙武帝—石虎罷官奪爵。


    後出任涼州刺史,統兵攻打前涼,陸續擊敗前涼將領車濟、宋矩、張瑁等人,終敗於前涼名將—謝艾之手。


    永和六年(350年),麻秋率軍大破王朗,勝利後班師返回鄴城。


    途中,被前秦文桓帝苻雄擊敗並生擒,出任軍師將軍。


    期間,設宴毒殺前秦惠武帝—苻洪,最終為前秦景明帝—苻健所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