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鄴都,大漢都城。
自從士族之變後,如今複盤的大漢上下已然是鐵板一塊,唯獨硬實力還不夠。
所謂實力,不外乎地盤、人口兩塊,此乃硬實力也。
地盤決定了戰略縱深,地盤越大,耕地就越多。
至於人口更是如今最寶貴的資源,人多就意味著種地的人多了,參軍的人也多了。
為此,劉裕可謂是想盡辦法,以求增強大漢的實力。
對內,劉裕仿照吳國製度,將自己的地盤給劃分為了三個州。
每個州五到六個郡,大郡拆分,小郡合並。
原先青州治下六十五城;
兗州治下八十城;
冀州四郡治下四十二城;
魯郡治下六城;
河內郡治下十八城;
總計二百一十一城。
魏州下轄:魏郡、河內、趙郡、巨鹿、清河、東郡,總計六郡七十一城,治所\/都城—鄴。
青州下轄:濟陽(濟南與濟北合並)、齊郡、樂安、北海、東萊、平原,總計六郡七十城,治所—臨淄。
兗州下轄:陳留、東平(與任城合並)、泰山、山陽、濟陰、魯郡,總計六郡七十城(原先東郡四城劃歸兗州),治所—昌邑。
各州、郡、縣皆安排官吏、守將,大多為寒門,士族成員皆集中於都城—鄴。
比如,魏州魏州都督—張遼,兗州都督—臧霸,青州都督—滿寵。
雖然地盤還是那麽多,人口在士族之亂後還有所減少,但在重新劃分之後卻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外,劉裕主張流民重新歸附,並積極尋求對外擴張。
這些年,河北、中原地界曆經河北大戰、秦魏決戰,再加上冬季延長。
這使得自黃巾之亂以後,北方的人口流失極為嚴重,流民則大多湧入了如今孫策和高歡的治下。
此外,當初河北大戰之時,許多魏州百姓還依附於黑山軍。
因此,劉裕想要流民回流的辦法,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的舉措。
畢竟在短時間內,尤其是在天災、戰爭依舊不斷的情況下,要想快速增加人口也基本不可能。
劉裕的這種辦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和平解決方案,另一個不和平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了,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第三種辦法。
而要想和平解決人口的問題,那麽複盤的大漢就必須擴大其自身的影響力,而擴大影響力又必須要通過戰爭來實現!
隻有百戰百勝方能樹立起強大的威名,百姓們才會爭相歸附,否則百姓來幹嘛?
就比如現在的吳國,為什麽在秦魏決戰後期,中原流民多是湧入南方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現在的吳國強大,吳軍百戰百勝,大將軍孫策威名赫赫可以護佑百姓安居樂業。
在不知不覺中,吳國已然是成為了一方霸主,哪怕是劉裕也不得不承認。
在劉裕看來,吳國的強大體現在三個方麵,分別是:
第一,吳軍百戰百勝,吳軍之所以強大又體現在三個方麵。
1.吳軍擁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以及一大批統帥之才,劉裕不管以前還是現在都比不了。
2.吳軍擁有強大的情報組織,這使得吳軍在情報上總能先發製人,吳軍高層更是能夠做到運籌帷幄。
3.吳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強大,不僅足兵足糧,且武器裝備也是十分精良。
第二,吳軍占據地利優勢,這使得吳軍能夠仰仗水師之力。
雖然劉裕在南方之時,也曾短暫地擁有過水師,但說到底並不是他自己的。
而吳軍不僅擁有屬於自己的造船廠,且還有先進的造船技術,這是劉裕一直都不曾擁有過的。
雖然昔日最大的造船廠,最強大的水師都在荊州,但孫策在掃蕩江東之後便已經全麵超越了荊州。
這使得在第一次江夏之戰時,荊州水師就已經是天下第二了,反觀彼時還是江東軍的江東水師才是天下第一。
所謂南船北馬,擁有天下第一水師的吳軍注定了會統一南方,且在如今看來水師更是其進可攻、退可守的一大利器!
哪怕未來的某一天北方能夠統一,能夠將吳國的北部疆域給推到長江一線,可要想踏江南下滅了吳國也是難上加難!
第三,孫策年輕,這是其他諸侯無法比擬的優勢。
先不說已故劉淵、劉表、曹操、袁紹,就說現在的劉裕、宇文泰、高歡、慕容儁,又有哪一個不比孫策年長?
孫策現年才三十四歲,劉裕卻是四十一了,宇文泰、高歡、慕容儁也都差不多四旬的年紀。
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恐怕這四家連活都活不過孫策!
這尼瑪,每每想到這裏,劉裕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在南方時,劉裕不是孫策的對手;
現在到了北方,結果還是孫策送來的,難道以後就是對手了嗎?
要想勝過孫策,劉裕就必須統一北方,可是統一北方後也未必能夠滅了孫策啊!
劉裕已經可以預見到,未來最多和孫策平分天下,一南一北。
這還是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就是還沒統一北方,最後就被孫策北伐給滅了。
想到這裏,劉裕當即就明白了“北狩計劃”的關鍵所在,說穿了劉裕是被坑了。
“若無北狩計劃,在秦魏決戰之後,如今的北周必將統一北方,頂多也就這兩三年的時間吧?而現在,朕坐鎮鄴都,複盤大漢,從而將北周、北齊給牢牢地擋住了。北周對朕恨不得生吞活剝,北齊也對朕虎視眈眈,朕的大漢就夾在兩強之間給孫策這狗日的作為屏障!
隻要朕在,隻要大漢還在,北方就不會統一,恐怕孫策也不會坐視朕統一北方!哈哈哈,好一個北狩計劃,哼哼!”劉裕的心裏如此想到。
事實上,不僅僅是劉裕想到了,其實鄴都的很多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出來了。
所謂大漢複盤,不過是一枚棋子,孫策的吳國才是背後的操盤手。
如今的局勢,真可謂是南方有一霸,北方有四雄!
再說得準確一點,或許北周、北齊會不把吳國放眼裏,如今的大漢卻不得不把吳國放眼裏。
要說最可憐的就是,大漢的探子連一點北周的消息也帶不回來,現在情報上隻得依賴吳國的暗衛提供一些消息。
由此可見,大漢其實算是吳國的附庸了,隻不過這在名聲上不好聽。
因此,之前才有漢吳聯盟,實際卻是吳漢聯盟罷了。
天下強弱之分早已易勢,為今天下隻有吳國是霸主,其他的北方四雄還不夠格!
自從士族之變後,如今複盤的大漢上下已然是鐵板一塊,唯獨硬實力還不夠。
所謂實力,不外乎地盤、人口兩塊,此乃硬實力也。
地盤決定了戰略縱深,地盤越大,耕地就越多。
至於人口更是如今最寶貴的資源,人多就意味著種地的人多了,參軍的人也多了。
為此,劉裕可謂是想盡辦法,以求增強大漢的實力。
對內,劉裕仿照吳國製度,將自己的地盤給劃分為了三個州。
每個州五到六個郡,大郡拆分,小郡合並。
原先青州治下六十五城;
兗州治下八十城;
冀州四郡治下四十二城;
魯郡治下六城;
河內郡治下十八城;
總計二百一十一城。
魏州下轄:魏郡、河內、趙郡、巨鹿、清河、東郡,總計六郡七十一城,治所\/都城—鄴。
青州下轄:濟陽(濟南與濟北合並)、齊郡、樂安、北海、東萊、平原,總計六郡七十城,治所—臨淄。
兗州下轄:陳留、東平(與任城合並)、泰山、山陽、濟陰、魯郡,總計六郡七十城(原先東郡四城劃歸兗州),治所—昌邑。
各州、郡、縣皆安排官吏、守將,大多為寒門,士族成員皆集中於都城—鄴。
比如,魏州魏州都督—張遼,兗州都督—臧霸,青州都督—滿寵。
雖然地盤還是那麽多,人口在士族之亂後還有所減少,但在重新劃分之後卻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外,劉裕主張流民重新歸附,並積極尋求對外擴張。
這些年,河北、中原地界曆經河北大戰、秦魏決戰,再加上冬季延長。
這使得自黃巾之亂以後,北方的人口流失極為嚴重,流民則大多湧入了如今孫策和高歡的治下。
此外,當初河北大戰之時,許多魏州百姓還依附於黑山軍。
因此,劉裕想要流民回流的辦法,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的舉措。
畢竟在短時間內,尤其是在天災、戰爭依舊不斷的情況下,要想快速增加人口也基本不可能。
劉裕的這種辦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和平解決方案,另一個不和平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了,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第三種辦法。
而要想和平解決人口的問題,那麽複盤的大漢就必須擴大其自身的影響力,而擴大影響力又必須要通過戰爭來實現!
隻有百戰百勝方能樹立起強大的威名,百姓們才會爭相歸附,否則百姓來幹嘛?
就比如現在的吳國,為什麽在秦魏決戰後期,中原流民多是湧入南方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現在的吳國強大,吳軍百戰百勝,大將軍孫策威名赫赫可以護佑百姓安居樂業。
在不知不覺中,吳國已然是成為了一方霸主,哪怕是劉裕也不得不承認。
在劉裕看來,吳國的強大體現在三個方麵,分別是:
第一,吳軍百戰百勝,吳軍之所以強大又體現在三個方麵。
1.吳軍擁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以及一大批統帥之才,劉裕不管以前還是現在都比不了。
2.吳軍擁有強大的情報組織,這使得吳軍在情報上總能先發製人,吳軍高層更是能夠做到運籌帷幄。
3.吳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強大,不僅足兵足糧,且武器裝備也是十分精良。
第二,吳軍占據地利優勢,這使得吳軍能夠仰仗水師之力。
雖然劉裕在南方之時,也曾短暫地擁有過水師,但說到底並不是他自己的。
而吳軍不僅擁有屬於自己的造船廠,且還有先進的造船技術,這是劉裕一直都不曾擁有過的。
雖然昔日最大的造船廠,最強大的水師都在荊州,但孫策在掃蕩江東之後便已經全麵超越了荊州。
這使得在第一次江夏之戰時,荊州水師就已經是天下第二了,反觀彼時還是江東軍的江東水師才是天下第一。
所謂南船北馬,擁有天下第一水師的吳軍注定了會統一南方,且在如今看來水師更是其進可攻、退可守的一大利器!
哪怕未來的某一天北方能夠統一,能夠將吳國的北部疆域給推到長江一線,可要想踏江南下滅了吳國也是難上加難!
第三,孫策年輕,這是其他諸侯無法比擬的優勢。
先不說已故劉淵、劉表、曹操、袁紹,就說現在的劉裕、宇文泰、高歡、慕容儁,又有哪一個不比孫策年長?
孫策現年才三十四歲,劉裕卻是四十一了,宇文泰、高歡、慕容儁也都差不多四旬的年紀。
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恐怕這四家連活都活不過孫策!
這尼瑪,每每想到這裏,劉裕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在南方時,劉裕不是孫策的對手;
現在到了北方,結果還是孫策送來的,難道以後就是對手了嗎?
要想勝過孫策,劉裕就必須統一北方,可是統一北方後也未必能夠滅了孫策啊!
劉裕已經可以預見到,未來最多和孫策平分天下,一南一北。
這還是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就是還沒統一北方,最後就被孫策北伐給滅了。
想到這裏,劉裕當即就明白了“北狩計劃”的關鍵所在,說穿了劉裕是被坑了。
“若無北狩計劃,在秦魏決戰之後,如今的北周必將統一北方,頂多也就這兩三年的時間吧?而現在,朕坐鎮鄴都,複盤大漢,從而將北周、北齊給牢牢地擋住了。北周對朕恨不得生吞活剝,北齊也對朕虎視眈眈,朕的大漢就夾在兩強之間給孫策這狗日的作為屏障!
隻要朕在,隻要大漢還在,北方就不會統一,恐怕孫策也不會坐視朕統一北方!哈哈哈,好一個北狩計劃,哼哼!”劉裕的心裏如此想到。
事實上,不僅僅是劉裕想到了,其實鄴都的很多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出來了。
所謂大漢複盤,不過是一枚棋子,孫策的吳國才是背後的操盤手。
如今的局勢,真可謂是南方有一霸,北方有四雄!
再說得準確一點,或許北周、北齊會不把吳國放眼裏,如今的大漢卻不得不把吳國放眼裏。
要說最可憐的就是,大漢的探子連一點北周的消息也帶不回來,現在情報上隻得依賴吳國的暗衛提供一些消息。
由此可見,大漢其實算是吳國的附庸了,隻不過這在名聲上不好聽。
因此,之前才有漢吳聯盟,實際卻是吳漢聯盟罷了。
天下強弱之分早已易勢,為今天下隻有吳國是霸主,其他的北方四雄還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