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燕軍主力已經後退,烏桓大軍已經完成了合圍。


    雖然烏桓大軍的戰鬥力和戰五渣一樣,但在完成包圍圈之後,其人多的優勢卻是被發揮到了極致。


    人多就意味著包圍圈十分厚實,其中被包圍的齊軍和燕軍就如同陷入汪洋大海的一葉小舟一般,輕易都無法逃出生天。


    是的,對於現在的雙方來說,再不走就真的要完犢子了!


    原本齊軍的戰鬥目標自然是擊退燕軍,進而打敗烏桓,奪取柳城。


    隻可惜的是燕軍實在太多了,單單兩萬前軍就無法全殲,更別提還有四萬主力和大約二十萬烏桓了。


    在這種局麵之下,齊軍別說是完成預定的戰略目標了,哪怕是自保都難以做到。


    這不,眼下的齊軍不僅陷入了苦戰,外圍更是陷入了烏桓人的層層包圍之中。


    再者,由於烏桓人的包圍圈實在太大太厚了,這使得齊軍根本不清楚外麵的具體情況。


    他們隻看到了燕軍主力後退了,隻以為燕軍主力是在給烏桓人騰地方,殊不知燕軍主力其實是後撤了十裏。


    這就造成了齊軍受到的壓力極大,就算消滅了燕軍前軍,那還有外麵的烏桓大軍!


    就算擊敗了烏桓大軍,那還有四萬燕軍主力!這仗要打到猴年馬月才能贏啊!


    於是乎,齊軍的士氣越來越低,傷亡也越來越大。


    雖然齊軍都是精銳,但打仗打的就是士氣,就算精銳在這時候又能怎麽樣呢?


    何況烏桓人在完成包圍圈之後,其龐大的人數優勢也逐漸化作了兵種優勢,尤其是其中數量龐大的弓箭部隊了。


    這不,僅僅一炷香的時間,齊軍和燕軍就已經被射殺了近千人之多,且傷亡人數還在不斷加大。


    裏麵是齊軍和燕軍在血戰,外圍是在被烏桓人屠殺,這樣下去慕容恪就要得逞了!


    怎麽辦呢?


    在這種情況下,一切都是於事無補,最重要的就是看主帥的抉擇了。


    此時,慕容翰還在與高昂的苦戰之中,兩大猛將竟然誰也奈何不得誰。


    偏偏慕容翰就是主將,連他都分身乏術,其他燕軍更是陷入到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反觀齊軍方麵,不是在與燕軍作戰,就是在嚐試著突破烏桓人的包圍圈。


    可在這種局麵下,齊軍所作的一切都隻是徒勞,除非他們能夠集中一處從而一舉突破!


    然而別忘了,雖然齊軍還剩下不到萬人,但卻是分了整整五軍!


    眼下,高昂、彭樂的部隊在與燕軍作戰,田豫、田疇的部隊是在嚐試著突圍。


    反觀趙雲的部隊卻是機動的,他們在趙雲的帶領下先是陸續匯合了二田的部隊,進而殺奔燕軍所在的主戰場。


    這使得齊軍終於全部集結了,隻可惜戰損也確實賊高,戰至此時齊軍也隻剩下了大約六七千之眾。


    為今之計,齊軍再不突圍就早晚要交代在這裏,因此必須要突圍!


    可是該怎麽突圍呢?


    畢竟燕軍還在,一直在與齊軍纏鬥,外圍的烏桓大軍又是在步步緊逼。


    這使得包圍圈越來越小,留給兩軍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眼看著剩下的時間就要不多了。


    在趙雲看來,此時隻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優先消滅燕軍,再進行突圍;


    二是不管燕軍,直接突圍。


    若是選擇第一種,那麽就算消滅了燕軍,再進行突圍後也不知道還能剩下幾個人了。


    若是選擇第二種,那麽就算突圍而出,到時候燕軍也很可能會繼續死咬著他們不放!


    一邊是突出重圍後損失慘重,一邊是突出重圍後還得繼續作戰,好像橫豎都不是好結果!


    再者,齊軍的目的是為了奪取柳城,這兩種辦法顯然都與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何況趙雲壓根不知道慕容翰所部其實是棄子,這就使得他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從而想出了一個他認為的比較折中的辦法。


    趙雲決定,留下高昂、彭樂兩部斷後,然後帶著一多半的主力優先突圍!


    隻要突出重圍,到時候趁著烏桓人都在這裏,柳城空虛再一舉拿下就好辦了!


    至於高昂、彭樂兩部,隻能說一聲抱歉了,好在二將都勇冠三軍,趙雲想來自保應該問題不大。


    說幹就幹!


    想到這裏,趙雲便放棄了率部參戰的想法,從而下令讓主力從西南方向突圍!


    隨著主將命令的下達,大約四千餘眾開始轉向,然後殺奔西南方向的烏桓大軍而去。


    趙雲在前,作為鋒矢,大部隊緊隨其後。


    有了趙雲的親自帶隊,且是要進行突圍,齊軍的士氣突然之間就拔高了幾分。


    將士們嗷嗷叫著,不再把眼前的烏桓人放在眼裏,從而變得勢如破竹。


    烏桓大軍本來以為勝券在握,隻要拖時間消滅了包圍圈內的兩軍,到時候就是大功一件。


    雖然他們料到兩軍會選擇突圍,且之前也有齊軍在嚐試突圍,但沒想到齊軍的攻勢會如此猛烈!


    尤其是殺神趙雲衝在前頭,那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烏桓人本就畏懼趙雲,現在越發畏懼,這使得西南方向的包圍圈也變得不再緊密。


    見狀,趙雲不禁大喜過望,包圍圈變得鬆散了也正合他意!


    本來嘛!烏桓人多陣型厚實,齊軍必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突圍成功。


    可現在好了,烏桓人的陣型動搖了,就連射出的箭矢也變得稀疏了。


    而且趙雲一個人就擋住了大部分的攻擊,且衝鋒在前輕易就破開了烏桓的大陣,這使得其他齊軍隻需要跟在後麵衝鋒就行。


    在這種局麵下,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又再一次被拔高了,直到烏桓包圍圈中的一塊徹底瓦解。


    西南方向的烏桓人崩潰了,一觸即潰,齊軍順利突圍!


    且在突圍的過程中,隨著烏桓人的崩潰,其整個包圍圈也逐漸地向著四周瓦解。


    終於,隨著齊軍主力全部突圍而出,一半的烏桓包圍圈也完蛋了。


    齊軍的士氣再一次達到了頂點,眼看著烏桓人崩潰了,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乎,突圍戰演變為了屠殺,齊軍們邊殺邊撤。


    再者,烏桓人在崩潰之後還是往柳城方向逃跑的,正好齊軍也要去奪取柳城。


    這就使得烏桓人的潰逃之路成了被屠殺之路,直到齊軍衝到柳城之下,一路上到處都是烏桓人的屍體。


    眼見柳城空虛,趙雲當即下令讓田豫、田疇前往接收城池,自己則是又率部殺回主戰場。


    畢竟高昂、彭樂還在戰鬥,趙雲可做不到留下戰友去送死,因此他勢必要救回二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