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經過不懈的努力,諸葛亮曆時十個月終於平定南中。
曆史上,蜀漢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無當飛軍”,非常勇猛。
又分開瘦弱,配給大族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設置五部都尉。
而夷人都十分剛毅、鬥狠,與大族、富豪關係很差。
蜀漢便勸大族捐出金帛,聘請夷人作部曲,聘請越多,便可世襲官位。
於是,夷人漸漸臣服屬於朝廷,建立起夷、漢並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
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
比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
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
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這一世,諸葛亮在寧州的為政舉措也大致和曆史上的一樣,依舊重用當地人為官。
其中,李恢、呂凱等當地人得到了重用,諸葛亮還從軍中提拔了馬忠、張翼、張嶷等將才。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初為建寧郡督郵。
劉備攻占益州後,拜為功曹書佐、主簿,遷別駕從事。
蜀漢建立後,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
跟隨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
作為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蜀漢政府的財政。
建興九年(231年),去世。
………
呂凱(?-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韋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蜀漢初(221年),呂凱為永昌郡功曹。
自蜀漢章武(221年-222年)初,為永昌郡太守。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去世,雍闓反漢附吳。
後呂凱與府丞蜀郡王伉率領吏民閉境拒雍闓,雍闓多次勸呂凱降吳,均被拒絕。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表奏呂凱功勞,以呂凱為雲南郡太守,封陽遷亭侯。
後呂凱為叛夷所害,其子呂祥及子孫世為永昌太守。
呂凱因為對蜀漢的忠義,使得永昌郡中很多人都很信任他、支持他。
呂凱和郡丞王伉不懼威脅,不受利誘,統率官吏民眾,與幾麵強敵長期抗衡,不僅維護了蜀漢統一,並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穩定,社會經濟文化得到持續發展。
………
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篤,巴西閬中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封彭鄉亭侯。
馬忠小時候寄養在外祖父家,後來才恢複馬姓,改名為忠。
初仕巴西郡為郡吏。
東漢建安(196年~219年)末舉孝廉,任漢昌縣長。
初與劉備交談,其被稱賢才。
建興元年(223年),任丞相府門下督。
建興三年(225年),隨諸葛亮南征,領東路軍入牂牁,後為牂牁太守。
南中叛亂,馬忠領一軍討平牂牁郡的叛夷。
平定南中後,馬忠撫恤郡民,很有威惠。
建興十一年(233年)任庲降都督,剿滅夷首劉胄叛亂,平定南土。
蜀漢延熙五年(242年)還朝,加拜鎮南大將軍,後進封彭鄉侯。
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
馬忠為政,處事能斷,恩威並立,為人寬濟有度量,所以夷人畏而愛之。
他貫徹諸葛亮治理南中的策略,緩和各民族間的矛盾,對南中形勢的穩定起到很大作用。
卒後,南人為之立祠,水旱禱之。
………
張翼(?~264年),字伯恭,犍為郡武陽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東漢司空張皓玄孫,西晉廣漢太守張微之父。
劉備定益州時,張翼為書佐。
建安末年,舉孝廉,任江陽長,累遷至廣漢太守、蜀郡太守。
231年,官至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233年,南夷豪帥劉胄反叛,擾亂諸郡,張翼舉兵討伐未破,被朝廷召回,以馬忠代其為庲降都督。
在新官未到期間,張翼不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仍然運糧積穀,統攝不懈,一直堅持到新官到任。
馬忠到任,以張翼奠定的基礎,擊破劉胄,平定南中,氶相諸葛亮知道後,稱讚張翼以公事為重。
諸葛亮征魏,以張翼為前軍都督。
238年,張翼為尚書,累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史。
263年,魏國攻打蜀漢,張翼隨薑維在劍閣堅守,蜀漢滅亡後,薑維複國失敗,張翼為亂軍所殺。
………
張嶷(?-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張嶷足智多謀,屢建奇功。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廣漢、綿竹地區山賊張慕等乘機作亂。
張嶷以都尉身份領兵討伐,用設宴計親率伏兵將張慕等五十餘人斬首,十日內就將山賊平定,張嶷也因功升為牙門將。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薑維北伐,患有風濕的張嶷這時已經嚴重到不能走動,必須依靠拐杖站立。
於是,有人提議把張嶷留在後方,但是張嶷執意跟隨大軍北伐。
張嶷在北伐中英勇善戰,在與魏將徐質的交戰中,因寡不敵眾,戰死在隴地。
張嶷打通了通往成都的舊道,增設了驛站,讓成都和南中地區的聯係更加緊密。
彼此通商更加方便,有利於民族融合,進而促進了南中地區的穩定。
《益州耆舊傳》載:“張嶷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為臣有忠誠之節,處類有亮直之風,而動必顧典,後主深崇之。雖古之英士,何以遠逾哉!”
………
之後,諸葛亮作為寧州刺史開始主持工作,首先就是安排了各郡太守。
李恢為建寧郡(原益州郡)太守;
呂凱為永昌郡太守;
馬忠為牂牁郡太守;
張翼為寧州都督;
張嶷則為軍中將佐。
此外,諸葛亮還將原先的越嵩屬國,以及牂牁郡西南部合並設為興古郡。
後來,西陵方麵派遣鄧芝南下,本為加入南中軍團。
然而諸葛亮認為,相比於領兵之才,鄧芝更有治理之才。
於是乎,鄧芝擔任了興古郡太守,張嶷則入軍中為中郎將。
其餘將領,如甘寧、嚴顏、王平也因為戰功,所以獲得了很多獎賞。
之後,諸葛亮屯兵於寧州東南部邊境,本人則開始用心治理寧州。
直到沙摩柯率軍南下,南中軍團已然是達到了五軍編製,隻不過兵力還沒有達到滿編。
然而寧州以南卻有一個林邑國,實力很強,這也為諸葛亮後續攻打交州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麻煩!
曆史上,蜀漢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無當飛軍”,非常勇猛。
又分開瘦弱,配給大族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設置五部都尉。
而夷人都十分剛毅、鬥狠,與大族、富豪關係很差。
蜀漢便勸大族捐出金帛,聘請夷人作部曲,聘請越多,便可世襲官位。
於是,夷人漸漸臣服屬於朝廷,建立起夷、漢並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
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
比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
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
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這一世,諸葛亮在寧州的為政舉措也大致和曆史上的一樣,依舊重用當地人為官。
其中,李恢、呂凱等當地人得到了重用,諸葛亮還從軍中提拔了馬忠、張翼、張嶷等將才。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初為建寧郡督郵。
劉備攻占益州後,拜為功曹書佐、主簿,遷別駕從事。
蜀漢建立後,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
跟隨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
作為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蜀漢政府的財政。
建興九年(231年),去世。
………
呂凱(?-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韋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蜀漢初(221年),呂凱為永昌郡功曹。
自蜀漢章武(221年-222年)初,為永昌郡太守。
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去世,雍闓反漢附吳。
後呂凱與府丞蜀郡王伉率領吏民閉境拒雍闓,雍闓多次勸呂凱降吳,均被拒絕。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表奏呂凱功勞,以呂凱為雲南郡太守,封陽遷亭侯。
後呂凱為叛夷所害,其子呂祥及子孫世為永昌太守。
呂凱因為對蜀漢的忠義,使得永昌郡中很多人都很信任他、支持他。
呂凱和郡丞王伉不懼威脅,不受利誘,統率官吏民眾,與幾麵強敵長期抗衡,不僅維護了蜀漢統一,並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穩定,社會經濟文化得到持續發展。
………
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篤,巴西閬中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封彭鄉亭侯。
馬忠小時候寄養在外祖父家,後來才恢複馬姓,改名為忠。
初仕巴西郡為郡吏。
東漢建安(196年~219年)末舉孝廉,任漢昌縣長。
初與劉備交談,其被稱賢才。
建興元年(223年),任丞相府門下督。
建興三年(225年),隨諸葛亮南征,領東路軍入牂牁,後為牂牁太守。
南中叛亂,馬忠領一軍討平牂牁郡的叛夷。
平定南中後,馬忠撫恤郡民,很有威惠。
建興十一年(233年)任庲降都督,剿滅夷首劉胄叛亂,平定南土。
蜀漢延熙五年(242年)還朝,加拜鎮南大將軍,後進封彭鄉侯。
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
馬忠為政,處事能斷,恩威並立,為人寬濟有度量,所以夷人畏而愛之。
他貫徹諸葛亮治理南中的策略,緩和各民族間的矛盾,對南中形勢的穩定起到很大作用。
卒後,南人為之立祠,水旱禱之。
………
張翼(?~264年),字伯恭,犍為郡武陽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東漢司空張皓玄孫,西晉廣漢太守張微之父。
劉備定益州時,張翼為書佐。
建安末年,舉孝廉,任江陽長,累遷至廣漢太守、蜀郡太守。
231年,官至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233年,南夷豪帥劉胄反叛,擾亂諸郡,張翼舉兵討伐未破,被朝廷召回,以馬忠代其為庲降都督。
在新官未到期間,張翼不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仍然運糧積穀,統攝不懈,一直堅持到新官到任。
馬忠到任,以張翼奠定的基礎,擊破劉胄,平定南中,氶相諸葛亮知道後,稱讚張翼以公事為重。
諸葛亮征魏,以張翼為前軍都督。
238年,張翼為尚書,累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史。
263年,魏國攻打蜀漢,張翼隨薑維在劍閣堅守,蜀漢滅亡後,薑維複國失敗,張翼為亂軍所殺。
………
張嶷(?-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張嶷足智多謀,屢建奇功。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廣漢、綿竹地區山賊張慕等乘機作亂。
張嶷以都尉身份領兵討伐,用設宴計親率伏兵將張慕等五十餘人斬首,十日內就將山賊平定,張嶷也因功升為牙門將。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薑維北伐,患有風濕的張嶷這時已經嚴重到不能走動,必須依靠拐杖站立。
於是,有人提議把張嶷留在後方,但是張嶷執意跟隨大軍北伐。
張嶷在北伐中英勇善戰,在與魏將徐質的交戰中,因寡不敵眾,戰死在隴地。
張嶷打通了通往成都的舊道,增設了驛站,讓成都和南中地區的聯係更加緊密。
彼此通商更加方便,有利於民族融合,進而促進了南中地區的穩定。
《益州耆舊傳》載:“張嶷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為臣有忠誠之節,處類有亮直之風,而動必顧典,後主深崇之。雖古之英士,何以遠逾哉!”
………
之後,諸葛亮作為寧州刺史開始主持工作,首先就是安排了各郡太守。
李恢為建寧郡(原益州郡)太守;
呂凱為永昌郡太守;
馬忠為牂牁郡太守;
張翼為寧州都督;
張嶷則為軍中將佐。
此外,諸葛亮還將原先的越嵩屬國,以及牂牁郡西南部合並設為興古郡。
後來,西陵方麵派遣鄧芝南下,本為加入南中軍團。
然而諸葛亮認為,相比於領兵之才,鄧芝更有治理之才。
於是乎,鄧芝擔任了興古郡太守,張嶷則入軍中為中郎將。
其餘將領,如甘寧、嚴顏、王平也因為戰功,所以獲得了很多獎賞。
之後,諸葛亮屯兵於寧州東南部邊境,本人則開始用心治理寧州。
直到沙摩柯率軍南下,南中軍團已然是達到了五軍編製,隻不過兵力還沒有達到滿編。
然而寧州以南卻有一個林邑國,實力很強,這也為諸葛亮後續攻打交州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