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韋睿的舉動,聽了韋睿的話語,我不禁眉頭直皺。
在這個世界上,手下不忠心不可怕,可怕的是手下有二心。
有二心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司馬懿那樣在背後捅刀子的,可像韋睿這樣的反而是把我給整不會了。
不過說到底,一般敵對勢力的君主都不會有好下場,因為留著隻會給他曾經的手下留有念想。
現在韋睿的表現也正說明了這一問題,隻因為韋睿的家眷都在南方,所以他不能北上投奔劉裕罷了。
與之相對的,是王鎮惡,他的父親—王猛還在為我效力呢!
可是王鎮惡比之韋睿又不一樣,因為王鎮惡隻是父親在我方,他本人連同自己的家眷都去了北方。
父子二人分侍兩個陣營的情況,在曆史上也有,所以也很正常。
可韋睿的情況又有所不同,畢竟韋睿投降是在劉裕還未被擊敗、俘虜,蜀漢也還沒有被覆滅的大前提之下的。
照理來說,韋睿也算是劉裕的死忠了,隻是為了顧全家人的性命、安危才無奈投降的。
我原以為,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但現在看起來好像還並沒有。
“韋懷文,劉裕到底給你喝了什麽迷魂藥?”周瑜質問道。
“韋懷文,你太放肆了!”魯肅也有些生氣地說道。
唯獨我沒有說話,我隻是冷冷地望著跪倒在地的韋睿,腦子裏卻是在思考著韋睿為什麽會這樣。
按照現在的局勢來說,劉裕已經不再是階下之囚,反而是北上做了皇帝。
作為對手,作為失敗者,劉裕的結局已經沒有更好的了。
照理來說,我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除了我以外,還有誰會送對手去做皇帝?恐怕根本不會有了吧?
而韋睿呢?他居然還要我幫助劉裕,確保他不會被消滅?
開什麽玩笑,劉裕是皇帝,不是我的手下好嗎?
如果劉裕是我的手下,那我救他、幫他都無可厚非,可劉裕不是!
當然了,這也是我送劉裕北上的原因,目的就是扶植他來代替曹操,以對抗異族。
現在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靠劉裕自己了,難道是韋睿沒有搞清楚狀況嗎?
可是對於劉裕的本事,想必韋睿也清楚,劉裕也並非那麽好對付的。
可韋睿為什麽要這麽做呢?他的動機又是什麽呢?這是一個很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
論身份,韋睿現在已經是中軍師了,位列我方五大軍師之一。
可以說,我已經非常重用韋睿了,他還要怎麽樣呢?
也就是說,韋睿這麽做不可能是為了求利,難道是為了求名?
是的,或許真是這樣,畢竟韋睿的身份也確實尷尬。
在五大軍師中,周瑜、魯肅、陶侃都是我的嫡係,就連王猛也算是從其他陣營裏主動投靠過來的。
唯獨隻有韋睿,不僅不是嫡係,也不是主動投靠,而是被迫投降!
可以說,在韋睿的心裏,他投靠我絕對不是心甘情願的。
或許他是想繼續跟隨劉裕的,隻是礙於家人都在南方,因此隻能一直默默忍受著。
現在,他終於忍不住了,所以就想要主動提出來了?
“大將軍,陛下對睿有知遇之恩,睿理當誓死相報!如今陛下在北方有難,睿恨不能在陛下身邊輔佐一二!”韋睿說道。
“唔…”果然,韋睿的心思還真被我給猜對了。
“韋懷文,你…”周瑜無語了。
“哎…”魯肅也無語了。
說真的,韋睿確實人才難得,如果他真心投靠的話,大家都是十分樂於接受的。
尤其是周瑜,對於韋睿的本事可謂是心知肚明,因此從來沒有對韋睿有其他的看法。
雖然二人曾經是對手,但正因為是對手,所以周瑜才更對韋睿有著惺惺相惜之情。
結果倒好,韋睿壓根不想投靠我方,這就讓周瑜很難受了。
為今之計,對於韋睿這種人,我方也隻有三種處理方式。
一是像曆史上曹操對徐庶那樣給予高官厚祿,可徐庶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是幹脆找個理由殺掉,以絕後患,防範於未然。
三是幹脆放他離開,帶著家人一起走,讓他去和劉裕團聚。
想到這裏,我有些為難,畢竟人家看樣子也確實不想再輔佐我了。
“韋懷文,你可想好了?你真的想要去投奔劉裕嘛?”我不禁問道。
“大將軍,您待睿不薄,睿知道,這事絕不可能的。再者,睿的家眷皆在西陵,睿也不可能如此自私,棄妻兒於不顧!”說完,韋睿已經是老淚縱橫了。
要說這世上有什麽是最痛苦的,那就是不能和心愛之人在一起,良臣不能效力於自己誓死要效忠的主公了。
“黃漢升、魏文長,原先也都是劉裕的人,可他們現在心甘情願追隨於我!而你也並非劉裕嫡係,至少並不像那幫戰死的人一樣,你又為何如此愚忠呢?”我不禁問道。
“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韋睿回答道。
“我也重用於你,你就不能湧泉相報於我嗎?”我問道。
“陛下用睿為大將,大將軍卻隻用睿為謀主,如何能夠相提並論?”韋睿說道。
“嗬嗬…我現在不也是謀主?”周瑜卻是不爽了。
“我對爾等並非不重用,而是希望改變委官的原則,以後軍師可以為文官,也可以領兵,但武將絕不可以參政!”我不假思索地說道。
“啊?”聞言,周瑜、魯肅都不由得一愣。
“伯符,這是什麽情況?”周瑜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公瑾、子敬,你倆這些年應該也感受到了,曾經太守、刺史皆手握地方軍政大權。可現在呢?在我治下太守、刺史隻是文官,領兵之權皆在武將手中。可爾等軍師不一樣,比如陶士行擔任荊州都督,手握地方兵權。比如王景略擔任益州刺史,手握地方政權。你們三個也一樣,並非一成不變地在我身邊參讚軍事,隻是現在你們的任務就是留在我的身邊。
未來,還有的是仗要打,你們三人還的是帶兵的機會!”我對三人說道。
在這個世界上,手下不忠心不可怕,可怕的是手下有二心。
有二心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司馬懿那樣在背後捅刀子的,可像韋睿這樣的反而是把我給整不會了。
不過說到底,一般敵對勢力的君主都不會有好下場,因為留著隻會給他曾經的手下留有念想。
現在韋睿的表現也正說明了這一問題,隻因為韋睿的家眷都在南方,所以他不能北上投奔劉裕罷了。
與之相對的,是王鎮惡,他的父親—王猛還在為我效力呢!
可是王鎮惡比之韋睿又不一樣,因為王鎮惡隻是父親在我方,他本人連同自己的家眷都去了北方。
父子二人分侍兩個陣營的情況,在曆史上也有,所以也很正常。
可韋睿的情況又有所不同,畢竟韋睿投降是在劉裕還未被擊敗、俘虜,蜀漢也還沒有被覆滅的大前提之下的。
照理來說,韋睿也算是劉裕的死忠了,隻是為了顧全家人的性命、安危才無奈投降的。
我原以為,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但現在看起來好像還並沒有。
“韋懷文,劉裕到底給你喝了什麽迷魂藥?”周瑜質問道。
“韋懷文,你太放肆了!”魯肅也有些生氣地說道。
唯獨我沒有說話,我隻是冷冷地望著跪倒在地的韋睿,腦子裏卻是在思考著韋睿為什麽會這樣。
按照現在的局勢來說,劉裕已經不再是階下之囚,反而是北上做了皇帝。
作為對手,作為失敗者,劉裕的結局已經沒有更好的了。
照理來說,我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除了我以外,還有誰會送對手去做皇帝?恐怕根本不會有了吧?
而韋睿呢?他居然還要我幫助劉裕,確保他不會被消滅?
開什麽玩笑,劉裕是皇帝,不是我的手下好嗎?
如果劉裕是我的手下,那我救他、幫他都無可厚非,可劉裕不是!
當然了,這也是我送劉裕北上的原因,目的就是扶植他來代替曹操,以對抗異族。
現在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靠劉裕自己了,難道是韋睿沒有搞清楚狀況嗎?
可是對於劉裕的本事,想必韋睿也清楚,劉裕也並非那麽好對付的。
可韋睿為什麽要這麽做呢?他的動機又是什麽呢?這是一個很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
論身份,韋睿現在已經是中軍師了,位列我方五大軍師之一。
可以說,我已經非常重用韋睿了,他還要怎麽樣呢?
也就是說,韋睿這麽做不可能是為了求利,難道是為了求名?
是的,或許真是這樣,畢竟韋睿的身份也確實尷尬。
在五大軍師中,周瑜、魯肅、陶侃都是我的嫡係,就連王猛也算是從其他陣營裏主動投靠過來的。
唯獨隻有韋睿,不僅不是嫡係,也不是主動投靠,而是被迫投降!
可以說,在韋睿的心裏,他投靠我絕對不是心甘情願的。
或許他是想繼續跟隨劉裕的,隻是礙於家人都在南方,因此隻能一直默默忍受著。
現在,他終於忍不住了,所以就想要主動提出來了?
“大將軍,陛下對睿有知遇之恩,睿理當誓死相報!如今陛下在北方有難,睿恨不能在陛下身邊輔佐一二!”韋睿說道。
“唔…”果然,韋睿的心思還真被我給猜對了。
“韋懷文,你…”周瑜無語了。
“哎…”魯肅也無語了。
說真的,韋睿確實人才難得,如果他真心投靠的話,大家都是十分樂於接受的。
尤其是周瑜,對於韋睿的本事可謂是心知肚明,因此從來沒有對韋睿有其他的看法。
雖然二人曾經是對手,但正因為是對手,所以周瑜才更對韋睿有著惺惺相惜之情。
結果倒好,韋睿壓根不想投靠我方,這就讓周瑜很難受了。
為今之計,對於韋睿這種人,我方也隻有三種處理方式。
一是像曆史上曹操對徐庶那樣給予高官厚祿,可徐庶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是幹脆找個理由殺掉,以絕後患,防範於未然。
三是幹脆放他離開,帶著家人一起走,讓他去和劉裕團聚。
想到這裏,我有些為難,畢竟人家看樣子也確實不想再輔佐我了。
“韋懷文,你可想好了?你真的想要去投奔劉裕嘛?”我不禁問道。
“大將軍,您待睿不薄,睿知道,這事絕不可能的。再者,睿的家眷皆在西陵,睿也不可能如此自私,棄妻兒於不顧!”說完,韋睿已經是老淚縱橫了。
要說這世上有什麽是最痛苦的,那就是不能和心愛之人在一起,良臣不能效力於自己誓死要效忠的主公了。
“黃漢升、魏文長,原先也都是劉裕的人,可他們現在心甘情願追隨於我!而你也並非劉裕嫡係,至少並不像那幫戰死的人一樣,你又為何如此愚忠呢?”我不禁問道。
“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韋睿回答道。
“我也重用於你,你就不能湧泉相報於我嗎?”我問道。
“陛下用睿為大將,大將軍卻隻用睿為謀主,如何能夠相提並論?”韋睿說道。
“嗬嗬…我現在不也是謀主?”周瑜卻是不爽了。
“我對爾等並非不重用,而是希望改變委官的原則,以後軍師可以為文官,也可以領兵,但武將絕不可以參政!”我不假思索地說道。
“啊?”聞言,周瑜、魯肅都不由得一愣。
“伯符,這是什麽情況?”周瑜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公瑾、子敬,你倆這些年應該也感受到了,曾經太守、刺史皆手握地方軍政大權。可現在呢?在我治下太守、刺史隻是文官,領兵之權皆在武將手中。可爾等軍師不一樣,比如陶士行擔任荊州都督,手握地方兵權。比如王景略擔任益州刺史,手握地方政權。你們三個也一樣,並非一成不變地在我身邊參讚軍事,隻是現在你們的任務就是留在我的身邊。
未來,還有的是仗要打,你們三人還的是帶兵的機會!”我對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