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由五千步兵駐守的大營,周軍中路軍這邊以弓騎進行火力壓製,突騎則是采取了強攻。


    然而我軍立下的大營實在太堅固了,這使得周軍不僅拉不倒寨牆,就連營門也難以突破。


    沒辦法,周軍這邊赫連勃勃、沮渠蒙遜二將隻能命弓騎不停射箭,企圖將營內的我軍全部射殺!


    另一邊,麵對同樣由五千步兵駐守的南安城,西路軍主將姚萇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姚萇麾下的羌騎也都擅長騎射,因此擔當重任,進行著火力壓製。


    達奚武、達奚長儒則是帶著奚人突騎嚴正以待,防範著我軍有可能地出城,企圖將我軍兩支步兵各個擊破。


    周軍的中路軍、西路軍在兵種上都是一樣的,不僅都是全騎兵,而且都由弓騎和突騎組成。


    隻不過兩大兵種的人數不一樣,中路軍這邊有六千匈奴弓騎,以及四千各族突騎(主要是匈奴、西域胡人、氐人、漢人)。


    西路軍這邊,則是由六千羌人弓騎,以及四千奚人突騎組成。


    想當年的膚施之戰,在五萬匈奴-奚聯軍中,匈奴騎兵有三萬,奚人騎兵則是有兩萬。


    其中,匈奴弓騎隻有一萬,其他的匈奴突騎和奚人突騎各有兩萬。


    及至現在,兩族聯軍隻剩下了一萬餘騎,其中匈奴弓騎有六千,剩下都是兩族突騎。


    由此可見,弓騎不管在哪一族中,絕對都是最強的存在。


    兩邊在周軍的騎射打擊下,我軍隻能各自采取守勢,然後通過弓箭手進行還擊。


    南安這邊,由於在城頭居高臨下,我軍弓箭手尚能給予周軍一定的傷亡。


    反觀城外大營,我軍在營中毫無優勢,弓箭手在盲射下幾乎無法對周軍造成任何的傷害。


    然而始終無法攻破大營,南安的守軍也不出動,這就讓周軍很是著急了。


    照這麽打下去,恐怕他們根本無法消滅我軍,那還打個錘子?


    然而周軍是這麽想的,我軍又是另外的想法,隻因為在被動挨射下我軍的傷亡越來越大。


    比如南安這邊,雖然弓箭手居高臨下能夠給予周軍一定的殺傷,但他們五千人在城上也隻能依靠女牆進行防禦。


    反觀在大營中,五千守軍可以各自結陣防禦,且雙方都是隔著營寨在進行著盲射。


    這使得周軍的西路軍有傷亡出現,可南安守軍的傷亡更大,反觀大營中的守軍就是單純地在被不停消耗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反觀周軍的箭矢消耗也越來越大。


    戰鬥一直進行了半天,直到周軍射空了全部的箭矢儲備,結果依舊難以攻克南安和城外大營。


    就在這時,埋伏半天的我軍騎兵突然殺出,竟然是兵分五路包圍了周軍!


    這一下子,楊大眼畏懼,其他周軍也是被嚇了一跳。


    偏偏弓騎們已經消耗了全部箭矢,現在隻能作為突騎進行作戰了,因此周軍已然是失去了一大優勢。


    結果看到兵分五路殺到的西涼鐵騎並不多,周軍們又樂了,於是同樣兵分五路拒敵!


    其中,赫連勃勃、沮渠蒙遜帶著六千匈奴騎兵對上了吳才;


    楊大眼帶著四千騎對上了龐德;


    姚萇帶著六千羌騎對上了馬超;


    達奚武、達奚長儒各自帶著兩千騎分別對上了馬岱、王雙。


    一時間,戰火波及到了南安方圓十餘裏的範圍,兩萬四千餘騎相互展開了廝殺。


    論及人數,周軍占據絕對的優勢;


    論及將領,雙方旗鼓相當。


    然而別忘了,一直駐守城池、大營的兩支步兵也不是白給的,他們可不會見死不救。


    眼見己方騎兵殺到,周軍被迫前往迎戰,魏延、丁奉當即率軍殺出。


    此時,二人麾下的步兵都隻剩下了不到四千人,可卻是士氣如虹。


    周軍方麵,麵對區區五千西涼鐵騎,他們壓根不把對方放在眼裏。


    雙方彼此之間反複衝殺,一時間人仰馬翻,戰況好不激烈。


    然而久戰之後,周軍赫然發現,三波衝鋒下居然未能全殲對手!


    要知道我軍騎兵隻有五千,又分五路而來,周軍騎兵的人數可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所謂兵不在多在精,周軍騎兵的人數雖然是我軍的四倍,但戰鬥力卻是參差不齊。


    所謂將不在勇在謀,有時候將領的謀略雖然更重要,但現在看來卻是武勇更為有用!


    我軍這邊,除了吳才外,其餘四將皆是猛將。


    這讓雙方在相互衝殺下,我軍將領難逢對手,我軍騎兵更是越戰越勇。


    反觀周軍方麵雖然將領們也不差,但除了赫連勃勃、沮渠蒙遜麵對吳才所部占據絕對的優勢外,其他將領們卻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下風。


    諸如楊大眼對上龐德,達奚武對上馬岱,達奚長儒對上王雙倒是還好。


    姚萇那邊卻是對上了馬超!


    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馬家軍落入今日境地正是拜羌氐聯盟所賜!


    而馬家軍這些年麵對的正是羌人,馬超之名在羌人之中深入人心,“神威天將軍”之名更是讓羌人聞風喪膽。


    因此,雖然姚萇帶著六千羌騎對上的隻是馬超所部一千鐵騎,但姚萇這邊反而是成了吃虧的一方。


    其他三處則是各自打了個五五開,唯獨吳才處情況不太好,隻是依靠著吳才出色的統兵能力才勉力維持著不敗。


    關鍵時刻,魏延、丁奉相繼帶著步兵奔襲著殺到,二人的增援自然也都是往周軍最多的地方趕去。


    其中,魏延率部救援吳才,此舉大為緩解了吳才的壓力。


    丁奉率部增援馬超,所謂趁他病,要他命,此舉更是讓姚萇所部的局勢更加地岌岌可危起來。


    正當雙方於南安地界爆發大戰之際,下辯方向卻是迎來了危機,隻因為周軍東路軍突然殺到!


    雖然此路周軍隻有一萬步騎,外加一萬民夫,但下辯守軍卻也隻有三千老弱殘兵,且無名將坐鎮。


    眼見城池空虛,周軍主將爾朱榮也很高興,當即命令大軍攻城!


    倘若下辯被周軍攻下,那麽西涼兵團就會失去糧草補給,且會陷入被徹底包圍的局麵。


    好在此時的李嚴已經率軍抵達了武都境內,雖然一萬大軍還攜帶著糧草物資,但至少已經距離下辯城隻有不到百裏距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