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魏潼關之戰是南北朝時期,535年(東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統元年)至537年(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東、西魏軍在潼關地區進行的戰爭。
韓陵之戰後,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不滿居於晉陽的大丞相高歡擅命專製,謀欲發兵討之。
高歡識破其謀,於北魏永熙三年(534)六月先機督兵南下。
七月,孝武帝勒兵迎戰,兵敗後西奔長安,投靠關西大行台宇文泰。
九月,高歡親領兵攻拔潼關,委行台尚書長史薛瑜鎮守,自還洛陽。
十月,高歡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改元天平,史稱東魏。
宇文泰率軍攻潼關,斬薛瑜,俘其7000人還長安,被孝武帝任命為大丞相。
同月,高歡逼孝靜帝遷都鄴城。
閏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
翌年正月,改元大統,史稱西魏。
從此,東、西魏相互兼並,連年征戰。
東魏天平二年正月,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率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攻潼關。
西魏宇文泰屯軍灞上,司馬子如等回軍,自蒲津夜渡黃河,攻華州,被刺史王羆擊退。
三年十二月,高歡為避免兩麵作戰,遣使向南朝梁請和。
同時,乘關中饑荒,督軍三路討西魏。
以司徒高敖曹領兵攻上洛;
大都督竇泰攻潼關;
高歡親領兵自晉陽趨蒲阪。
四年正月,高歡軍屯蒲阪,於黃河架三座浮橋,欲渡河。
駐守廣陽的宇文泰得知後,認為——東魏軍分路出擊,以架橋示渡,實為牽製我軍,欲使竇泰軍得以西入。竇泰為高歡之驍將,屢勝而驕,宜先擊之。竇泰軍敗,則高歡不戰自退。
而諸將認為——高歡在近,舍而襲遠不妥,不如分兵抵禦。
宇文泰率騎6000自廣陽回長安,征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見。
宇文深認為——若先攻高歡,竇泰赴救,我將腹背受敵。若以輕銳潛出小關(潼關),先擊竇泰,高歡持重,難以及時出救。竇泰敗,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獲全勝。
宇文泰納其策,遂揚言退保隴右,以迷惑東魏軍,同時自長安潛軍東出,是月十七日晨至小關。
竇泰猝聞西魏軍至,驚惶失措,急自風陵南渡迎擊,宇文泰出馬牧澤,縱兵襲竇泰,大破之。
竇泰自殺,所部被俘萬餘人。
高歡以黃河冰薄難以赴救,撤浮橋而退,高敖曹亦奉命自上洛撤軍。
………
就當曹操、謝玄的兩支魏軍團相繼圍困長安、陳倉之際,徐晃也率領著軍團抵達潼關,自此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秦軍主力正屯兵於弘農境內,麵對由魏將—夏侯淵、賈詡鎮守的關河防線虎視眈眈。
聽聞魏軍抵達潼關,宇文泰當即留下趙貴統領其部入駐潼關,隨即便帶著其餘九萬大軍直撲洛陽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秦軍已經不再是全騎兵了,而是步騎兵參半。
在十萬秦軍主力中,步兵和騎兵各有五萬,奉命進駐並固守潼關的趙貴部則是清一色的步兵!
此時,在潼關後方的弘農城中囤積著大量的糧草,並由蘇綽親自坐鎮看守。
一方麵供應前往洛陽的秦軍主力,一方麵供應潼關,以求秦軍能夠挫敗魏軍!
趙貴可謂是兵貴神速,幾乎隻比魏軍早半天抵達潼關,等到魏軍抵達時,潼關上早已立滿了秦軍將士。
潼關,實際上是十年前由鍾繇奉命督造的一座關卡,彼時的曹操也才剛剛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久。
原本在潼關的西邊不遠處還有一座函穀關,隻不過自秦漢以來,函穀關年久失修早就廢棄了。
再加上函穀關周邊小路太多,實在不足以應對如今的局勢,因此才又重新修建了這一座潼關!
可是跟函穀關相比起來,潼關要小得多了,也因此又被稱為是小關。
原本像這種關隘就十分難以攻打,潼關雖小,但卻更加地易守難攻。
比如像一般的城池攻打起來,往往可以圍三缺一,甚至是四麵包圍了攻打。
可關隘不一樣,其兩側都是山,攻方就隻有一個方向可以攻打!
根據《水經注》記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關城建在黃土塬上,乃是曹操當年為預防關西兵亂所建。
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魏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初自家修建的關隘,如今卻是成為了一道天塹!
眼下曹操要收複關中,徐晃軍團此來攻下潼關,進而困死秦軍主力便成了關鍵!
倘若不能將潼關攻下,秦軍主力就隨時會回援關中,到時候可就糟了!
若是此時秦軍主力回來,隻要出關一戰,徐晃軍團必敗。
若是等魏軍主力收複關中之後,秦軍主力再回來,那麽魏軍這一戰就等於白打了。
原本收複關中的計劃就會演變成與秦軍的決戰,偏偏兩年前魏軍剛剛慘敗於秦軍之手,如今好不容易卷土重來又如何敢言反敗為勝呢?
麵對秦軍,魏軍的勝算渺茫,因此隻有堵住潼關方可有撿漏的機會!
不過魏軍上下也都知道,如今的氣候已經變了,到了十月份就會天寒地凍。
屆時,等到黃河冰封,秦軍一樣可以通過黃河北上,再經河東,渡過蒲阪,然後回到關中。
因此,魏軍為了保險起見,除了要打下潼關之外,同時還要將占據河東的劉曜給一起綁上“戰車”!
於是乎,徐晃身兼兩大使命,在進抵潼關的同時又派遣樂進率軍北上。
樂進此去,將要渡過渭水,進而攻占蒲阪。
接下來就是黑衣衛表演的時刻,他們將會前往安邑(河東治所),進而說服劉曜與魏軍聯合。
畢竟劉曜有五萬趙軍,隻要拉攏了他,趙軍必能幫助魏軍在北線擋住秦軍!
如此一來,秦軍就別想從黃河以南通過潼關返回關中,更別想渡過黃河再從河東通過蒲阪返回關中了。
此乃雙保險!
更何況河內還有張遼,河東又有劉曜,再加上到時候駐守蒲阪的樂進就更穩了!
韓陵之戰後,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不滿居於晉陽的大丞相高歡擅命專製,謀欲發兵討之。
高歡識破其謀,於北魏永熙三年(534)六月先機督兵南下。
七月,孝武帝勒兵迎戰,兵敗後西奔長安,投靠關西大行台宇文泰。
九月,高歡親領兵攻拔潼關,委行台尚書長史薛瑜鎮守,自還洛陽。
十月,高歡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改元天平,史稱東魏。
宇文泰率軍攻潼關,斬薛瑜,俘其7000人還長安,被孝武帝任命為大丞相。
同月,高歡逼孝靜帝遷都鄴城。
閏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
翌年正月,改元大統,史稱西魏。
從此,東、西魏相互兼並,連年征戰。
東魏天平二年正月,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率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攻潼關。
西魏宇文泰屯軍灞上,司馬子如等回軍,自蒲津夜渡黃河,攻華州,被刺史王羆擊退。
三年十二月,高歡為避免兩麵作戰,遣使向南朝梁請和。
同時,乘關中饑荒,督軍三路討西魏。
以司徒高敖曹領兵攻上洛;
大都督竇泰攻潼關;
高歡親領兵自晉陽趨蒲阪。
四年正月,高歡軍屯蒲阪,於黃河架三座浮橋,欲渡河。
駐守廣陽的宇文泰得知後,認為——東魏軍分路出擊,以架橋示渡,實為牽製我軍,欲使竇泰軍得以西入。竇泰為高歡之驍將,屢勝而驕,宜先擊之。竇泰軍敗,則高歡不戰自退。
而諸將認為——高歡在近,舍而襲遠不妥,不如分兵抵禦。
宇文泰率騎6000自廣陽回長安,征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見。
宇文深認為——若先攻高歡,竇泰赴救,我將腹背受敵。若以輕銳潛出小關(潼關),先擊竇泰,高歡持重,難以及時出救。竇泰敗,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獲全勝。
宇文泰納其策,遂揚言退保隴右,以迷惑東魏軍,同時自長安潛軍東出,是月十七日晨至小關。
竇泰猝聞西魏軍至,驚惶失措,急自風陵南渡迎擊,宇文泰出馬牧澤,縱兵襲竇泰,大破之。
竇泰自殺,所部被俘萬餘人。
高歡以黃河冰薄難以赴救,撤浮橋而退,高敖曹亦奉命自上洛撤軍。
………
就當曹操、謝玄的兩支魏軍團相繼圍困長安、陳倉之際,徐晃也率領著軍團抵達潼關,自此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秦軍主力正屯兵於弘農境內,麵對由魏將—夏侯淵、賈詡鎮守的關河防線虎視眈眈。
聽聞魏軍抵達潼關,宇文泰當即留下趙貴統領其部入駐潼關,隨即便帶著其餘九萬大軍直撲洛陽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秦軍已經不再是全騎兵了,而是步騎兵參半。
在十萬秦軍主力中,步兵和騎兵各有五萬,奉命進駐並固守潼關的趙貴部則是清一色的步兵!
此時,在潼關後方的弘農城中囤積著大量的糧草,並由蘇綽親自坐鎮看守。
一方麵供應前往洛陽的秦軍主力,一方麵供應潼關,以求秦軍能夠挫敗魏軍!
趙貴可謂是兵貴神速,幾乎隻比魏軍早半天抵達潼關,等到魏軍抵達時,潼關上早已立滿了秦軍將士。
潼關,實際上是十年前由鍾繇奉命督造的一座關卡,彼時的曹操也才剛剛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久。
原本在潼關的西邊不遠處還有一座函穀關,隻不過自秦漢以來,函穀關年久失修早就廢棄了。
再加上函穀關周邊小路太多,實在不足以應對如今的局勢,因此才又重新修建了這一座潼關!
可是跟函穀關相比起來,潼關要小得多了,也因此又被稱為是小關。
原本像這種關隘就十分難以攻打,潼關雖小,但卻更加地易守難攻。
比如像一般的城池攻打起來,往往可以圍三缺一,甚至是四麵包圍了攻打。
可關隘不一樣,其兩側都是山,攻方就隻有一個方向可以攻打!
根據《水經注》記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關城建在黃土塬上,乃是曹操當年為預防關西兵亂所建。
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魏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初自家修建的關隘,如今卻是成為了一道天塹!
眼下曹操要收複關中,徐晃軍團此來攻下潼關,進而困死秦軍主力便成了關鍵!
倘若不能將潼關攻下,秦軍主力就隨時會回援關中,到時候可就糟了!
若是此時秦軍主力回來,隻要出關一戰,徐晃軍團必敗。
若是等魏軍主力收複關中之後,秦軍主力再回來,那麽魏軍這一戰就等於白打了。
原本收複關中的計劃就會演變成與秦軍的決戰,偏偏兩年前魏軍剛剛慘敗於秦軍之手,如今好不容易卷土重來又如何敢言反敗為勝呢?
麵對秦軍,魏軍的勝算渺茫,因此隻有堵住潼關方可有撿漏的機會!
不過魏軍上下也都知道,如今的氣候已經變了,到了十月份就會天寒地凍。
屆時,等到黃河冰封,秦軍一樣可以通過黃河北上,再經河東,渡過蒲阪,然後回到關中。
因此,魏軍為了保險起見,除了要打下潼關之外,同時還要將占據河東的劉曜給一起綁上“戰車”!
於是乎,徐晃身兼兩大使命,在進抵潼關的同時又派遣樂進率軍北上。
樂進此去,將要渡過渭水,進而攻占蒲阪。
接下來就是黑衣衛表演的時刻,他們將會前往安邑(河東治所),進而說服劉曜與魏軍聯合。
畢竟劉曜有五萬趙軍,隻要拉攏了他,趙軍必能幫助魏軍在北線擋住秦軍!
如此一來,秦軍就別想從黃河以南通過潼關返回關中,更別想渡過黃河再從河東通過蒲阪返回關中了。
此乃雙保險!
更何況河內還有張遼,河東又有劉曜,再加上到時候駐守蒲阪的樂進就更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