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麾下有四員大將,分別是弟弟—李庠、李流、李驤,及其兒子—李雄。
原本李特上麵還有個哥哥—李輔,隻不過早夭,因此李特才能統領李氏氐人!
其麾下四將不是兄弟就是兒子,雖然都是親屬,但絕對都是人才!
其中,三弟李庠驍勇善戰,在廣漢境內也深得人心。
四弟李流弓馬嫻熟,孔武有力,有領兵之才。
五弟李驤文武雙全,又能領兵,又能出謀劃策。
李雄更是李特眾多兒子中最為出色的一個,因此深受李特喜愛,常常帶在身邊。
有此四人相助,外加李特的雄才大略,李氏才能立足於氐人四大家族之一,與氐人苻氏、呂氏、楊氏並列。
隻不過李氏的大本營在廣漢,離益州近,而離雍涼遠。
因此,在大秦帝國建立以後,人家羌氐聯盟根本不帶他們李家玩!
一方麵是因為雙方在平日裏聯係不多;
另一方麵是因為李氏人才鼎盛,這對苻氏一族在羌氐聯盟中的領導地位造成了威脅。
可好就好在大秦不帶他們李氏玩,之前苻氏、呂氏、楊氏三族都在秦漢大戰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反而是沒有參與其中的李氏一族沒有受到任何地損失,如今依舊是人才鼎盛,軍隊也尚有兩萬精銳!
現在劉裕率軍殺到,這讓李特在驚訝之餘,又不免有些看不起。
想當初,劉裕和李特算是盟友,雙方還有過合作。
在秦漢大戰後期,劉裕騙開散關守軍,又放開武都通道讓於謹大軍通過。
作為回報,宇文泰讓苻堅給李特寫了書信一封,邀請其出兵南下攻打成都!
如今計策已成,李特不僅起兵南下了,甚至還拉攏了南蠻一起參與。
因此,李特和劉裕之間絕對算得上是盟友,雙方合作共贏!
想當初,李特受苻堅的邀請,對於出兵南下一事,心想自然是穩賺不賠!
要不然李特怎麽會想都不想,立馬就起兵南下了呢?
這說明什麽?
說明這件事壓根就是一本萬利!
因為這件事根本不需要他李特付出什麽,隻需要起兵南下就行了,打下的地盤不都是他們的?
可現在劉裕卻是來了,這讓李特在輕敵之餘,差一點就釀成了大錯!
“父親!這劉德與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這說明此人必有圖謀!”李雄當即向父帥進言道。
得了兒子的提醒,李特這才回過神來,細細一想倒也明白了。
“哈哈,我明白了!當初苻堅那老小子邀請我等起兵南下攻成都,恐怕正是劉裕和他們大秦合作的條件!哼哼,真是好一招驅虎吞狼啊!劉裕此舉定是希望我等與益州軍兩敗俱傷,他好火中取栗!
倘若再進一步,等咱們攻破成都贏了以後,劉裕定會召集重兵來攻!屆時,他再打敗我等,他名有了,利也有了!
反之,倘若我等攻打成都不能勝,他同樣可以召集重兵,再與城內殘軍兩麵夾擊,擊敗我軍!屆時,他劉裕再趁機以友軍的身份入城,定可拿下成都!哼哼,真是好算計!”李特不禁分析道。
不愧是一族首領,十萬大軍的統帥,李特也果然不是蓋的!
僅僅片刻的功夫,李特便將劉裕的心思給猜了個透徹,這讓李雄都不禁佩服不已!
“父親所言甚是,這些正是孩兒剛剛想到的!”李雄當即說道。
“嗬嗬,雄兒你既然想到了這些,那你說說,咱們該拿劉裕怎麽辦?”李特不禁問道。
“回父親!孩兒已經想好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派出數千軍士北上,對劍閣設防,並隔絕劉裕的探子再進一步探聽此處消息!
中策,我等對劉裕置之不理,就當他們不存在!
下策,派出重兵攻打劍閣,並趁勢掃清益州全境!”李雄侃侃而談道。
李雄(274年-334年8月11日),字仲俊,巴氐族。
巴西宕渠人,後遷略陽,巴氐豪強首領李特第三子,十六國時期成國建立者(304年-334年在位)。
李雄因李特率六郡流民起義,被封為前將軍。
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其弟李流旋即病故。
李雄被諸將擁立,繼續領導流民作戰,擊敗羅尚,攻克成都。
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廢晉製,另立法七章。
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
之後,大成政權以成都為中心向四周發展,先後攻占漢中的南鄭、巴郡、南中,威震西土,氐王楊難敵、隴西壯士陳安等先後歸附。
李雄北連張駿,南通使東晉,政治初安,益州遂定。
334年六月,李雄生益於頭,旋即病死,時年六十一歲。
李雄虛己愛人,選賢任能,簡刑約法,重教興學,輕徭薄賦,致使大成政權政治清明,生產發展,夷夏安處,百姓富實。
然而由於他樂於征伐,誌在拓疆,國用因之不足。
在立嗣問題上,他棄子立侄,違逆傳統與群臣意願,埋下子侄皇權之爭。
………
聞聽兒子給出的三策,李特感到十分滿意,嘴上也是毫不掩飾地誇讚起來。
“哈哈,既然有上策,那自然是要用上策的!不知哪位將軍、首領願意領兵北上?”李特當即問道。
“大帥,俺去!”
“俺去!”
……
沒想到,南蠻大軍的諸位首領都爭先恐後地搶著前往,此舉居然還是個肥差?
原來,一連一個月的攻城戰,其中戰死的大多數都是南蠻人!
李特作為聯軍統帥,其麾下部眾不過兩萬,他又怎麽會將之都用在攻城上麵?
由於南蠻大軍損失頗重,南蠻首領們都怕了,因此都不願意再參與攻城。
結果現在好了,北邊來了個劉裕,現在居然有了北上避開攻城的機會!
於是乎,南蠻首領們爭先恐後,居然都搶著要率軍北上。
李特遍觀南蠻首領,其目光冷峻,內心卻是非常地看不起他們!
雖然同為異族,但他們氐人和漢人其實沒什麽區別,尤其他們李氏還世代讀書。
反觀南蠻不沐王化,粗鄙不堪,一眾首領也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
要不然他們怎麽會甘心讓李特為統帥,他們為將,然後聽從李特的號令呢?
原本李特上麵還有個哥哥—李輔,隻不過早夭,因此李特才能統領李氏氐人!
其麾下四將不是兄弟就是兒子,雖然都是親屬,但絕對都是人才!
其中,三弟李庠驍勇善戰,在廣漢境內也深得人心。
四弟李流弓馬嫻熟,孔武有力,有領兵之才。
五弟李驤文武雙全,又能領兵,又能出謀劃策。
李雄更是李特眾多兒子中最為出色的一個,因此深受李特喜愛,常常帶在身邊。
有此四人相助,外加李特的雄才大略,李氏才能立足於氐人四大家族之一,與氐人苻氏、呂氏、楊氏並列。
隻不過李氏的大本營在廣漢,離益州近,而離雍涼遠。
因此,在大秦帝國建立以後,人家羌氐聯盟根本不帶他們李家玩!
一方麵是因為雙方在平日裏聯係不多;
另一方麵是因為李氏人才鼎盛,這對苻氏一族在羌氐聯盟中的領導地位造成了威脅。
可好就好在大秦不帶他們李氏玩,之前苻氏、呂氏、楊氏三族都在秦漢大戰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反而是沒有參與其中的李氏一族沒有受到任何地損失,如今依舊是人才鼎盛,軍隊也尚有兩萬精銳!
現在劉裕率軍殺到,這讓李特在驚訝之餘,又不免有些看不起。
想當初,劉裕和李特算是盟友,雙方還有過合作。
在秦漢大戰後期,劉裕騙開散關守軍,又放開武都通道讓於謹大軍通過。
作為回報,宇文泰讓苻堅給李特寫了書信一封,邀請其出兵南下攻打成都!
如今計策已成,李特不僅起兵南下了,甚至還拉攏了南蠻一起參與。
因此,李特和劉裕之間絕對算得上是盟友,雙方合作共贏!
想當初,李特受苻堅的邀請,對於出兵南下一事,心想自然是穩賺不賠!
要不然李特怎麽會想都不想,立馬就起兵南下了呢?
這說明什麽?
說明這件事壓根就是一本萬利!
因為這件事根本不需要他李特付出什麽,隻需要起兵南下就行了,打下的地盤不都是他們的?
可現在劉裕卻是來了,這讓李特在輕敵之餘,差一點就釀成了大錯!
“父親!這劉德與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這說明此人必有圖謀!”李雄當即向父帥進言道。
得了兒子的提醒,李特這才回過神來,細細一想倒也明白了。
“哈哈,我明白了!當初苻堅那老小子邀請我等起兵南下攻成都,恐怕正是劉裕和他們大秦合作的條件!哼哼,真是好一招驅虎吞狼啊!劉裕此舉定是希望我等與益州軍兩敗俱傷,他好火中取栗!
倘若再進一步,等咱們攻破成都贏了以後,劉裕定會召集重兵來攻!屆時,他再打敗我等,他名有了,利也有了!
反之,倘若我等攻打成都不能勝,他同樣可以召集重兵,再與城內殘軍兩麵夾擊,擊敗我軍!屆時,他劉裕再趁機以友軍的身份入城,定可拿下成都!哼哼,真是好算計!”李特不禁分析道。
不愧是一族首領,十萬大軍的統帥,李特也果然不是蓋的!
僅僅片刻的功夫,李特便將劉裕的心思給猜了個透徹,這讓李雄都不禁佩服不已!
“父親所言甚是,這些正是孩兒剛剛想到的!”李雄當即說道。
“嗬嗬,雄兒你既然想到了這些,那你說說,咱們該拿劉裕怎麽辦?”李特不禁問道。
“回父親!孩兒已經想好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派出數千軍士北上,對劍閣設防,並隔絕劉裕的探子再進一步探聽此處消息!
中策,我等對劉裕置之不理,就當他們不存在!
下策,派出重兵攻打劍閣,並趁勢掃清益州全境!”李雄侃侃而談道。
李雄(274年-334年8月11日),字仲俊,巴氐族。
巴西宕渠人,後遷略陽,巴氐豪強首領李特第三子,十六國時期成國建立者(304年-334年在位)。
李雄因李特率六郡流民起義,被封為前將軍。
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其弟李流旋即病故。
李雄被諸將擁立,繼續領導流民作戰,擊敗羅尚,攻克成都。
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廢晉製,另立法七章。
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
之後,大成政權以成都為中心向四周發展,先後攻占漢中的南鄭、巴郡、南中,威震西土,氐王楊難敵、隴西壯士陳安等先後歸附。
李雄北連張駿,南通使東晉,政治初安,益州遂定。
334年六月,李雄生益於頭,旋即病死,時年六十一歲。
李雄虛己愛人,選賢任能,簡刑約法,重教興學,輕徭薄賦,致使大成政權政治清明,生產發展,夷夏安處,百姓富實。
然而由於他樂於征伐,誌在拓疆,國用因之不足。
在立嗣問題上,他棄子立侄,違逆傳統與群臣意願,埋下子侄皇權之爭。
………
聞聽兒子給出的三策,李特感到十分滿意,嘴上也是毫不掩飾地誇讚起來。
“哈哈,既然有上策,那自然是要用上策的!不知哪位將軍、首領願意領兵北上?”李特當即問道。
“大帥,俺去!”
“俺去!”
……
沒想到,南蠻大軍的諸位首領都爭先恐後地搶著前往,此舉居然還是個肥差?
原來,一連一個月的攻城戰,其中戰死的大多數都是南蠻人!
李特作為聯軍統帥,其麾下部眾不過兩萬,他又怎麽會將之都用在攻城上麵?
由於南蠻大軍損失頗重,南蠻首領們都怕了,因此都不願意再參與攻城。
結果現在好了,北邊來了個劉裕,現在居然有了北上避開攻城的機會!
於是乎,南蠻首領們爭先恐後,居然都搶著要率軍北上。
李特遍觀南蠻首領,其目光冷峻,內心卻是非常地看不起他們!
雖然同為異族,但他們氐人和漢人其實沒什麽區別,尤其他們李氏還世代讀書。
反觀南蠻不沐王化,粗鄙不堪,一眾首領也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
要不然他們怎麽會甘心讓李特為統帥,他們為將,然後聽從李特的號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