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來到這個世界的五年之中,天下局勢一變再變,簡直就是瞬息萬變。


    五年前,曹操最強,袁紹次之,劉淵第三,劉表、劉璋並列第四,我和其他諸侯包括異族在內全都隻能靠邊站。


    四年前,隨著河北大戰的落幕,袁紹、劉淵勢力相繼變得四分五裂,異族也在悄然之間崛起!


    而我趁著這個空隙也在不斷地擴充實力,不斷地增強己方,當然其他的諸侯和異族也是!


    三年前,北方的冬天越來越長,越來越冷,異族全體南下,大漢諸侯聯軍組建,秦漢大戰也隨之爆發!


    一直打了兩年,我和曹操的實力下降,其他諸侯和異族則是趁機崛起。


    一年前,秦漢大戰徹底結束,伴隨而來地卻是新一輪的諸侯混戰。


    當此之時,天下已經沒有任何一家諸侯獨大,而是我方、曹操、高歡、劉裕、陳霸先、大秦、大晉、燕國八方勢力並立的局麵!


    當然了,論及土地、人口等等的硬實力,還得是我方和曹操要強出一頭!


    土地多,就意味著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人口多,就意味著底蘊足,兵員也多。


    更何況我和曹操一個是大漢的大將軍,一個是大漢的丞相,這是其他諸侯都無法比擬的政治優勢!


    現在的天下人隻要提及大漢諸侯,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我和曹操,而絕不可能是其他諸侯!


    就像天下人提及異族,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大秦一樣,畢竟論實力首屈一指。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曹操北有高歡、大晉,西有大秦虎視眈眈,南麵又有我,你說換了你是曹操你會怎麽做?


    不外乎有三種選擇:


    一是聯孫拒高抗秦!


    二是聯孫拒秦抗高!


    三是不管高歡和異族,先和我方死磕,分出個一二來。


    當然了,第三種選擇絕對沒人會選,除非傻子才會選。


    畢竟曆史上在統一北方後的曹操尚且拿孫權沒辦法,屢次進攻濡須失利,現在的曹操更加不可能消滅我。


    因此,曹操能作出的選擇就隻有聯我,再考慮先對付高歡還是異族的問題了。


    倘若曹操選擇優先對付高歡,那他也不會派謝安作為使者南下,而是應該直接率軍北上和高歡幹一場了。


    可在打了以後呢?


    其結果不外乎是贏,或者是輸,再或者幹脆是兩敗俱傷。


    倘若曹操滅了高歡,那麽他的地盤可以再添兩個州,最後就得被秦、晉、燕夾在中間!


    倘若高歡反過來滅了曹操也是一樣,高歡雖然可以取代曹操,但結果也是會被秦、晉、燕給夾在中間!


    因此,倘若曹操和高歡開戰的話,其結果隻會是為異族作嫁衣!


    所以你說曹操會如何選擇?


    曹操有且隻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先對付大秦和大晉,然後再言其他。


    畢竟曹操的地盤就位於天下之中,乃是四戰之地,戰無止盡便是曹操這一勢力的主旋律。


    既然曹操務必要先對付大秦和大晉,那無外乎就是要死守或者主動出擊,以攻代守。


    倘若死守,那就得等著秦軍出潼關,然後攻打司隸。


    這樣一來,曹操方就會徹底地陷入被動之中,畢竟他也無法主動進攻!


    可曹操一旦收回南陽,在擁有武關之後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曹操就將徹底獲得主動權。


    倘若秦軍進攻司隸,曹軍便可以出武關,直接進攻長安。


    如果說曹操沒有南陽和武關,沒有戰略主動權的話,那麽曹操的勝算最多隻有三成!


    可曹操一旦收回了南陽,擁有了武關,重新獲得了戰略主動權的話,那麽曹操的勝算就最起碼能有六成!


    又萬一謝安真的說服於我,拉我軍一起入坑的話,那麽曹操的勝算就將達到驚人的九成,簡直就是十拿九穩的局麵。


    所以你說曹操會如何進行選擇?


    恐怕務必是要收回武關才會罷休!


    再反觀我方的戰略是什麽?


    那就是優先對付劉裕和陳霸先,奪取益州和交州,並早日一統南方。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那麽我方和曹操之間進行續盟就同樣勢在必行,否則北線就會不穩。


    也就是說,我方絕不可能出兵幫助曹操,同樣也不可能去對付大秦!


    曹操要對付大秦和大晉,我方則要對付劉裕和陳霸先,在此前提下雙方的續盟就是必須要進行的一個過程。


    唯獨雙方續盟,曹操的南線無憂,我方的北線無憂,雙方才能繼續對彼此的預定目標實施計劃。


    反之,雙方都在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就又必須在彼此的邊境線上囤留重兵進行防範了。


    想到這裏,我當即否定掉了謝安提出的所謂的上策,而隻剩下了中策和下策。


    也就是,用南陽、下坯、東海三郡換取一王位,或者用南陽換取徐州全境了。


    此二策又到底哪一策對我方更有利呢?


    “諸位以為謝安石大人的上中下三策中,哪一策更好呢?”隨即,我便將問題拋給了眾人。


    眾人聞言,紛紛各抒己見。


    一時間,一場宴會就演變為了辯論大會,眾人也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終,眾人分為了三派,各自支持一策。


    其中,謝安、諸葛亮、黃忠、薑維、張蠔、秦鬆、陳端,七人支持上策。


    張昭、糜竺、糜芳、王猛、劉巴、呂蒙、徐盛,七人支持中策。


    魯肅、陶侃、婁圭、程普、董襲、朱桓、蔣欽,七人支持下策。


    不管哪一策支持的人數都一樣多。


    由此可見,此三策幾乎滿足了所有人的利益,而眾人堅持的觀點和主張實則也是不盡相同。


    比如謝安代表曹操出使我方,他自然是要為曹操作考慮,上策對於曹操來說也是最為有利。至於秦鬆、陳端選擇上策,很大可能是在許都期間被曹操方給洗腦了。


    比如諸葛亮一心為大漢,心裏肯定也是希望我能夠優先驅逐韃虜,興複漢室的。


    比如黃忠乃是南陽人,自然希望南陽能夠歸於我方治下;再比如張昭、糜竺、糜芳、徐盛這些徐州人士,自然也是希望徐州能夠歸於我方治下的。


    比如薑維、張蠔都是涼州人,倘若我軍繼續攻秦,那麽他們也能早日返回故鄉。


    比如王猛、劉巴,他們支持中策顯然是以大局為考慮,覺得這麽選擇對我方最為有利罷了。


    比如呂蒙,下坯就是他打下的,他自然不希望我將之交還給曹操。


    比如支持下策的人中,魯肅一直以來主張的觀點都是希望我方和曹操之間隔著淮水,井水不犯河水。那麽他自然是不希望我方占著南陽和徐州的,畢竟這些都是未來的不確定因素,這些地盤留在我的治下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我方一統南方的大計。


    比如支持下策的其他人,他們很顯然是看中了我能夠稱王的這一點,屆時他們都會是既得利益者。


    若要問我堅持哪一策,說實話,在我的心裏要更傾向於中策!


    然而我並不能親口說出,因為不管我選擇哪一策,屆時都會得罪於其他人,所以我打算點一人出來替我作一番說明!


    “景略,說說你為何會支持中策?”我點到王猛道。


    “是!主公、諸位!在下之所以支持中策,實則是出於私心!在下乃是青州北海郡人士,家族又是琅琊王氏的分支,因此心裏麵希望徐州能夠納入主公的治下!


    再者,當今天下,不管是大漢諸侯還是異族,其實皆是以實力為尊。


    若用中策的話,我方便可用南陽與曹丞相交換徐州諸郡,如此則我方得利!


    反觀曹丞相,若要與大秦一戰,原本失了潼關、武關,麵對秦軍便隻能采取守勢。可一旦得到了南陽、武關,不僅曹丞相可以鞏固許都,同時還能從南陽、武關一線出兵,主動進攻長安!此為曹丞相之利也!


    諸位,若用中策,則我方與曹丞相皆可獲利,便也能夠更加鞏固我等雙方之間的同盟關係!


    因此,於公於私,在下都支持用中策!”王猛不禁侃侃而談道。


    “彩!”我當即喝彩道。


    有一說一,王猛的觀點和我不謀而合,其想法也真可謂是人間清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