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的一番高論一出,眾人紛紛側目,不禁醍醐灌頂。


    並非是陶侃的謀略比其他智謀之士更高,而是人力有盡時,眾人的長處又不盡相同。


    其中,王猛的長處是在治國,以及統帥大軍。


    諸葛亮也是如此,同樣擅長治國和治軍,以及統帥大軍。


    至於周瑜、魯肅,一個擅長水戰,一個擅長外交和謀劃。


    其次,周瑜更長於作戰術規劃,魯肅則更善於作戰略規劃。


    至於薑維乃是名將之資,雖然同樣謀略過人,但和其他四大智囊還是不能比的。


    唯獨陶侃,不僅善於治理,還能帶兵。


    不僅長於作戰術規劃,同樣對戰略也頗有研究,還對二州特別了解!


    這是其他人都不能比的,何況陶侃已經年過四旬,在年紀上在座的隻有王猛可以和他相比。


    年紀大,就意味著閱曆深,經驗豐富。


    尤其是在基層的工作經驗,在這方麵,王猛也不能和陶侃相比!


    再者,陶侃又是南方人,又先後在廬江、荊州為官。


    王猛、諸葛亮則都是北方人,對於南方的了解,師徒兩也是不能和陶侃相比的。


    至於周瑜、魯肅,他兩雖然謀略過人,但在閱曆和經驗上又不能和陶侃相比!


    這就造成了,陶侃在各方麵都沒有短板,堪稱六邊形戰士!


    當陶侃一番高論之後,眾人不禁耳目一新,頓覺豁然開朗。


    “原來閣下便是陶士行,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還請受在下一拜!”王猛不禁歎服。


    見狀,諸葛亮同樣起身,向著陶侃一拜。


    畢竟王猛乃是諸葛亮的老師,老師都拜了,弟子自然沒有不拜的道理!


    周瑜、魯肅二人也同樣如此,對於陶侃此番高論,二人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就當眾人對眼下的局勢困惑不解,隻拘泥於一城一地之時,陶侃之言真可謂是撥雲見日!


    雖然陶侃之言不見得有多麽高明,但他卻是為眾人打開了一扇窗戶,從而讓眾人對解決眼下的困境有了新的思路!


    然而我對此卻是不置可否,陶侃的意見雖然高明,但絕對稱不上是什麽妙策!


    “士行之見意在暫時放棄荊州,誘敵深入,讓劉裕、陳烈在荊州之地鷸蚌相爭,我方好坐收漁翁之利!此計雖好,但有兩個致命的破綻!”我不禁說道。


    對此,陶侃倒也沒有什麽不高興的,而是虛心求教。


    “還請主公明示!”


    陶侃把姿態放得很低,再無任何的傲慢,而是對我畢恭畢敬。


    “一,劉裕眼下正在爭奪益州,雖然他有心將觸手伸到荊州,但隻怕有心無力!


    再者,就算劉裕真的有餘力派遣軍隊開進荊州,那也隻能占據南郡一地。


    至於陳烈,咱們若是放棄桂陽,則陳烈大軍定會長驅直入。不過交州軍也頂多占據荊南四郡,與劉裕互不相幹,又如何能與劉裕相爭呢?


    二,眼下咱們禦敵於二州之外,戰火隻是暫時燒到了南郡和淮南。


    可一旦我軍放開幾處重鎮,使得兩路大軍進來,屆時戰火必將燒到荊州腹地!


    屆時,荊州千萬百姓如何?他們豈不將陷入戰火之中。倘若大戰開啟,荊州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我不禁說道。


    陶侃聞聽此言,卻是沒有絲毫地慌張,相反好似早有了應對之策。


    “主公之憂慮不假,無非是擔心二虎不會相爭,又擔心荊州百姓!作為前荊州刺史,在下為荊州千萬百姓在這裏謝過主公!然,主公其實無需擔憂,因為在下早已有了應對之策!”陶侃當即說道。


    “還請士行告知我等!”我當即表示道。


    “主公,諸位大人!如今劉裕正在爭奪益州,無力東顧不假。但劉裕此人野心勃勃,其必然是把益州當做了自己到嘴的肥肉。既然益州早晚是劉裕的囊中之物,其完全可以暫時放下益州,優先圖謀荊州。


    如今南郡反叛,襄陽龐統、江陵二蒯已經歸順劉裕,劉裕又委派韋睿統領水師。且劉裕正率領大軍在巴郡,距離南郡不過咫尺之遙,劉裕派軍支援南郡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屆時,劉裕大軍開赴南郡,則下一步必將固守,再進一步圖謀荊北。


    至於陳烈,倘若其攻破桂陽,下一步便將席卷荊南。


    屆時劉裕、陳烈一南一北,分取荊州,明麵上看確實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雙方更進一步便是平分南方四州,則雙方必將成為彼此的對手!


    至於荊州百姓,主公無需多慮!如今荊州九郡,人口千萬,其中荊北四郡有五百餘萬,荊南五郡有四百餘萬。倘若二虎相爭,其爭奪之地必將是公安、臨湘等處,必定不會影響到百姓!因此,在下以為此計可以實行!”陶侃侃侃而談道。


    聞言,我依舊不置可否,隻感覺陶侃還真是人如其名。


    陶侃,陶侃,果真是喜歡侃侃而談!


    “士行之言真是大謬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虎相爭,百姓又如何能夠不受影響?


    倘若我方誘敵深入,就算戰火不會波及到荊州全境,百姓又如何不會深受影響?


    屆時,百姓們如何安居樂業?又如何安心生產?且二虎相爭皆需要擴充軍隊,征調民夫,屆時受影響的百姓又如何隻會有公安、臨湘二地?”我當即說道。


    “主公真乃仁君!然而若不用此策,在下敢問主公,若要一統南方需要多少年?”陶侃連忙問道。


    聞言,我不禁思索了一番,隨即說道:“非十年不可!”


    “十年,就算戰火不燒到荊州,主公可知又將有多少百姓會死於戰火?”陶侃接著問道。


    我想了想,可是想不明白,隨即請陶侃明示。


    眾人也是如此,他們雖然聽著我二人的一問一答,但其實都在各自的心裏算著這筆賬。


    聽陶侃的意思,難道將戰火引入本土,竟要比禦敵於國門之外更劃算?


    “主公,十年時間,南方四州最少要損失千萬百姓!如今四方恐怕尚有三千五百萬百姓,可到那時候必然隻有兩千五百萬!


    雖然放敵人進來會將戰火燒到本土,使得荊州百姓損失慘重,但頂多三年,主公必能一統南方!


    百姓於三年中的損失又如何與戰亂十年相比?在下先是問主公誌在何方,便是希望主公不必將目光局限於荊揚二州,而是應該先放眼整個南方,再放眼整個天下!


    唯有早日統一南方,再進一步一統天下,這才能夠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陶侃當即高盛闊論道。


    “彩!”


    王猛聞言,當即第一個站起身來,為陶侃喝彩。


    “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


    “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


    “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


    這句話卻是回蕩在我的心裏,使我震耳欲聾,久久不能忘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