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我的命令下,我和董襲換了位置。


    原本董襲是前軍主將,擔任水師先鋒,負責第一輪作戰。


    但在我的命令下,董襲被換到了中軍,負責保護魯肅的安危。


    畢竟我是主公,雖然我不是主帥,但董襲也不得不聽從。


    見到董襲有些鬱悶,我心裏明白,董襲這是怕自己撈不到功勞。


    於是在董襲離開前,我當場宣布,擢升董襲為揚武將軍。


    一下子就晉升為了將軍,董襲的心裏再無任何的不滿,對我也是越發地忠心。


    於是乎,董襲坐著我來時所乘坐的走舸前往中軍,我和星月則是留了下來。


    接下來,將會由我率領前軍,並向著江陵進發。


    ………


    另一邊,不僅僅是我方水師距離江陵越來越近,桂陽的戰事也即將迎來尾聲。


    桂陽城,更確切地應該說是桂陽郡,其實是我方防禦交州陳霸先的門戶。


    從桂陽南下,雖然隻有一條路,但卻是從荊南通往交州的必經之路。


    而從交州北上荊州,桂陽也是必經之路,桂陽城因此為核心城池。


    自從大漢諸侯聯軍失敗,周泰又離開桂陽以後,陳霸先看準時機率軍進犯。


    雖然陳霸先隻帶了五萬大軍,但民夫卻有整整二十萬之眾,因此稱之為三十萬、五十萬大軍也不為過。


    畢竟在古時候,但凡打仗,將真實的兵力數字進行誇大一番實屬正常。


    何況陳霸先有五萬精銳,二十萬民夫,因此稱之為五十萬大軍也有人信。


    總之,現在的桂陽城已經被交州軍團團包圍,並且已經搖搖欲墜。


    自從交州軍到來後,桂陽已經整整被包圍了半年之久,現在就連外城牆都已經被攻破了!


    若非桂陽軍民眾誌成城,在太守—陳震、大將—孫瑜、全琮的努力下共同修築了一道內城牆,恐怕整座桂陽城都已經被攻破了。


    現在,雙方正圍繞著內城牆在展開激烈的大戰,在交州軍的猛攻下,就連內城牆都已經搖搖欲墜了。


    原本守軍有一萬五千人,周泰在離開後,帶走了其本部五千人。


    經過了半年的血戰,守軍隻剩下了不到半數,甚至連兵員都已經換了好幾茬!


    畢竟桂陽城乃是桂陽郡的治所所在,作為治所,桂陽城在鼎盛時期有著十萬人口。


    十萬人口,加上從周邊各縣、鄉亭逃難來的百姓,其中青壯數量有近四萬。


    江東軍乃是仁義之師,得人心,因此全城軍民都願意幫助守軍一起守城。


    而在太守—陳震的努力下,全城的軍民、物資進行了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守城方將一切力量都發揮到了極致!


    若非如此,在二十五萬交州軍的猛攻下,桂陽早就被攻破了。


    麵對如此堅城,交州軍損失慘重,二十五萬大軍已經折損超過半數。


    麵對如此慘重的傷亡,交州軍主帥陳霸先並沒有灰心,而是爆發出了十分頑強的意誌!


    整個交州的人口也就五百萬,其中青壯有大約一百萬,陳霸先帶來的二十五萬大軍已經是交州四分之一的力量了!


    交州軍不僅人數眾多,物資也是交州這些年來近一半的積累,就連陳霸先帶來的將領也個個不遜色。


    除了主帥陳霸先外,其麾下還有吳明徹、陳蒨、杜僧明、任忠四將,皆是陳霸先麾下的強將!


    吳明徹(512年-578年),字通昭,秦郡人。


    齊朝南譙太守—吳景安之孫,梁朝右軍將軍—吳樹任之子,南朝陳將領。


    侯景之亂時,秦郡大饑,吳明徹卻將餘糧分給鄰裏。


    梁末,隨周文育征討杜龕、張彪。


    陳朝代梁後,隨侯安都征討王琳,眾軍敗沒,吳明徹所部得全。


    陳文帝即位後,抵禦北周,督眾軍討周迪,鎮駐陳朝帝鄉。


    廢帝即位後,先後誅殺劉師知、到仲舉,討平湘州刺史—華皎。


    陳宣帝即位後,陳宣帝以北齊內亂,朝議北伐,吳明徹決策請行。


    遂於太建五年(573年),為都督征討諸軍事,率軍北上。


    先克複秦郡,於呂梁大破齊軍,又陸續攻克曆陽、合肥、壽陽,收複淮南。


    太建九年(577年),陳宣帝命吳明徹再度領兵北伐,以取徐州、兗州之地。


    太建十年(578年),吳明徹被俘,北周待之以禮,旋憂憤而卒。


    ……


    陳蒨(520年—566年),字子華,即陳文帝,吳興長城人。


    陳武帝—陳霸先侄,陳武帝陳霸先兄始興王—陳道談長子,陳宣帝—陳頊長兄,南朝陳皇帝。


    陳蒨少時即為人穩重,舉止大方,喜讀經史。


    侯景叛亂,陳霸先起兵勤王,其被侯景關押,險遭殺害。


    及梁軍克建康,投奔陳霸先營中。


    554年,陳蒨隨陳霸先北征廣陵,其作為前鋒,每戰必捷。


    559年,陳霸先死,遺詔立陳蒨為帝。


    次年,改元天嘉。


    即位後,繼續完成統一江南的事業。


    560年,北齊派兵配合王琳東下,直指建康,至蕪湖,被陳軍擊敗,王琳及其所立皇帝蕭莊皆逃奔北齊,從而消除了上遊的一大威脅。


    後來,陳軍又消滅了割據勢力,使江南再次統一。


    盡管領土大大縮小,但境內比較安定,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其曆經艱難,頗知百姓疾苦,平時勤於政事,事事節儉,又比較注意農業生產,令地方官員及時勸課農桑,還曾整理戶口。


    在其統治期間,南方的經濟文化都有一定的恢複和發展。566年,陳蒨病死。


    ………


    杜僧明(509年~554年),字弘照,廣陵臨澤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


    杜僧明早年擔任新州防助,效力於盧安興、盧子雄父子,後因盧子雄冤死而發動兵變,攻打廣州,被陳霸先俘虜,遂歸順陳霸先。


    他隨陳霸先收複交州、攻殺元景仲,擊滅蘭裕、大敗蔡路養、擒殺李遷仕、克平侯景、征討北齊,累立戰功。


    承聖三年(554年),病逝於江州,年僅四十六歲,諡號為威,陳朝時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杜僧明雖在陳朝建立前便已去世,但卻以陳朝開國功臣的身份配享於陳朝太廟。


    唐代史學家姚思廉在編修梁、陳兩朝國史時,便將杜僧明收入陳朝的國史《陳書》,將他列為功臣第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