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地處黃河以北,乃是古華夏九州之一。


    自從河北大戰結束之後,冀州被一分為三,分別被高歡、曹操、袁譚掌控著。


    其中,高歡占據著冀州最多的部分,分別有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五個郡國。


    曹操則是在鄴城建立了一個大本營,安排河北軍團鎮守此地,輻射魏郡、趙國、巨鹿三個郡國。


    至於袁譚最慘,僅僅掌握著清河一個郡,因此長久以來都對冀州之地虎視眈眈。


    彼時,由於河北軍團收到曹操的征召,因此離開了駐地。


    隨著河北軍團的離開,冀州大地便失去了強權的有力鎮壓,各方勢力也因此伺機而動。


    彼時,由於麴義在代郡扯旗造反,高歡於是起兵平叛。


    隨著高歡大軍的北上,冀州境內再無任何一支軍隊,仿佛被世人遺忘了一樣。


    然而青州袁譚一直惦記著冀州的土地,那裏曾經是他老爹袁紹的地盤,袁譚一直勵誌要恢複袁家的光輝!


    自從曹操征召各地駐軍,尤其是泰山的臧霸、孫觀,以及河北軍團相繼離開後。


    不甘寂寞的袁譚便開始集結麾下的軍隊,青州各郡的軍隊陸續在青州北部的平原郡(本是平原國,自從劉備死後,也就成了平原郡)集結,人數大約有五萬人。


    想當年,袁譚派了一員大將——檀道濟,以及五萬大軍前往冀州支援袁紹。


    結果在巨鹿之戰中,不僅檀道濟戰死了,五萬大軍也跟著一起全軍覆沒了。


    此次集結大軍,乃是三年來,袁譚的首次大動作。


    同時,這也是繼巨鹿之戰後,袁譚向恢複父親基業邁出的第一步。


    這五萬大軍不同於三年前,那時候頂多算是五萬郡兵,現在卻是堪稱五萬精銳!


    袁譚在平原城外親自為大軍送行,目送著他們的離開,眼神裏飽含著希冀。


    袁譚是一位稱職的刺史,這幾年來,袁譚一直恪盡職守。


    三年前,五萬大軍全軍覆沒,沒關係。


    三年後,袁譚卷土重來,再一次擁有了五萬大軍!


    這一次,五萬大軍的統帥是郭圖,大將有苟曦、馬隆、李矩、張方。


    苟曦,字道將,河內郡山陽縣人,西晉末年名將。


    此人在曆史上參與過八王之亂,屢立戰功,自比白韓。


    ………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人,西晉名將,武器專家。


    少時,智勇兼備,愛好名節。


    西晉鹹寧五年(279年)正月,河西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率眾反叛時,馬隆革新武器裝備。


    之後,平定“秦涼之變”,斬殺禿發樹機能,收複涼州。


    太康初年,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發展生產,聲名大震。


    ………


    李矩,字世回,河東平陽人,晉朝官員、將領。


    李矩勇猛剛毅,多謀略,有大誌。


    曾率軍平定叛亂,消滅賊寇,並屢次擊敗前趙軍隊。


    太寧三年(325年),李矩的將士密謀叛投後趙,李矩無力鎮壓。


    因此,李矩隻能率部眾投歸東晉朝廷,途中部下多有逃散,隻有郭誦等一百多人棄家跟隨。


    行至魯陽縣時,李矩墜馬而死,死後葬於襄陽峴山。


    ………


    張方,冀州河間人士,西晉名將。


    身世貧賤,以材勇得幸於河間王顒,遷將軍。


    八王之亂時,為司馬顒前鋒,討伐齊王司馬冏。


    齊王司馬冏戰敗後,張方臨危受命,與成都王司馬穎共同討伐長沙王司馬乂。


    太安二年(303年),張方率精兵七萬自函穀關入河南洛陽,會同陸機所部共約三十萬眾,同司馬乂軍展開大規模決戰。


    攻克洛陽後,將司馬乂燒死。


    蕩陰之役後,縱兵大掠,挾持晉惠帝及司馬穎前往長安。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西進關中。張方奉命往討,屯兵灞上,司馬顒聽信參軍畢垣之讒,將其殺死。


    ………


    他們都是這些年來仰慕袁家的聲望,慕名前來投奔的將才,且各有特點。


    其中,張方長於統兵,能力出色。


    因此,袁譚任命郭圖為主帥,張方為副帥,一起統領中軍。


    苟曦能征善戰,這些年來,多為袁譚剿滅青州境內的山賊、土匪。


    李矩勇猛善戰,弓馬嫻熟,為人慷慨大方。


    因此,苟曦、李矩二人是為左右先鋒,合為前軍。


    馬隆是個武器專家,五萬青州軍的武器裝備多由他監督打造,因此擔任後軍主將。


    除了軍中的四名將才之外,由於郭圖這些年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著袁譚的事業,因此頗受袁譚信任。


    除此以外,袁譚手下還有辛毗、王導、王敦、苟純(苟曦之弟)、崔浩等文官,為其治理地方。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淵,清河郡東武城人。


    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謀過人。


    曆史上的崔浩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拓跋燾身邊最重要的謀臣,深受其倚信,為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


    崔浩屢次力排眾議,判斷時機,輔佐太武帝滅亡胡夏、北涼等國,擊破柔然,解除了來自北方和關中地區的軍事威脅,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國史之獄”牽連,被夷滅五族,時年七十歲。


    ………


    袁譚麾下人才眾多,這些都是憑借著袁家的聲望所聚集起來,但並非是憑借著袁譚的個人魅力。


    然而袁譚不這麽想,他認為自己很好,隻可惜老爹在世時廢長立幼。


    要不然河北也不會在袁紹死後變得這麽亂,在袁譚看來,這一切都是老爹惹出的禍端!


    事實是自從袁紹敗亡後,袁譚經曆過短暫地沉淪,但最終又再一次奮發圖強起來。


    青州在鼎盛時期人口有七百餘萬,及至河北大戰結束,青州的人口隻剩下了不到二百萬。


    這三年來,在袁譚的努力下廣開荒地,吸引流民依附。


    直到現在,青州的人口已經恢複到了三百餘萬,達到了鼎盛時期的一半!


    這一切也的的確確都是袁譚的功勞,袁譚能文能武,實際上也確實是袁紹幾個兒子中最出色的一個。


    然而身在亂世,尤其是處在英雄輩出的世界中,袁譚或許真的不夠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