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推舉苻堅擔任了大首領,苻堅憑借他的大忽悠本事,也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支持。
於是,苻堅自稱“大秦天王”,建立大秦國,並定都——隴西狄道(原先馬騰的大本營)。
之後,苻堅委任宇文泰擔任了大秦國大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又分別委任了於謹、呂光、爾朱榮為左中右大將軍。
於謹乃是宇文泰麾下的頭號大將,是他忠心耿耿的部下,更是張掖之戰的頭號功臣。
呂光也是名將之才,是苻堅認可的氐族第一大將,因此也擔任了大將軍之職。
爾朱榮乃是原先韓遂治下的雜胡部落首領,因為他在最後關頭幫助了宇文泰,加上雜胡勢力龐大,所以也擔任了大將軍之職。
於謹為中大將軍,呂光為左大將軍,爾朱榮為右大將軍。
隨後,苻堅又把治下的地盤全部分封了出去,分別交給了各大首領作為領地。
其中,益州的廣漢郡被封給了李特(氐族的李氏家族首領);
涼州的武都郡被封給了呂光;
羌地封給了姚家兄弟,並設置了西海郡;
安定郡被封給了楊大眼;
隴西郡、漢陽郡則為苻氏王族的直屬領地;
北地郡被封給了爾朱榮;
金城郡被封給了宇文泰的家族;
武威郡被封給了於謹;
張掖被封給了獨孤信;
酒泉被封給了楊忠;
敦煌被封給了西部鮮卑的另一位大首領——乞伏國仁。
自此,涼州的地盤包括羌地在內被瓜分殆盡,苻堅、宇文泰也開始了對涼州的統治。
之後,大秦國建立的消息被傳到了河套,剛剛占據朔方、上二郡的赫連勃勃也加入了大秦國。
大秦國的勢力至此越發龐大,威名甚至傳播到了西域和草原,越來越多的部落加入進來。
為了穩固統治,同時為了保障兵員和戰鬥力,宇文泰實行了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的製度。
這一製度的根本在於府兵製,不僅可以保障大秦國的兵員戰鬥力,還能加快各族之間的融合。
宇文泰認為對於龐然大物般的大漢來說,他們各族畢竟人口占了少數,為了對抗大漢,他們唯有團結起來。
於是,宇文泰在與苻堅進行商議之後,便分別冊封了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
八大柱國,分別是鮮卑的宇文泰、獨孤信、侯莫陳崇、乞伏國仁,氐族的呂光、楊安(追封),匈奴的赫連勃勃,以及雜胡的爾朱榮。
十二大將軍則為氐族的符生(追封)、楊大眼,羌族的姚襄、姚萇,匈奴的沮渠蒙遜,鮮卑的宇文護、宇文述、於謹、楊忠、叔孫建、賀拔嶽,奚族的奚康生。
其中並沒有氐族李氏的份,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到奪取涼州的戰鬥中來,所以被排除在外。
李氏卻實際控製著益州廣漢郡的地盤,雖然不在大秦國的治下,但依舊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八大柱國中,獨孤信不僅是宇文泰麾下的大將,還是宇文泰的兒女親家。
甚至在大秦國建立後,獨孤信又把另外兩個女兒分別許配給了苻堅和楊忠的兒子。
因此,獨孤信在宇文泰麾下的大將中顯得地位超然,得以出任八大柱國之一。
乞伏國仁則作為西部鮮卑中排行第二的部落首領,也得以出任一大柱國,算是一種籠絡。
侯莫陳崇則並非西部鮮卑,而是來自中部鮮卑,乃是如今中部鮮卑的首領。
自從中部鮮卑在幽州兩次碰壁之後,原先的首領——拓跋什翼犍鬱鬱寡歡而終,隻留下了幼孫——拓跋珪。
拓跋家族無長丁,自此衰落,勢力第二大的侯莫陳崇便掌控了中部鮮卑。
後來,侯莫陳崇為了發展,便尋找到了占據河套的赫連勃勃進行結盟。
在赫連勃勃選擇加入大秦國之後,為了拉攏中部鮮卑,宇文泰便也委任侯莫陳崇擔任了一大柱國。
大秦國的地盤從整個涼州、羌地,一直到整個河套地區,觸手更是伸到了西域、草原和益州、並州。
除此以外,十二大將軍也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大多在奪取地盤的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
其中,符生、楊大眼、姚襄、姚萇、宇文述、於謹、楊忠自不必多說。
沮渠蒙遜,原本就是並州的大將,如今更是赫連勃勃麾下的頭號大將。
宇文護乃是宇文泰的侄子,也是他的子侄輩中,唯一一個成年的。
奚康生則是河套境內奚族的首領,治下人口不多,但卻戰力強悍。因此,也得以出任將軍,同時也是赫連勃勃麾下二號大將。
叔孫建、賀拔嶽則為西部鮮卑中第三、第四大部落的首領,都掌控著不少人口,因此也出任了將軍。
總之,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乃是如今大秦國除了符氏王族外最大的一幫勢力。
同時,他們也掌握了大秦國幾乎全部的兵權,更是大秦國得以屹立在西北的資本。
苻堅自委任宇文泰擔任大丞相後,二人就把權利一分為二,各自負責不同的事務。
苻堅負責處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調和矛盾,為日後進一步占據漢地作準備。
宇文泰則負責處理氐、鮮卑、羌、雜胡等族之間的關係,加快各族的融合,以此將各族都團結起來。
二人一個對漢,一個對胡,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則負責統兵。
因此,大秦國甫一建立,就帶來了無比強大的威勢,也立即引起了周邊各方勢力的注意。
尤其是漢中,幾乎就在大秦國建立的同時,劉裕也奪取了漢中。
漢中、武都近在咫尺,彼此相鄰,劉裕也與占據武都的呂光發生了摩擦。
主要是兩邊挨的實在太近了,漢中還在張魯手中的時候,和氐族倒是關係不錯。
但劉裕可不是善茬,更何況氐族和他也壓根不認識,於是甫一接觸就爆發了矛盾。
劉裕想要進一步發展,武都郡也是必須要打下來的,否則他如何南下或者北上?
而因為漢中的緣故,威脅到了大秦國側翼的安危,大秦國這邊也必須妥善處理好與劉裕之間的關係。
然而劉裕麵對異族,根本不願意多談,甚至十分反感異族對涼州的統治。
既然談不了,又無法相安無事,那結果就隻能打了。
於是,苻堅開始往武都增兵,劉裕也開始了積極備戰。
一方是新鮮出爐的大秦國,一方是剛剛占據漢中的劉裕,雙方互不相讓。
因為這個世界人口眾多的關係,所以一切的發展節奏都極快,幾乎一年一個變化。
人口多了,意味著兵員多,種地的人也多。
因此,各大勢力之間都有著足夠的兵員,足夠的糧草,連年大戰的情況才有可能發生。
注:府兵製,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曆時約二百年。
於是,苻堅自稱“大秦天王”,建立大秦國,並定都——隴西狄道(原先馬騰的大本營)。
之後,苻堅委任宇文泰擔任了大秦國大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又分別委任了於謹、呂光、爾朱榮為左中右大將軍。
於謹乃是宇文泰麾下的頭號大將,是他忠心耿耿的部下,更是張掖之戰的頭號功臣。
呂光也是名將之才,是苻堅認可的氐族第一大將,因此也擔任了大將軍之職。
爾朱榮乃是原先韓遂治下的雜胡部落首領,因為他在最後關頭幫助了宇文泰,加上雜胡勢力龐大,所以也擔任了大將軍之職。
於謹為中大將軍,呂光為左大將軍,爾朱榮為右大將軍。
隨後,苻堅又把治下的地盤全部分封了出去,分別交給了各大首領作為領地。
其中,益州的廣漢郡被封給了李特(氐族的李氏家族首領);
涼州的武都郡被封給了呂光;
羌地封給了姚家兄弟,並設置了西海郡;
安定郡被封給了楊大眼;
隴西郡、漢陽郡則為苻氏王族的直屬領地;
北地郡被封給了爾朱榮;
金城郡被封給了宇文泰的家族;
武威郡被封給了於謹;
張掖被封給了獨孤信;
酒泉被封給了楊忠;
敦煌被封給了西部鮮卑的另一位大首領——乞伏國仁。
自此,涼州的地盤包括羌地在內被瓜分殆盡,苻堅、宇文泰也開始了對涼州的統治。
之後,大秦國建立的消息被傳到了河套,剛剛占據朔方、上二郡的赫連勃勃也加入了大秦國。
大秦國的勢力至此越發龐大,威名甚至傳播到了西域和草原,越來越多的部落加入進來。
為了穩固統治,同時為了保障兵員和戰鬥力,宇文泰實行了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的製度。
這一製度的根本在於府兵製,不僅可以保障大秦國的兵員戰鬥力,還能加快各族之間的融合。
宇文泰認為對於龐然大物般的大漢來說,他們各族畢竟人口占了少數,為了對抗大漢,他們唯有團結起來。
於是,宇文泰在與苻堅進行商議之後,便分別冊封了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
八大柱國,分別是鮮卑的宇文泰、獨孤信、侯莫陳崇、乞伏國仁,氐族的呂光、楊安(追封),匈奴的赫連勃勃,以及雜胡的爾朱榮。
十二大將軍則為氐族的符生(追封)、楊大眼,羌族的姚襄、姚萇,匈奴的沮渠蒙遜,鮮卑的宇文護、宇文述、於謹、楊忠、叔孫建、賀拔嶽,奚族的奚康生。
其中並沒有氐族李氏的份,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到奪取涼州的戰鬥中來,所以被排除在外。
李氏卻實際控製著益州廣漢郡的地盤,雖然不在大秦國的治下,但依舊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八大柱國中,獨孤信不僅是宇文泰麾下的大將,還是宇文泰的兒女親家。
甚至在大秦國建立後,獨孤信又把另外兩個女兒分別許配給了苻堅和楊忠的兒子。
因此,獨孤信在宇文泰麾下的大將中顯得地位超然,得以出任八大柱國之一。
乞伏國仁則作為西部鮮卑中排行第二的部落首領,也得以出任一大柱國,算是一種籠絡。
侯莫陳崇則並非西部鮮卑,而是來自中部鮮卑,乃是如今中部鮮卑的首領。
自從中部鮮卑在幽州兩次碰壁之後,原先的首領——拓跋什翼犍鬱鬱寡歡而終,隻留下了幼孫——拓跋珪。
拓跋家族無長丁,自此衰落,勢力第二大的侯莫陳崇便掌控了中部鮮卑。
後來,侯莫陳崇為了發展,便尋找到了占據河套的赫連勃勃進行結盟。
在赫連勃勃選擇加入大秦國之後,為了拉攏中部鮮卑,宇文泰便也委任侯莫陳崇擔任了一大柱國。
大秦國的地盤從整個涼州、羌地,一直到整個河套地區,觸手更是伸到了西域、草原和益州、並州。
除此以外,十二大將軍也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大多在奪取地盤的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
其中,符生、楊大眼、姚襄、姚萇、宇文述、於謹、楊忠自不必多說。
沮渠蒙遜,原本就是並州的大將,如今更是赫連勃勃麾下的頭號大將。
宇文護乃是宇文泰的侄子,也是他的子侄輩中,唯一一個成年的。
奚康生則是河套境內奚族的首領,治下人口不多,但卻戰力強悍。因此,也得以出任將軍,同時也是赫連勃勃麾下二號大將。
叔孫建、賀拔嶽則為西部鮮卑中第三、第四大部落的首領,都掌控著不少人口,因此也出任了將軍。
總之,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乃是如今大秦國除了符氏王族外最大的一幫勢力。
同時,他們也掌握了大秦國幾乎全部的兵權,更是大秦國得以屹立在西北的資本。
苻堅自委任宇文泰擔任大丞相後,二人就把權利一分為二,各自負責不同的事務。
苻堅負責處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調和矛盾,為日後進一步占據漢地作準備。
宇文泰則負責處理氐、鮮卑、羌、雜胡等族之間的關係,加快各族的融合,以此將各族都團結起來。
二人一個對漢,一個對胡,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則負責統兵。
因此,大秦國甫一建立,就帶來了無比強大的威勢,也立即引起了周邊各方勢力的注意。
尤其是漢中,幾乎就在大秦國建立的同時,劉裕也奪取了漢中。
漢中、武都近在咫尺,彼此相鄰,劉裕也與占據武都的呂光發生了摩擦。
主要是兩邊挨的實在太近了,漢中還在張魯手中的時候,和氐族倒是關係不錯。
但劉裕可不是善茬,更何況氐族和他也壓根不認識,於是甫一接觸就爆發了矛盾。
劉裕想要進一步發展,武都郡也是必須要打下來的,否則他如何南下或者北上?
而因為漢中的緣故,威脅到了大秦國側翼的安危,大秦國這邊也必須妥善處理好與劉裕之間的關係。
然而劉裕麵對異族,根本不願意多談,甚至十分反感異族對涼州的統治。
既然談不了,又無法相安無事,那結果就隻能打了。
於是,苻堅開始往武都增兵,劉裕也開始了積極備戰。
一方是新鮮出爐的大秦國,一方是剛剛占據漢中的劉裕,雙方互不相讓。
因為這個世界人口眾多的關係,所以一切的發展節奏都極快,幾乎一年一個變化。
人口多了,意味著兵員多,種地的人也多。
因此,各大勢力之間都有著足夠的兵員,足夠的糧草,連年大戰的情況才有可能發生。
注:府兵製,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曆時約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