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領主力駐紮在鄴城,需要防備東麵意圖不明的青州軍,所以隻能依靠關羽、張飛的兩個軍團在前線作戰。
自大敗冉閔一場之後,冉閔、劉琨、韓猛的聯軍便敗退數百裏,一直從鄴城以北退到了邯鄲,並把這中間數座城池都讓給了曹軍。
關羽、張飛得了曹操的命令,便一路尾隨。關羽又派薛安都率領河東軍團的步兵分取各城,然後親率騎兵與張飛軍團一起,一直追到邯鄲城下,這才紮下大營。
張飛是個火爆脾氣,與冉閔、劉琨一直交戰了一年多,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好不容易靠著曹操手下三大謀士的計策,大敗了冉閔一場。現在氣勢正盛,便每日出營,前往邯鄲城外辱罵冉閔。
什麽無父無母,不忠不孝之徒,說冉閔豬鼻子插大蔥,隻會帶著騎兵到處偷襲雲雲。
冉閔在聽到後,起先還能忍,但後來張飛越罵越過份,竟說他冉閔是劉淵和小妾生的,所以姓冉,因為不是嫡子,沒有繼承權,所以懷恨在心,企圖自立等等。
張飛簡直把公孫瓚、袁紹的故事搬到了冉閔身上。但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再加上冉閔確實有自立之心,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真實身份。
直到後來,就連劉琨都差點信了,這讓冉閔如何能忍?
“哇呀呀,這個燕人匹夫,竟如此辱我,看我不殺了他!”
冉閔大怒,便取來雙刃矛,騎著朱龍馬就想出城與張飛一戰。
“天王息怒!千萬別中了張飛之計,此人鼎盛時期手握五萬精銳,乃是昔日袁紹手下頭號大將,並非易於之輩。何況還有個關羽,更是曹營頭號大將,天王若是出城,必定會中計!”
聽聞冉閔要出戰,劉琨連忙追了出來勸說道。就連對冉閔的稱呼也改為了天王,可見劉琨此時的心情是多麽地急切。
“這燕人匹夫辱我,如何能忍?況且鄴城一敗,我必手刃燕賊和關賊!”奈何冉閔不聽。
“倘若天王執意要出城一戰,還請把乞活軍帶上!琨會在城頭與韓將軍一起觀戰。”劉琨無奈了,於是說道。
冉閔這才滿意。
另一邊,張飛在城外叫罵半天,確實是在用計,因為不遠處關羽正埋伏著兩萬騎兵,而張飛也不是一個人出來的,而是帶著四萬大軍,在城外擺開了陣型。
由此可見,張飛真的是有勇有謀,絕對稱得上是智勇之將。
曹軍大營在城南十裏處,而張飛此時正帶著大軍相距邯鄲五裏,張飛卻是藝高人膽大,就獨自一人一騎站在城外叫罵。
叫罵了半天,城門終於打開。
張飛見狀,頓時大喜。但他也不傻,連忙退往後方的陣中。
隨著冉閔出城,萬餘乞活軍也一起跟了出來,隨後在城外擺了一個巨大的錐形陣。
張飛一見冉閔在擺陣,連忙又下令讓大軍後退五裏。
見到張飛大軍在退,冉閔以為他怕了,便率領騎兵殺了上去。
此時,雙方大軍相距五裏。
冉閔的騎兵奔襲起來聲勢驚人,真是萬馬奔騰,直衝張飛大陣。
張飛的四萬大軍說是擺著陣型,其實也就是八個方陣。盾兵在前,槍矛在中,弓弩在後。雖是步兵,卻也都是精銳,所以麵對萬餘乞活軍卻是絲毫不懼。
等到乞討軍進入射程範圍,頓時弓弩齊發,然而騎兵的速度何等之快,轉眼之間便突入了張飛大軍的陣中。
位於前排的盾兵瞬間就被撞飛出去,但也有無數騎士撞上槍矛,或被捅個透心涼,或是幹脆馬失前蹄飛了出去,又或者連人帶馬被捅成刺蝟。
唯獨一人一騎所向披靡,見神殺神,見鬼殺鬼,此人正是“武悼天王”冉閔!
以冉閔為首的鋒矢已經突入陣中,但他們身後的騎士卻也傷亡慘重,隨著萬餘騎兵全部殺到,原本被冉閔撕開的口子也逐漸變大。
很快,就像犁地一樣,八個方陣中的一個,整整五千人就被乞活軍徹底撕碎。
張飛不由地大急,沒想到堂堂正正地一戰,冉閔的乞活軍戰力竟然如此驚人!
冉閔帶著騎兵打穿了張飛大軍的陣型,來到了他們的後方,但在他們完成轉向之後,卻發現剩下的七個方陣也已經完成了轉向,並呈扇形在包圍過來。
就在這時,冉閔騎兵的側翼,也就是戰場的東邊突然又出現了一支騎兵,人數比之乞活軍更多。
打著”關”、“關”、“曹”、“周”的旗號。
為首一將麵若重棗,臥蠶眉,丹鳳眼,身穿綠色戰袍,手中一把青龍偃月刀,胯下是呂布死後繳獲的赤兔寶馬。
真可謂是天神下凡,威風凜凜。
曹軍的兩萬鐵騎殺到,底牌盡出,冉閔無奈,隻能率領乞活軍硬著頭皮上。
近三萬鐵騎瞬間撞到一起,頓時人仰馬翻。
冉閔迎上關羽,一個用雙刃矛,一個偃月刀,一個騎著朱龍馬,一個騎著赤兔馬。
兩位萬人敵猛將的廝殺,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
然而,就在雙方鐵騎廝殺之際,張飛卻率領著剩下的七個方陣在緩緩推進,逐漸地就將雙方包圍,確切地說是把冉閔的乞活軍包圍。
眼看著冉閔和乞活軍就要覆滅,邯鄲的城門卻又再次打開,劉琨、韓猛率領著四萬步兵魚貫而出,準備救援冉閔。
就在四萬大軍於城外列陣完畢之時,張飛卻也發現了他們,便讓副將率領七個方陣再次掉頭,前去阻敵,然後帶著親衛一起,向冉閔那邊殺去。
雙方騎對騎,步對步,萬人敵對萬人敵,真是好一場驚世大戰!
注: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內黃縣人,冉魏開國皇帝。
初名石閔,乃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石虎待他就如同親孫兒一般。
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
數從征伐,屢立戰功。
石虎死後,擁立石遵為帝,後殺石遵改立石鑒。
350年,弑殺石鑒稱帝,恢複冉姓,建立魏國,史稱冉魏,改元永興。
352年,兵敗突圍不遂,遭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擊敗,後為燕王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玄孫冉華(染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自大敗冉閔一場之後,冉閔、劉琨、韓猛的聯軍便敗退數百裏,一直從鄴城以北退到了邯鄲,並把這中間數座城池都讓給了曹軍。
關羽、張飛得了曹操的命令,便一路尾隨。關羽又派薛安都率領河東軍團的步兵分取各城,然後親率騎兵與張飛軍團一起,一直追到邯鄲城下,這才紮下大營。
張飛是個火爆脾氣,與冉閔、劉琨一直交戰了一年多,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好不容易靠著曹操手下三大謀士的計策,大敗了冉閔一場。現在氣勢正盛,便每日出營,前往邯鄲城外辱罵冉閔。
什麽無父無母,不忠不孝之徒,說冉閔豬鼻子插大蔥,隻會帶著騎兵到處偷襲雲雲。
冉閔在聽到後,起先還能忍,但後來張飛越罵越過份,竟說他冉閔是劉淵和小妾生的,所以姓冉,因為不是嫡子,沒有繼承權,所以懷恨在心,企圖自立等等。
張飛簡直把公孫瓚、袁紹的故事搬到了冉閔身上。但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再加上冉閔確實有自立之心,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真實身份。
直到後來,就連劉琨都差點信了,這讓冉閔如何能忍?
“哇呀呀,這個燕人匹夫,竟如此辱我,看我不殺了他!”
冉閔大怒,便取來雙刃矛,騎著朱龍馬就想出城與張飛一戰。
“天王息怒!千萬別中了張飛之計,此人鼎盛時期手握五萬精銳,乃是昔日袁紹手下頭號大將,並非易於之輩。何況還有個關羽,更是曹營頭號大將,天王若是出城,必定會中計!”
聽聞冉閔要出戰,劉琨連忙追了出來勸說道。就連對冉閔的稱呼也改為了天王,可見劉琨此時的心情是多麽地急切。
“這燕人匹夫辱我,如何能忍?況且鄴城一敗,我必手刃燕賊和關賊!”奈何冉閔不聽。
“倘若天王執意要出城一戰,還請把乞活軍帶上!琨會在城頭與韓將軍一起觀戰。”劉琨無奈了,於是說道。
冉閔這才滿意。
另一邊,張飛在城外叫罵半天,確實是在用計,因為不遠處關羽正埋伏著兩萬騎兵,而張飛也不是一個人出來的,而是帶著四萬大軍,在城外擺開了陣型。
由此可見,張飛真的是有勇有謀,絕對稱得上是智勇之將。
曹軍大營在城南十裏處,而張飛此時正帶著大軍相距邯鄲五裏,張飛卻是藝高人膽大,就獨自一人一騎站在城外叫罵。
叫罵了半天,城門終於打開。
張飛見狀,頓時大喜。但他也不傻,連忙退往後方的陣中。
隨著冉閔出城,萬餘乞活軍也一起跟了出來,隨後在城外擺了一個巨大的錐形陣。
張飛一見冉閔在擺陣,連忙又下令讓大軍後退五裏。
見到張飛大軍在退,冉閔以為他怕了,便率領騎兵殺了上去。
此時,雙方大軍相距五裏。
冉閔的騎兵奔襲起來聲勢驚人,真是萬馬奔騰,直衝張飛大陣。
張飛的四萬大軍說是擺著陣型,其實也就是八個方陣。盾兵在前,槍矛在中,弓弩在後。雖是步兵,卻也都是精銳,所以麵對萬餘乞活軍卻是絲毫不懼。
等到乞討軍進入射程範圍,頓時弓弩齊發,然而騎兵的速度何等之快,轉眼之間便突入了張飛大軍的陣中。
位於前排的盾兵瞬間就被撞飛出去,但也有無數騎士撞上槍矛,或被捅個透心涼,或是幹脆馬失前蹄飛了出去,又或者連人帶馬被捅成刺蝟。
唯獨一人一騎所向披靡,見神殺神,見鬼殺鬼,此人正是“武悼天王”冉閔!
以冉閔為首的鋒矢已經突入陣中,但他們身後的騎士卻也傷亡慘重,隨著萬餘騎兵全部殺到,原本被冉閔撕開的口子也逐漸變大。
很快,就像犁地一樣,八個方陣中的一個,整整五千人就被乞活軍徹底撕碎。
張飛不由地大急,沒想到堂堂正正地一戰,冉閔的乞活軍戰力竟然如此驚人!
冉閔帶著騎兵打穿了張飛大軍的陣型,來到了他們的後方,但在他們完成轉向之後,卻發現剩下的七個方陣也已經完成了轉向,並呈扇形在包圍過來。
就在這時,冉閔騎兵的側翼,也就是戰場的東邊突然又出現了一支騎兵,人數比之乞活軍更多。
打著”關”、“關”、“曹”、“周”的旗號。
為首一將麵若重棗,臥蠶眉,丹鳳眼,身穿綠色戰袍,手中一把青龍偃月刀,胯下是呂布死後繳獲的赤兔寶馬。
真可謂是天神下凡,威風凜凜。
曹軍的兩萬鐵騎殺到,底牌盡出,冉閔無奈,隻能率領乞活軍硬著頭皮上。
近三萬鐵騎瞬間撞到一起,頓時人仰馬翻。
冉閔迎上關羽,一個用雙刃矛,一個偃月刀,一個騎著朱龍馬,一個騎著赤兔馬。
兩位萬人敵猛將的廝殺,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
然而,就在雙方鐵騎廝殺之際,張飛卻率領著剩下的七個方陣在緩緩推進,逐漸地就將雙方包圍,確切地說是把冉閔的乞活軍包圍。
眼看著冉閔和乞活軍就要覆滅,邯鄲的城門卻又再次打開,劉琨、韓猛率領著四萬步兵魚貫而出,準備救援冉閔。
就在四萬大軍於城外列陣完畢之時,張飛卻也發現了他們,便讓副將率領七個方陣再次掉頭,前去阻敵,然後帶著親衛一起,向冉閔那邊殺去。
雙方騎對騎,步對步,萬人敵對萬人敵,真是好一場驚世大戰!
注: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內黃縣人,冉魏開國皇帝。
初名石閔,乃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石虎待他就如同親孫兒一般。
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
數從征伐,屢立戰功。
石虎死後,擁立石遵為帝,後殺石遵改立石鑒。
350年,弑殺石鑒稱帝,恢複冉姓,建立魏國,史稱冉魏,改元永興。
352年,兵敗突圍不遂,遭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擊敗,後為燕王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玄孫冉華(染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