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陳慶、吳才放走的曹軍俘虜,他們將回到家鄉,或者跑到有曹軍駐守的城池通風報信。
很快,附近城池就收到了曹仁、羊侃全軍覆沒,江東軍已經攻占宛城的消息。
這在曹操核心統治區的內部引起了恐慌。
畢竟南陽的東北方向便是潁川郡,而許都就在潁川郡的正北方向。
雖然曹操在去年安排了蕭衍作為豫州刺史,並組建防禦軍團,用於防備江東軍。但是蕭衍的防禦重點是在汝南和譙郡,潁川境內因為許都的存在,蕭衍並沒有布置太多的防禦力量,僅僅隻有一些郡兵而已。再加上距離宛城較近的,還有位於汝南的駐軍——李通部。
自淮南之戰後,汝南位於淮水以南的幾座城池就成了揚州的地盤,然後被我劃分為了蘄春郡。
於是,駐紮在汝南平輿的李通所部,就成了防備蘄春陳到部的最前沿,除非陳到率部進犯,李通所部是輕易不會動的。
但如今這個情況,若是李通不出兵,萬一被江東軍到達了許都,並且一戰而下,那李通就算有十顆腦袋也不夠砍啊!
所以李通慌了,在得知消息後,立馬向宛城派出了斥候,打探白袍軍的動向。然後又分別往譙縣蕭衍處,以及許都派出了信使,通知消息。
也因此,白袍軍攻占宛城的消息,在曹軍內部以最快的速度被傳播了出去。
譙縣。
蕭衍距離最近,所以也是第一個收到消息的大員。當他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整個人都亞麻呆住了。
曹仁自刎,羊侃被俘,三萬大軍全軍覆沒!
這是自曹操酸棗起兵以來,近十年來遭受到的最大敗仗。
哪怕是當初兗州士族勾結呂布,傾覆兗州;哪怕是曹操因為好色,遭到張繡的反叛;哪怕是曹操三打徐州而不下,都沒有這麽慘過。
幾次敗仗,頂多是損兵折將,而這次卻是成建製的曹軍被殲滅!
何況曹仁、羊侃的身份又是如此地重量級,一個是曹操的宗族第一大將,一個是曹軍五大猛將之一。
所以這一消息無異於一場地震,一場在曹軍內部引發的大規模地震。
不僅如此,宛城已經被攻下,許都又近在咫尺,這是江東軍的兵鋒離曹操大本營最近的一次!何況來的江東軍竟然還是一支騎兵,這意味著什麽,根本不需要解釋。
蕭衍在震驚過後,便需要作出決斷了,宛城的江東軍和淮南的江東軍之間,他隻能選擇一個,然後對另一個放任不管。
如果不管淮南的江東軍,大半個豫州可能都要丟,到時候同樣會威脅到許都的安危。
如果不管宛城的江東軍,那許都直接就要沒了,所以蕭衍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且壓力山大。
兗州,昌邑。
謝安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同樣很震驚。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戰鬥力有多猛,他一清二楚,結果全軍覆沒了!
關鍵這三萬大軍的作用乃是防守南陽,但他們偏偏南下主動進攻江東軍,這意味什麽同樣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曹仁、羊侃成了腦殘,那就一定是中了孫策的計謀。
孫策、江東軍,實在太厲害了!厲害到超乎了謝安的想象。
謝安是天子的人,現在天子被曹操掌控,但很快,天子就可能會被孫策掌控。所以是幫曹操,還是幫孫策,謝安必須做出選擇了。
許都。
這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後選擇的天子都城,同時也是曹操的大本營,這裏也已經收到了消息。
百姓們都很恐慌,害怕江東軍會破壞他們現在的生活。
守軍也很恐慌,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都被滅了,等到兵臨城下之時,他們能拿什麽來抵擋?
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很慌,頭鐵的早就死了,剩下的都是軟骨頭,許都已經不安全了,所以他們慌得一批。
所有人都在慌,唯獨隻有三人,鎮定自若。
一個是荀彧,作為曹操麾下唯一的戰略家,又是堪比蕭何的大才。在得到消息後,荀彧立馬就清楚了江東軍的目的——逼迫丞相主力南下是真,其他都是假的。但如果丞相主力不南下,江東軍搞不好真的會來攻打許都!
所以無論如何,丞相都要退兵了。因為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已經覆滅,劉裕的荊州軍也被重創,整個南方再無孫策和江東軍的對手!這個爛攤子,也隻能靠曹丞相率領主力返回,才能夠解決了。
第二個人是荀攸,作為曹操麾下五大謀士之一,荀彧想到的他也已經想到了,所以根本不慌。
而第三個人卻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對孫策,對江東軍給予了厚望的當今天子!
小皇帝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激動得不能自已,簡直就是狂喜!
他聞到了自由的味道。
曹操是個“逆賊”,孫策是個“忠臣”。
現在忠臣打敗了逆賊的軍隊,“勤王之軍”就要來了,就要來解救他脫離苦海,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
小皇帝在激動過後,在狂喜過後,便是熱淚盈眶,在曹操的控製下,他已經過了六年憋屈的生活。若是再加上在董卓、李榷等人手裏過的幾年,那他自登基以後,就沒過一天快樂的生活。
現在,他一直以來都期盼的生活就要到來了。
然而,由荀彧、荀攸聯名書寫的八百裏加急信件,也從許都被送出,以飛快的速度送往鄴城——如今曹操的所在之處。
注: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
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投奔曹操,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調離中樞,於壽春憂鬱而亡(一說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歲。
荀彧在戰略方麵為曹操規劃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
戰術上,麵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製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誌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麵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很快,附近城池就收到了曹仁、羊侃全軍覆沒,江東軍已經攻占宛城的消息。
這在曹操核心統治區的內部引起了恐慌。
畢竟南陽的東北方向便是潁川郡,而許都就在潁川郡的正北方向。
雖然曹操在去年安排了蕭衍作為豫州刺史,並組建防禦軍團,用於防備江東軍。但是蕭衍的防禦重點是在汝南和譙郡,潁川境內因為許都的存在,蕭衍並沒有布置太多的防禦力量,僅僅隻有一些郡兵而已。再加上距離宛城較近的,還有位於汝南的駐軍——李通部。
自淮南之戰後,汝南位於淮水以南的幾座城池就成了揚州的地盤,然後被我劃分為了蘄春郡。
於是,駐紮在汝南平輿的李通所部,就成了防備蘄春陳到部的最前沿,除非陳到率部進犯,李通所部是輕易不會動的。
但如今這個情況,若是李通不出兵,萬一被江東軍到達了許都,並且一戰而下,那李通就算有十顆腦袋也不夠砍啊!
所以李通慌了,在得知消息後,立馬向宛城派出了斥候,打探白袍軍的動向。然後又分別往譙縣蕭衍處,以及許都派出了信使,通知消息。
也因此,白袍軍攻占宛城的消息,在曹軍內部以最快的速度被傳播了出去。
譙縣。
蕭衍距離最近,所以也是第一個收到消息的大員。當他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整個人都亞麻呆住了。
曹仁自刎,羊侃被俘,三萬大軍全軍覆沒!
這是自曹操酸棗起兵以來,近十年來遭受到的最大敗仗。
哪怕是當初兗州士族勾結呂布,傾覆兗州;哪怕是曹操因為好色,遭到張繡的反叛;哪怕是曹操三打徐州而不下,都沒有這麽慘過。
幾次敗仗,頂多是損兵折將,而這次卻是成建製的曹軍被殲滅!
何況曹仁、羊侃的身份又是如此地重量級,一個是曹操的宗族第一大將,一個是曹軍五大猛將之一。
所以這一消息無異於一場地震,一場在曹軍內部引發的大規模地震。
不僅如此,宛城已經被攻下,許都又近在咫尺,這是江東軍的兵鋒離曹操大本營最近的一次!何況來的江東軍竟然還是一支騎兵,這意味著什麽,根本不需要解釋。
蕭衍在震驚過後,便需要作出決斷了,宛城的江東軍和淮南的江東軍之間,他隻能選擇一個,然後對另一個放任不管。
如果不管淮南的江東軍,大半個豫州可能都要丟,到時候同樣會威脅到許都的安危。
如果不管宛城的江東軍,那許都直接就要沒了,所以蕭衍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且壓力山大。
兗州,昌邑。
謝安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同樣很震驚。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戰鬥力有多猛,他一清二楚,結果全軍覆沒了!
關鍵這三萬大軍的作用乃是防守南陽,但他們偏偏南下主動進攻江東軍,這意味什麽同樣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曹仁、羊侃成了腦殘,那就一定是中了孫策的計謀。
孫策、江東軍,實在太厲害了!厲害到超乎了謝安的想象。
謝安是天子的人,現在天子被曹操掌控,但很快,天子就可能會被孫策掌控。所以是幫曹操,還是幫孫策,謝安必須做出選擇了。
許都。
這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後選擇的天子都城,同時也是曹操的大本營,這裏也已經收到了消息。
百姓們都很恐慌,害怕江東軍會破壞他們現在的生活。
守軍也很恐慌,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都被滅了,等到兵臨城下之時,他們能拿什麽來抵擋?
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很慌,頭鐵的早就死了,剩下的都是軟骨頭,許都已經不安全了,所以他們慌得一批。
所有人都在慌,唯獨隻有三人,鎮定自若。
一個是荀彧,作為曹操麾下唯一的戰略家,又是堪比蕭何的大才。在得到消息後,荀彧立馬就清楚了江東軍的目的——逼迫丞相主力南下是真,其他都是假的。但如果丞相主力不南下,江東軍搞不好真的會來攻打許都!
所以無論如何,丞相都要退兵了。因為曹仁、羊侃的三萬大軍已經覆滅,劉裕的荊州軍也被重創,整個南方再無孫策和江東軍的對手!這個爛攤子,也隻能靠曹丞相率領主力返回,才能夠解決了。
第二個人是荀攸,作為曹操麾下五大謀士之一,荀彧想到的他也已經想到了,所以根本不慌。
而第三個人卻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對孫策,對江東軍給予了厚望的當今天子!
小皇帝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激動得不能自已,簡直就是狂喜!
他聞到了自由的味道。
曹操是個“逆賊”,孫策是個“忠臣”。
現在忠臣打敗了逆賊的軍隊,“勤王之軍”就要來了,就要來解救他脫離苦海,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
小皇帝在激動過後,在狂喜過後,便是熱淚盈眶,在曹操的控製下,他已經過了六年憋屈的生活。若是再加上在董卓、李榷等人手裏過的幾年,那他自登基以後,就沒過一天快樂的生活。
現在,他一直以來都期盼的生活就要到來了。
然而,由荀彧、荀攸聯名書寫的八百裏加急信件,也從許都被送出,以飛快的速度送往鄴城——如今曹操的所在之處。
注: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
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投奔曹操,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調離中樞,於壽春憂鬱而亡(一說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歲。
荀彧在戰略方麵為曹操規劃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
戰術上,麵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製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誌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麵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