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三思!”
國師是何等風靈玉秀的人物,怎能說倒就倒,且不說駱瓚瓊他日有無足夠實力扳倒她;單論人心所向,被譽為“蠻端聖德”的國師大人,就斷然不能倒!
更何況而今世道愈發混亂,人心不齊,像聖德這般有號召力的人物,若是輕易倒下,可不是什麽小事,極大可能會引發兩域混戰!
無序之爭,禍國殃民,是為天怨啊!
“嗬,忻兒弟弟也算是個明白人。難道不知挾君王而令天下的道理嗎?今日我師父能以方慟的安危要挾你,命你為她私藏禁書。
來日呢?難道你要為你三弟造盡喪天良的孽業嗎?”
方忻自幼不招旁支待見,雖生為方家宗室子弟,稱得上“嫡出”,可從不被方家上下放在眼中。
從小到大,同輩欺淩從無間斷,不論他在族學取得多耀眼的成績也無濟於事。多年欺壓中,“背鍋”是常見的手段。
一如今日的他,也要為他的三弟“背鍋”嗎?
“殿下心寬。國師聖德,遇人慈悲。她此行必有苦衷。難道殿下師從聖德多年,還不清楚國師大人的好嗎?!”
駱瓚瓊無法反駁他這番話。
求學以來,有問必答,有求必教,她當真是一個好師父。
“好,你既然體諒國師勞苦,那她呢?她可曾想過你!
要你藏書,卻不給點位圖,而是送上映心軸;還特地唬你三字“自證道”,叫你直路走曲線,生怕你能活著從地下爬上來!”
駱瓚瓊不知是不是被方忻戳中痛處,說急了,冒狠話。
果真是情真意切錐心箭,往日幀幀眼前現!
方忻雖有心為親友找借口,但他的身體卻記得那些日夜裏受罰的滋味……
長跪所致,瘀損的雙膝;
院中麵壁,羞恥心芒刺;
藤條鞭策,幽懼度饑餓;
家法杖木,傷筋又動骨。
人生之多艱,此一苦也!
“殿下貴為太久公主,當時刻謹記身處尊位,遇事不宜失態。”方忻說時甚至還低頭拱手,又彎下腰,擺足了勸諫的姿態。
“你既認我作“太久公主”,若太久禍亂,我該當何罪?”
分秒流逝,一輪比試也僅四個小時,時間珍貴,駱瓚瓊有求於方忻,即便再緊張,也得讓他心悅臣服,徹底歸順於自己。
他要搬君君臣臣那一套出來,她便陪他玩上一玩!速戰速決!
“自是招致民心盡失,民生凋敝,民有能無力的蠻政之罪。”來者不善,方忻心中警鈴大作。
五歲有餘,族學兩年,他是方家子弟,雖課業屢屢評優,可到底不入朝堂,無需憂心朝政;又改命心切,一心鑽研長生之術。
“政法科”向來是忻的弱項,若殿下問及“權術篇”,忻尚可答之反問;可她問的是“國罪篇”……
“治國以法,治人以禮,禮法兼具,重教重知,是為太久。
而今政法無知,禮教愚昧,民盡寄希望於“九雀”,可是蠻政無道,亂法無端!?”
眾所周知,皇室子弟重修“政法”,“禮知”,“糧產”,其中又“政法”為先,方忻此局無異於——以己之短搏他人之長。
“這……”方忻已察覺不妥。
可開題論政,避無可避,他身為太久學子的心氣還未被不公的遭遇磨去,怎能輕言放棄!
太久皇家族學,初等學府,專供六司兩家及皇室子弟,所教不深,皆是已被釘刻入板的大道理,死理論。
哪比得上駱瓚瓊從瘋三娘那吃過的苦頭,求來的政道!
殿下將我的“三民”蠻政,歸結到“政法禮教”愚昧不堪,是以上愚下昧?由此,皇室統治無道,便體現在百姓耳目自閉,一心求神?
“百姓不求己,不求君,反求蠻端諸神;確是蠻政無道,亂法無端,足見君威已被“神威”所蓋。”
方忻沒能看懂駱瓚瓊,勉力一析,捉不準題眼,硬著頭皮作答。
“而今有九雀,分明偽神,然聖德帶頭造偽,立民信於偽識,自弊民之耳目。愚民如此,國破人亡,是否蠻政,是否亂法!?”
“是。”
方忻咽了咽嗓子,緩解緊張:殿下步步緊逼,我若不低頭認錯,隻怕平白無故挨一頓訓。
可若天下將亡,匹夫焉無責?何況兩域監察。
“忻兒弟弟,也覺得應將“九雀”的真相公之於眾?”
“臣,不。殿下,忻相信殿下您為國為民,斷然不會行害人害己之事。可國師亦有高明之策。
眼下時局混亂,殿下多一策,太久便多一分安穩。
至於九雀愚民,殿下又怎知,民不以九雀愚天下呢?觀我太久,重教重知,民耳濡目染皆是新政仁禮,宜法樂教。
“政論科”首篇,“天下”首句——普天之下,莫非地母之子。忻有解:子出於母而不若母,母育子,天性使然;子之如何,未知。
太久的百姓,長於太久,就像那地母之子。而太久,我們的母親,她養育了我們。
母子情深,愛恨相交,此非“政法禮教”可寓,有待萬民觀心自問。”
總算是耐著性子聽他一番長篇大論,駱瓚瓊突然有了招納湯梓伯的心思——世有千裏馬,唯伯樂難求。
太久既有一雙慧眼長在身旁,我斷然沒扮作白日睜眼瞎的道理!
駱瓚瓊還特地給方忻掌聲激勵:“忻兒弟弟,課業不錯。隻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兩年族學,你還年幼,未曾離開國都一步吧?說不定連這皇城外頭的風光也沒瞧過。”
事實如此,方忻不得不認。
“果真後浪撲前浪。我像你這般大的時候,可不懂這些,整日裏悶坐國師座下,日複一日,苦煉三術。
三術小成,方才入都修學問。族學期間,師父帶我遊走太久各地,我所看到的,並不是“新政仁禮,宜法樂教”。”
方忻也從堂上老師口中聽到過些許類似的唏噓:“敢問殿下看到了什麽?”
雖說要求長生,改天命,可忻到底學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之道,縱然無力施予援手,也不願一直被養在家宅學院牆內,自弊耳目。
“我看到……
蛇蟲窩裏橫,生民如豬狗。
草野入汙行,橫縱屍棺宿。
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未來得及瞧上一瞧!”
國師是何等風靈玉秀的人物,怎能說倒就倒,且不說駱瓚瓊他日有無足夠實力扳倒她;單論人心所向,被譽為“蠻端聖德”的國師大人,就斷然不能倒!
更何況而今世道愈發混亂,人心不齊,像聖德這般有號召力的人物,若是輕易倒下,可不是什麽小事,極大可能會引發兩域混戰!
無序之爭,禍國殃民,是為天怨啊!
“嗬,忻兒弟弟也算是個明白人。難道不知挾君王而令天下的道理嗎?今日我師父能以方慟的安危要挾你,命你為她私藏禁書。
來日呢?難道你要為你三弟造盡喪天良的孽業嗎?”
方忻自幼不招旁支待見,雖生為方家宗室子弟,稱得上“嫡出”,可從不被方家上下放在眼中。
從小到大,同輩欺淩從無間斷,不論他在族學取得多耀眼的成績也無濟於事。多年欺壓中,“背鍋”是常見的手段。
一如今日的他,也要為他的三弟“背鍋”嗎?
“殿下心寬。國師聖德,遇人慈悲。她此行必有苦衷。難道殿下師從聖德多年,還不清楚國師大人的好嗎?!”
駱瓚瓊無法反駁他這番話。
求學以來,有問必答,有求必教,她當真是一個好師父。
“好,你既然體諒國師勞苦,那她呢?她可曾想過你!
要你藏書,卻不給點位圖,而是送上映心軸;還特地唬你三字“自證道”,叫你直路走曲線,生怕你能活著從地下爬上來!”
駱瓚瓊不知是不是被方忻戳中痛處,說急了,冒狠話。
果真是情真意切錐心箭,往日幀幀眼前現!
方忻雖有心為親友找借口,但他的身體卻記得那些日夜裏受罰的滋味……
長跪所致,瘀損的雙膝;
院中麵壁,羞恥心芒刺;
藤條鞭策,幽懼度饑餓;
家法杖木,傷筋又動骨。
人生之多艱,此一苦也!
“殿下貴為太久公主,當時刻謹記身處尊位,遇事不宜失態。”方忻說時甚至還低頭拱手,又彎下腰,擺足了勸諫的姿態。
“你既認我作“太久公主”,若太久禍亂,我該當何罪?”
分秒流逝,一輪比試也僅四個小時,時間珍貴,駱瓚瓊有求於方忻,即便再緊張,也得讓他心悅臣服,徹底歸順於自己。
他要搬君君臣臣那一套出來,她便陪他玩上一玩!速戰速決!
“自是招致民心盡失,民生凋敝,民有能無力的蠻政之罪。”來者不善,方忻心中警鈴大作。
五歲有餘,族學兩年,他是方家子弟,雖課業屢屢評優,可到底不入朝堂,無需憂心朝政;又改命心切,一心鑽研長生之術。
“政法科”向來是忻的弱項,若殿下問及“權術篇”,忻尚可答之反問;可她問的是“國罪篇”……
“治國以法,治人以禮,禮法兼具,重教重知,是為太久。
而今政法無知,禮教愚昧,民盡寄希望於“九雀”,可是蠻政無道,亂法無端!?”
眾所周知,皇室子弟重修“政法”,“禮知”,“糧產”,其中又“政法”為先,方忻此局無異於——以己之短搏他人之長。
“這……”方忻已察覺不妥。
可開題論政,避無可避,他身為太久學子的心氣還未被不公的遭遇磨去,怎能輕言放棄!
太久皇家族學,初等學府,專供六司兩家及皇室子弟,所教不深,皆是已被釘刻入板的大道理,死理論。
哪比得上駱瓚瓊從瘋三娘那吃過的苦頭,求來的政道!
殿下將我的“三民”蠻政,歸結到“政法禮教”愚昧不堪,是以上愚下昧?由此,皇室統治無道,便體現在百姓耳目自閉,一心求神?
“百姓不求己,不求君,反求蠻端諸神;確是蠻政無道,亂法無端,足見君威已被“神威”所蓋。”
方忻沒能看懂駱瓚瓊,勉力一析,捉不準題眼,硬著頭皮作答。
“而今有九雀,分明偽神,然聖德帶頭造偽,立民信於偽識,自弊民之耳目。愚民如此,國破人亡,是否蠻政,是否亂法!?”
“是。”
方忻咽了咽嗓子,緩解緊張:殿下步步緊逼,我若不低頭認錯,隻怕平白無故挨一頓訓。
可若天下將亡,匹夫焉無責?何況兩域監察。
“忻兒弟弟,也覺得應將“九雀”的真相公之於眾?”
“臣,不。殿下,忻相信殿下您為國為民,斷然不會行害人害己之事。可國師亦有高明之策。
眼下時局混亂,殿下多一策,太久便多一分安穩。
至於九雀愚民,殿下又怎知,民不以九雀愚天下呢?觀我太久,重教重知,民耳濡目染皆是新政仁禮,宜法樂教。
“政論科”首篇,“天下”首句——普天之下,莫非地母之子。忻有解:子出於母而不若母,母育子,天性使然;子之如何,未知。
太久的百姓,長於太久,就像那地母之子。而太久,我們的母親,她養育了我們。
母子情深,愛恨相交,此非“政法禮教”可寓,有待萬民觀心自問。”
總算是耐著性子聽他一番長篇大論,駱瓚瓊突然有了招納湯梓伯的心思——世有千裏馬,唯伯樂難求。
太久既有一雙慧眼長在身旁,我斷然沒扮作白日睜眼瞎的道理!
駱瓚瓊還特地給方忻掌聲激勵:“忻兒弟弟,課業不錯。隻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兩年族學,你還年幼,未曾離開國都一步吧?說不定連這皇城外頭的風光也沒瞧過。”
事實如此,方忻不得不認。
“果真後浪撲前浪。我像你這般大的時候,可不懂這些,整日裏悶坐國師座下,日複一日,苦煉三術。
三術小成,方才入都修學問。族學期間,師父帶我遊走太久各地,我所看到的,並不是“新政仁禮,宜法樂教”。”
方忻也從堂上老師口中聽到過些許類似的唏噓:“敢問殿下看到了什麽?”
雖說要求長生,改天命,可忻到底學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之道,縱然無力施予援手,也不願一直被養在家宅學院牆內,自弊耳目。
“我看到……
蛇蟲窩裏橫,生民如豬狗。
草野入汙行,橫縱屍棺宿。
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未來得及瞧上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