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怎麽說,來都來了走個過場也無妨,更何況不看僧麵看佛麵,方遂寧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想著我敲了敲他和餘昧的房門,結果兩邊都沒人應,我正要打電話催促,莫·康裏先一步開口:“他倆一早就出去了,還讓我跟你說一聲呢!”
“他們不用去?”我心裏那個懊惱,這倆家夥倒是跑得快。
“不用,遂寧和餘昧都是過來玩的,對這個不感興趣。”
我心想我也不感興趣,可惜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被他拉到了露台,那裏已經布置成了臨時的露天餐廳,美食加美景別說還挺有氛圍,可惜眼下隻有我和他兩個食客,偏偏我倆還不熟,除了尬聊還是尬聊根本無福消受。
好不容易吃完早飯,我和他都迫不及待地往會議室趕。
到了那我進去一看,裏麵零零散散坐著幾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年輕正低頭玩手機,和他口中的“不少”相去甚遠,就是這幾個年輕人也一副閑散樣,明顯是過來湊熱鬧捧場子的,虧我以為他真能請來什麽專業人員。
我都準備擺爛了,結果他輕咳一聲,煞有其事地朝他們介紹道:“這位就是我跟你們提到的王老師,他不僅師從名師還供職於著名的五〇三研究所,有他指導我們今天一定能討論出一個準確的結果。”
“還是康裏先生人脈廣,居然能請到這麽厲害的專家!”眾人兩眼放光,實際上他們估計連五〇三都沒聽說過,純屬給他麵子才附和著稱讚幾句。
反正我被他一頓尬吹是哪哪不自在,偏偏幾個小年輕一臉期待地看了過來:“王老師,您覺得這裏頭會有什麽玄機?”
“是啊王老師,您千裏迢迢地趕過來,是不是有什麽重大發現?”
我可沒有好為人師的習慣,他們左一個王老師、右一個王老師透著一股濃濃的揶揄,或許在他們眼裏我也是過來蹭吃、蹭喝、蹭玩的——當然,這是事實。
我本想順勢也打趣他們兩句,但麵對著這麽幾張青春洋溢的麵孔,嘲諷的話到了嘴邊恁是說不出口,最後我隻能學著林亦的誘導式發問先把問題拋回去給他們:“先說說你們的看法。”
“我懷疑確實有地外文明光顧過地球,他們有著非常發達的科技水平,所以能將整座山劈開,並將其中一半跨越上千公裏整個搬運到熱湖。”其中一個年輕人率先開口。
“扯什麽外星人,我看是世外高人還差不多。”他旁邊的小平頭故作神秘地環視一周,“據說世界上有很多我們普通人接觸不到的能人異士,其中就有人會傳說中的搬山卸嶺,斧鑿峰肯定是他們用異能捎過來的。”
“什麽搬山卸嶺,那是盜墓流派,說的是盜墓的手法。”有人反駁道,“真能把整座山搬到地球另一邊那都不可能是人,神仙還差不多!”
“修真小說看多了你,神仙都出來,咱能不能別那麽唯心?”
幾人議論紛紛,吵得不可開交,最終他們將目光看向我:“王老師,您覺得我們誰說的更有道理?”
“我覺得?”我站起身就走,“我覺得你們應該趕緊回家,玩兒幾天就算了,別耽誤學習。”
說他們異想天開也好,故意信口開河糊弄莫·康裏這個金主也好,反正我是真不想在這浪費時間了,敷衍都懶得敷衍。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再住在這裏多多少少有些占莫·康裏的便宜……
我拿出手機,準備打電話給方遂寧和他商量一下要不要換個酒店,莫·康裏鍥而不舍地追了出來:“王老師,你還沒說你的看法呢!”
“你難道看不出來嗎?”我是真的失去了耐心,“他們在耍你,你再費心費力,它也隻是一場鬧劇。”
“我知道,也早有預料,但隻要有一個人肯認真地幫我分析,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家夥倒是樂觀,我心想。
見我有所鬆動,莫·康裏走到我跟前,萬分誠懇地看著我:“王老師,也不怕跟你說實話,自打我在鳧湖附近拍下那張山石的照片,每天我都沉浸在對真相的渴求中,它會和斧鑿峰如此吻合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驚天之秘。”
我突然想起衛既成的話,於某些人而言,真相果然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他的好奇以及對好奇的那份認真讓我有些動容,我不由放緩了語氣:“也許這隻是一個巧合。”
“絕對不是巧合!”他飛快翻了翻手裏的資料,抽出一張照片遞給我,我好奇接過,發現那是一副石棺的特寫。
相比於常見的石棺,它極為小巧但超乎尋常的精致,除了慣用的吉祥紋飾,每一麵棺板上還鏤空雕刻著一種奇特的魚形紋飾——
說是魚形,其實更像擺出遊魚姿態的人形,他們整齊排列造型各異,仿佛在舉行一場特別的祭祀儀式,很壯觀,但透著一股讓人頭皮發麻的詭異,跟我第一次看過龍村祭祀儀式時的感覺非常像。
當然這是不是真的石棺還有待商榷,畢竟我從來沒有見過鏤空的石棺,看上去它更像一副槨。
不過我確實被它吸引住了,忍不住問道:“這照片又是哪來的?”
“斧鑿峰底下有一條幹涸的地下河,地下河兩邊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分布著很多坑洞,裏麵全都是這樣的石棺。”
“崖葬墓葬群?”我大吃一驚,畢竟這和熱城的葬俗八竿子打不著,石棺上的紋飾也不像是熱城這一帶會有的。
莫·康裏不愧是中國通,一下聽出了我的言外之意,他意有所指地說道:“熱城地處衝積平原,丘陵都不常見,從古到今都沒有這樣的墓葬習慣,反倒在鳧湖附近至今仍流行崖葬,最關鍵的是這種石棺我在鳧湖石山也見到過。”
“難不成兩者真有關聯?”我也聽懂了他的話外音,如果兩座石山隻是單純的“撞衫”或許還能用巧合解釋,但隸屬不同文化乃至文明的兩個區域出現了同一種石棺,這還能稱得上巧合嗎?
他趁熱打鐵又遞過來另一張照片。
“斧鑿峰底下還有一個玉礦遺址,我發誓這種玉石從未出現在熱城其他地方,雖然我尚無法確定鳧湖附近有沒有,但這已經能說明一些問題,既然是地質運動的產物,按理說不應該隻有這樣一個孤例。”
“玉礦遺址?”我瞬間有種強烈的預感,定睛一看他所謂的玉礦遺址果然和在神女墓發現的那座極為相似。
時至今日,我依然無法論證這種玉石和修建玉骨神木的是不是同一種,更無法判斷它和人體玉化後形成的、富含疒氣的疒玉是不是同一種——我還是期望它們不一樣,不然就這規模光想想都有點恐怖。
想著我敲了敲他和餘昧的房門,結果兩邊都沒人應,我正要打電話催促,莫·康裏先一步開口:“他倆一早就出去了,還讓我跟你說一聲呢!”
“他們不用去?”我心裏那個懊惱,這倆家夥倒是跑得快。
“不用,遂寧和餘昧都是過來玩的,對這個不感興趣。”
我心想我也不感興趣,可惜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被他拉到了露台,那裏已經布置成了臨時的露天餐廳,美食加美景別說還挺有氛圍,可惜眼下隻有我和他兩個食客,偏偏我倆還不熟,除了尬聊還是尬聊根本無福消受。
好不容易吃完早飯,我和他都迫不及待地往會議室趕。
到了那我進去一看,裏麵零零散散坐著幾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年輕正低頭玩手機,和他口中的“不少”相去甚遠,就是這幾個年輕人也一副閑散樣,明顯是過來湊熱鬧捧場子的,虧我以為他真能請來什麽專業人員。
我都準備擺爛了,結果他輕咳一聲,煞有其事地朝他們介紹道:“這位就是我跟你們提到的王老師,他不僅師從名師還供職於著名的五〇三研究所,有他指導我們今天一定能討論出一個準確的結果。”
“還是康裏先生人脈廣,居然能請到這麽厲害的專家!”眾人兩眼放光,實際上他們估計連五〇三都沒聽說過,純屬給他麵子才附和著稱讚幾句。
反正我被他一頓尬吹是哪哪不自在,偏偏幾個小年輕一臉期待地看了過來:“王老師,您覺得這裏頭會有什麽玄機?”
“是啊王老師,您千裏迢迢地趕過來,是不是有什麽重大發現?”
我可沒有好為人師的習慣,他們左一個王老師、右一個王老師透著一股濃濃的揶揄,或許在他們眼裏我也是過來蹭吃、蹭喝、蹭玩的——當然,這是事實。
我本想順勢也打趣他們兩句,但麵對著這麽幾張青春洋溢的麵孔,嘲諷的話到了嘴邊恁是說不出口,最後我隻能學著林亦的誘導式發問先把問題拋回去給他們:“先說說你們的看法。”
“我懷疑確實有地外文明光顧過地球,他們有著非常發達的科技水平,所以能將整座山劈開,並將其中一半跨越上千公裏整個搬運到熱湖。”其中一個年輕人率先開口。
“扯什麽外星人,我看是世外高人還差不多。”他旁邊的小平頭故作神秘地環視一周,“據說世界上有很多我們普通人接觸不到的能人異士,其中就有人會傳說中的搬山卸嶺,斧鑿峰肯定是他們用異能捎過來的。”
“什麽搬山卸嶺,那是盜墓流派,說的是盜墓的手法。”有人反駁道,“真能把整座山搬到地球另一邊那都不可能是人,神仙還差不多!”
“修真小說看多了你,神仙都出來,咱能不能別那麽唯心?”
幾人議論紛紛,吵得不可開交,最終他們將目光看向我:“王老師,您覺得我們誰說的更有道理?”
“我覺得?”我站起身就走,“我覺得你們應該趕緊回家,玩兒幾天就算了,別耽誤學習。”
說他們異想天開也好,故意信口開河糊弄莫·康裏這個金主也好,反正我是真不想在這浪費時間了,敷衍都懶得敷衍。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再住在這裏多多少少有些占莫·康裏的便宜……
我拿出手機,準備打電話給方遂寧和他商量一下要不要換個酒店,莫·康裏鍥而不舍地追了出來:“王老師,你還沒說你的看法呢!”
“你難道看不出來嗎?”我是真的失去了耐心,“他們在耍你,你再費心費力,它也隻是一場鬧劇。”
“我知道,也早有預料,但隻要有一個人肯認真地幫我分析,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家夥倒是樂觀,我心想。
見我有所鬆動,莫·康裏走到我跟前,萬分誠懇地看著我:“王老師,也不怕跟你說實話,自打我在鳧湖附近拍下那張山石的照片,每天我都沉浸在對真相的渴求中,它會和斧鑿峰如此吻合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驚天之秘。”
我突然想起衛既成的話,於某些人而言,真相果然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他的好奇以及對好奇的那份認真讓我有些動容,我不由放緩了語氣:“也許這隻是一個巧合。”
“絕對不是巧合!”他飛快翻了翻手裏的資料,抽出一張照片遞給我,我好奇接過,發現那是一副石棺的特寫。
相比於常見的石棺,它極為小巧但超乎尋常的精致,除了慣用的吉祥紋飾,每一麵棺板上還鏤空雕刻著一種奇特的魚形紋飾——
說是魚形,其實更像擺出遊魚姿態的人形,他們整齊排列造型各異,仿佛在舉行一場特別的祭祀儀式,很壯觀,但透著一股讓人頭皮發麻的詭異,跟我第一次看過龍村祭祀儀式時的感覺非常像。
當然這是不是真的石棺還有待商榷,畢竟我從來沒有見過鏤空的石棺,看上去它更像一副槨。
不過我確實被它吸引住了,忍不住問道:“這照片又是哪來的?”
“斧鑿峰底下有一條幹涸的地下河,地下河兩邊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分布著很多坑洞,裏麵全都是這樣的石棺。”
“崖葬墓葬群?”我大吃一驚,畢竟這和熱城的葬俗八竿子打不著,石棺上的紋飾也不像是熱城這一帶會有的。
莫·康裏不愧是中國通,一下聽出了我的言外之意,他意有所指地說道:“熱城地處衝積平原,丘陵都不常見,從古到今都沒有這樣的墓葬習慣,反倒在鳧湖附近至今仍流行崖葬,最關鍵的是這種石棺我在鳧湖石山也見到過。”
“難不成兩者真有關聯?”我也聽懂了他的話外音,如果兩座石山隻是單純的“撞衫”或許還能用巧合解釋,但隸屬不同文化乃至文明的兩個區域出現了同一種石棺,這還能稱得上巧合嗎?
他趁熱打鐵又遞過來另一張照片。
“斧鑿峰底下還有一個玉礦遺址,我發誓這種玉石從未出現在熱城其他地方,雖然我尚無法確定鳧湖附近有沒有,但這已經能說明一些問題,既然是地質運動的產物,按理說不應該隻有這樣一個孤例。”
“玉礦遺址?”我瞬間有種強烈的預感,定睛一看他所謂的玉礦遺址果然和在神女墓發現的那座極為相似。
時至今日,我依然無法論證這種玉石和修建玉骨神木的是不是同一種,更無法判斷它和人體玉化後形成的、富含疒氣的疒玉是不是同一種——我還是期望它們不一樣,不然就這規模光想想都有點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