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普通的山嶺,這座山峰的峰頂非常有特色的,中間區域因為各種原因逐漸往山體內坍塌,形成了一個漏鬥狀的深坑,乍一看有點像火山口。
坑中林木蔥鬱,比峽穀處的密林還要茂盛,唯有地勢最低的坑底草木稀疏,青磚黛瓦隱約可見,應該就是薑嬋提到的招待所。
坑口和坑底有將近百米的落差,最上麵的一段還是一道直上直下的懸崖,這樣地方想要下去可不容易,盡管最難走的部分修了棧道,我們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一步一挪地攀爬到坑底。
重新踩回平地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不過累歸累還挺有成就感的,難怪那麽多人喜歡攀岩之類的戶外活動。
“阿姹姐姐的丈夫患了重病,為了補貼家用她才在桑麻泉邊開了這家招待所,供進山的人落腳。”薑嬋一邊在前麵帶路,一邊跟我們介紹,“她不僅燒得一手好菜還會藤編、竹編各種各樣的手藝,無論誰見了都要誇一句心靈手巧。”
正說著一大一小兩棟瓦房漸漸映入眼簾,大的那棟共有四間房,中間兩間正屋是供旅客休息的棧房,兩邊的耳房一頭做夥房、一頭做沐浴室和衛生間。
小的那棟是阿姹姐自己的住所,攏共兩間,一間掛著竹編的門簾大概是個臥室,另一間房門緊鎖也沒有窗戶,怎麽看也不像是住人的,估計是個堆放雜物的柴房。
“阿姹姐姐!”到了門口薑嬋衝屋裏喊了兩聲,一個瘦削的身影從夥房鑽了出來,她也就三十出頭的年紀,或是因為過於操勞身形有些佝僂,兩鬢的發絲業已染上霜白,看上去很是憔悴。
她朝我們溫婉一笑,將我們讓進夥房:“走累了吧?先喝碗茶休息一下,晚點就能吃飯了。”
裏麵還算寬敞,靠門擺著兩張方桌拚成的長桌和一圈板凳,往裏走是個火塘,邊上正架著一口鐵鍋,散發著陣陣茶香。
薑嬋從櫥櫃裏拿過茶碗,幫我們一人篩了一碗,也不知道裏麵到底放了些什麽佐料,一碗甘香四溢的茶水灌下去那是相當的熨帖。
見阿姹姐還在忙活晚飯,我們也不好意思幹坐著,蘇小飴一時興起:“趁著天還沒黑,我們去桑麻泉看看?”
她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我們將東西放去棧房,然後跟著薑嬋往屋後走去,這個桑麻泉離得倒不遠,也就走了不到五分鍾前麵一陣開闊,儼然是片空地,而桑麻泉就坐落在空地的中央。
說句實話這口泉眼清澈倒是挺清澈的,但跟普通的山泉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更深、更寬,日積月累下已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
薑嬋在泉水邊蹲下身,輕輕拂去水麵上的落葉,直接用手掬水喝了兩口,舒坦地籲了口氣:“桑麻泉的水還是這麽好喝,難怪阿姹姐姐一直舍不得離開這裏。”
我們也學著她捧了幾捧泉水喝下,果然入口生津,看來之前的茶水之所以那麽醇香不僅僅在於茶葉的獨特。
蘇小飴四下打量了幾眼,好奇問道:“這附近既沒有桑也沒有麻為什麽要叫桑麻泉?而且我聽很多人說對著它許願特別的靈,真有這回事嗎?”
作為一個向導,薑嬋還是很稱職的,順勢說起了桑麻泉的由來:“薑妄寨由薑、妄兩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發展而來,當時的首領就叫薑和妄,我們尊稱她們為先祖。
先祖薑有個妹妹叫麻,深受兩位姐姐寵愛,在她們的嗬護下無憂無慮地長大,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個叫桑的男子,桑不是薑妄部落的人,甚至不屬於任何一個部落,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從哪裏來。
然而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桑對她也很有好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在那一年的阿思節上兩人共度良宵結成連理,這時桑跟麻坦白自己是帶著目的接近她的,希望麻能幫他拿到一樣東西。
那是一件薑妄部落傾盡全族之力誓死守護的寶物,她若真這麽做無異於與整個部落為敵,但為了桑她最終還是答應了他。
兩人想方設法把寶物拿到手後,桑卻發現自己也深深地愛上了麻,不願看到她因為自己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於是他決定將寶物還回去以換取薑和妄的諒解。
可惜等待他的是兩人精心布置的天羅地網,他受盡折磨直至被她們處死,得知桑的死訊麻萬念俱灰最終選擇與他共赴黃泉,臨死時她懇求兩位姐姐將她和桑同葬此處。”
盡管這個故事已經說了很多遍,薑嬋仍舊很投入:“而後兩人的墓穴化為泉眼,日日夜夜奔流不息,守護著天下有情之人。”
她想起來什麽,又指了指倒映在泉中的明月:“其實關於桑麻泉,還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謠……‘天上的明月喲地上的泉,明月它睡在清泉裏,圓時結成對喲缺時配成雙,天上地上不分離’。”
婉轉的歌聲輕輕回蕩在水潭邊確實十分動聽,我們都忍不住為她喝彩,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轉而看向蘇小飴:“如果你所求之事和感情有關,那麽在午夜時分來這裏跟它許願一定會遂心如意。”
說完她小聲補充了一句:“阿姹姐姐之所以選擇在桑麻泉附近開這家招待所,除了它是頂天嶺徒步探險中最熱門的打卡點,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為她所愛之人祈福,桑麻泉一定能保佑他們白頭偕老。”
蘇小飴和楠楠對視一眼,有些躍躍欲試,旋即又搖了搖頭:“還是算了,這深山老林裏的半夜過來也太恐怖了……”
說真的桑麻泉到底靈不靈我一點深究的意願都沒有,反倒對這個故事本身很感興趣。
顯而易見桑應該就是留下那些隴明文石刻的人,結合薑嬋的講述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推測,當時他並沒有死在龍角峰的那個山洞裏,而是跟隨薑妄部落來到了頂天嶺,後來才被兩位首領處死。
雖然結局仍是那個結局,但他好歹在這裏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麽會不會還存在著其他隴明文石刻尚未被發現?要真是這樣,我之前的疑問倒有希望解開了。
我們在泉眼附近又逗留了片刻,阿姹姐過來招呼我們回去吃飯,離開時我無意間往坑口方向遠望了一眼,一下愣在了那裏——隻見四周險峰林立,竟和遊典給我看的那張地形圖一模一樣。
坑中林木蔥鬱,比峽穀處的密林還要茂盛,唯有地勢最低的坑底草木稀疏,青磚黛瓦隱約可見,應該就是薑嬋提到的招待所。
坑口和坑底有將近百米的落差,最上麵的一段還是一道直上直下的懸崖,這樣地方想要下去可不容易,盡管最難走的部分修了棧道,我們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一步一挪地攀爬到坑底。
重新踩回平地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不過累歸累還挺有成就感的,難怪那麽多人喜歡攀岩之類的戶外活動。
“阿姹姐姐的丈夫患了重病,為了補貼家用她才在桑麻泉邊開了這家招待所,供進山的人落腳。”薑嬋一邊在前麵帶路,一邊跟我們介紹,“她不僅燒得一手好菜還會藤編、竹編各種各樣的手藝,無論誰見了都要誇一句心靈手巧。”
正說著一大一小兩棟瓦房漸漸映入眼簾,大的那棟共有四間房,中間兩間正屋是供旅客休息的棧房,兩邊的耳房一頭做夥房、一頭做沐浴室和衛生間。
小的那棟是阿姹姐自己的住所,攏共兩間,一間掛著竹編的門簾大概是個臥室,另一間房門緊鎖也沒有窗戶,怎麽看也不像是住人的,估計是個堆放雜物的柴房。
“阿姹姐姐!”到了門口薑嬋衝屋裏喊了兩聲,一個瘦削的身影從夥房鑽了出來,她也就三十出頭的年紀,或是因為過於操勞身形有些佝僂,兩鬢的發絲業已染上霜白,看上去很是憔悴。
她朝我們溫婉一笑,將我們讓進夥房:“走累了吧?先喝碗茶休息一下,晚點就能吃飯了。”
裏麵還算寬敞,靠門擺著兩張方桌拚成的長桌和一圈板凳,往裏走是個火塘,邊上正架著一口鐵鍋,散發著陣陣茶香。
薑嬋從櫥櫃裏拿過茶碗,幫我們一人篩了一碗,也不知道裏麵到底放了些什麽佐料,一碗甘香四溢的茶水灌下去那是相當的熨帖。
見阿姹姐還在忙活晚飯,我們也不好意思幹坐著,蘇小飴一時興起:“趁著天還沒黑,我們去桑麻泉看看?”
她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我們將東西放去棧房,然後跟著薑嬋往屋後走去,這個桑麻泉離得倒不遠,也就走了不到五分鍾前麵一陣開闊,儼然是片空地,而桑麻泉就坐落在空地的中央。
說句實話這口泉眼清澈倒是挺清澈的,但跟普通的山泉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更深、更寬,日積月累下已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
薑嬋在泉水邊蹲下身,輕輕拂去水麵上的落葉,直接用手掬水喝了兩口,舒坦地籲了口氣:“桑麻泉的水還是這麽好喝,難怪阿姹姐姐一直舍不得離開這裏。”
我們也學著她捧了幾捧泉水喝下,果然入口生津,看來之前的茶水之所以那麽醇香不僅僅在於茶葉的獨特。
蘇小飴四下打量了幾眼,好奇問道:“這附近既沒有桑也沒有麻為什麽要叫桑麻泉?而且我聽很多人說對著它許願特別的靈,真有這回事嗎?”
作為一個向導,薑嬋還是很稱職的,順勢說起了桑麻泉的由來:“薑妄寨由薑、妄兩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發展而來,當時的首領就叫薑和妄,我們尊稱她們為先祖。
先祖薑有個妹妹叫麻,深受兩位姐姐寵愛,在她們的嗬護下無憂無慮地長大,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個叫桑的男子,桑不是薑妄部落的人,甚至不屬於任何一個部落,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從哪裏來。
然而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桑對她也很有好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在那一年的阿思節上兩人共度良宵結成連理,這時桑跟麻坦白自己是帶著目的接近她的,希望麻能幫他拿到一樣東西。
那是一件薑妄部落傾盡全族之力誓死守護的寶物,她若真這麽做無異於與整個部落為敵,但為了桑她最終還是答應了他。
兩人想方設法把寶物拿到手後,桑卻發現自己也深深地愛上了麻,不願看到她因為自己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於是他決定將寶物還回去以換取薑和妄的諒解。
可惜等待他的是兩人精心布置的天羅地網,他受盡折磨直至被她們處死,得知桑的死訊麻萬念俱灰最終選擇與他共赴黃泉,臨死時她懇求兩位姐姐將她和桑同葬此處。”
盡管這個故事已經說了很多遍,薑嬋仍舊很投入:“而後兩人的墓穴化為泉眼,日日夜夜奔流不息,守護著天下有情之人。”
她想起來什麽,又指了指倒映在泉中的明月:“其實關於桑麻泉,還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謠……‘天上的明月喲地上的泉,明月它睡在清泉裏,圓時結成對喲缺時配成雙,天上地上不分離’。”
婉轉的歌聲輕輕回蕩在水潭邊確實十分動聽,我們都忍不住為她喝彩,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轉而看向蘇小飴:“如果你所求之事和感情有關,那麽在午夜時分來這裏跟它許願一定會遂心如意。”
說完她小聲補充了一句:“阿姹姐姐之所以選擇在桑麻泉附近開這家招待所,除了它是頂天嶺徒步探險中最熱門的打卡點,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為她所愛之人祈福,桑麻泉一定能保佑他們白頭偕老。”
蘇小飴和楠楠對視一眼,有些躍躍欲試,旋即又搖了搖頭:“還是算了,這深山老林裏的半夜過來也太恐怖了……”
說真的桑麻泉到底靈不靈我一點深究的意願都沒有,反倒對這個故事本身很感興趣。
顯而易見桑應該就是留下那些隴明文石刻的人,結合薑嬋的講述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推測,當時他並沒有死在龍角峰的那個山洞裏,而是跟隨薑妄部落來到了頂天嶺,後來才被兩位首領處死。
雖然結局仍是那個結局,但他好歹在這裏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麽會不會還存在著其他隴明文石刻尚未被發現?要真是這樣,我之前的疑問倒有希望解開了。
我們在泉眼附近又逗留了片刻,阿姹姐過來招呼我們回去吃飯,離開時我無意間往坑口方向遠望了一眼,一下愣在了那裏——隻見四周險峰林立,竟和遊典給我看的那張地形圖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