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船廠待了半天,唐繼光便回到鐵山總兵府。剛剛好陳良策和寧完我聯名送來的行文也到了,卻是陳良策和寧完我對朝鮮布局的一些調整。


    這些布局唐繼光離開之前已經布置了,不過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朝鮮那裏也不可能不變化。因為西人黨簽下幾乎賣國辱主的漢城之盟,使得下層士子激忿填膺,清流官員一個個瞋目切齒,這些唐繼光也有所預料。不過這次反彈非常大,乃至於就連西人黨內部也有不少人不如同這個做法。


    特別是那些家人在平壤城、黃海左道的官員士子,他們的家,他們的財富,他們的土地,他們的根基全在那裏。他們反應最為激烈的,甚至有人帶頭衝擊東江軍軍營。不過東江軍可不手軟,來多少個就殺多少個,血淋淋的人頭嚇住了那些隻會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再也沒有人敢衝擊軍營。


    不過金自點等人可沒有這個鐵血手段,他們的府邸天天被士子圍攻,丟雞蛋爛菜就算好了,丟石頭都不算什麽!還有人趁夜丟火把去,不是一把兩把,乃是數十把!都差點把金自點的家給燒了。也虧金自點府中家人這段時間被士子圍攻得草木皆兵,一個個打醒精神,這才及時反應,打水救火。不過即使如此,也燒毀了兩座偏房,一座草屋,波及了十多間房屋。


    金自點等人心裏麵的憋屈就不用提了,他們純粹是代人受過的。


    李倧還算厚道,沒有把三人退出去當替罪羔羊,反倒是領議班幾個高官卻是一副什麽都不知道,沒有出麵勸解。李倧最後想出一個辦法,讓金自點等三人離開是非之地!


    沒有幾天,李倧就下命令,讓當初參加漢城之盟的三人外放出去。李貴被任命為鹹鏡北道節度使,加大都護銜,防備建奴。金自點和沈器遠二人也分別調到地方為官,不過文官不比武官,朝鮮自稱小中國,雖然很多風俗上和明朝差不多了。


    比如文貴武賤,注意用詞!‘賤’這一個字就說了很多態度。明朝生員如果拜訪總兵,送上的名帖是自稱為侍教生,對於七品縣令,用的定然是晚生。這就可見其中差距了!


    李貴是武官,反倒不怎麽惹人眼紅,雖然是平調,但也沒有什麽人在意。金自點和沈器遠兩人卻算是被貶職了,沈器遠到地方當從四品的郡守。其實說是郡,但大不了多少。朝鮮不過彈丸之地,一國相當於明朝一省。國中設八道,後來一道又分左右或南北,變為十六道,相當於明朝一州。這道下麵設州,相當於明朝一縣,州下設郡,相當於明朝什麽?鎮嗎?


    金自點算是最倒黴的一個,雖然權力大,但因為品階不高,所以貶為從五品的縣令。這朝鮮郡下便設縣,實在難以理解,如果說郡相當於明朝的鎮,那這縣相當於大明的什麽?村嗎?如果是村,那金自點他管的是什麽?


    言歸正傳,而朝鮮現在的局勢,因為李貴、金自點、沈器遠三人離開的緣故,自然空出三個職位來了。除了李貴的漢朝判尹,讓人感覺吃力不討好外,其他的都不差,都是品階不算高,但實權不少的官職,典型的官卑權重。


    比如金自點的大司諫不過正六品而已!但卻是言官首領,那些相當於明朝禦史的文官,名義上全是歸金自點管的。


    沈器遠雖然差一點,卻是正二品的吏曹參判,相當於明朝吏部侍郎。明朝的侍郎還有左右之分,朝鮮卻沒有,權力雖然比一把手判書差一點,但官階上,一個是正二品,一個是從二品,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權力差距不算太大。


    而且吏曹也就相當於吏部!是什麽地方?在明朝,吏部尚書那可是稱之為天官!六部中權力最重的!


    按照陳良策和寧完我二人的意見,是把原來平壤節度使鄭遵推為吏曹參判,至於那個大司諫就不想了,那是清流的地方。不得不依附唐繼光的鄭遵、許自俊等人到了那裏絕對會別架空的。


    不過二人認為可以把他作為籌碼,換取幾個好的官職,比如仁川港的水軍節製使等,不過到底得到,還是得不到,最後還是要靠運作情況。


    陳良策也許在官場權術上一般般,不過寧完我,唐繼光還是很信任他的目光的。唐繼光很痛快的批示了便宜行事這四個字,表示這事情上,全權讓二人負責。


    後麵還有行文,都是陳良策和寧完我二人送來的,不過是不同的事情,所以沒有合在一起送來。是希望減慢撤軍的速度,現在朝鮮很是動蕩。因為漢城之盟,使得本來已經重創的朝鮮北人黨死灰複燃,而且之前北人黨雖然大,但分為很多派別。


    隻是現在光海君都被流放了,北人黨這個時候還不團結,恐怕早就應該滅亡了。團結起來的北人黨勢力相當強大,當然了!他們隻是控製中下層官員,高層的不是死就是流放了。但即使如此,靠著漢城之盟激起的民憤,他們在朝中影響力也很大。


    陳良策和寧完我二人是怕朝鮮政局再出動蕩,所以想用東江軍之兵威幫李倧穩住局勢。


    唐繼光也覺得有道理,不過他給二人回信,認為幫李倧完全穩住局勢是不可取的,要讓朝鮮朝廷內陷入黨爭。如此一來李倧就分不出精力發展,自然無從談起臥薪嚐膽了。甚至為了取得東江軍的支持,李倧對於東江軍的要求,還會有求必應。


    至於這裏麵的度,唐繼光交給寧完我去掌握。畢竟唐繼光遠在鐵山,接到消息後,都已經是數日了,再想計策,那個時候局勢又不同了。


    唐繼光在東江鎮優哉遊哉的處理事情,北京城那裏依舊是一片大亂,熊延弼因為意氣之爭,並沒有在廣寧大戰中出力,戰後還帶兵撤退到山海關,這使得自山海關外一帶的遼西走廊失陷。明朝這個遼東經略使,此時真的是名存實亡了。


    好運的就是這些年來後金快速擴張,使得後金雖然明知道有一塊肥肉在邊上,卻因為肚子圓溜溜了,吞不下去。使得後金隻是占據了廣寧、義州一帶,也就是遼西走廊北端而已!其他地方卻沒有因此得以幸存,你後金不要!自有人來要!


    一直淪為配角的蒙古人出場了!


    漠南蒙古的朵顏、哈刺慎、老拔都等十餘部蒙古趁機奪取遼西走廊,搶掠遼左難民財物,掠人為奴。


    朝廷捉了熊延弼和王化貞後,一時之間,群龍無首。


    朝廷經過商議,任命薊遼總督王象乾為遼東經略使,王象乾大驚失色!你.妹的!現在遼東是什麽情況啊?如果不是朝廷劃了山海關到遼東那裏,現在那裏還有什麽遼東可言啊?俺不幹了!


    當然了,不能夠這麽明白的說出來,王象乾裝病!王象乾聰明啊!說自己眼睛看不到東西,腰酸骨痛,而王象乾現在已經七十七歲人了!他這話還真叫朝廷上的人難以說他裝。其實這也是明朝的無奈,當初那些萬曆三大征的老將死的死,老的老。好比這王象乾他也算是一代名臣,當初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他也參加其中。


    不過葉向高這些東林黨人可不是傻瓜,他們也看得出王象乾的推搪之詞了,你這個老家夥!讓你當薊遼總督卻一副‘廉頗雖老,尚能飯’的樣子,現在見遼東潰爛,立刻一副我很老的樣子!好,你既然老,那就別當官了!


    內閣經過會推,乃讓王象乾告老還鄉。不過讓誰來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呢?


    最後思來想去,內閣讓王在晉來擔任。不知道內閣是不是很喜歡姓王的呢?挑選出來的兩個人都姓王。


    這王在晉,乃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後曆官江西布政使、山東巡撫,進督河道,泰昌時遷兵部左侍郎。


    唐繼光實在不明白,這朝廷選官用什麽標準的?王在晉這家夥除了資曆外,一無是處。他是兵部左侍郎而已!可不是兵家大將啊!一天領兵的日子都沒有,連山賊都沒有剿滅過,怎麽打建奴啊?不明白歸不明白,但內閣的任命還是下來了。


    實際上王在晉也不知道自己怎麽會被推舉去當這個遼東經略使,遼東經略使雖然是正一品,但王在晉對此一點也感不到高興。王在晉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是想拒絕的!王在晉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沒有什麽能力,在軍事上最多也就是紙上談兵一說!實際上在八股文、小說文橫行的明朝,王在晉看過的兵書,恐怕就是所謂的《三國演義》了!


    不過王在晉不比王象乾,王象乾都七十七了,不當官就不當,反正王象乾那年紀,活一天算一天的。但王在晉才五十有六啊!放在民間也許是老人,但放在官場上,絕對算得上是年輕力壯的官員!須知明朝對於官員致仕的要求是七十歲!而且那些當高官的,不犯錯,你想繼續當,還可以當到你死或者自己告老還鄉的時候。而王在晉這個年齡,理論上還有二十四年才退休,實際時間恐怕更加長,現在需要的就是奮鬥!


    如果拒絕了內閣的任命,看看王象乾就知道是什麽後果了。王在晉能夠怎麽樣?無奈捏鼻子認了。王在晉也不算傻,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去找了王象乾。王象乾這老家夥雖然有些不顧國家大義、獨善其身的味道在裏麵,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的。


    王在晉卻找王象乾,便是請教王象乾,自己到了山海關後,應該怎麽做?


    王象乾也算是夠厚道,雖然被內閣逼的告老還鄉,但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說了給王在晉聽。王象乾的想法很保守。他如此說道:“得廣寧,不能守也,獲罪滋大。不如重關設險,衛山海,以衛京師。”


    大致意思就是說,就算收複了廣寧,也不能夠守得住,到時候這個罪過就大了!不如防守山海關,保住京師為妙。


    王在晉也拿不定主意,想了想,又想到一個人了!這個人就是熊延弼,他去問熊延弼這意見怎麽樣,熊延弼意見不同王象乾,他認為應該先守後攻。


    王在晉便認為,無論怎麽樣,都得先守住再說!


    而在這個時候,也出了一個少年英傑,此人便是鼎鼎大名的袁崇煥了。唐繼光也是從朝廷送來的邸報中才知道。


    袁崇煥是廣東人,萬曆四十七年科舉考試中,中三甲第四十名,賜同進士出身。任命為邵武知縣。在官場上算是粉嫩的新人,才剛剛當官三年而已!


    剛剛好,今年是三年限期過去,遵照朝廷的規定,袁崇煥要到北京朝覲。接受朝廷的政績考核。他到了北京的時候,正是是遼東剛剛失陷十多天,京城內一片混亂,考核自然是押後了。


    袁崇煥也夠大膽,經常到山海關那裏觀看,打聽邊事。也不怕建奴破關,或者遇到逃兵打劫。


    這個時候京城裏麵各級官員,說到遼東的事情,都臉露怯色,不敢前往上任。因為遼東的事情太過重要了,這次考核也是遼東邊事為主的,考核自然需要有調查了。其他官員想著怎麽溜之大吉,糊弄過去。袁崇煥卻也不怕,一個人請命前往關外調查。”


    袁崇煥就是在這個明朝關外局勢空前嚴重的態勢下,單騎出關,巡視形勢。


    因為袁崇煥這個舉動,得到朝中大佬的賞識,有膽氣!好,就你!於是破格提拔!先是擔任兵部主事,後來又提拔為山海關都指揮僉事,這可是正三品官職!袁崇煥之前可是七品芝麻官而已!不過袁崇煥也夠魄力,為了平複其他人對他的非議,他還親自出關,到山海關外百裏處前屯收攏遼東流民。


    唐繼光也眼紅啊!這可是袁崇煥。


    思來想去,唐繼光還是決定嚐試下,上奏折朝廷,請求把袁崇煥調到東江。葉向高這會聰明了,二話不說,拒絕了唐繼光的要求。


    看來葉向高也看得出袁崇煥是一個人才。唐繼光對此雖然不甘心,但也隻能夠如此。不過這也勾起唐繼光揣測。


    究竟是什麽揣測呢?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小海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巨人肩膀上的木木並收藏明末小海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