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了道:“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救國救民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我已湊集一支義軍,準備開往遼東,與金奴一決勝負。”


    須知,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自命為大漢,遂以“七大恨”誓師討伐大明。


    遼東一帶戰事立刻吃緊,努爾哈赤接連打敗數萬明軍,奪得包括撫順在內的重鎮。


    邊關連戰連敗,引起朝廷從上至下的震驚。


    萬曆帝決定集中兵力企圖一舉將後金撲滅,遂調兵十萬進赴遼東,與努爾哈赤一決雌雄。


    智了又道:“朝廷決定要與金奴決一死戰。報國的時候到了,為殲滅金奴,我將趕赴遼東,與義軍會合,殺金奴一個措手不及。”


    江可欣忙道:“師父,殺金奴這等大快人心的事我也去。”


    智了道:“你一個女孩兒去遼東太危險了,何況從現在起你要教兩位師妹的武功。你我同去誰教她們呀!”


    江可欣喜道:“師父,你肯收她們為徒啦!”


    智了拈領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江可欣道:“兩位姐妹快來拜師。”


    王淑秋和楊淚連忙拜下去,口中道:“師父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智了忙扶起她倆。


    江可欣狂喊道:“碧荷,香案準備了嗎?”


    智了道:“可欣,你一向知為師不喜繁文縟節,能簡單就簡單。”


    江可欣又忙道:“碧荷,別擺啦!”


    智了道:“知道我為何會收你倆為徒麽?”


    王淑秋和楊淚一齊搖頭。


    智了喟然道:“我從小在少林寺出家為僧。雖然身在佛門,心卻係紅塵。師父說我凡根未除,要我在證道院研習佛經,使得六根清淨。起初師父在時我尚在研究佛經,但佛經上所載之事與入世格格不入,我身在塵世之中又豈能對塵世不聞不問,置身事外。”


    “後來師父圓寂,我去羅漢堂般茗堂研習武功。我深知要想有所作為必須練就一身好功夫。幸虧我資質不算愚蠢,讓我習得多種少林絕技。那時朝廷一日不如一日,賣官鬻爵,比比皆是。尤其是閹宦到處橫行霸道,魚肉百姓,惹得怨聲載道。”


    王淑秋暗歎道:師父真真不應出家,憂國憂民,一片赤膽忠心,如果身在廟堂,不僅是我大明之福,也是百姓之福。一個大好人才出家,可見朝廷真的昏暗。


    江可欣插嘴道:“師父如此心念塵世,幹脆早點離了少林,報效家國,為民請願。何必每天守著佛祖青燈,豈不埋沒一世英名。”


    智了笑了笑,道:“你把師父說得忒高了。”


    江可欣道:“一點也不高,隻怕還低了。你們說是不是?”


    王淑秋和楊淚含笑著點頭。


    智了道:“後來武功練得純熟,經常偷偷下少林,在嵩山一帶打抱不平,懲治了一批禍國殃民的蠹蟲,解救了一批受苦受難的百姓。被人稱作‘俠僧’。漸漸地傳入少林寺中,寺中僧人一經明察暗訪,知曉是我所為。當時我已是一位五十多歲的高僧,與少林方丈同輩份。乃少林寺的一位長老。”


    “少林方丈覺得事態嚴重,聚集了十幾位智字輩的高僧一起公審我。我毫無畏懼,我覺得我所作所為合乎道義,決沒做一絲一毫傷天害理的事,全部是正義的。我的理直氣壯贏得一些智字輩的高僧讚許。但以少林方丈為首的另一些智字輩高僧拘泥成規,固步自封,認為我私自下山就已觸犯寺規,而與人械鬥更加不容。”


    “我不服,就大聲說昔日少林十三棍僧助唐王李世民開創新王朝,同樣是替天行道,濟世安民,為什麽我就違寺規。何況現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能力去幫而不去幫是為不仁,任由朝廷日漸腐敗而不去匡扶是為不忠,這種不忠不仁留在世上隻是一個行屍走肉而已。”


    王淑秋暗忖:師父不愧為“俠僧”這一稱號,襟懷宏圖,態存匡濟,豈是山中老僧所明白的。師父的確是一位鐵血男兒。


    她不禁暗歎自己身為女兒身,不能像師父存濟世之心。


    她隨即又想,如能學會師父一成功夫,就算是女兒身,也要濟困扶危,決不能像少林高僧那樣,空有一身好功夫卻不去仰問蒼天,真是迂腐之極。


    想到這,她不覺豪氣頓生,真想連喝十碗高粱酒,跨馬提刀上疆場去殺敵報國,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智了接著說道:“少林方丈可不管這一套,隻要是違反寺規一律懲辦。由於我本是智字輩高僧,雖然違反寺規,但並無惡劣的行徑,故把我逐出少林,並不廢除武功。他們還要我在佛祖麵前發誓,離開少林後決不能再使用少林武功。我表麵上敷衍他們,心中卻在佛祖起誓,今後在江湖中行走,不但用少林武功行俠仗義,解民於倒懸,還要把少林功夫發揚光大。”


    “你們想想,如果把少林功夫傳給忠義之士,那麽他們就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一定會像我一樣處處為百姓著想,殺盡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如此世上再無欺壓良善,為非作歹之人了。百姓才能安安穩穩生活,真個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你們說是不是!”


    江可欣拍桌道:“師父說的一點也沒錯。隻要天下沒了貪官,朝廷就不會腐敗。朝廷一清明,百姓也會安居樂業。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沒有饑寒,遠離戰爭,真是人間樂土。啊,‘樂土樂土,愛得我所’。”


    王淑秋和楊淚一同拍手附和。


    智了道:“真希望人間樂土能早一點到來,那麽老百姓也不會受那麽多苦。”仰天看了看天花板,又道:“我一下嵩山,就遇到伏擊。原來是東廠的高手,他們不敢冒冒失失上少林,隻好伏在下山的必經之路。”


    江可欣“哼”的一聲,道:“真是卑鄙無恥,朝廷專幹沒廉恥的勾當。這些鼠竊狗輩之徒,師父自然三拳兩腳就打發了吧!”


    智了道:“這些東廠的高手可不是等閑之輩。一般武林人士都是遠而避之,唯恐惹火上身。今後你們行走江湖,如遇上東廠和錦衣衛,能避就避,切莫逞一時之勇。”


    江可欣嘟嘴道:“難道任由他們欺負麽?”


    智了笑道:“人家欺負來了你不會還手麽?隻不過別先去惹他們。你們三人中我最擔心你。哪天你逞性子得罪東廠和錦衣衛可不得了。”


    江可欣道:“有師父在,那些狗腿子還不是兩三下就擺平。何況你弟子我功夫也不賴,對付幾個鼠輩還是綽綽有餘。”


    智了微笑道:“恐怕你今日打發,明日又來,愈演愈烈,後患無窮。須知被東廠和錦衣衛盯上的人隻有死路一條。不過呢,為師為你找了一個可以應付這些爪牙的人。”


    江可欣道:“誰這麽厲害?”


    智了哈哈大笑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王淑秋心中一動,暗忖:難道師父已知我的身份?


    江可欣嬌笑道:“師父,您還沒說怎生打發這些爪牙的。”


    智了道:“打發這群鷹犬可真不容易。幾乎用了我在少林所學的絕技才擊斃數人,一人負傷而逃,而我也受了點傷。我深知,此處決不可逗留,東廠番子來了一批又會來一批,無窮無盡。所以我四處躲藏,這一日來到揚州,不想沒擺脫東廠的追蹤,便與之交手,幸虧有可欣幫忙,不然可凶多吉少。”


    江可欣得意洋洋叉腰道:“徒兒始終不渝的貫徹師父的寶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乃我輩俠義所為。”


    智了道:“後來見可欣有俠仁之心,又有練武的天資,雖是女孩兒卻比有些枉稱男子漢的還要頂天立地。故收了我平生第一個弟子。”


    江可欣聞言,欣喜道:“師父,我真的是你的開山大弟子。”


    智了笑道:“真的假不了。為師在少林潛學武功,又處處行俠仗義,沒有功夫收弟子。直到你才開始收弟子。不想今日又連收兩位徒弟,真可算人生一大快事。”


    江可欣道:“我是您的第一弟子,那是不是以入門為先分大小。”


    智了道:“這個是當然。為師不在,你還要督促兩位師妹練武。”


    王淑秋和楊淚齊聲向江可欣恭恭敬敬叫了一聲“大師姐”,直把她樂得合不攏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縷幽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牛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牛馬並收藏一縷幽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