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測試結束後,人群逐漸散去,場地很快空曠起來,隻有工作人員在收拾設備。


    饒毅教授笑著對張啟說道:“張啟,你跟我來辦公室坐坐,我有些話想和你聊聊。”


    張啟微微點頭,轉身對身旁的曾薇和謝鬱文說道:“你們先回去吧,我和饒教授談點事。”說罷,便跟隨著饒毅朝著辦公樓走去。


    饒毅的辦公室位於生物樓的高層,房間寬敞明亮。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占據整麵牆的巨大書架,上麵擺滿了各類生物學著作、期刊雜誌以及學術資料,有些書籍因為頻繁翻閱而略顯破舊,書頁邊緣微微泛黃,仿佛在訴說著主人對知識的無盡探索。書架前是一張寬大的實木辦公桌,桌麵整潔有序,擺放著電腦、台燈和一些正在審閱的論文稿件,電腦屏幕還亮著,顯示著一份未完成的研究報告。


    辦公桌對麵是一組舒適的沙發和茶幾,茶幾上擺放著一套精致的茶具,旁邊的小幾上有一盆綠蘿,綠蘿的枝葉垂落下來,為整個房間增添了一抹生機與綠意。窗戶很大,陽光透過白色的紗簾灑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從窗戶向外望去,可以看到校園裏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來來往往的學生。


    饒毅教授走到沙發前,示意張啟坐下,然後微笑著看著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與好奇,問道:“張啟,你在能力測試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展現出了獨特的見解。如今你已踏入生物學領域的大門,對於未來的研究方向,你有什麽打算?”


    張啟微微坐直身子,沉思片刻後回答道:“饒教授,我想重點研究生物工程育種方向。”


    聽到張啟的回答,饒毅教授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他輕輕點了點頭,神色變得更加專注和認真,說道:“生物工程育種,這是一個極具潛力且意義深遠的領域。


    生物學的研究方向眾多,涵蓋了從微觀的分子生物學,探究基因的奧秘、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到細胞生物學,研究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再到宏觀的生態學,關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態係統的平衡與穩定等等。而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神經生物學,側重於探索神經係統的發育、神經信號的傳導以及神經疾病的發病機製。”


    饒毅教授微微停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追憶,繼續說道:“說起生物工程育種,就不得不提到李家洋院士。他在這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李家洋院士長期致力於植物分子遺傳學研究,他帶領團隊在水稻的基因調控網絡解析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對水稻關鍵基因的深入研究,他們成功揭示了控製水稻株型、產量等重要農藝性狀的分子機製,為培育高產、優質、抗逆的水稻新品種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他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提高了糧食產量,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還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工作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生物工程育種領域的實力和潛力,為我國在全球農業生物技術領域贏得了尊重和話語權。”


    饒毅教授的聲音充滿敬意,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


    張啟專注地聽著,眼中閃爍著敬佩與向往的光芒,他緊握著拳頭,堅定地說道:“饒教授,我立誌要在生物工程育種領域做出一番成就,打破外國公司對國際種子市場的壟斷。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絕不能受製於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種子品種,讓我國的農業在世界舞台上更具競爭力。”


    饒毅教授看著張啟,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之情,他大力地拍了拍張啟的肩膀,激動地說道:“好!非常好!你的誌向很遠大,這也是我們所有生物學人共同的期望。有你這樣有抱負、有決心的年輕人加入,我相信我們在生物工程育種領域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


    張啟頓了頓,接著說道:“饒教授,我還有一個請求。我希望燕京大學能夠撥出一塊地作為實驗田,並且為我配備一些助手,這樣我才能更好地開展研究工作。”


    饒毅教授微微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助手的事情,我可以幫你解決。我們學院裏有不少優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我可以挑選一些有潛力、對生物工程育種感興趣的同學加入你的團隊。但是實驗田的事情,不歸我管,而是由欒教授負責。


    欒教授這個人在學術上嚴謹認真,對實驗田的管理要求非常嚴格,而且他性格有些古怪,大家都稱他為‘怪老頭’,不太容易相處。不過你放心,既然你有這個需求,我會去和他好好談一談,盡力說服他。”


    張啟感激地看著饒毅教授,說道:“那就麻煩教授了,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您一定能夠成功。”


    饒毅教授微笑著站起身來,說道:“你放心,這是為了推動生物學研究的發展,也是為了我們國家的未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張啟也站起身來,連聲向饒毅教授道謝。


    隨後,饒毅教授帶著張啟離開了燕京大學,緩緩步行至校外的公交站台。此時正值下午,陽光灑在街道上,行人來來往往,略顯喧囂。


    饒毅教授早年在美國深造,憑借其卓越的科研才華,在國際生物學界嶄露頭角,美國的諸多頂尖科研機構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許以極為優厚的待遇和頂尖的科研資源,那是一條能讓他在物質和名譽上都收獲頗豐的道路。然而,心中那份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報效祖國的強烈使命感,驅使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國外的一切,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回國後的饒毅教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與科研事業中。盡管他擔任院長一職,但他生活極為簡樸,將自己絕大多數的收入都無私地捐獻給了學校,用以支持科研項目的開展、資助貧困但有潛力的學生以及改善學校的科研教學設施。也正因如此,他直至如今,連一輛屬於自己的私人汽車都沒有購置。而這次帶著張啟前往實驗田,便隻能像普通市民一樣,乘坐公交車穿梭於城市之間。


    公交車緩緩駛來,車身有些許斑駁,顯示出歲月的痕跡。饒毅教授率先踏上公交車,動作自然而從容,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對乘坐公交有任何不適。張啟跟在其後,心中對饒毅教授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


    車內乘客不算多,他們尋了一處靠窗的空位坐下。公交車緩緩啟動,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和輕微的顛簸,向著實驗田的方向駛去。


    公交車晃晃悠悠,在城郊的道路上艱難前行,仿佛一位疲憊不堪的行者。車內的饒毅教授和張啟隨著車身的顛簸而搖晃,漫長的旅途讓兩人都有些許疲憊。


    近兩個小時後,車終於在燕京郊區的站點停下,此時天色已暗。此時,天邊的夕陽早已落下,夜幕如墨汁般暈染開來,隻餘下幾縷黯淡的餘暉還在掙紮著宣告白日的離去。


    饒毅教授率先起身,活動了一下略顯僵硬的身體,便帶著張啟匆匆朝著燕京大學在郊區的實驗基地走去。實驗田基地的大門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門口的刷卡裝置閃爍著微弱的藍光。饒毅教授熟練地從口袋裏掏出卡片,在刷卡器上輕輕一刷,“滴”的一聲,大門應聲而開。


    兩人邁步走進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實驗大棚。


    這些大棚在夜色中猶如一個個沉默的巨人,守護著裏麵孕育著無限可能的生命奧秘。張啟望著這些大棚,眼神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複雜的情感。上一世,他在生物學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對實驗田再熟悉不過,每一個大棚的用途、每一塊土地上曾經培育過的作物品種,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深處。他仿佛看到了曾經無數個日夜自己在大棚內忙碌的身影,那些為了攻克育種難題而揮灑的汗水,那些因實驗失敗而經曆的沮喪,以及取得突破時的狂喜。而如今,重生歸來,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這一世,他定要在這裏創造出更為輝煌的成就,讓這片實驗田成為孕育希望、打破國際壟斷的搖籃。


    這時,饒毅教授便開始介紹起來:“張啟,這片實驗基地可是咱們學校科研的重要陣地,占地足有1000畝。你看這邊,”他手指向左側,“這一片大概300畝的區域,主要是進行各類農作物的基礎培育實驗,像小麥、玉米等常見作物的新品種選育工作大多在此開展。這裏的土壤經過特殊改良,能夠滿足不同生長周期作物的需求。”


    說著,饒毅教授又指向右側的一大片區域:“那一片約400畝的地方是專門的基因工程實驗田,配備了先進的灌溉和監測係統,對於一些轉基因作物的研究以及基因編輯後的作物生長觀測起著關鍵作用。在那裏,我們曾進行過許多突破性的基因導入實驗,試圖找到提升作物抗病蟲害能力的最優解。”


    再往前走,一排排實驗大棚出現在眼前。“這剩下的300畝地分布著這些實驗大棚。其中一部分大棚用於珍稀植物的保育與繁育,裏麵有著嚴格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控製,模擬著各種特殊的生態環境。還有一些大棚則聚焦於微生物與作物共生關係的研究,我們試圖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這些大棚裏的每一項研究都可能成為未來農業變革的關鍵因素。”


    張啟認真聽著,頻頻點頭,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上一世的記憶與眼前的景象不斷交融。


    饒毅教授似乎察覺到了張啟的情緒變化,他輕輕拍了拍張啟的肩膀,說道:“小張,這裏雖然條件有限,但也承載了無數師生的科研夢想。”說著,饒毅教授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豪與期待。


    張啟微微點頭,深吸一口氣,說道:“饒教授,我能感受到這裏濃厚的科研氛圍,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裏大展拳腳了。”


    饒毅教授微笑著鼓勵道:“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走吧,我們先去和欒教授打個招呼,不過他這個人可很不好說話!我隻能盡力試試!”


    說罷,兩人便朝著基地深處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懷疑探索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懷疑探索者並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