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林正陽疾衝上前,雙劍齊出,分刺陳敬龍胸、肋。陳敬龍對其攻勢視若不見,不躲不閃,抬手抽出龍鱗血刃,順勢劈落,直奔林正陽頭頂。
林正陽早習慣他這種悍狠打法,見他以命搏命,絲毫不以為異;腳步微頓間,左劍先起,擋向龍鱗血刃,劍身籠著枯黃光暈;右劍緊隨而上,劍身籠著翠綠光暈;顯是有心速戰速決,要兩種“鬥氣”接連使用,先反轉其力道,再趁虛猛擊一記,一舉將其兵刃震的脫手。
陳敬龍不等兵刃交撞,手腕微扭,龍鱗血刃猛地一偏,從林正陽身側掠過,斜垂向下。
這落刀中途忽然偏轉斜垂,正是洪家武技中一手妙招“瀑落潭開”的上半式。此招顧名思義,正是由瀑布飛跌、衝入水潭的整個過程化來――刀勢忽偏、斜垂向下,如飛瀑跌宕、一泄千丈,此為‘瀑落’;等刀垂至地,反震彈起時,猛然數刀連出,橫斬斜撩,攻敵下盤,刀光霍霍、縱橫飛散,如瀑落潭中,激的水柱撲濺,是為“潭開”。
林正陽年輕時曾與洪斷山結伴行走江湖、相處時日不短,豈能不認得這洪家刀招?眼見陳敬龍刀勢偏垂,雖揚劍格擋個空,卻也不以為意;冷笑一聲,雙足微蹬,躍起數尺,左劍下垂護住小腿,右劍微收,便欲刺出。
他這舉措,攻守並重,著實了得。陳敬龍若使完後半招,在其左劍提前防護之下。絕難傷其下盤,攻勢全然無用,而稍一耽擱的工夫,勢難應付他趁虛而發的右劍攻擊。就算勉強躲過,卻也不免要被逼的手忙腳亂、大落下風。
不料,陳敬龍招式卻並不使完――龍鱗血刃疾垂兩尺餘,剛到林正陽肋間,陳敬龍忽地斜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身帶刃動,血刃由斜垂變為橫割,往林正陽身上勒去。
他這一變化。為天下任何一派武技所沒有,純屬獨出心裁;而在尋常武技高手眼中看來,他這變化,殊無高明之處。簡直稱得上笨拙不堪、荒唐可笑――招式使了一半,淩厲攻勢發出前的準備已做好,卻忽然中止,使後麵的淩厲攻勢胎死腹中;如此空打井、不取水的荒唐作法,豈不可笑?而其兵刃完全由身體變幻位置來帶動。無臂、腕揮甩之力,出勢呆滯僵硬到極處,直如百齡老嫗推動沉重磨盤一般模樣;其笨拙情狀,不止可笑。更可謂之可悲、可歎了!
但就是因為招式中斷,原本垂刀下落的距離大為縮減。{書友上傳更新}發出攻勢的時間得以提前;就是因為舍卻了揮動臂、腕的過程,攻勢得以直接發出。毫無耽擱。陳敬龍這一變,所發攻勢雖不淩厲,但畢竟是發出了攻勢,給對手造成了威脅,而隻因時間上的小小差距,這笨拙一割所造成的威脅,著實比發出“潭開”那半招更加厲害。
隨著林正陽躍起,陳敬龍割往他肋間的一刃,卻是落向了大腿。林正陽萬沒料到陳敬龍竟會如此迅速的發出攻勢,不禁大吃一驚;匆忙間,本已垂落護往小腿的左劍不及收回,隻得放棄刺擊,出右劍去格擋龍鱗血刃。
刃劍相交,“奪”一聲清脆大響。陳敬龍抵不得榮木鬥氣的大力衝擊,身形一晃,趔趄橫跨兩步;林正陽身在半空,腳下無根,受反震之力,亦再穩不住身形,上身一歪,打橫摔落,疾探劍去地上一撐,方掉轉身體,使雙足先行著地。
他落地穩身的工夫,陳敬龍早站穩腳步,輕喝一聲,又攻上來;血刃迅疾無倫的連刺三刺,分奔林正陽喉、胸、腹;分明便是用出了鑄劍山莊的一手絕招“一詠三歎”,隻不過,出刃之前,沒有了跨步移身的過程,少了“一詠”,隻有“三歎”而已。
這一手鑄劍山莊的絕招,在江湖上名氣不小,林正陽亦是認得的;見陳敬龍將此招最精妙部分略去,化神奇為腐朽,不禁嗤鼻冷笑;左劍疾動,連擋喉、胸、腹,右劍斜舉,便要還擊。
不料,他三劍全擋個空;陳敬龍所發刺擊竟都是虛招,不等刃近敵身,便已收回。便在第三刺剛收的瞬間,陳敬龍左手忽去刀柄後端重重一拍;隨著這一拍,離林正陽腹前未遠的刃頭猛地跳起,迅如閃電般往他臉上撅去。
兵刃前端忽然上揚的招式,本為槍招,名喚“蟒抬頭”。施展這一招者,須於出槍之前,便懷上挑之意,蓄力以發,方能使前刺之槍忽然跳起,變化靈動,迅疾淩厲。如今陳敬龍以左手拍擊刃柄之法而強行使刃頭揚起,頗顯笨拙,殊無半點武技高手出招的輕靈瀟灑,但其於兵刃漸刺漸下、全無蓄力上挑之機的情況下用出這一招來,所收出敵意料之效,卻又遠非正常施展此招而可比了。
林正陽萬沒料到自己所知的招式“一詠三歎”之後,竟會突地憑空多出一擊,來了個“四歎”,更料想不到,劍招之後,竟會突地接上個槍招,尤其想不到者,是這一槍招,發的竟如此不合情理、大違武技之道;全無防備之下,眼看血刃戳來,格擋已然不及,隻得竭力向後仰身,自行躺倒,避過戳刺;身形著地,不敢稍停,又連滾三滾,以防陳敬龍趁虛再攻;等滾離陳敬龍稍遠一些,方躍起身來,卻覺渾身冰涼,已是出了一身冷汗;驚駭錯愕之下,脫口叫道:“招式哪有這樣亂用的?這……這……不是不講道理了麽?”
他倒地翻滾以避敵攻擊,狼狽不堪,實大損絕世高手形象。眾豪傑見他竟被陳敬龍逼到如此地步,無不立生輕視之意;場中登時噓聲一片。
陳敬龍耳聽眾人嘲弄林正陽之噓聲,不由意氣風發、鬥誌愈盛;大笑道:“我記性不好。學過的招式記不完全,隻好胡亂使用,有何不可?別管招式亂不亂,隻要能打敗敵人。那便夠了!你再接我幾記亂招試試!”口中說著,早躍上前去,又揮舞血刃,攻向林正陽:一招“斜風細雨”的上半式施出後,又砍出不在武技套路之內的兩刃,隨即再把劍法中一招“逆流而上”使出,卻又使的似是而非……攻勢不停,卻無一招按武技套路而行。固有招式隨意拆解改變、自創招式信手拈來,不求威力驚人,隻求攻勢速度;當真是攻的連綿不斷、緊湊至極,雖無強式攻擊以克敵。卻能逼得敵人應付不迭,騰不出手來反擊還招。
場內眾豪傑眼見他這不合武技套路的“亂打之法”施展出來,不由都麵麵相覷,莫名其妙;卻無一人明白:陳敬龍方才在與林正陽惡鬥一場之後,深思良久。實已突破招式枷鎖之束縛,武學心智大成,漸入“無招”之境;眼下隨意施為、信手拈來,已合“無招”之道。之所以尚不能立憑“無招”而勝林正陽之“有招”,不過是身體能力有限。速度還不足夠快罷了。
如今陳敬龍武技修為所達境界,已非林正陽所能窺及;二人一個武技修為上占優勢。一個鬥氣修為上戰優勢,各有所長,實再難迅速分出勝負。
這一番相鬥,情形大異於前,陳敬龍再不是被動挨打,卻是全力搶攻;林正陽被他緊密攻勢逼住手腳,隻能以防守為主,偶爾憑雄渾鬥氣震開對手,搶得先手優勢,亦過不幾招便又被陳敬龍使以命搏命的打法將先手搶回……
時間漸移,看看二人激戰已不下二百餘招。
如此全力攻守之下,二人精力、體力均消耗極快;陳敬龍不易疲勞,雖鬥的一身熱汗、喘息如雷,但力量不減,出手迅疾依舊;林正陽卻沒有他那樣超常的身體,騰挪進退、揮劍出招時,漸露遲滯軟弱之態,顯是體力不濟,漸已不支。
再鬥片刻,陳敬龍連出數刃,將林正陽逼退兩步後,忽地身形微頓,似在蓄力,隨即猛躍向前,輕喝一聲,血刃斜落,劈往林正陽額角――這一刃,落勢如風,剛猛無倫,一往無前之勢顯露無遺,絕無轉向變招的可能;儼然有強力一擊,立分勝負之意。
自二人第二場較量開始,陳敬龍出手便一直連貫緊密,絕不給林正陽使用“枯木鬥氣”的機會;直到此時,方第一次發出全無連貫攻勢的獨立一擊。
林正陽眼看克敵“良機”到來,豈肯放過?左劍起處,迎向龍鱗血刃,劍身已籠起枯黃光暈;右劍斜揚,已做好趁虛搶攻的準備。
刃劍相交,“奪”一聲沉悶大響。陳敬龍所發力道近半反轉,洶湧而回;便在這電光石火之間,陳敬龍猛地一聲大吼,內力疾湧,後四重力道接連而發――第二重力道與反轉之力交撞,激的血刃疾顫,嗡嗡作響,兩股力道相互抵消之下,盡化虛無;後三重力道卻全無阻礙,接連傳至林正陽劍上。
林正陽全無防範之下,忽受三重大力猛衝,哪能抵擋得往?大駭之下,脫口一聲驚呼,身形劇顫,腳步踉蹌,向後退去。
便在他腳步剛動、左劍與血刃欲離未離之際,陳敬龍左手疾探,迅如閃電,從腰間扯出飛雪刀來,反削而上,往短劍上斬去。
這一招,卻是陳敬龍從夜探神木教所遇那三個血族武士手裏學來。當時他被對手突出短刀,斬斷兵刃,險吃大虧;方才苦思擊敗林正陽之法時,想及此事,於是問吳旬借了飛雪刀,帶在身上;此時便依樣畫葫蘆,施展出這一打法,來對付林正陽的兵刃。
他左手靈活不遜於右手,這一刀反削而上,當真迅如疾風,快捷無比。
林正陽處境本已窘迫,隻顧凝神應付那一柄龍鱗血刃,卻哪有精力提防他一直未曾動用的腰間之刀?況且,此時“枯木鬥氣”突然失效,受連番大力猛衝,正值勢窘之時,便是有心防範,卻又哪來的防範之力?
飛雪刀至,正正斬在短劍中間;無聲無息,短劍已被攔腰裁為兩截……(未完待續……)
林正陽疾衝上前,雙劍齊出,分刺陳敬龍胸、肋。陳敬龍對其攻勢視若不見,不躲不閃,抬手抽出龍鱗血刃,順勢劈落,直奔林正陽頭頂。
林正陽早習慣他這種悍狠打法,見他以命搏命,絲毫不以為異;腳步微頓間,左劍先起,擋向龍鱗血刃,劍身籠著枯黃光暈;右劍緊隨而上,劍身籠著翠綠光暈;顯是有心速戰速決,要兩種“鬥氣”接連使用,先反轉其力道,再趁虛猛擊一記,一舉將其兵刃震的脫手。
陳敬龍不等兵刃交撞,手腕微扭,龍鱗血刃猛地一偏,從林正陽身側掠過,斜垂向下。
這落刀中途忽然偏轉斜垂,正是洪家武技中一手妙招“瀑落潭開”的上半式。此招顧名思義,正是由瀑布飛跌、衝入水潭的整個過程化來――刀勢忽偏、斜垂向下,如飛瀑跌宕、一泄千丈,此為‘瀑落’;等刀垂至地,反震彈起時,猛然數刀連出,橫斬斜撩,攻敵下盤,刀光霍霍、縱橫飛散,如瀑落潭中,激的水柱撲濺,是為“潭開”。
林正陽年輕時曾與洪斷山結伴行走江湖、相處時日不短,豈能不認得這洪家刀招?眼見陳敬龍刀勢偏垂,雖揚劍格擋個空,卻也不以為意;冷笑一聲,雙足微蹬,躍起數尺,左劍下垂護住小腿,右劍微收,便欲刺出。
他這舉措,攻守並重,著實了得。陳敬龍若使完後半招,在其左劍提前防護之下。絕難傷其下盤,攻勢全然無用,而稍一耽擱的工夫,勢難應付他趁虛而發的右劍攻擊。就算勉強躲過,卻也不免要被逼的手忙腳亂、大落下風。
不料,陳敬龍招式卻並不使完――龍鱗血刃疾垂兩尺餘,剛到林正陽肋間,陳敬龍忽地斜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身帶刃動,血刃由斜垂變為橫割,往林正陽身上勒去。
他這一變化。為天下任何一派武技所沒有,純屬獨出心裁;而在尋常武技高手眼中看來,他這變化,殊無高明之處。簡直稱得上笨拙不堪、荒唐可笑――招式使了一半,淩厲攻勢發出前的準備已做好,卻忽然中止,使後麵的淩厲攻勢胎死腹中;如此空打井、不取水的荒唐作法,豈不可笑?而其兵刃完全由身體變幻位置來帶動。無臂、腕揮甩之力,出勢呆滯僵硬到極處,直如百齡老嫗推動沉重磨盤一般模樣;其笨拙情狀,不止可笑。更可謂之可悲、可歎了!
但就是因為招式中斷,原本垂刀下落的距離大為縮減。{書友上傳更新}發出攻勢的時間得以提前;就是因為舍卻了揮動臂、腕的過程,攻勢得以直接發出。毫無耽擱。陳敬龍這一變,所發攻勢雖不淩厲,但畢竟是發出了攻勢,給對手造成了威脅,而隻因時間上的小小差距,這笨拙一割所造成的威脅,著實比發出“潭開”那半招更加厲害。
隨著林正陽躍起,陳敬龍割往他肋間的一刃,卻是落向了大腿。林正陽萬沒料到陳敬龍竟會如此迅速的發出攻勢,不禁大吃一驚;匆忙間,本已垂落護往小腿的左劍不及收回,隻得放棄刺擊,出右劍去格擋龍鱗血刃。
刃劍相交,“奪”一聲清脆大響。陳敬龍抵不得榮木鬥氣的大力衝擊,身形一晃,趔趄橫跨兩步;林正陽身在半空,腳下無根,受反震之力,亦再穩不住身形,上身一歪,打橫摔落,疾探劍去地上一撐,方掉轉身體,使雙足先行著地。
他落地穩身的工夫,陳敬龍早站穩腳步,輕喝一聲,又攻上來;血刃迅疾無倫的連刺三刺,分奔林正陽喉、胸、腹;分明便是用出了鑄劍山莊的一手絕招“一詠三歎”,隻不過,出刃之前,沒有了跨步移身的過程,少了“一詠”,隻有“三歎”而已。
這一手鑄劍山莊的絕招,在江湖上名氣不小,林正陽亦是認得的;見陳敬龍將此招最精妙部分略去,化神奇為腐朽,不禁嗤鼻冷笑;左劍疾動,連擋喉、胸、腹,右劍斜舉,便要還擊。
不料,他三劍全擋個空;陳敬龍所發刺擊竟都是虛招,不等刃近敵身,便已收回。便在第三刺剛收的瞬間,陳敬龍左手忽去刀柄後端重重一拍;隨著這一拍,離林正陽腹前未遠的刃頭猛地跳起,迅如閃電般往他臉上撅去。
兵刃前端忽然上揚的招式,本為槍招,名喚“蟒抬頭”。施展這一招者,須於出槍之前,便懷上挑之意,蓄力以發,方能使前刺之槍忽然跳起,變化靈動,迅疾淩厲。如今陳敬龍以左手拍擊刃柄之法而強行使刃頭揚起,頗顯笨拙,殊無半點武技高手出招的輕靈瀟灑,但其於兵刃漸刺漸下、全無蓄力上挑之機的情況下用出這一招來,所收出敵意料之效,卻又遠非正常施展此招而可比了。
林正陽萬沒料到自己所知的招式“一詠三歎”之後,竟會突地憑空多出一擊,來了個“四歎”,更料想不到,劍招之後,竟會突地接上個槍招,尤其想不到者,是這一槍招,發的竟如此不合情理、大違武技之道;全無防備之下,眼看血刃戳來,格擋已然不及,隻得竭力向後仰身,自行躺倒,避過戳刺;身形著地,不敢稍停,又連滾三滾,以防陳敬龍趁虛再攻;等滾離陳敬龍稍遠一些,方躍起身來,卻覺渾身冰涼,已是出了一身冷汗;驚駭錯愕之下,脫口叫道:“招式哪有這樣亂用的?這……這……不是不講道理了麽?”
他倒地翻滾以避敵攻擊,狼狽不堪,實大損絕世高手形象。眾豪傑見他竟被陳敬龍逼到如此地步,無不立生輕視之意;場中登時噓聲一片。
陳敬龍耳聽眾人嘲弄林正陽之噓聲,不由意氣風發、鬥誌愈盛;大笑道:“我記性不好。學過的招式記不完全,隻好胡亂使用,有何不可?別管招式亂不亂,隻要能打敗敵人。那便夠了!你再接我幾記亂招試試!”口中說著,早躍上前去,又揮舞血刃,攻向林正陽:一招“斜風細雨”的上半式施出後,又砍出不在武技套路之內的兩刃,隨即再把劍法中一招“逆流而上”使出,卻又使的似是而非……攻勢不停,卻無一招按武技套路而行。固有招式隨意拆解改變、自創招式信手拈來,不求威力驚人,隻求攻勢速度;當真是攻的連綿不斷、緊湊至極,雖無強式攻擊以克敵。卻能逼得敵人應付不迭,騰不出手來反擊還招。
場內眾豪傑眼見他這不合武技套路的“亂打之法”施展出來,不由都麵麵相覷,莫名其妙;卻無一人明白:陳敬龍方才在與林正陽惡鬥一場之後,深思良久。實已突破招式枷鎖之束縛,武學心智大成,漸入“無招”之境;眼下隨意施為、信手拈來,已合“無招”之道。之所以尚不能立憑“無招”而勝林正陽之“有招”,不過是身體能力有限。速度還不足夠快罷了。
如今陳敬龍武技修為所達境界,已非林正陽所能窺及;二人一個武技修為上占優勢。一個鬥氣修為上戰優勢,各有所長,實再難迅速分出勝負。
這一番相鬥,情形大異於前,陳敬龍再不是被動挨打,卻是全力搶攻;林正陽被他緊密攻勢逼住手腳,隻能以防守為主,偶爾憑雄渾鬥氣震開對手,搶得先手優勢,亦過不幾招便又被陳敬龍使以命搏命的打法將先手搶回……
時間漸移,看看二人激戰已不下二百餘招。
如此全力攻守之下,二人精力、體力均消耗極快;陳敬龍不易疲勞,雖鬥的一身熱汗、喘息如雷,但力量不減,出手迅疾依舊;林正陽卻沒有他那樣超常的身體,騰挪進退、揮劍出招時,漸露遲滯軟弱之態,顯是體力不濟,漸已不支。
再鬥片刻,陳敬龍連出數刃,將林正陽逼退兩步後,忽地身形微頓,似在蓄力,隨即猛躍向前,輕喝一聲,血刃斜落,劈往林正陽額角――這一刃,落勢如風,剛猛無倫,一往無前之勢顯露無遺,絕無轉向變招的可能;儼然有強力一擊,立分勝負之意。
自二人第二場較量開始,陳敬龍出手便一直連貫緊密,絕不給林正陽使用“枯木鬥氣”的機會;直到此時,方第一次發出全無連貫攻勢的獨立一擊。
林正陽眼看克敵“良機”到來,豈肯放過?左劍起處,迎向龍鱗血刃,劍身已籠起枯黃光暈;右劍斜揚,已做好趁虛搶攻的準備。
刃劍相交,“奪”一聲沉悶大響。陳敬龍所發力道近半反轉,洶湧而回;便在這電光石火之間,陳敬龍猛地一聲大吼,內力疾湧,後四重力道接連而發――第二重力道與反轉之力交撞,激的血刃疾顫,嗡嗡作響,兩股力道相互抵消之下,盡化虛無;後三重力道卻全無阻礙,接連傳至林正陽劍上。
林正陽全無防範之下,忽受三重大力猛衝,哪能抵擋得往?大駭之下,脫口一聲驚呼,身形劇顫,腳步踉蹌,向後退去。
便在他腳步剛動、左劍與血刃欲離未離之際,陳敬龍左手疾探,迅如閃電,從腰間扯出飛雪刀來,反削而上,往短劍上斬去。
這一招,卻是陳敬龍從夜探神木教所遇那三個血族武士手裏學來。當時他被對手突出短刀,斬斷兵刃,險吃大虧;方才苦思擊敗林正陽之法時,想及此事,於是問吳旬借了飛雪刀,帶在身上;此時便依樣畫葫蘆,施展出這一打法,來對付林正陽的兵刃。
他左手靈活不遜於右手,這一刀反削而上,當真迅如疾風,快捷無比。
林正陽處境本已窘迫,隻顧凝神應付那一柄龍鱗血刃,卻哪有精力提防他一直未曾動用的腰間之刀?況且,此時“枯木鬥氣”突然失效,受連番大力猛衝,正值勢窘之時,便是有心防範,卻又哪來的防範之力?
飛雪刀至,正正斬在短劍中間;無聲無息,短劍已被攔腰裁為兩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