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數日,羅宇開始給潘欣宇講述斯通帝國、印加帝國、大韓帝國的曆史和民情。
首先說到的是斯通帝國,斯通帝國是在一百五十年前成立的,他們不是東大路的原住民,原本是無盡之海一座大型島嶼太本島的居民,兩百年前,無盡之海發生過一次強烈的地震,引起大海嘯,對太本島的破壞很大,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時常發生地震和海嘯,加之太本島資源匱乏,當地人就有了遷徙的打算,當時他們的部族首領派出四支船隊,由太本島的四個方向出發,尋找遷徙之地,隻有向西出發和向北出發的兩支船隊返回,向東和向南的隊伍再也沒有回去。
根據返回船隊收集的信息,西麵和北麵到達的都是一個稱為東大陸的廣闊大陸,有很多小國家在打仗,每個國家的軍力都不是很強,與他們直接接觸的兩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統一這塊大陸的南部。太本島當時的統治者織田家族在得到這個消息後,開始謀算,既然他們都不和,都有統一東大陸南部的打算,就想利用這兩個國家消滅其他小的國家或部族,然後再合攏自己的力量集中消滅一家,若有機會,兩家一起消滅,自己獨占整個東大陸南部,可謂是野心巨大。
不過當時他們的軍力和強者確實很強,不是混戰中的各國所能比擬的,但是又不能讓這些國家結成同盟來對付自己,否則自己也隻有逃回太本島。於是開始謀劃,先是派出一半軍隊去太本島北麵的國家,有了他們的軍力支援,這個國家很快消滅了一些小國和部族,得到大量的土地。
時隔一年,南麵的那個國家感到了巨大壓力,開始通過太本島留在那裏的使者,請求給以幫助,並許諾了很多好處。
不久後太本島又派出剩下的軍隊著裝和前一支軍隊不同,給當時的南麵國家一個錯覺,來幫助他們的這支軍隊與幫助北麵國家的不是同一國家的軍隊。
在有了太本島的軍力支持,南部國家也開始擊敗其他小國和部族,土地麵積不斷擴大,和北麵的國家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
南北兩個國家都想吞並對方,這時的南北兩國,南國軍力稍強於北國。織田家族開始根據兩國的情況製定方案,南國海岸線超長,對於他們這種島國來說這種環境更為熟悉,而且南國的資源更豐富。北國地域更寬廣,北國的東、西、北麵以後還可以繼續擴張,北國的地形以平原居多,但礦產與南國不是一個等級,各有優劣。
於是織田家製定了兩個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在兩國決戰時,自家部隊突然反水,消滅兩家的主力部隊,然後再各個擊破,統一整個南部地區,但是這個計劃的操作難度較大,有可能將南北兩個國家逼到一起來對付自己,這樣將是一場持久戰。
第二個計劃是,集中自己的軍隊,消滅其中一家,強行占領其中一國現有的土地,反正兩國都許諾消滅對方後,給自己一塊土地立國。最後考慮各種利弊和後續發展空間,最終決定集中力量消滅南國。
於是在兩國進入決戰階段,整合兩部分軍隊,向毫無戒備的南國發動進攻,攻擊是由內向外進行的,南國軍隊死傷慘重,強者也被突然襲擊或暗殺死掉,僅有大周開國皇帝李源和其長子、次子這一支留守最南部城市玉屏城的軍隊幸免於難,但是李源的族人在織田家占領南國王城後,全部斬殺,雞犬不留。
北國發現原來幫助他們和幫助南國的軍隊是一夥人,被人耍得不輕,和織田家打了一仗,雙方均有傷亡,強者也各家戰死數人,北國整體實力還是較織田家弱了一些,在失去大片土地後,收縮防線這才穩住了戰局,當時織田家也需要收攏部隊,接管南國的大片土地,還有玉屏城這邊的一隻南國舊部需要處理,所以沒有再繼續攻擊北國。
織田家就以二十萬軍隊和遷徙過來的二百萬島民統治了原南國的一億多原住民,立國稱斯通帝國,堪稱奇恥大辱。
大周太祖皇帝李源,帶領南國舊部拚死抵抗,憑借南部獨有的地理優勢和滅國的悲憤士氣抵擋住了織田家的攻擊,當時太祖皇帝以一敵二,擊退織田家的同級強者,守住了現在大周帝國的領土。
北國其實也是一個外來名族,他們是從東大陸東北邊遷徙過來的,由於那裏常年冰雪覆蓋屬於苦寒之地,所以向西南遷徙,與當地幾個部族組成的聯合體,遷徙過來的這部分人,本不好戰隻想找一個安身之地,無奈東北麵的部族為爭奪土地和人口,常年征戰,他們為了融入當地,與當地幾個大部族組合在一起,經過多年的戰爭,南北兩國以前的很多小國結下了仇怨。
和織田家大戰後不久北國立國,號大韓,就是今天的大韓帝國。大韓帝國雖然被織田家奪去了大片土地,但是當時大韓帝國的東麵是一塊無人占領的土地,後來大韓帝國占領了這片土地,和東麵的廣闊海域,麵積與斯通帝國相當,兩國也是死敵,大韓恨不得將織田這個陰險小人碎屍萬段。
再來就是印加帝國,建立於兩百年前,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國內不同勢力割據一方,誰也不服誰,最高統治者搞出一個議會製,由各勢力派人組成議會來管理國家,這樣一來在製定政策時,各方都想得到最大的好處,時間一長國家被這些家夥搞得不成樣子,而且印加帝國還是一個以姓氏劃分等級的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種族姓氏是最高等,各勢力當權者的種族姓氏就是次高等種族,幫他們管理領地的種族姓氏就是中等種族,普通老百姓就是低等種族,外來民直接沒有等級。
說來也巧,印加帝國的種姓由高到低,人的皮膚是越來越黑。國內人口最多的低種姓和外來民受盡剝削,怨聲載道,時不時地有一個村或者一個鎮甚至一座城要鬧獨立,最高統治者也不管,讓各自領地家族自行處理,這些家族處理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村子的就屠村,鎮子就鎮壓,城池就先妥協,然後秋後算賬。這樣的國家能夠延續兩百年,也是一個奇跡。
在南北兩個帝國開戰時,在織田家滅南國時,在織田家和北國開戰時,在織田家攻擊太祖皇帝時,他們都沒有出手,雖然執政者命令各勢力出兵想趁亂分一杯羹,但是各勢力都不願意主動攻擊,生怕自己實力受損,被其他勢力吞並,推過來推過去,結果織田家都立國了,還沒行動,最後是和斯通帝國領土接壤的三個家族,想趁斯通帝國立國之初,國內尚不穩定時,聯合起來攻擊斯通帝國的三個城池,吞並下來,擴大自己的領土。
織田也是倒黴,當時為了穩定三座邊境城鎮,派出自己的三個兒子去鎮壓,卻被印加帝國三個家族同時攻擊,三個兒子全部戰死。
後續織田家瘋狂攻擊這三個家族,這三家也付出了代價,其中一家家主戰死,另外兩家也死了兩個強者,織田家的強者戰死一個,重傷一個。這一戰讓織田斷子絕孫,兩國也成為死敵,後來繼承斯通帝國皇帝的是織田的侄子。
給潘欣宇講完這些曆史,時間也過去了半月,羅宇告訴她,在執行任務時,如果斯通帝國的原著居民不攻擊或者出賣自己,盡量不要傷其性命,算起來,他們原來也是大周的百姓。但如果他們圖謀不軌或者出賣你,他們就是你的敵人,要毫不手軟地除掉。我們大周對真正的朋友可以敞開胸懷,但是對付敵人也絕不手軟,犯我大周者雖遠必誅。
羅宇又教導潘欣宇,獨自一人在外,不要輕信他人,能信任的隻有自己,並且不能把自己生死寄希望於他人,自己性命要自己掌握。可以適當培養一些當地人,做自己的耳目,做自己的打手。
搶劫和破壞要由小到大,前期盡量不要引起敵方高手和軍隊的注意,慢慢發展,後麵伺機而動,最好能在那邊培養起一支對織田家的反動組織。怎麽控製人心,怎麽挑撥離間,怎麽怎麽......。時間一天天地過去,轉眼一個月的時間到了。
首先說到的是斯通帝國,斯通帝國是在一百五十年前成立的,他們不是東大路的原住民,原本是無盡之海一座大型島嶼太本島的居民,兩百年前,無盡之海發生過一次強烈的地震,引起大海嘯,對太本島的破壞很大,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時常發生地震和海嘯,加之太本島資源匱乏,當地人就有了遷徙的打算,當時他們的部族首領派出四支船隊,由太本島的四個方向出發,尋找遷徙之地,隻有向西出發和向北出發的兩支船隊返回,向東和向南的隊伍再也沒有回去。
根據返回船隊收集的信息,西麵和北麵到達的都是一個稱為東大陸的廣闊大陸,有很多小國家在打仗,每個國家的軍力都不是很強,與他們直接接觸的兩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統一這塊大陸的南部。太本島當時的統治者織田家族在得到這個消息後,開始謀算,既然他們都不和,都有統一東大陸南部的打算,就想利用這兩個國家消滅其他小的國家或部族,然後再合攏自己的力量集中消滅一家,若有機會,兩家一起消滅,自己獨占整個東大陸南部,可謂是野心巨大。
不過當時他們的軍力和強者確實很強,不是混戰中的各國所能比擬的,但是又不能讓這些國家結成同盟來對付自己,否則自己也隻有逃回太本島。於是開始謀劃,先是派出一半軍隊去太本島北麵的國家,有了他們的軍力支援,這個國家很快消滅了一些小國和部族,得到大量的土地。
時隔一年,南麵的那個國家感到了巨大壓力,開始通過太本島留在那裏的使者,請求給以幫助,並許諾了很多好處。
不久後太本島又派出剩下的軍隊著裝和前一支軍隊不同,給當時的南麵國家一個錯覺,來幫助他們的這支軍隊與幫助北麵國家的不是同一國家的軍隊。
在有了太本島的軍力支持,南部國家也開始擊敗其他小國和部族,土地麵積不斷擴大,和北麵的國家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
南北兩個國家都想吞並對方,這時的南北兩國,南國軍力稍強於北國。織田家族開始根據兩國的情況製定方案,南國海岸線超長,對於他們這種島國來說這種環境更為熟悉,而且南國的資源更豐富。北國地域更寬廣,北國的東、西、北麵以後還可以繼續擴張,北國的地形以平原居多,但礦產與南國不是一個等級,各有優劣。
於是織田家製定了兩個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在兩國決戰時,自家部隊突然反水,消滅兩家的主力部隊,然後再各個擊破,統一整個南部地區,但是這個計劃的操作難度較大,有可能將南北兩個國家逼到一起來對付自己,這樣將是一場持久戰。
第二個計劃是,集中自己的軍隊,消滅其中一家,強行占領其中一國現有的土地,反正兩國都許諾消滅對方後,給自己一塊土地立國。最後考慮各種利弊和後續發展空間,最終決定集中力量消滅南國。
於是在兩國進入決戰階段,整合兩部分軍隊,向毫無戒備的南國發動進攻,攻擊是由內向外進行的,南國軍隊死傷慘重,強者也被突然襲擊或暗殺死掉,僅有大周開國皇帝李源和其長子、次子這一支留守最南部城市玉屏城的軍隊幸免於難,但是李源的族人在織田家占領南國王城後,全部斬殺,雞犬不留。
北國發現原來幫助他們和幫助南國的軍隊是一夥人,被人耍得不輕,和織田家打了一仗,雙方均有傷亡,強者也各家戰死數人,北國整體實力還是較織田家弱了一些,在失去大片土地後,收縮防線這才穩住了戰局,當時織田家也需要收攏部隊,接管南國的大片土地,還有玉屏城這邊的一隻南國舊部需要處理,所以沒有再繼續攻擊北國。
織田家就以二十萬軍隊和遷徙過來的二百萬島民統治了原南國的一億多原住民,立國稱斯通帝國,堪稱奇恥大辱。
大周太祖皇帝李源,帶領南國舊部拚死抵抗,憑借南部獨有的地理優勢和滅國的悲憤士氣抵擋住了織田家的攻擊,當時太祖皇帝以一敵二,擊退織田家的同級強者,守住了現在大周帝國的領土。
北國其實也是一個外來名族,他們是從東大陸東北邊遷徙過來的,由於那裏常年冰雪覆蓋屬於苦寒之地,所以向西南遷徙,與當地幾個部族組成的聯合體,遷徙過來的這部分人,本不好戰隻想找一個安身之地,無奈東北麵的部族為爭奪土地和人口,常年征戰,他們為了融入當地,與當地幾個大部族組合在一起,經過多年的戰爭,南北兩國以前的很多小國結下了仇怨。
和織田家大戰後不久北國立國,號大韓,就是今天的大韓帝國。大韓帝國雖然被織田家奪去了大片土地,但是當時大韓帝國的東麵是一塊無人占領的土地,後來大韓帝國占領了這片土地,和東麵的廣闊海域,麵積與斯通帝國相當,兩國也是死敵,大韓恨不得將織田這個陰險小人碎屍萬段。
再來就是印加帝國,建立於兩百年前,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國內不同勢力割據一方,誰也不服誰,最高統治者搞出一個議會製,由各勢力派人組成議會來管理國家,這樣一來在製定政策時,各方都想得到最大的好處,時間一長國家被這些家夥搞得不成樣子,而且印加帝國還是一個以姓氏劃分等級的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種族姓氏是最高等,各勢力當權者的種族姓氏就是次高等種族,幫他們管理領地的種族姓氏就是中等種族,普通老百姓就是低等種族,外來民直接沒有等級。
說來也巧,印加帝國的種姓由高到低,人的皮膚是越來越黑。國內人口最多的低種姓和外來民受盡剝削,怨聲載道,時不時地有一個村或者一個鎮甚至一座城要鬧獨立,最高統治者也不管,讓各自領地家族自行處理,這些家族處理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村子的就屠村,鎮子就鎮壓,城池就先妥協,然後秋後算賬。這樣的國家能夠延續兩百年,也是一個奇跡。
在南北兩個帝國開戰時,在織田家滅南國時,在織田家和北國開戰時,在織田家攻擊太祖皇帝時,他們都沒有出手,雖然執政者命令各勢力出兵想趁亂分一杯羹,但是各勢力都不願意主動攻擊,生怕自己實力受損,被其他勢力吞並,推過來推過去,結果織田家都立國了,還沒行動,最後是和斯通帝國領土接壤的三個家族,想趁斯通帝國立國之初,國內尚不穩定時,聯合起來攻擊斯通帝國的三個城池,吞並下來,擴大自己的領土。
織田也是倒黴,當時為了穩定三座邊境城鎮,派出自己的三個兒子去鎮壓,卻被印加帝國三個家族同時攻擊,三個兒子全部戰死。
後續織田家瘋狂攻擊這三個家族,這三家也付出了代價,其中一家家主戰死,另外兩家也死了兩個強者,織田家的強者戰死一個,重傷一個。這一戰讓織田斷子絕孫,兩國也成為死敵,後來繼承斯通帝國皇帝的是織田的侄子。
給潘欣宇講完這些曆史,時間也過去了半月,羅宇告訴她,在執行任務時,如果斯通帝國的原著居民不攻擊或者出賣自己,盡量不要傷其性命,算起來,他們原來也是大周的百姓。但如果他們圖謀不軌或者出賣你,他們就是你的敵人,要毫不手軟地除掉。我們大周對真正的朋友可以敞開胸懷,但是對付敵人也絕不手軟,犯我大周者雖遠必誅。
羅宇又教導潘欣宇,獨自一人在外,不要輕信他人,能信任的隻有自己,並且不能把自己生死寄希望於他人,自己性命要自己掌握。可以適當培養一些當地人,做自己的耳目,做自己的打手。
搶劫和破壞要由小到大,前期盡量不要引起敵方高手和軍隊的注意,慢慢發展,後麵伺機而動,最好能在那邊培養起一支對織田家的反動組織。怎麽控製人心,怎麽挑撥離間,怎麽怎麽......。時間一天天地過去,轉眼一個月的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