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戰術推演
歡喜鴛鴦,決戰大明帝國 作者:盲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超之前所提出的那些指導性意見,早就已經清晰無誤的,被傳達給了人民軍將領。
“建奴軍隊破關之後不會攻城,而是會分兵大肆洗劫鄉間村落。”
故而,所有人一直都堅定的認為,建奴主將肯定會保留半數兵馬虛張聲勢,成建製的向宣府鎮縱深地帶緩緩推進。
以此來威脅恫嚇明朝軍隊,使他們不敢踏出城防與其進行野戰。
至於建奴的另外一半兵馬,則會以牛錄為作戰單位,在主力軍團的周邊百裏範圍內遊走搶掠。
如此情形,便為人民軍創造出了一個,能夠將敵人各個擊破的絕佳契機。
甚至還能利用建奴兵狂妄自負的心理,尋找到一處對人民軍有利的地點,來一場漂亮的圍點打援戰役。
如果想要順利施行這個作戰計劃,那麽就要有一支人民軍隊伍,能夠在建奴主力軍團來襲之時,死死抵擋住他們前進的兵鋒才行。
也隻有拖住了建奴主力,才能為戰場周邊的其他人民軍部隊,爭取到剿滅建奴搶掠散兵的寶貴時間。
在達成這些共識之後,馬超毅然將吸引並阻擊建奴主力的任務,交付給了伊寶忠所率領的第一師。
同時,他還做出了一些調整決策:
“將第一師的騎兵團調撥給楊致遠指揮,將第三師的工程兵團和弓箭兵團,交由伊寶忠統一調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弓箭兵團已更名為短火槍兵團。人民軍已然舍棄了傳統的弓箭,大量裝備了短管燧發槍和手榴彈拋射筒。
如此一來,短火槍兵團具備了強大的中短程打擊能力,成為了人民軍中不容小覷的作戰力量。
工程兵團也有大量新型工具列裝,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訓練成果。他們能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在任何複雜地形上,迅速為人民軍師一級單位構築起堅固的防禦陣地。
這樣驚人的效率與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馬超親力親為的指導。
不僅如此,馬超對人民軍的戰鬥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規定,班一級單位都配備了三把多功能戰術鐵鍬。
這種多功能戰術鐵鍬,是由鐵鍬、鐵鎬、撬棍、鋸子等功能組合而成,特別適合人民軍在野戰中修建工事、挖掘戰壕。
人民軍第一師被確定為迎戰建奴主力後,在如何圍剿建奴小股搶掠部隊這一戰術問題上,眾將領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趙大龍、李大虎、王先生以及母賢君等人主張,人民軍應該以師作為基本作戰單位,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對建奴軍團外圍的小股搶掠兵馬展開清剿行動。
他們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在於,建奴騎兵都是一人多馬,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在分散搶掠的過程中,他們之間會相互協作,一旦遭遇到人民軍的攻擊,便能迅速集結起來相互支援。
從建奴軍隊過往的戰場表現來看,可以發現他們的戰鬥力相當強悍,絕非是不堪一擊的弱旅。
相比之下,人民軍主要由步兵組成,難以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實現快速機動,因此很容易被建奴騎兵逐個擊破。
而以伊寶忠、楊致遠、孔令久和徐小虎為首的一眾,從黃埔學校走出的少壯派將領們,對於人民軍強大的熱武器遠程打擊能力,卻都充滿了極度的自信。
他們堅信,憑借著這種火力優勢,可以繼續沿用之前製定的作戰方案:
“人民軍將以團為基本作戰單位,對建奴軍團外圍的搶掠兵馬展開圍剿行動。”
在會議室內,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激烈的爭論著。
他們手持長長的木棍,不斷的指向沙盤模型,模擬和推演敵我雙方戰鬥的進展情況。
十幾名參謀部的人員,也在一張巨大的宣府地圖上進行著戰場推演,並用紅黑兩種顏色的木偶,對雙方軍隊的作戰位置進行標記。
隨著爭論的不斷加劇,雙方的言辭也愈發變得激烈起來,甚至演變成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戰鬥推演。
現場氣氛異常緊張,仿佛大戰一觸即發,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這時,楊致遠的沙盤推演,也進行到了關鍵時刻。當人民軍一個團成功包圍建奴一個牛錄的騎兵後,其他人民軍作戰單位就要迅速向其靠攏。
通過火炮進行遠程打擊後,將被包圍的建奴兵馬快速剿滅,隨即人民軍再利用自身的優勢兵力,再次對增援建奴展開包圍作戰。
然而,楊致遠的這個推演,隨即就遭到了趙大龍一派的全盤否決。他們認為,人民軍與建奴騎兵相比較,缺乏足夠的機動性和持續性。
人民軍要想趕在建奴增援騎兵抵達之前,就把軍隊部署到預定區域內設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更何況,想要指揮建奴軍隊按照他們的意願行軍,選擇走那條設伏打援的道路,就更是難如登天。
圍點打援戰術,隻適用於人民軍提前到達戰場,並派出主力部隊死死拖住建奴主力軍團時,才能順利實施。
但在保安州這樣倉促應戰的情況下,人民軍並不具備這樣的先提條件。
伊寶忠聽到雙方的推演意見後,在思考周全之後,他拿起木棍指著沙盤模型說道:
“既然如此,如果人民軍無法實施圍點打援戰術,那麽我們就幹脆與建奴軍展開堂堂正正的野戰吧!
就在雙方主力軍團完成對峙後,人民軍以團為作戰單位,在主戰場外圍開辟第二戰場。
人民軍不是大明國那些怯戰畏敵的窩囊廢,而是一支擁有熱武器遠程打擊能力的軍隊!
即使不耍什麽陰謀詭計、奇謀妙策,也同樣可以光明磊落的與建奴軍隊來一場生死對決。
況且外圍戰場上的建奴軍隊,都是分散的小股搶掠部隊,人民軍騎兵可以進行快速穿插作戰。
遭遇到大股難纏的建奴軍隊就繞過去,交給後方跟進的步兵進行圍剿。
當人民軍兩個師五個團,分別按照戰鬥序列投入到外圍戰場,這樣就可以讓分散的建奴軍隊之間出現情報混亂。
不知道人民軍攻擊的目標在哪裏,在是否需要集結防禦?集結後是否要對人民軍騎兵展開追擊?在救援還是撤退之間憂慮徘徊。
人民軍騎兵和步兵之間隻要事先做好約定,作戰過程中就不必再隨時保持聯係,隻需要按照戰前約定各打各的就行。
但中心目標卻隻有一個,那就是按照校長之前的指示,斷其一指,也要傷其十指。”
“建奴軍隊破關之後不會攻城,而是會分兵大肆洗劫鄉間村落。”
故而,所有人一直都堅定的認為,建奴主將肯定會保留半數兵馬虛張聲勢,成建製的向宣府鎮縱深地帶緩緩推進。
以此來威脅恫嚇明朝軍隊,使他們不敢踏出城防與其進行野戰。
至於建奴的另外一半兵馬,則會以牛錄為作戰單位,在主力軍團的周邊百裏範圍內遊走搶掠。
如此情形,便為人民軍創造出了一個,能夠將敵人各個擊破的絕佳契機。
甚至還能利用建奴兵狂妄自負的心理,尋找到一處對人民軍有利的地點,來一場漂亮的圍點打援戰役。
如果想要順利施行這個作戰計劃,那麽就要有一支人民軍隊伍,能夠在建奴主力軍團來襲之時,死死抵擋住他們前進的兵鋒才行。
也隻有拖住了建奴主力,才能為戰場周邊的其他人民軍部隊,爭取到剿滅建奴搶掠散兵的寶貴時間。
在達成這些共識之後,馬超毅然將吸引並阻擊建奴主力的任務,交付給了伊寶忠所率領的第一師。
同時,他還做出了一些調整決策:
“將第一師的騎兵團調撥給楊致遠指揮,將第三師的工程兵團和弓箭兵團,交由伊寶忠統一調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弓箭兵團已更名為短火槍兵團。人民軍已然舍棄了傳統的弓箭,大量裝備了短管燧發槍和手榴彈拋射筒。
如此一來,短火槍兵團具備了強大的中短程打擊能力,成為了人民軍中不容小覷的作戰力量。
工程兵團也有大量新型工具列裝,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訓練成果。他們能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在任何複雜地形上,迅速為人民軍師一級單位構築起堅固的防禦陣地。
這樣驚人的效率與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馬超親力親為的指導。
不僅如此,馬超對人民軍的戰鬥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規定,班一級單位都配備了三把多功能戰術鐵鍬。
這種多功能戰術鐵鍬,是由鐵鍬、鐵鎬、撬棍、鋸子等功能組合而成,特別適合人民軍在野戰中修建工事、挖掘戰壕。
人民軍第一師被確定為迎戰建奴主力後,在如何圍剿建奴小股搶掠部隊這一戰術問題上,眾將領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趙大龍、李大虎、王先生以及母賢君等人主張,人民軍應該以師作為基本作戰單位,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對建奴軍團外圍的小股搶掠兵馬展開清剿行動。
他們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在於,建奴騎兵都是一人多馬,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在分散搶掠的過程中,他們之間會相互協作,一旦遭遇到人民軍的攻擊,便能迅速集結起來相互支援。
從建奴軍隊過往的戰場表現來看,可以發現他們的戰鬥力相當強悍,絕非是不堪一擊的弱旅。
相比之下,人民軍主要由步兵組成,難以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實現快速機動,因此很容易被建奴騎兵逐個擊破。
而以伊寶忠、楊致遠、孔令久和徐小虎為首的一眾,從黃埔學校走出的少壯派將領們,對於人民軍強大的熱武器遠程打擊能力,卻都充滿了極度的自信。
他們堅信,憑借著這種火力優勢,可以繼續沿用之前製定的作戰方案:
“人民軍將以團為基本作戰單位,對建奴軍團外圍的搶掠兵馬展開圍剿行動。”
在會議室內,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激烈的爭論著。
他們手持長長的木棍,不斷的指向沙盤模型,模擬和推演敵我雙方戰鬥的進展情況。
十幾名參謀部的人員,也在一張巨大的宣府地圖上進行著戰場推演,並用紅黑兩種顏色的木偶,對雙方軍隊的作戰位置進行標記。
隨著爭論的不斷加劇,雙方的言辭也愈發變得激烈起來,甚至演變成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戰鬥推演。
現場氣氛異常緊張,仿佛大戰一觸即發,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這時,楊致遠的沙盤推演,也進行到了關鍵時刻。當人民軍一個團成功包圍建奴一個牛錄的騎兵後,其他人民軍作戰單位就要迅速向其靠攏。
通過火炮進行遠程打擊後,將被包圍的建奴兵馬快速剿滅,隨即人民軍再利用自身的優勢兵力,再次對增援建奴展開包圍作戰。
然而,楊致遠的這個推演,隨即就遭到了趙大龍一派的全盤否決。他們認為,人民軍與建奴騎兵相比較,缺乏足夠的機動性和持續性。
人民軍要想趕在建奴增援騎兵抵達之前,就把軍隊部署到預定區域內設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更何況,想要指揮建奴軍隊按照他們的意願行軍,選擇走那條設伏打援的道路,就更是難如登天。
圍點打援戰術,隻適用於人民軍提前到達戰場,並派出主力部隊死死拖住建奴主力軍團時,才能順利實施。
但在保安州這樣倉促應戰的情況下,人民軍並不具備這樣的先提條件。
伊寶忠聽到雙方的推演意見後,在思考周全之後,他拿起木棍指著沙盤模型說道:
“既然如此,如果人民軍無法實施圍點打援戰術,那麽我們就幹脆與建奴軍展開堂堂正正的野戰吧!
就在雙方主力軍團完成對峙後,人民軍以團為作戰單位,在主戰場外圍開辟第二戰場。
人民軍不是大明國那些怯戰畏敵的窩囊廢,而是一支擁有熱武器遠程打擊能力的軍隊!
即使不耍什麽陰謀詭計、奇謀妙策,也同樣可以光明磊落的與建奴軍隊來一場生死對決。
況且外圍戰場上的建奴軍隊,都是分散的小股搶掠部隊,人民軍騎兵可以進行快速穿插作戰。
遭遇到大股難纏的建奴軍隊就繞過去,交給後方跟進的步兵進行圍剿。
當人民軍兩個師五個團,分別按照戰鬥序列投入到外圍戰場,這樣就可以讓分散的建奴軍隊之間出現情報混亂。
不知道人民軍攻擊的目標在哪裏,在是否需要集結防禦?集結後是否要對人民軍騎兵展開追擊?在救援還是撤退之間憂慮徘徊。
人民軍騎兵和步兵之間隻要事先做好約定,作戰過程中就不必再隨時保持聯係,隻需要按照戰前約定各打各的就行。
但中心目標卻隻有一個,那就是按照校長之前的指示,斷其一指,也要傷其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