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略一沉思後,隨即對王先生說道:


    “下午你帶五百兩銀子,送去給三管家,讓他幫忙在官府裏打點一下。


    就說鐵器廠賬目收支不匹配的狀況,是因為馬家村幾家工廠,耗費了大量鐵料自製工廠器械所致。


    日後,馬家村所有內部采購,將會清晰體現在賬本上。”


    處理完這件意外事件後,馬超便迫不及待的返回到黃埔學校,去繪製軸承和滾珠的設計圖。


    忙碌之餘,馬超還將固體潤滑油的配方,憑借著模糊的記憶寫出了一個配料表。


    但具體要用哪些配料,每種配料又是個什麽比例,他就愛莫能助了,因為他也隻是在上一世與人閑聊時,曾經聽人說過那麽一句而已。


    寄希望化工廠裏的工匠們,能夠按照這份配料表進行試驗,然後再進行大規模生產。


    至於現在應急的潤滑油配料,卻十分簡單,那就是將肥皂再次加溫溶解,加入適量的麵粉和魚鰾膠。


    滴入少許醋,以防止肥皂再次發生皂化反應,缺點是在高溫中容易發生溶解。


    這種應急性固體潤滑油,不僅能有效減少軸承的摩擦力,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鏽性能。


    馬超對未來的軸承市場,同樣也充滿信心。畢竟,相比那些笨重且易發出噪音的原始鐵軸套,輕便靈活的軸承無疑更具優勢。


    此外,他還構思出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來為火炮鑲嵌內膽,那就是冷熱法。


    具體操作流程是,先將鐵質炮體放入沸水中加熱,同時將銅製內膽浸泡在硝石溶液中冷卻。


    通過熱脹冷縮的金屬特性,可以實現兩種不同金屬之間的鑲嵌,避免使用火炭二次加熱,所導致的炮體退鋼問題。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鐵器廠在研磨炮管內壁和銅膽時,就必須要精確掌握好加工精度,將誤差控製在毫米範圍內。


    趙大龍在獲得圖紙後,迅速召集工匠展開研究,結合他們的生產經驗集思廣益。


    為了確保銅製子銃與銅製火炮內膽能緊密結合,他們借助能高速旋轉的機床,讓兩者相互對接摩擦。


    炮管和銅膽的鑲嵌部位,被縮小在彈倉位置,這樣就降低了整體鑲嵌的難度,彌補了加工尺寸不夠精準的短板。


    數日之後,當一門嶄新的十磅佛郎機火炮,被展現在馬超麵前時,他當即就興奮的狂呼完美。


    火炮試射的結果也同樣令人滿意,各項數據較之前均提升了三成,炮彈的威力和精確度更是呈倍數增長。


    夜幕降臨,加大填藥量的試射開始,炮體和子銃之間的結合部位見不到一絲火光,也沒有發生所預想的炸膛情況。


    這就代表著佛郎機炮的氣密性,已經達到了完美無缺,毫無破綻的程度,鐵器工廠的造炮技術已經日臻完善。


    在趙大龍的精心策劃與高效運作之下,鐵器廠每天深夜,都會有二十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分工明確的打造燧發槍和佛郎機火炮。


    每個寂靜的夜晚過後,都能成功製造出五支燧發槍;三個夜晚,就能夠鑄造出一門佛郎機火炮。


    王師傅負責的顆粒火藥生產,同樣進展順利,每晚能產出三十斤的優質火藥。


    雖然有鞭炮廠作為掩護,但硝石和硫磺的采購數量,依然受到官府的嚴格限製,這才會導致了火藥的整體生產效率很低。


    麵對這種情況,馬超派遣王先生再次去拜訪三管家,以冰淇淋和冰棍產量大幅增長為由,請他協助增加硝石的采購量。


    此外,馬超還利用馬家村工廠所掌控的供應鏈,積極拓展外地硝石和硫磺的采購渠道,力求在起義之前盡可能多的儲備火藥,以備不時之需。


    黃埔學校曆經半年多的發展,如今已煥發出勃勃生機,人數已經達到了馬超當初所設想的一百二十人。


    文化教學依然停留在認字和算數的層麵,但軍事訓練卻早已開始細分為火槍、火炮、騎術、戰術、參謀、後勤等多個科目。


    黃埔校內的所有課程,馬超全部親自參與指導,並將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編成教材。


    這些教材涵蓋了政治、法律、經濟、民生等方麵的知識。


    深入剖析了君主專製製度的弊病,闡述了隻有實行五權分製,才能拯救華夏的全新理念。


    每位學員都有一支木質燧發槍,要求他們每天隨身攜帶。


    在刺刀拚殺訓練中,學員們會在槍托後麵係上一根繩子,繩子的末端拴著十斤重的石塊,懸掛在木架上增加拚刺難度。


    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增強學員們的雙臂力量、雙手的抓握力,以及身體在突刺時的爆發力。


    而在雙人或多人協作拚殺的科目中,為了保護學員的人身安全。馬超還特意請來了技藝精湛的篾匠,為每一個人量身定製了一整套半身藤甲。


    這款藤甲的設計別具匠心,完全仿製了歐洲的板甲,頭部是完全覆蓋麵部的全盔,將身體的要害部位全方位保護。


    在日常的訓練中,馬超要求學員們必須全程穿戴藤甲,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或瑕疵,務必要及時上報以便改進。


    同時,他還承諾在考核時,對那些曾經提出過合理化建議的學員,給予額外的加分獎勵。


    沒過多久,趙大龍便按照馬超所提供的圖紙,成功打造出了一批既輕便,又易於穿戴的板甲裝備。


    這些裝備擁有卓越的防護性能,可以抵禦來自八十步外的箭矢衝擊,但重量卻僅有二十多斤,不會對學員的行動造成過多限製。


    此外,板甲上還預留了許多空洞,專門用於固定彈藥包和挎包。


    這樣一來,就能有效避免學員們在高速奔跑時,因為裝備不合身而影響到他們的動作發揮。


    而在燧發槍的實彈射擊訓練中,馬超還在槍身上安裝了標尺和準星,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的精準度。


    佛郎機火炮的射擊訓練,是所有學員最為熱衷的科目之一。


    畢竟,這種三人一組的協作模式,使每位學員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與歸屬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喜鴛鴦,決戰大明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盲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盲杖並收藏歡喜鴛鴦,決戰大明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