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直帶他們徑直進了定城的縣衙。
走了一路都沒見有人出來迎接,燕正雅問出了阿涼心裏的疑惑,“定縣的知縣不在嗎?”
知府大人都進門了,也不見人出來。
袁直歎息,“餘大人身患惡疾已有些時日了。”
什麽病他沒說,燕正雅也沒問,反正已經到這兒了,該知道的總會知道。
定縣的大小事宜都是袁直在做主,縣衙裏連個縣尉,縣丞都沒有,可憐死。
晚上袁直設宴招待阿涼一行人時,才交代了定縣的現狀,二十四年前,永昭把定城交給大庸手裏之後,隻有知縣一人走了。
下麵的縣丞,縣尉,衙役等人都留下了下來,這原本沒什麽,大庸一樣把他們作為子民看待。
畢竟定城是沒有大庸人的,他們除了國籍變了,知縣變了,別的沒什麽變化。
可也不知道縣衙裏留下來的這些小嘍囉心裏是怎麽想的,私下煽動百姓,說他們是大庸搶來準備做奴隸的。
那時候新任知縣還沒到。
等袁直發現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收拾了, 他隻好強硬的用武力鎮壓。
縣衙傳謠言的人關的關,殺的殺,後來這事平息是平息了,可定城百姓對袁直的軍隊也到了又恨又怕的地步。
這都二十來年了,不僅沒減輕,反而有越發嚴重的跡象。
什麽仇的能讓人記這麽久,除了殺父母,奪妻子之仇,阿涼想不到別的。
謠言說大庸把他們當奴隸,可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還在自由的生活。
哪裏就有那麽多的仇恨?
“將軍有沒有想過,這些製造謠言的人根本就沒除幹淨。”
袁直怔了怔,瑤頭否認,“不可能,定州這種地方連大庸的人都不可能來,永昭人更不可能混進來。”
阿涼:......
她說的是沒除幹淨,不是說有永昭人混進來了。
燕正雅接了阿涼的話茬,“二十年前經曆的那件事的很多人都還活著吧。”
那當然,袁直不明白狄大人這話是什麽意思,區區 二十來年,隻要沒意外都能活到。
“也許他們心裏清楚自己被永昭拋棄了,也明白那什麽奴隸傳言都是假的,但他們的不想承認。”
他的解釋也讓阿涼恍然大悟,她一個現代人,可能不太理解古人所謂的落葉歸根和歸屬感。
但燕正雅卻懂。
定城百姓需要有人來承擔他們心中的恨意恐慌,他們太怕了,既怕真的成為大庸奴隸,又恨永昭棄了他們。
永昭太遠了,大庸的邊境往後延伸了一個城池,他們恨不到。
所有這種恨轉嫁到了定城駐軍身上。
袁直愣住,隨後喃喃 ,“原來是這樣,他們也很可憐。”
可不就可憐,設身處地的想想,要是反過來,大庸的給永昭劃分城池,也把百姓歸到永昭,這其中有自己的話。
他也會恨的吧。
因為這個原因,眾人的情緒不是很高,就連門口進了人都沒察覺。
直到一道有氣無力的聲音自門口響起,眾人才回過神。
“大人一席話,解開了某二十來年的心病,某悟了。”
阿涼偏頭看去,從門口進來一個穿著大裘,讓侍從扶著的中年男人,這就是餘自省餘大人,定城的知縣。
“下官餘自省拜見知府大人。”
燕正雅抬手的讓他不必多禮,“餘大人身子不好,無需那麽多虛禮。”
寧州的官員體係一直很穩定,始終是那幾個人,從沒改變,就比如餘自省,。
他是上京東餘家旁支,寡母帶大,又在二十三年前中了進士,次年寡母散盡家財求本家給謀了一個定城知縣。
隨後二十幾年,他帶著寡母在定城生活到現在。
估計上京的餘家到後來的滿門抄斬都不記得,旁支還有這麽一個人物。
所有,算起來餘自省在寧州的時間比狄池還要長,連狄池都被朝廷忘了,更別說餘自省這種人。
清楚了定城百姓仇恨的原因,阿涼他們也不急了,這種事隻能熬了,日久見人心吧。
說不定再過個二十年,定城人對軍隊依舊是憎恨的,說不定下個月就想通了呢。
阿涼總不能站在大街上給他們講道理。
眾人的話題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寧州城最近的改變,聽完阿涼的敘述,最激動的當屬餘自省,他眼睛一錯不錯的盯著燕正雅。
“大人,這位姑娘說的可真?”
真要修路?真要來定城收藥材?自動開墾荒地了還有獎勵?
雖然定州百姓對大庸人沒好感,但餘自省卻從沒因此有過怨恨,他隻是自責,自責自己不能讓這些人轉變想法。
寧州的改變他們很早就有耳聞,他還遺憾他們定城離那邊太遠,沒想到知府大人親自尋來、
\"是真的,這些生意都是她的。\"
有了這話,餘自省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位姑娘才是真正的財神爺。
他剛要起身給阿涼行禮,被燕正雅攔住了。
“沒必要多禮,涼姑娘是我摯友。”
這個接風宴其實大家吃的都不多,大多時間在說話,尤其是餘自省,恨不得在席上就和阿涼簽了契約。
他們去休息了之後,宴席隻剩了袁直和餘自省。
“自省兄真的相信有這麽大公無私的商人嗎?”
別人不知道,反正他袁直是不信的,老百姓采的藥材隻要符合條件,全部收完。
更誇張的還說,隻要開墾了荒地,糧食種子免費發。
怎麽想都不是一個商人能做出來的事,也沒見過哪個當官的如此為老百姓著想的。
餘自省雖說身體不好,但他的觀察力和思考力甩了袁直不知多少條街。
他用勺子撥弄著眼前碗裏的羹湯,語氣肯定道,“他們沒必要說謊。”
說謊對他們沒好處,契約是按狄池的名義簽的,隻要他們敢違背契約,定城的百姓就能找到寧州府衙去。
這對狄池來說並不是好事。
“可這些人是永昭人,狄池.......\"
他的話被餘自省厲聲打斷,“袁兄,慎言!這是我大庸子民,從二十四年前起就是了。”
袁直被他嚇了一跳。
隨後泄氣一樣的靠在椅子靠背上,語氣複雜的說,“可你看他們那個樣子。”
他對這些人的感情很複雜,要說討厭吧,談不上,都是可憐人罷了。
喜歡?當成大庸其他的百姓一樣,又做不到。
走了一路都沒見有人出來迎接,燕正雅問出了阿涼心裏的疑惑,“定縣的知縣不在嗎?”
知府大人都進門了,也不見人出來。
袁直歎息,“餘大人身患惡疾已有些時日了。”
什麽病他沒說,燕正雅也沒問,反正已經到這兒了,該知道的總會知道。
定縣的大小事宜都是袁直在做主,縣衙裏連個縣尉,縣丞都沒有,可憐死。
晚上袁直設宴招待阿涼一行人時,才交代了定縣的現狀,二十四年前,永昭把定城交給大庸手裏之後,隻有知縣一人走了。
下麵的縣丞,縣尉,衙役等人都留下了下來,這原本沒什麽,大庸一樣把他們作為子民看待。
畢竟定城是沒有大庸人的,他們除了國籍變了,知縣變了,別的沒什麽變化。
可也不知道縣衙裏留下來的這些小嘍囉心裏是怎麽想的,私下煽動百姓,說他們是大庸搶來準備做奴隸的。
那時候新任知縣還沒到。
等袁直發現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收拾了, 他隻好強硬的用武力鎮壓。
縣衙傳謠言的人關的關,殺的殺,後來這事平息是平息了,可定城百姓對袁直的軍隊也到了又恨又怕的地步。
這都二十來年了,不僅沒減輕,反而有越發嚴重的跡象。
什麽仇的能讓人記這麽久,除了殺父母,奪妻子之仇,阿涼想不到別的。
謠言說大庸把他們當奴隸,可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還在自由的生活。
哪裏就有那麽多的仇恨?
“將軍有沒有想過,這些製造謠言的人根本就沒除幹淨。”
袁直怔了怔,瑤頭否認,“不可能,定州這種地方連大庸的人都不可能來,永昭人更不可能混進來。”
阿涼:......
她說的是沒除幹淨,不是說有永昭人混進來了。
燕正雅接了阿涼的話茬,“二十年前經曆的那件事的很多人都還活著吧。”
那當然,袁直不明白狄大人這話是什麽意思,區區 二十來年,隻要沒意外都能活到。
“也許他們心裏清楚自己被永昭拋棄了,也明白那什麽奴隸傳言都是假的,但他們的不想承認。”
他的解釋也讓阿涼恍然大悟,她一個現代人,可能不太理解古人所謂的落葉歸根和歸屬感。
但燕正雅卻懂。
定城百姓需要有人來承擔他們心中的恨意恐慌,他們太怕了,既怕真的成為大庸奴隸,又恨永昭棄了他們。
永昭太遠了,大庸的邊境往後延伸了一個城池,他們恨不到。
所有這種恨轉嫁到了定城駐軍身上。
袁直愣住,隨後喃喃 ,“原來是這樣,他們也很可憐。”
可不就可憐,設身處地的想想,要是反過來,大庸的給永昭劃分城池,也把百姓歸到永昭,這其中有自己的話。
他也會恨的吧。
因為這個原因,眾人的情緒不是很高,就連門口進了人都沒察覺。
直到一道有氣無力的聲音自門口響起,眾人才回過神。
“大人一席話,解開了某二十來年的心病,某悟了。”
阿涼偏頭看去,從門口進來一個穿著大裘,讓侍從扶著的中年男人,這就是餘自省餘大人,定城的知縣。
“下官餘自省拜見知府大人。”
燕正雅抬手的讓他不必多禮,“餘大人身子不好,無需那麽多虛禮。”
寧州的官員體係一直很穩定,始終是那幾個人,從沒改變,就比如餘自省,。
他是上京東餘家旁支,寡母帶大,又在二十三年前中了進士,次年寡母散盡家財求本家給謀了一個定城知縣。
隨後二十幾年,他帶著寡母在定城生活到現在。
估計上京的餘家到後來的滿門抄斬都不記得,旁支還有這麽一個人物。
所有,算起來餘自省在寧州的時間比狄池還要長,連狄池都被朝廷忘了,更別說餘自省這種人。
清楚了定城百姓仇恨的原因,阿涼他們也不急了,這種事隻能熬了,日久見人心吧。
說不定再過個二十年,定城人對軍隊依舊是憎恨的,說不定下個月就想通了呢。
阿涼總不能站在大街上給他們講道理。
眾人的話題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寧州城最近的改變,聽完阿涼的敘述,最激動的當屬餘自省,他眼睛一錯不錯的盯著燕正雅。
“大人,這位姑娘說的可真?”
真要修路?真要來定城收藥材?自動開墾荒地了還有獎勵?
雖然定州百姓對大庸人沒好感,但餘自省卻從沒因此有過怨恨,他隻是自責,自責自己不能讓這些人轉變想法。
寧州的改變他們很早就有耳聞,他還遺憾他們定城離那邊太遠,沒想到知府大人親自尋來、
\"是真的,這些生意都是她的。\"
有了這話,餘自省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位姑娘才是真正的財神爺。
他剛要起身給阿涼行禮,被燕正雅攔住了。
“沒必要多禮,涼姑娘是我摯友。”
這個接風宴其實大家吃的都不多,大多時間在說話,尤其是餘自省,恨不得在席上就和阿涼簽了契約。
他們去休息了之後,宴席隻剩了袁直和餘自省。
“自省兄真的相信有這麽大公無私的商人嗎?”
別人不知道,反正他袁直是不信的,老百姓采的藥材隻要符合條件,全部收完。
更誇張的還說,隻要開墾了荒地,糧食種子免費發。
怎麽想都不是一個商人能做出來的事,也沒見過哪個當官的如此為老百姓著想的。
餘自省雖說身體不好,但他的觀察力和思考力甩了袁直不知多少條街。
他用勺子撥弄著眼前碗裏的羹湯,語氣肯定道,“他們沒必要說謊。”
說謊對他們沒好處,契約是按狄池的名義簽的,隻要他們敢違背契約,定城的百姓就能找到寧州府衙去。
這對狄池來說並不是好事。
“可這些人是永昭人,狄池.......\"
他的話被餘自省厲聲打斷,“袁兄,慎言!這是我大庸子民,從二十四年前起就是了。”
袁直被他嚇了一跳。
隨後泄氣一樣的靠在椅子靠背上,語氣複雜的說,“可你看他們那個樣子。”
他對這些人的感情很複雜,要說討厭吧,談不上,都是可憐人罷了。
喜歡?當成大庸其他的百姓一樣,又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