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峴港。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黎明的帷幕,輕柔地灑在寧靜的海港,整個世界仿佛從沉睡中緩緩蘇醒。
海麵如同一麵巨大的琉璃鏡,波光粼粼,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遠處的天際,淡藍色與橙紅色交織,如夢如幻,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畫卷。
一艘艘船隻安靜地停泊在港灣,桅杆在晨風中微微搖曳。有的船身上還沾著昨夜的露水,反射著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遠航的故事。
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大自然奏響的晨曲。海鳥在天空中盤旋,歡快地鳴叫著,時而俯衝向海麵,捕捉著早起的魚兒。
清新的海風裹挾著海水的鹹澀和淡淡的魚腥味兒,撲麵而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來了!”
當帝國海軍浩浩蕩蕩地南下時,兵部早已派遣專人乘坐飛剪快船,將這個重要信息傳遞給南洋諸國,並向他們遞交了正式的國書。這份國書措辭嚴厲,明確規定各國必須在短短兩個月內集結兵力前往交趾峴港,共同參與出征爪哇島的行動。
國書中毫不掩飾地表明,這次對爪哇島的行動是一場滅絕性的戰爭。同時,也明確提出要求各國為此次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糧草補給。當然,作為大國風範的體現,帝國願意支付相應的銀兩來購買這些物資。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南洋諸國引起了軒然大波。過去的二十年裏,南洋的許多國家在帝國的引領下,過上了相對繁榮的生活。大量的織布工坊、橡膠工坊以及木材加工坊紛紛在交趾、緬甸等國家建立起來,與之相關的配套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們如今的日子過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得多。
當得知爪哇人是為了搶奪華人的財富而采取行動時,人們憤怒不已,對這種不公正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僅僅兩個月時間不到,這些國家迅速動員並派遣了最精銳的部隊前往交趾峴港,以迎接即將到來的中華帝國軍隊。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不久前剛剛在北方給了傲慢自大的沙俄一個狠狠的教訓,迫使他們割地賠款,據說所賠償的土地麵積甚至相當於好幾個行省之大。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世界,讓其他國家都對中華帝國的實力和決心感到震驚。
今日到這裏的幾個南洋諸國,說實話心裏還是有點擔心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這15個國家是: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今中國台灣)、安南國(今越南北部)、真臘國(今柬埔寨)、暹[xiān]羅國(今泰國)、占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剌(今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
然而現今的皇帝,其所作所為令人震撼。先是對日本痛下狠手,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覆滅。不僅如此,還把日本人統統打散,強行分配到各地去從事挖礦和修路這類艱苦繁重的勞作。
再看那爪哇國,搶劫了國內的華人,皇帝竟直接宣稱此乃滅國之戰。毫不留情,毫無轉圜餘地。
如今,在這些國家的領土內,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中華帝國駐軍的身影。很明顯,這駐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視。如此情形,讓這些國家的國王們內心憤懣不已,極為不滿。可麵對中華帝國那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絕對的權威,他們也隻能是敢怒不敢言,將所有的委屈和憤怒深埋心底,在無奈與憋屈中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然而,在這些國度之中,那些國王們的內心其實無比明晰,如果不是那強大的中華帝國在背後默默護佑著他們,西洋那幫趾高氣揚、紅發碧眼的“紅毛鬼”恐怕早就氣勢洶洶地欺負到他們的頭上來了。他們深知自己國家的孱弱與貧窮,在這殘酷的世界格局之中,根本無力抵禦來自外部的強大威脅。
他們的國家,經濟落後,民生凋敝。農業生產技術原始,收成微薄,難以養活眾多的百姓;工業更是幾乎一片空白,沒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工坊設施,無法生產出足以支撐國家發展的物資。軍事力量更是薄弱得可憐,士兵們裝備簡陋,訓練不足,麵對西洋列強的堅船利炮,簡直如同以卵擊石。
在這種無奈的境況下,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選擇妥協,一次又一次地退讓。每一次的妥協,都像是在他們的心頭狠狠割上一刀,可又能如何呢?國勢衰微,民力困乏,除了妥協,似乎別無他法。
如今,盡管這些國王們在中華帝國的庇護下,暫時得以避免被西洋列強肆意欺淩,但他們的內心依舊充滿了憋屈和無奈。雖然中華帝國對待他們還算寬厚,沒有施加過多的壓迫和掠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給予了一些幫助和支持,讓他們的國家能夠維持基本的穩定和秩序。
然而,自己的國家領土上駐紮著其他國家的軍隊,這始終是一根深深紮在心頭的刺。每當看到那些異國的軍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他們的心中就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憤怒和屈辱。那些異國軍人的存在,時刻提醒著他們國家的弱小和無能,讓他們在麵對自己的子民時,都感到無地自容。
他們也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思考著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夢想著有一天,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讓國家變得強大繁榮,不再依賴他國的庇護,不再容忍他國軍隊在自己的土地上肆意橫行。但每當黎明破曉,現實的殘酷又讓他們不得不重新麵對這令人無奈的現狀,繼續在憋屈和忍耐中,尋找著那一絲可能的希望之光。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黎明的帷幕,輕柔地灑在寧靜的海港,整個世界仿佛從沉睡中緩緩蘇醒。
海麵如同一麵巨大的琉璃鏡,波光粼粼,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遠處的天際,淡藍色與橙紅色交織,如夢如幻,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畫卷。
一艘艘船隻安靜地停泊在港灣,桅杆在晨風中微微搖曳。有的船身上還沾著昨夜的露水,反射著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遠航的故事。
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大自然奏響的晨曲。海鳥在天空中盤旋,歡快地鳴叫著,時而俯衝向海麵,捕捉著早起的魚兒。
清新的海風裹挾著海水的鹹澀和淡淡的魚腥味兒,撲麵而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來了!”
當帝國海軍浩浩蕩蕩地南下時,兵部早已派遣專人乘坐飛剪快船,將這個重要信息傳遞給南洋諸國,並向他們遞交了正式的國書。這份國書措辭嚴厲,明確規定各國必須在短短兩個月內集結兵力前往交趾峴港,共同參與出征爪哇島的行動。
國書中毫不掩飾地表明,這次對爪哇島的行動是一場滅絕性的戰爭。同時,也明確提出要求各國為此次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糧草補給。當然,作為大國風範的體現,帝國願意支付相應的銀兩來購買這些物資。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南洋諸國引起了軒然大波。過去的二十年裏,南洋的許多國家在帝國的引領下,過上了相對繁榮的生活。大量的織布工坊、橡膠工坊以及木材加工坊紛紛在交趾、緬甸等國家建立起來,與之相關的配套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們如今的日子過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得多。
當得知爪哇人是為了搶奪華人的財富而采取行動時,人們憤怒不已,對這種不公正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僅僅兩個月時間不到,這些國家迅速動員並派遣了最精銳的部隊前往交趾峴港,以迎接即將到來的中華帝國軍隊。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不久前剛剛在北方給了傲慢自大的沙俄一個狠狠的教訓,迫使他們割地賠款,據說所賠償的土地麵積甚至相當於好幾個行省之大。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世界,讓其他國家都對中華帝國的實力和決心感到震驚。
今日到這裏的幾個南洋諸國,說實話心裏還是有點擔心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這15個國家是: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今中國台灣)、安南國(今越南北部)、真臘國(今柬埔寨)、暹[xiān]羅國(今泰國)、占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剌(今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
然而現今的皇帝,其所作所為令人震撼。先是對日本痛下狠手,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覆滅。不僅如此,還把日本人統統打散,強行分配到各地去從事挖礦和修路這類艱苦繁重的勞作。
再看那爪哇國,搶劫了國內的華人,皇帝竟直接宣稱此乃滅國之戰。毫不留情,毫無轉圜餘地。
如今,在這些國家的領土內,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中華帝國駐軍的身影。很明顯,這駐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視。如此情形,讓這些國家的國王們內心憤懣不已,極為不滿。可麵對中華帝國那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絕對的權威,他們也隻能是敢怒不敢言,將所有的委屈和憤怒深埋心底,在無奈與憋屈中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然而,在這些國度之中,那些國王們的內心其實無比明晰,如果不是那強大的中華帝國在背後默默護佑著他們,西洋那幫趾高氣揚、紅發碧眼的“紅毛鬼”恐怕早就氣勢洶洶地欺負到他們的頭上來了。他們深知自己國家的孱弱與貧窮,在這殘酷的世界格局之中,根本無力抵禦來自外部的強大威脅。
他們的國家,經濟落後,民生凋敝。農業生產技術原始,收成微薄,難以養活眾多的百姓;工業更是幾乎一片空白,沒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工坊設施,無法生產出足以支撐國家發展的物資。軍事力量更是薄弱得可憐,士兵們裝備簡陋,訓練不足,麵對西洋列強的堅船利炮,簡直如同以卵擊石。
在這種無奈的境況下,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選擇妥協,一次又一次地退讓。每一次的妥協,都像是在他們的心頭狠狠割上一刀,可又能如何呢?國勢衰微,民力困乏,除了妥協,似乎別無他法。
如今,盡管這些國王們在中華帝國的庇護下,暫時得以避免被西洋列強肆意欺淩,但他們的內心依舊充滿了憋屈和無奈。雖然中華帝國對待他們還算寬厚,沒有施加過多的壓迫和掠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給予了一些幫助和支持,讓他們的國家能夠維持基本的穩定和秩序。
然而,自己的國家領土上駐紮著其他國家的軍隊,這始終是一根深深紮在心頭的刺。每當看到那些異國的軍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他們的心中就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憤怒和屈辱。那些異國軍人的存在,時刻提醒著他們國家的弱小和無能,讓他們在麵對自己的子民時,都感到無地自容。
他們也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思考著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夢想著有一天,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讓國家變得強大繁榮,不再依賴他國的庇護,不再容忍他國軍隊在自己的土地上肆意橫行。但每當黎明破曉,現實的殘酷又讓他們不得不重新麵對這令人無奈的現狀,繼續在憋屈和忍耐中,尋找著那一絲可能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