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梅倩苞久等,賀馮唐看了一下後就出了廟。一走到梅倩苞的麵前,梅倩苞就指著高巔岩頂峰,說:“我要到頂峰上去拍照。”


    賀馮唐:“好。”


    仔細觀察看不到這裏通往高天岩的路,賀馮唐便向從廟內出來的香客打問:“您好,這是直高天岩的路嗎?”


    香客手一指:“上高天岩必須繞道到那邊公路,轉個大彎,最後到嶺背村才有一條上山的土路。”


    按照香客的指點,賀馮唐載著梅倩苞駛上縣道,約半個鍾後,看見一塊泣馬坳的標示牌立在路邊。賀馮唐告訴梅倩苞:“泣馬坳到了。”說完,緩下車速,欲要靠邊停車……


    梅倩苞瞄過四周後,問:“這就是你們提到的泣馬坳?”


    “是啊。”


    梅倩苞覺得沒什麽可看,叫賀馮唐不必停車。


    賀馮唐卻煞住車,他知道泣馬坳的曆史故事,既然到了,怎麽也得看一下。梅倩苞仍然推他的背,說:“走。”


    賀馮唐已經一隻腳落地,向她保證:“隻看一兩分鍾。”


    這裏最早叫迎風坳,是個不祥之地。


    南北朝時期,當地民軍三百多騎抗擊陳霸先的軍隊,最終全軍覆沒,餘下幾十匹戰馬沒死,陳霸先手下想牽走它們,然而它們不願換主,齊聲嘶叫,撞岩而亡。


    迎風坳由此改叫為泣馬坳。


    賀馮唐下車後,仔細地搜尋著曆史故事的遺跡,終於發現了兩個凸起的廢墟土堆,依稀可辨的磚垛上麵長著不少的灌木和野花,應該是為紀念吳家而建的忠烈祠與仰止亭,可惜早已坍圮,不見某日偉貎……


    正值初夏時節,兩堆廢墟上的灌木和野花在驕陽下隨風而揚,不知是點頭微笑還是哭泣。當年吳希奭響應文天祥勤王,招募當地上千的青年男丁,操練成軍,奮勇抗擊元兵,曆時三年。


    在泣馬坳,吳希奭的兩個兒子領著精銳隊伍迎戰追剿過來的元軍,激戰數日,最後因寡不敵眾……端午那天,已經彈盡糧絕。此時,又傳來噩耗:自己老巢被元兵攻破,父親吳希奭被害,全家大小四十餘口全被殺死……


    兄弟倆遣盡殘兵餘勇,然後站在泣馬坳上仰天一喊,雙雙拔劍刎頸而亡。曾經載著他們四處征戰的兩匹坐騎見主人已亡,長嘯後相繼跳崖……


    泣馬坳再一次演繹可歌可泣的壯舉。


    這個山坳的地形並不壯觀,引不起人們駐腳觀看。一陣輕風吹來,掀動了賀馮唐的一角衣擺,曾經的氣壯山河,就這樣匿於地方曆史的故紙堆裏,到今天,還不及輕風的拂衣感覺。


    賀馮唐重新上路。省道、縣道、鄉道、村道加土路,彎來拐去,幾十分鍾後,終於行駛到高天岩山腳下。


    山徑路況很糟,賀馮唐把摩托踩到最低檔,轟鳴著衝坡而上……又駛過高低不平的碾槽路,前麵的路麵越來越潮濕,變得鬆軟。賀馮唐看到前麵是雨積而成的溏泥段,摩托不能再前行了,便選一處硬實的路肩把摩托停靠下來。


    爾後,他背起行囊和相機包,領著梅倩苞沿著被人踩出的繞過了溏泥的高低不平的幹道而行。越過嶺背後,漸漸樹高林密,看不到人影,隻有賀馮唐和梅倩苞兩人在山腰間攀爬。偶爾一兩隻鳥兒掠過天空,間或聽到幾聲老鴉躲在深林中的呱叫。


    大約走了一個小時,轉過山口,看到前麵不遠處是懸崖,賀馮唐發現腳下右側開始很陡,抬眼望去,呈現眼裏的幾乎全是傾斜狀的樹梢,可見此處長年風大。


    山勢陡峭,隻有挖藥采野果之人走出的羊腸小道,石凸岩凹,崎嶇不平。走到懸崖口,隻見山澗裏怪石嶙峋,細瀑流飛,不知名的鳥叫聲此起彼伏。


    梅倩苞問:“這裏是什麽地方?”


    賀馮唐:“這裏不知道。”他說完指著左邊不遠處那座大山說:“那座山我知道,它叫杜鵑山,聽說到了春天,杜鵑花開得滿坡滿嶺,漫山殷紅。”


    梅倩苞笑著問:“是不是又有故事?”


    賀馮唐:“還真有故事,但我隻知個大概,那個非常時期有個樣板戲叫《杜鵑山》,就是取材於此。”他把昨夜從鄔館長口中聽來說給梅倩聽: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這一帶山區,曾有一支讓當地的土豪劣紳最怕的農民自衛隊,領頭的叫五豆,後來由一個叫賀湘的共產黨女代表,把這支農民自衛隊改造成紅軍,後來跟著毛委員,上了井岡山。


    梅倩苞好像不在意賀馮唐講故事,而是在意路左側不時凸出的灰色岩石。最終,她眼光落在一塊頂上冒出筍尖狀的岩石上,她端起相機對它拍了個特寫。稍後覺得餘味未盡,要賀馮唐把這塊筍尖岩的頭敲下來,說拿回去作盆景。


    作盆景盡量保持它的原貎,賀馮唐謹防損壞,特意拔來茅草纏好筍石,揀起塊石頭慢慢敲打,直到把筍石中部敲裂……


    (下一節,隻見她的相機在綠叢上麵晃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石頭的魔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文省略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文省略號並收藏石頭的魔力最新章節